英语文学的文化疆界及其形象解读

2015-04-10 13:55孙丽太原学院山西太原030012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英语文学形象文化

孙丽(太原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12)



英语文学的文化疆界及其形象解读

孙丽
(太原学院山西太原030012)

【摘要】本文阐述了英语文学的文化疆界问题,并从英语文学的多方面特性对英语文学形象阐释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英语文学;形象;文化;疆界

1.英语文学中的文化疆界

众所周知,英语文学在英美作家文学创作方面都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在20世纪初年到20世纪60年代,只有少部分非欧美白人作家获得了世界上的重大文学奖章,即印度作家泰戈尔、智利作家米斯特拉尔。然而世界英语文学的不断发展,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继承也越来越来越深入,这使得欧美白人作家占领绝大部分诺贝尔文学奖等重量级文学奖章的形势得以改变,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地区与国家的作家被推上了世界文学的舞台,并且其数量也越来越多。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非白人作家中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已经超过了半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英语文化疆界的结构发生了巨大而特殊的变化,这是英语文学趋于多元化发展的重要表现。

就世界文化疆界进行划分,首先可立足于民族文化这一角度来进行分析,而划分英语文化作品的文化境界则具有更强的复杂性。而对于语言文化而言,作为以英语语言为创作工具而产生的艺术文化,英语文学也是英美母语国家民族文化的代表,在了解这些国家的基本情况时,例如民族传统、风土人情以及道德伦理等,通常都是借助语言的形式来实现。而阐述作者民族文化背景的另一种方式就是英语文学中的人物形象,这也代表着其密切联系到民族历史。这里我们通过对著名文学作家维迪?苏莱普拉沙德·奈保尔的介绍来进行分析,奈保尔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于1932年在南美洲印度洋群岛多巴哥与特立尼达出生,其父为印度裔记者。到了1948年,在西班牙港女皇学院奈保尔得以顺利毕业,并且于1950年到英国留学,在牛津大学学习,主要研究英国文学,其成绩十分优异,继而顺利的从该学校毕业。到了毕业之后,奈保尔任职于英国且为英国广播公司服务,曾经担任过杂志评论员和编辑、等职务。直至1995年,奈保尔在英国定居,同时和帕特利夏举办了婚礼。帕特利夏于1996年因病去世,纳迪拉·卡纳姆·阿尔维继而成为奈保尔的第二任妻子。60年代在世界各地游历的丰富经历,为奈保尔提供了宝贵的财富,使其视野得到了一定的拓展,对于他的创作有着尤为重大的价值及意义。奈保尔作为一个外来者,他的祖国很长时间被英国殖民统治,因而该国家呈现出多文化以及多民族等鲜明特色,由此也使奈保尔对多元文化诸如历史、社会以及政治等有着充分的认识与了解,同时在奈保尔的作品中关于对其认识的民族文化与民族习惯的描绘也不乏各类讽刺手法。

不可否认,英语作为一门世界性语言,在世界传播范围越来越广阔的同时也受到了诸多英语文学材料的冲击,这使得英语文学文化疆界的重构面临这巨大的挑战,多元化也成为了文学形象阐述的主要发展趋势,站在非白人、非英语国家的民族文化传统这一角度,这显然表现出了差异性脱节的现象。通过对奈保尔本人以及作品的了解我们可知得出,奈保尔的英国文学底蕴深厚,其作品的西印度群岛殖民地社会生活与文化的表现十分突出,充分表现与融合了各种不同类型文化。

此外,跨界写作也是比较复杂的一个问题,以印裔英籍作家拉什迪为例,他的一部由荷兰政府资助出版的作品《愤怒》,描写的是中年知识分子。与奈保尔的经历类似,作为受过英国高等教育的一名作家,英国文化对于他的文化传承起到了不小的影响。但是英国传统文化并不是完全占据了这两位作家的作品中的内容,相反其他文化也在其中得到了表现,里面的文学形象不同于“英语”的传统分化疆界。通过对当代文学作品的了解我们可以得知,英语已经能够完成跨疆界文学在线以及文化阐释,而作为本应该代表其他民族文化传统的作家而言,这些文学创作的民族身份与符号身份已经脱节,这一现象在人物形象方面更是突出。例如哈金的《等待》,该小说获得了美国国家图书奖,描述的是当代中国的故事,讲的是中国北方的风土人情以及一男两女的冲突,尽管作者从小生活在中国,成年以后移居美国,但这这并不能成为表现“美国英语文学”的重要依据,而该作者的写作背景又确实在美国,阐释的中国文化形象也是通过英语的形式来表达,但故事却没有浸染其他民族文化。由此可见,《等待》只是一部利用英语来表达中国文化的作品,因此英语文化代表的传统文化领域也就算是通过英语这一载体引进了中国的文化疆界。

作为人类交流与沟通的主要工具,语言的传播与继承具有世界性的特点,例如民族文化内容的跨界转播,本身国家文化疆界与地理疆界的约束与影响里在一些以往的英语文学形象的传播已经越来越小,并以共同世界文化遗产的形式在世界范围内不同民族中得到认可。以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为例,其中许多经典的文学形象在各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且以其他语言的形式发行了不同的版本,在世界文学的舞台上大放异彩。这些都是英语文学的文化疆界趋于模糊的重要表现,其混杂性特征越来越明显,实现了外来文化的融合。

