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统一战线一致性与多样性关系的三重进路

2015-04-09 01:40张艳娥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包容性一致性民主

张艳娥

(西安财经学院,西安710100)

正确处理统一战线一致性与多样性关系的三重进路

张艳娥

(西安财经学院,西安710100)

正确处理和解决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问题在现代多元异质社会具有普遍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解决这一问题上探索形成了以“一主多元”制度体系为依托、以包容性执政理念为原则、以统一战线为核心机制的总体格局,初步确立了将一元秩序与多元活力内在统合的模式优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解决一致性与多样性矛盾问题要改变当前仅靠单一统战部门来做这方面工作的狭隘性认识,更好地发挥基本制度、执政理念和统战机制三者协同的作用。这是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思考和解决一致性与多样性关系的理性进路。

一致性;多样性;统一战线;全面协同

DOI:10.3969/J.ISSN.1672-0911.2015.05.025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不断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同时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包容差异,尽可能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找到最大公约数。”[1]把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作为统一战线工作的总方针,这一论断是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体现了对国家政治发展和统一战线运行规律的科学把握。正确处理我国政治社会生活中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需要从制度体系、执政理念和统一战线实践运行三个层面共同着手,要改变过去那种仅靠单一统战部门来做这方面工作的狭隘性认识。以包容性制度体系为依托、以民主性执政理念为核心、以上升为全党性工作的大统战实践机制为抓手,才能更好地解决我国多元异质社会凝聚共识和政治认同问题,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广泛力量支持。

一、正确处理一致性与多样性关系必须依托合理的制度

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问题其实质是解决国家共同体的共识和认同问题,这一问题在现代多元异质社会具有普遍性意义,因为在利益、社会阶层、生活方式、观念认识等日益多元化的现时代,几乎没有哪个国家不面临这一问题。现代性国家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思路都是诉诸于国家制度建设,这一制度化过程也就是马克思·韦伯所说的现代理性与法理制度建设。通过制度规则可以明示和保障基本政治经济秩序的一致性,能引导、包容和限制多样性的利益和权利诉求。制度与制度化是现代化社会治理的最大特征,“制度在社会中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建立一个人们互动的稳定结构来减少不确定性”[2]。亨廷顿在广泛研究了第三世界国家政治发展的实际状况后认为,许多发展中国家之所以染上政治不稳定的顽疾,国家缺乏基本共识、社会动荡不安,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解决好多元性政治参与和政治制度化建设之间的关系,让“政治参与跑到了政治制度化的前面去了”[3]42。也就是说,市场的发展、社会的分化导致社会的多元化、异质化,多元化的最终诉求都是以政治参与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应对这种多样性政治参与诉求的有效途径是“创设一套能代表更多的社会势力利益的有效政治制度”[3]30,实现政治的制度化。

在制度主义的研究中,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阿西莫格鲁与罗宾逊在他们合著的《国家为什么失败:权力、繁荣和贫困的起源》中认为,不同的制度类型会导致完全不同的制度运行效果。他们把不同的制度划分为“包容型制度”和“汲取型制度”两种类型:凡是建立了包容性制度的国家或地区,一般能在秩序与活力之间保持良好张力,经济社会发展会取得良好的效果;而那些运用汲取性制度来统治的国家,社会发展的多元动力明显不足,要么增长无法维持,要么陷入经济贫困[4]。从处理一致性与多样性关系的角度看,所谓“包容型制度”就是很好地实现了用一致性包容主导多样性的制度,而“汲取型制度”则是对多样性兼容不够,强调单一一致的制度。从制度建设的角度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度创新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扩展自身制度包容性的过程,“一主多元”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容的集中体现。在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初建时期,我们在国体、政党、民族等制度建设上坚持了民主革命时期的基本经验和正确认识,没有照搬前苏联制度模式的做法。在国体制度上,没有照搬前苏联的无产阶级专政,而是建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制度;在基本政党制度上,没有采用苏联模式的共产党一党执政,而是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解决少数民族问题的国家制度设计上,没有照搬前苏联的联邦制国家结构形式,而是采用更适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些基本政治制度安排都是成型于经济基础的三大改造之前,是适应于多元经济社会格局基础的上层建筑安排”[5],富有制度弹性和包容性,但是囿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认识上的局限性,我们在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上,“只得照抄苏联”[6]。社会主义改造后建立起了单一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单一僵化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与本身富有活力的上层建筑各项基本政治制度相遭遇的结果就是抑制了整个制度系统的活力。中国的改革开放作为一个制度变迁过程来看,其核心就是在基本制度稳定的前提下不断拓展制度的包容性,由“汲取型”制度向“包容型”制度转化,这一转化的核心任务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化。经过三十多年艰苦不懈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基本形成,标志着这一转变的总体成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各项具体体制。兼具制度自主性、秩序性和包容性于一体,将社会主义的一致性原则与初级阶段的多样性需要内在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最突出优势和特点。体现和保障社会主义一致性要求的无产阶级专政、党的领导、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等原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基本制度规则中都有明确体现,同时这一制度充分考虑初级阶段阶级阶层的多样性、利益和价值诉求的合理性,将其融入到基本制度规则体系之中,“一主”与“多元”并存。

