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淑玲
少数民族预科英语教学策略
■文/杨淑玲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特殊层次,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预科学习阶段,英语是预科学生的必修课,英语教学既要巩固中学阶段所学的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又要为进入本科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近年来,不少学者针对预科英语教学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张镇华(1994)从预科英语《教程》编写的角度提出了推动高校民族预科英语教学法改革的几点建议。吴云虹(2003)提出了加强对民族预科英语教学的考核与考评。李晓燕(2008)结合预科学生的现状,探求了提高少数民族预科生英语学习水平的策略等。本文将依据笔者的教学实践,结合内蒙古师范大学预科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及其成因,对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和问题提出了一些英语教学上的对策。
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策略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翻译策略的频繁使用妨碍了英语思维的形成,在由目的语向母语、目的语向汉语、目的语经由汉语向母语的互相转换过程中,学生更多地关注在母语和汉语中寻找“对等体”,而忽视了目的语的语境和情境线索,因此频繁地使用翻译策略妨碍了学生补偿策略的发展,而后者正是少数民族大学生策略使用的薄弱环节。少数民族大学生管理意识匮乏,缺乏多元认知策略,不会合理地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很难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和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而由于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水平有限,知识结构不完整,对自身及学习任务缺乏分析认识,影响了他们认知策略的发展。学生的学习观念、意识和策略的实施使用并不完全一致,有脱节现象。这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的英语水平较低,另一方面是教师在英语教学课时不足的情况下,只能较多地关注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策略意识和学习观念的引导,忽视了学习策略的培养。
(一)英语学习策略培养模式回顾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教授学生学习策略是优化学生认知过程和认知结构的有效途径。目前学界较认可且有一定实践检验的策略训练模式包括:显性示范训练的方法,旨在培养策略意识、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适合策略培训高级阶段训练的方法,把学习策略训练注入各科课程中,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的方法,以策略训练为基础的融入性课堂教学。综合以上的各种模式,可以看出现有的策略培训基本包含五部分:认识语言学习策略的重要性,培养策略意识;针对任务选择相应的学习策略;确定学习策略训练方式(显性讲解示范、任务型的隐性训练、功能训练及具体情景训练等);监控任务完成过程,评估训练效果;策略的迁移能力训练。
(二)策略意识与策略技能融合的训练模式
Dickenson(1992)强调指出在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指导中,学习者必须具备两种意识:语言意识和语言学习意识。Oxford和Cohen认为,当一个人谈到策略意识时,他指的是学习者对他自己的策略应用的理解,即学生对学习策略是如何在他学习语言知识的过程中发生作用的理解认识。这种方法在学生的积极配合下,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有较强的英语学习动机并且主要为融入型动机在内部需求的驱动,有渴望提高英语水平的主观能动性,因此笔者结合教育环境因素和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对此方法进行调整,使之适用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
(三)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培训的具体环节
策略意识的本质决定了它的培训模式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而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教学课时不足的现状又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加之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意识薄弱、策略知识匮乏的现实,在策略培训开始,教师选择策略使用指向性较明确的任务,任务的难度要适度,避免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任务完成后,教师应先给予意向性培训,进行显性的指导,尽量做到让学生对任务材料的目的、策略指向和使用较明确。
这种英语学习策略培训模式可以概括为:学习策略意识培养与学习策略技能训练相结合,教师的课堂融入型策略、指导训练的综合策略学习计划与学生自我设计的微型单项策略学习计划相结合,课堂策略学习训练为主、学习策略理论交流为辅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模式。
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一种常用的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感情,要想出各种各样生动的、表扬式的、激励性的语言和形式来鼓励学生:Goodjob!Youdidwell!Great!Welldone!教师还可以充分运用体态语言对学生进行表扬和评价,比如鼓掌祝贺,竖起大拇指赞赏,互相握手或击掌,或微笑赞许等。这些话语和行为,就像“兴奋剂”使学生信心倍增,又像“暖流”使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温情。这种积极的情感氛围会给课堂带来全新的感觉,使师生双方都乐于接受对方的信息,师生之间的情感也得到了提升。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会拓展非语言交流渠道,实现师生信息交流的多样性和优化教学中信息传递的效果。同时这些肯定性评价,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英语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喜悦与成功。因而学生能够把老师对他的鼓励化作行动,逐渐克服学习中出现的情感障碍,建立自信心,变为学习的主动者。