2.当代英语文学形象的文化阐释

英语文学包含了许多内容,而传统内容以以英美国家文学作品为主。而英语文学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对于非英语国家作者创作英语文学作品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以加拿大、中国、印尼等非英语国家作者创作了越来越多的以英语为创作语言的文学作品,由此可以看出,在定义英语文化概念时需要考虑更多的内容。由于作者本身的民族性特征在这些英语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阐述中有所表现,因此在阐释当代英语文学形象时进行民族性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由于文学形象自身存在自主性这一特点,就导致文学形象时在其形成之后作者对其的控制难度加大,这就要求读者必须具备一定得想象再创造能力。这一特点在文学形象中的人物形象中的表现就更为突出,例如一些经典作品的主人公,读者被其生动的形象所打动,进而在心理上产生审美愉悦以及受到一定的社会教诲。此时,语言载体功能“得意忘筌”的问题就充分的表现出来,更加巩固了文学形象的独立性,进而民族身份独特性与人类社会共性的关联也就充分的表现出来。而这一特征就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人物中就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此外我们其实还能够看出,除开民族特性,文学形象蕴含的文化意义以及人类价值观念也超越了民族疆界的人性的普遍意义。正因如此,人类的正常交流与交往才不会受到地域差别的影响。

在库切的小说《羞耻》中,描述了一位52岁的南非白人教授卢里与其女儿在生活压力以及当地黑人包围中所感受到的耻辱,借助小说中人物之间的激烈冲突使南非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这部作品在英语文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当地白人的族裔身份以及社会地位通过文学形象的塑造进行了重写,同时也重新揭示了当地黑人文化特征。小说中写到主人公失去了工作与经济来源,最后沦为了黑人的帮工与小妾,通过比较主人公命运使人们重新认识到南非当代社会的深层矛盾。借助民族文化身份的重构,转化了了人物形象的民族特征,作品中黑人占据了统治地位,白人反而成了弱势群体。然而,作者以这种方式进行人物形象的描写显然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首先是反映出英语的写作对象发生了改变,站在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英语作为外来语言,在作者描写的本土文学形象中显然被“羞耻”。

其次,这一作品冲击了后殖民主义批判立场,西方文化对东方民族的影响除了文化殖民以外,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对自身文化陷阱的预设。小说《羞耻》描述的文学形象实际上是重新定位了民族性,就是说作者为了适应自己对民族性的认识,接住了重新界定黑人与白人文化身份这一形式。由此可见,库切借助文学形象的身份转化对英语文学中的民族文化特征进行了颠覆,又或者说是西方中心主义的殖民痕迹在库切笔下已经逐渐消失了。而审美价值与认识价值之间的关系的处理成为了我们对当代英语文学形象包含的民族文化特点的认识过程中更为复杂的问题,这一问题在作者通过英语的形式对非英语文化中的环境人事景物进行描写时更是突出,本土文化认识与其他文化审美阅读出现了一定的矛盾。

对于当代英语文学的研究而言,跨界研究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其主要是对其他民族文学的研究,例如中国文学,其借鉴意义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全球化成为了文学的发展趋势,我们不能仅站在某一个民族文化的角度来对英语作家和作评进行阐释,特别在非英语语境下,分析英语文学形象更是要考虑多方面的内容和因素。

就文化批评而言,应扩大英语文学的文化疆界,将地理疆界局限于英、美两国显然是不可取的。在分析英语文学人物形象时,研究文化身份对于民族身份的转化以及审美经验的体味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必须做好文化特征分析。杰伊曾提出“美国文学已经终结”这一看法,如果此言有理,那么就必须重视他提出的“多元化美国文化旺盛生命力”的判断。由此可见,作为全球化视野下外国文学研究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英语文学跨界性与文化混杂性的研究对于当代比较文学的研究的借鉴意义十分重要。

3.结束语

总而言之,世界文化不断朝着全球化方向予以发展,而作为世界艺术文化不可或缺组成部分的英语文学,其自我文化的框架开始被打破,世界性与民族性则成为了传统英语文学文化疆界发展的主要趋势,这引出了非英语文化创作背景,但以英语为创作语言的作家与作品,这就提出了对文学形象阐释更高的要求。而如果在阐释文学形象中没有充分考虑到本土性与外来性这两方面特点,并站在民族性的角度解读与定位作品中的文学人物形象,那么能够为英语文学提供的素材就会受到限制与影响。

【参考文献】

[1]林芳.论英语文学的文化疆界及形象阐释[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15(10)95-97.

[2]江宁康.论英语文学的文化疆界及形象阐释[J].南京社会科学,2004,(2):77-81.

[3]熊洁.探析英语文学中的形象分析[J].校园英语(上旬),2014,(10):255-258.

[4]马晓艳.探析英语文学中的形象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4,(9):40-40. :

作者简介:孙丽(1980—),女,山西太原人,本科学历,太原学院助讲,研究方向为英语翻译。

文章编号:2095-7327(2015)-07-0191-02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642.0

猜你喜欢
英语文学形象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英语文学作品人名背后的语言文化分析
论导演创作的指挥棒
《水浒传》宋江形象探析
中日十二生肖之亥猪形象比较
高职生英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路径
论英语文学的文化疆界及形象阐释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