“一主多元”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解决我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致性与多样性关系提供了制度依托和基本遵循,具体表现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解决社会主义所有制的一致性原则与经济关系、生产方式、利益关系日益多元化关系的基本依托,必须做到“两个毫不动摇”,坚决反对单一公有制和完全私有化。在此基础上,经济分配形式上要做到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将经济利益实现共同富裕的一致性要求与多样性利益诉求的合理性相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致性与多党派合作协商的多样性相结合的政党制度安排是解决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秩序的稳定性与政治参与多样性要求的最合理制度设计,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有效引领包容多元政治参与诉求的基本制度途径;单一制国家结构中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保障多民族国家统一、自主的基本制度安排,在国家主权一致性原则下,兼容了多民族、多信仰的多样化现实;在基本文化制度上,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与包容接受多元化的文化、思潮相结合,这是提升国家文化价值凝聚力和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本制度遵循;在解决国家统一问题上,在爱国主义的一致性前提下,将社会主义制度的主体与台港澳多样性的制度模式相结合,实行“一国两制”的基本制度,这是解决国家统一问题的基本国策;在社会运行领域,将党政领导的一致性与社会自治主体的多样性相结合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基本制度安排为解决我国当前和今后面临的最敏感、最核心的一致性与多样性关系问题提供了坚实的制度框架,更好地处理和解决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问题,必须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大前提下进行,这样才能避免大的失误。

二、正确处理一致性与多样性关系的内在理念原则

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唯一的执政党、领导党。作为一个超大型执政党,在深度全球化、市场化条件下党必须树立包容性执政的理念,学会包容性执政的本领。通过这种包容性执政,党能充分整合国家社会的多元性力量、资源、要素,提升执政和治理效果。所谓的包容性执政,就是执政党在执政过程中所形成的包容性执政理念以及将这种理念运用到具体执政活动中去的过程。对民意、舆论、异质思维的吸纳包容,对各种政治力量平等权利的保障,对执政资源、执政收益的公平合理分享都是包容性执政的总体表现。政治运行过程中的权利保障和执政效益的分享这两个环节是需要依托国家基本制度和法治系统来规制的,这一点我们前面已经论及,在此不再赘述。我们这里重点分析包容性执政理念的有无对于正确解决政治社会生活中一致性与多样性关系的极端重要性。孔子在《论语·为政》篇中提出“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这句话的现代意思是说,对于不同意见进行攻击的做法是非常有害的。这句话代表了早期儒家和而不同、包容大度的气质。思想观念的价值,在竞争中才会彰显,在实践中才能检验。执政集团的开放包容是一个政治体开明、力量和活力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目的是要为人民谋利益、谋福祉,“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7]。正是因为确立和践行了这种开放包容的先进理念,中国共产党才获得了不断发展壮大的动力,取得了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对包容性执政的探索步伐并没有停止下来,尽管历经曲折,但也取得了重大成就。首先,在方法论上,毛泽东提出了“用民主的办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观点。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讲话中,毛泽东提出在基本利益一致基础上而存在的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主义政治生活主题的论断,正确把握了社会主义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基本展现状态,并且认为解决多样性的人民内部矛盾应使用民主的办法。民主理念是包容执政的核心观念,民主的本质就是多中求一、异中求同。树立民主理念的外在表现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有民主的作风,听得进不同意见、容得下异质思维、受得了尖锐批评,同时要建立“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的民主制度。在新时期,邓小平进一步提出“要广泛发扬民主”的思想,进一步将运用包容性执政理念解决“一”与“多”问题的思考进程推向新阶段。其次,在执政基础上,不断拓展包容性执政的社会基础。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也是党的理念从革命型政党思维不断转型为执政型政党思维、从斗争思维转为和谐思维的过程,“两个先锋队”“和谐社会”等科学论断的提出,极大拓展了党包容执政的理论和社会基础。这为我们在新时期解决一致性与多样性关系确立了指导原则。

