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焓,张仁巍(三明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福建三明365004)
应用技术大学教学体系的转型
杨焓,张仁巍
(三明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福建三明365004)
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自1999年起,各省市新建了不少本科院校,大部分完成了从专科院校到本科院校的转型。但相当一部分学校由于办学定位不清、攀高求大等问题,回避应用型人才培养,盲目效仿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办学模式,使得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缺乏竞争力,低就业率和低就业质量的状况严重制约着高校内涵式发展。为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方针政策明确指出,新建本科院校应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
2013年6月,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立,拉开了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大幕。近年来,国内与“应用型教学体系”相关的研究主要体现在研究不同层次、类型、学科的应用型教学体系。从教育层次划分来看,周德俭等通过比较学术型本科、应用型本科和技能型专科培养规格和服务面向的差异,强调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院校侧重于培养从事现场生产、管理的工程师,这需要构建有特色的教学体系。[1](P157-159)从教育类型划分来看,杨文斌等从工科院校的办学与发展出发,以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制度设计为切入点,建议建立校企联合培养的教学体系[2](P65-67);吴国英针对人文社科专业客观存在“动手能力较差,社会适应能力不强”的不足,提出基于营销理念的实践教学体系。[3]从学科类别划分来看,薛娜、胡宏伟等针对实际的专业课教学工作,结合专业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和探讨适用于专业课的应用型教学体系。[4](P65-67),[5](P80-81)
总的来说,研究与应用技术大学相匹配的应用型教学体系已成为热点话题,但结合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大背景,探讨如何向应用型教学体系转型、如何突破转型中的瓶颈、如何保持转型变化中的平衡等的资料还比较少。在高校转型期的当下,把握应用型教学体系的目标、内容、管理和保障,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并加以落实,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
应用技术大学教学体系转型的关键,在于重视和强调应用型教学的特色和优势。它需要以面向社会、面向就业为教学指导方向,以面向行业、先进实用的课程为专业教学内容,以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地方企业和合作基地联合办学为助力,以为数众多的双师型教师为保障,以发展性、过程性评价为参考,通过专业见习、专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将专业技能训练与职业技能培养有机地融合到课内外教学实践中,同时,鼓励教师结合本地社会经济发展参与教材改革与建设,进一步深化教学转型、巩固转型成果、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构成一套完整的应用型教学体系。
(一)重构课程体系,围绕应用能力选择教学内容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各专业具体培养目标,进而确定课程体系,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应用技术大学的课程体系,要求紧密围绕产业需求和专业应用能力设置课程结构选择课程内容,突出技能训练,强化实践能力,使得受教育者既能满足直接就业,同时不乏发展后劲。
在课程设置上,它颠覆传统的“课程——学科——专业——就业”思路,面向就业,遵循“就业岗位——专业设置——学科——课程”的逆向思维。[6]它注重学生在校学习尽可能多地接触到与行业、职业相关的应用型实用课程。在增加这类课程的同时,必然需要减少其他课程以保证学生课业负担不至于过重。就公共基础课来说,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须遵循国家规定标准外,工具方法类课程(英语、计算机、数学、物理、语文)和通识教育选修课的学时和学分设置,均可以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不同而有所删减,同时,其具体内容也应面向专业,与专业需求相匹配,而不是遵循各自学科的逻辑体系,不同专业方向的授课内容千篇一律。就专业课来说,要保留该专业最核心最有价值的理论观点,面向行业、面向地方,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为目标,整合课程资源、优化课程内容、避免课程间重复。
(二)强化实践教学,做好实践类教学场所和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实训教学、社会实践调查、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环节,是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渗透到教学各环节。“实践课程体系完善,不仅在于课程数量的增加,更体现在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实践课程间逻辑关系更加科学、合理。”[7](P104-106)要结合理论教学内容,设置目标清晰、循序渐进、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教学内容,根据社会对所需要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及时调整和补充实践教学内容。
同时,实践教学设施的优劣也影响着实践教学成果的好坏,学校需要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实践教学设施建设。要重视实验室建设,为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环境;要做好实验室建设规划,根据教学需要提前落实好实验室建设要求;要提高实验室利用率,促进资源共享,避免实验室闲置和物资浪费;要加强实验室制度建设,对实验室实行规范化科学管理。要加强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合作,建设一批专业对口、质量较高、数量较多、相对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使学生在仿真或真实工程环境下,逐步参与到项目的设计、实施、组织和管理中,深化理论基础、拓宽专业知识、强化基本技能、提升综合应用能力。
