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和 王强强 康静梅△
①中国.宁夏隆德县第四中学 756300 ②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长春) 130024 △通讯作者 E-mail:kangjm666@163.com
学业压力是由与学习活动有关的事件引起的焦虑、紧张和烦躁等情绪和心理负担。中国儿童普通感到学习压力过大,而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它作为一个重要的生活事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影响极大[2-4]。相关研究发现,学习压力与学生自我和谐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5-6]。比如宋迎秋、曾璇和龙健颜的一项研究发现,随着压力感增大,大学生个体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更容易出现问题或偏差[6]。而且学习压力对攻击性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学习压力过大的高中生,口头攻击行为增多,自我伤害几率加大,容易发怒[7-8]。
学习压力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过大的学习压力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直接或间接的负面影响。司徒巧敏通过研究大学生学业压力和学业倦怠的相关关系发现,学业压力可以促进学业倦怠的产生[9]。这一观点也得到了一些研究的支持[10-11]。比如李西营、宋娴娴和郭春涛研究发现,学习压力可以直接影响学习倦怠,也可以通过控制点间接影响学习倦怠[11]。不仅如此,陈永凤和裴先波研究发现,学业压力与自我效能感之间也具有负相关关系,当压力过大时会导致学生产生焦虑、易怒、回避、精神疲劳、经常生病、抱怨等现象,从而影响学习效率,降低学生的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12]。葛岩和尹丽娜后来的研究也支持了这点,而且他们进一步发现学业压力与考试焦虑呈正相关[13]。此外,聂金菊对农村初中生厌学行为调查发现,学习压力过大是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的一个重要原因[14]。
“学困生”在学习成绩、学习方法等因素方面与学优生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研究发现“学困生”学习倦怠水平高于学优生。而且学优生的学习倦怠不受性别、年级和专业影响,而“学困生”的学习倦怠受性别和专业影响[15]。既然“学困生”与学优生在学习生活中有如此的差距,那么他们面对的学业压力是否也会不同呢?目前尚无学者对此进行研究。对该问题的研究,对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和转化“学困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故本文对“学困生”和学优生的学业压力进行对比研究。
选取280 名宁夏隆德二中和隆德四中初中学生,发放中学生学业压力源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和集体施测的方法进行抽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64份(94.29%)。其中男生132 名,女生132 名,学优生142 名,“学困生”122 名。
1.2.1 被试的选取 “学困生”的选择参考葛操、白学军和沈德立等人的方法,从最近一次考试成绩名列全班后10 名的学生中选取,同时排除具有智力缺陷和身体残疾的学生。然后让科任教师对初步选取的“学困生”进行评价[16]。最终把科任教师评价为“学困生”的学生作为本研究的“学困生”。学优生选取最近一次考试成绩名列全班前10 名的同学。
1.2.2 中学生学业压力源问卷 采用陈旭等人编制的中学生学习压力源问卷[17],该问卷总共62 道题目,分为任务要求压力、竞争压力、挫折压力、期望压力和自我发展压力5 个维度。问卷采用5 点记分法,得分越大说明压力越大。整个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0,重测信度系数为0.96,各个因素与问卷总分之间的相关在0.62~0.88 之间,信度和效度较好。
把收集的数据整理后在SPSS 17.0 上进行统计分析,所涉及的方法有描述统计和t 检验等方法。
对学优生和“学困生”的学业压力进行独立样本t 检验发现,“学困生”学业压力总分,任务要求压力,竞争压力,挫折压力,期望压力和自我发展压力均显著高于学优生,见表1。
表1 学优生、“学困生”学业压力的差异比较(±s)
表1 学优生、“学困生”学业压力的差异比较(±s)
注:* P <0.05,**P <0.01,***P <0.001,下同
项 目 学优生(n=142) “学困生”(n=122)t任务要求压力45.07±10.05 51.25±10.86 -4.80***竞争压力 28.44±7.28 32.70±6.52 -4.99***挫折压力 33.00±7.83 38.56±9.09 -5.34***期望压力 48.94±11.11 54.74±9.96 -4.43***自我发展压力 9.52±2.43 11.20±2.80 -5.20***学业压力总分164.97±32.90 188.44±34.50 -5.65***
对不同性别的“学困生”和学优生学业压力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 检验发现,女学优生的学业压力总分,竞争压力,挫折压力和期望压力比男学优生大。在任务要求压力和自我发展压力维度上男学优生和女学优生性别差异不显著;但是女“学困生”与男“学困生”除了在挫折压力维度上性别差异显著外(t=2.08,P <0.05),在其余各维度及其学业压力总分上性别差异均不显著,见表2。
表2 学优生、“学困生”学业压力的性别差异比较(±s)
表2 学优生、“学困生”学业压力的性别差异比较(±s)
学优生“学困生”项 目 男(n=78) 女(n=64) t P 男(n=54) 女(n=68) t P任务要求压力 44.85±10.29 45.34±9.83 -0.29 0.77 50.50±10.66 51.79±11.07 -0.62 0.53竞争压力 27.05±6.95 30.13±7.34 -2.57 0.012* 31.85±6.40 33.38±6.59 -1.29 0.20挫折压力 31.49±7.71 34.84±7.63 -2.59 0.011* 36.67±8.31 40.06±9.46 -2.08 0.04*期望压力 46.92±10.18 51.41±11.77 -2.43 0.016* 52.85±9.61 56.24±10.05 -1.88 0.06自我发展压力 9.59±2.12 9.44±2.78 0.37 0.71 10.78±2.12 11.53±3.22 -1.48 0.14学业压力总分159.90±31.43 171.16±33.83 -2.05 0.042*182.70±33.81 193.00±35.37 -1.65 0.10