评价要突破一考定成败的窠臼,不要仅仅关注作业、测试和考试分数,更要观察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注重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评价的根本目的是引导“教与学的路向,学生不仅知道会学会什么,还会知道学习旅程往哪些方向前进”。也就是说要根据教育目标来判断学生的当前学习状态,帮助学生不断调整和改进学习方法,提出具体的合理的建议,避免负面情绪,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习方法在英语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英语教学中许多教师只注重知识的讲授,忽略了学生英语学习方法的培养和指导,致使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严重脱节。尤其是对基础较薄弱的少数民族预科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把英语学习方法的指导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就显得非常迫切,正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笔者的预科英语教学中了解到,预科班的蒙古族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记不住单词、不会灵活运用语法、阅读英语文章困难等。以记单词为例,许多学生反映他们花时耗力背单词,但结果总是不尽人意。这时教师应在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指导,应向学生介绍各种单词记忆法。如:音标记忆法、构词法记忆法、对比法等。学生阅读文章困难,除了与本身的词汇量小影响阅读等因素有关之外,还因为学生未能掌握和使用适当的阅读策略。因此作为任课教师,应将阅读的策略和技巧传授给学生,例如可以将略读、跳读、推测等阅读技巧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并且对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如指读、回读、有声阅读等给予纠正。
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因为这既属于教学方法范畴,又属于教学观念和教育思想领域。教师在上课时,要善于调动自身的感情因素,保持饱满的激情,感染与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情感。
当师生感情融洽、气氛和谐、协调一致时,就会自然地达到加速双边活动的进程,产生出共振式的教学效果。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是激活学生能力的前提。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的“体验效应”实践表明:人获得信息7%来自文学,38%来自语言,55%来自面部表情。由此可见,并非所有的交流都是听得见的,有时无声的体态语言在教学中亦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学生对老师举动的观察具有独特的敏感性。教师处于课堂注意的中心,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对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学中教师注意情感的释放,把发自内心的微笑带进课堂,把对学生的爱心带进课堂,把富有表现力的面部表情带进课堂,用和蔼亲切的目光覆盖全体学生,自始至终表现出对学生的信任和激励,情感互动便会在和谐愉悦中持续发展,“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便会荡然无存。
另外,作为教学过程控制者的教师,也必须通过教学反馈来把握、调控整个教学过程,促使教学恰到好处地适合学生的学习水平,使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理和探求欲望能够在自己设置的情景中被激发出来,从而呈现出以教师调节为主导、学生自主探究为主体教与学的最佳状态。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中进行思考性回忆,包括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和学生的表现以及教学的成败进行理性分析”,从而为改善学生情感状况提供积极的、有亲和力的语言学习环境。
学习策略训练的实施一方面有赖于学生的参与配合,另一方面,参与培训的教师也很重要。教师作为学习策略培养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自身的学习策略知识储备也有待提高。
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教育起步晚、学生水平差异较大,有限的英语课时使得教师更多关注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技能,而很少关注学生学习策略的使用,教师自身对学习策略的认识和运用也有限。一方面使他们能够恰当地运用策略,另一方面可以向他们推广最新的培养模式,使他们能够理解策略训练方法的使用,激发他们在英语教学的第一线进行学习策略教学,同时在实际的应用中检验完善策略培养模式。
综上所述,大学少数民族预科英语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每一位从事预科教学的教师都面临着挑战。通过大学预科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及相应的建设性建议的提出,给预科英语教育工作者找出了改进的方向。我们坚信在老师和同学共同努力下,少数民族大学预科生的整体英语水平一定会有进步,我们会为此作出不懈的努力和探索。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宁夏大学民族教育研究中心
编辑张晓楠
杨淑玲(1985-),女,宁夏银川人,宁夏大学,宁夏大学民族教育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教学。
2014年度宁夏大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英语学习策略在民族预科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编号:SK1416)阶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