(三)深化产教融合,结合区域发展促进校企联合办学
应用技术大学注重实践教学,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途径是使实践过程由课堂向生产实际延伸,实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实现校企联合需要“研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有关法规和激励政策,深化产教融合,鼓励行业和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8]。
具体讲,就是要结合企业自身的规模和能力,包括企业能提供的用于实践教学的场地和设备、能调用的指导学生实践活动的师资、能提供的食宿条件等,重组校企衔接的教学内容,设计基于项目的教学方式,制定企业阶段的评价标准。在培养目标和标准方面,要侧重从用人单位方面考虑,制定面向行业、面向就业的人才培养标准。在教学内容方面,要积极吸纳来自企业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意见和建议,并结合先进技术发展趋势和地方经济发展路线,整合学校理论内容与企业生产内容。在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方面,高校教师要与企业教师深入沟通、加强合作、互通有无、互补不足。在评价方面,要突出对教学过程的评价,侧重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同时对企业联合培养的形式和质量也要进行评价。
(四)加强师资建设,培养并引进双师型师资
师资队伍建设,是教学体系转型的关键。应用技术大学需要大批既懂得应用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为此,要着力突出教师应用技术能力的提高,他们要集教学与实践于一体,将实践的意识融入教学活动中,并落实为实施应用型教学。
在培养双师型教师方面,从新教师入职培训开始,学校应对所有刚入职教师进行教师职业知识与技能培训,树立继续教育观念;多给教师提供各种接受继续教育机会,了解行业发展,接触先进技术;引导教师开展教学研究,鼓励教师积极联系区域发展和当地企业需要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改革,让重视应用的教学落到实处;调整教学工作量的计算方法和系数,合理分配实践课程教学酬金,吸引广大教师特别是高职称教师参与学生实践指导。
在引进双师型教师方面,可以聘请国内外知名院校实践能力强、理论水平高的学术领军人物为兼职或客座教授,在特定时间段内集中授课;可以聘任企事业单位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做兼职教师,为学生提供案例教学、项目指导和咨询服务;可以让行业中实践能力强的技术人员与学校教师一同指导学生实践活动,促进教师指导实践水平和教学质量提高。
(五)改革考试方式与内容,注重平时考试与期末考试相结合
应用技术大学考试不仅要考核学生的记忆理解能力,更要考核学生的知识转化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和再学习能力,弱化考试的分层功能,强化评价的激励作用,改变存在的“高分低能”和“有分无能”的现象。
基于此,与教学方式改革配套的考试方式改革刻不容缓。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考试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以着重考核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出发点,可以采用闭卷(开卷、半开卷)笔试、课程大作业、实际操作等各种形式单独或组合运用。引入阶段性考试方案,配合教学进度进行阶段性测试,最后成绩根据“平时作业+阶段性测试+期末测试”三个模块,按比例折合总评成绩,适当提高阶段性测试比重,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全面考核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客观反映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水平。在改革考试内容过程中,大部分专业课程都应提高应用类试题,包括案例分析、综合设计类题目所占的比例,减少识记类题目的比重。这对任课教师来说,要拥有充足的实践经验,以便设计出符合生产实践的试卷。
(一)学校应做的准备
教育理念与政策制度的落实,必须依靠学校;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度的设计和自下而上的实践行动,都离不开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校长的智慧和勇气指导着学校应该朝哪里走和怎么走。校长的教育教学观直接影响着学校制度政策的制定、影响着学校行政人员和教师的个体认知,校长需要更好地联系实际来制定、调整和改进政策设计,让好的制度设计拥有可操作的鲜活实践。作为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来说,要克服工作中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从思维方式上的转变落实到教育行为上的支持。
对于学校来说,在此次体系转型中,关键应处理好课程、教师和教学有效性三者间的关系问题:学校在课程建设方面处于相对被动的状态,缺乏课程建设的主动性与自主性,教师局限于“怎样教”这一技术环节,缺少“教什么”和“为什么教”的深入思考,教师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性被泯灭,使得教学过程满足于照本宣科,很难跳出传统程式化的教学模式,很难做到理论与实践联系,教学有效性难以得到充分实现。为此,校领导团队要引导教师正确解读国家政策和学校发展计划,分析学校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明确学校教学转型的具体路线和优先次序;不但要关注教学转型策略的制定,而且要关注转型策略推进的机制,转型实施的实际效果和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
(二)社会应起的作用
地方政府也该积极行动起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通过提高地方性高校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吸引优质生源、留住优秀毕业生,为地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政府需要统筹规划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与高校转型发展,增加必要的教育投入,共同参与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需要制定鼓励激励企业、行业参与学校办学的配套政策,扶持学校充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需要打破现有人事政策的束缚,放权高校自主探索现代大学制度,使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能更多地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