对“学困生”和学优生学业压力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学困生”的学业压力总分及其各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学优生,说明“学困生”比学优生有着更大的学业压力。学业压力是由与学习有关的事件引起的焦虑、紧张和烦躁等情绪和心理负担。其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外部,主要源于学习任务,个体、家长、学校和社会的要求等;二是内部,关键取决于个体如何应对来自外部的任务和要求以及个体应对这些任务、要求的能力。在日常教学中,学校按照教学大纲布置学习任务。就学习任务而言,每个同学基本是相同的;而且每个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理,因此对孩子的要求都相对很高,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更是需要每个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文化。总之,不管“学困生”还是学优生,面临的外部任务和要求基本相似,但是“学困生”的基础相对较差,加之他们具有很多不良的学习因素,致使“学困生”难以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家长、学校和社会的要求。相对“学困生”而言,学优生可能更容易完成学习任务,达到个体、家长、学校和社会的要求。这可能是“学困生”比学优生学业压力更大的主要原因。
结果发现,女学优生的学业压力总体上比男学优生大,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竞争压力、挫折压力和期望压力方面。陈旭等人研究发现,中学女生比男生的学业压力更大[17],本研究结果与陈旭等人的结果一致。究其原因可能与他们面对外在的任务要求时的应对方式不同有关。有研究发现,女生更多地采用自责、求助和退缩等应对方式,而男生更多地采用问题解决等应对方式[18]。但是对不同性别“学困生”的学业压力比较发现,除女“学困生”的挫折压力比男“学困生”大以外,在学业压力的总分以及其他维度上女“学困生”和男“学困生”均没有显著的差异。陈永凤和裴先波对高三学生学习压力研究发现,高三学生同时面临很多来自外部的压力导致其学业压力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5]。本研究发现,“学困生”生学业压力的性别差异也不显著,这与陈旭等人的研究结果不一致,但与陈永凤和裴先波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发现,学优生学业压力性别差异显著,而“学困生”学业压力性别差异不显著,原因可能是“学困生”面临的学业压力太大,出现天花板效应所致。本文发现“学困生”学业压力比学优生更大,一定程度也能支持这种解释。
学业压力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适度的压力有利于提高个体的学习效率,压力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学生发挥其学习潜能。本研究发现,不管学优生还是“学困生”,在学习中都面临很大压力,而且“学困生”学业压力比学优生更大。所以,在日常的教育中要适当地调节学生的学业压力,在转化“学困生”的工作当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安排适当的学习任务和目标要求,保持适当的学业压力,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1]路海东.聚焦中国儿童学习压力:困境与出路[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8(6):24-28
[2]石晓磊,胡荣华.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10):1599-1601
[3]李晶华,冯晓黎,梅松丽,等.学习压力对初中生心理健康影响的调查[J].医学与社会,2007,20(2):56-57
[4]尹星,谷广彬,赵小军.高三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9):1113-1115
[5]张雯雯.高中学生自我和谐与压力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3):434-436
[6]宋迎秋,曾璇,龙健颜.大学生压力适应与心理困扰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8):949-951
[7]盛烨,安鑫.高中生学业压力与攻击性的关系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13(1):20-23
[8]景璐石,冯军,徐涛,等.青少年攻击行为与应激事件、应对方式相关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1):53-55
[9]司徒巧敏.大学生学业压力对学业倦怠的影响核心自我评价的调节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2(5):758-760
[10]廖红.中学生学习倦怠与学业压力的关系[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3):2664-2667
[11]李西营,宋娴娴,郭春涛.大学生社会支持、控制点及学习压力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17(3):287-289
[12]陈永凤,裴先波.高三学生学习压力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10):1205-1208
[13]葛岩,尹丽娜.初中生学习压力与考试焦虑、自我效能、学习策略的关系研究[J].教育导刊,2013,31(10):24-28
[14]聂金菊.农村初中生厌学行为调查[J].中国教育学刊,2005,26(2):29-32
[15]魏志霞,晏丽娟,杨绍清,等.学优生与学困生学习倦怠的对比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10):1230-1231
[16]葛操,白学军,沈德立.学优生与学困生内隐与外显协同学习的比较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25(1):79-91
[17]陈旭.中学生学业压力、应对策略及应对的心理机制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4
[18]肖计划,向孟泽,朱昌明.587 名青少年学生应付行为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9(3):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