对于行业和企业来说,行业组织要为应用技术大学提供产业人才需求信息,为学校招生计划和专业建设树立风向标,充分发挥行业在校企合作中的引导作用;同时,行业要搭建好企业与院校交流合作的平台,产教融合不能仅仅依靠政策外力推动,还需要有一个广阔的平台,使企业、科研机构与院校的合作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专业的紧密结合,充分发挥规模效应;行业企业还需要参与院校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参与学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构建良好的合作运行机制,在广度和深度方面实现校企合作进一步发展。
应用技术大学教学体系的转型,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程,它不能局限于校园这个封闭的小环境,仅做一些具体的操作或实施层面的改革,而要依托社会这个大环境进行整体思考和建构。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无论是教育管理者还是专职教师首先要自觉转变教育教学观,真正认可高校教学从理论型向应用型转变,然后尝试一些可操作的项目,聚焦现阶段教学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找到改革实践的抓手,逐步破解这些问题,使教学的面貌得以更新,学校的转型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周德俭,李创第,秦福利.试析应用型本科教学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9).
[2]杨文斌,何汉武.工科院校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探索——基于教学体系及运行的视角[J].江苏高教,2013(2).
[3]吴国英.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基于营销理念[D].天津: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4]薛娜,王艳玲.土木类专业课的应用型教学研究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4(1).
[5]胡宏伟,李岳林,刘志强,等.应用型本科汽车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6).
[6]练玉春.准确定位:建设技术应用大学[N].光明日报,2014-06-03(14).
[7]朱科蓉.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体系改革思路[J].中国电力教育,2010(3).
[8]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2014-06-22)[2014-09-02].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4-06/22/c_1111255199.htm.
(责任编辑:刘建朝)
摘要: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势在必行,创建适应应用技术大学的教学体系是实现学校转型成功的必要条件,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可从应用技术大学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出发,通过重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深化产教融合、加强师资建设、改革考试方法与内容等一系列促进应用型教学体系转型的措施,实现教学体系转型。以校长为主的校领导团队和政府、行业、企业在学校转型中应承担相应的责任,以更好地推动转型。
关键词:应用技术大学;教学体系;高校转型
Research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eaching System in the Universities of Applied Technology
YANG Han, ZHANG Ren-wei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Sanming University, Sanming 365004, China)
Abstract:It is imperative to transform newly-built universities to universities of applied technology. Creating a teaching system that can adapt to the universities of applied technology is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the success of transformation as well as the key to realizing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school-running orientation and the talent training target, the transformation of teaching system can be realized by reconstructing curriculum, strengthening practice teaching, deep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reforming the examination methods and content etc., Meantime, the school leadership team and the government, industries and enterprises should undertake corresponding responsibilities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newly-built universities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Key words:universities of applied technology; teaching system; transformation of newly-built universities
作者简介:杨焓,女,福建莆田人,研究实习员。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三明学院教学改革项目(J1420)
收稿日期:2014-09-11
doi:10.14098/j.cn35-1288/z.2015.01.002
文章编号:1673-4343(2015)01-0007-04
文献标志码:A
中图分类号:G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