三、正确处理一致性与多样性关系的实践运行机制

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是我们处理和解决一致性与多样性关系的主体场域和核心机制。统一战线是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统一体,只有一致性、没有多样性,或者只有多样性、没有一致性,都不能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具体的、历史的、发展的。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工作顺应时代发展变化的需要不断调整一致性与多样性关系的格局判断和政策策略,为服务于党的中心政治任务助力加油。

首先,与时俱进地发展对一致性原则的认识和底线判断。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六十多年的政治实践和统一战线的运行中,一致性与多样性关系处理和解决的效果如何从根本上是与对一致性的认识和定位密切相关的,我们所讲的一致性最根本的是对社会主义原则理念的认同与接受。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理论问题的认识直接决定了我们对一致性的把握状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将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认识提高到新境界,为正确处理一致性与多样性关系提供了基本依据。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也发展到全新历史时期,成为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最广泛联盟。

其次,对多样性的科学动态的把握。在统一战线的理论与实践中,对经济、政治、社会、阶层、思想等领域多样性的准确把握是制定正确统战政策的关键所在。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统战会议共召开了8次,2015年5月18日至20日召开的最近一次统战工作会议第一次将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升格为中央工作统战会议,反映了对统战工作在全党工作中重要地位的深刻认识。在历次统战工作会议中,对社会发展多样性的把握和分析是基础性工作。如在2000年召开的第19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中央准确把握和分析了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各种多样性变化,提出我国社会的一致性和多样性是统一战线存在发展的客观基础的科学论断,并且根据多样性的表现形式将统一战线的工作范围和对象在原来认识基础上扩大到12个方面,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等群体第一次被纳入统战工作范围。2006年的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胡锦涛着重从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等5个方面,对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优势和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更大贡献作了深刻阐述。这些都是对我国政治社会生活中多样性表现的与时俱进把握。在最近召开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形势下我国社会政治的多样性进行了科学的把脉,在处理好统一战线“五大关系”基础上进一步将新媒体中的代表性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特别是年轻一代作为统战工作的新重点提了出来。科学准确地把握统一战线多样性为制定行之有效的统战政策提供了依据。

再次,一致性包容引领多样性能力的不断提升。改革开放以来,统一战线在运用一致性引领包容多样性上的能力和水平上也在不断提升,对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一致性的认识更趋明确和自信。同时,探索统一战线发挥多样性的积极作用的机制,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具体做法和经验,如充分发挥民主党派优势作用的同心工程,充分发挥非公经济人士积极作用的光彩事业等,在实践中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四、在制度、理念和实践机制的协同共进中更好地处理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

以“一主多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依托、以民主包容的执政理念为内在原则、以党的统一战线组织为核心机制,我国在探索解决社会政治生活中一致性与多样性关系问题上形成了符合国情的格局框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这一格局框架目前还只是初步的,还很不完善,主要表现为制度治理体系在规制一致性与多样性矛盾关系中的托底性作用还未完全展现出来,各种非制度性、非长效化的策略性做法仍然承担着主体性作用,这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是不相吻合的。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一致性与多样性关系的规定目前仍大多停留在制度文本层面,一元主体与多元构成部分之间的融合互动在实践中仍然严重不足。如基本经济制度中公有制经济与非公经济的深入融合互动,政党制度中执政党与参政党融合互动,社会治理中党政主体与多元治理主体间的协同互动等,目前都还是机械式、静态化的存在状态。再好的制度规则如果不能在实践中落实和运行,那就等于零。其次,解决“一”与“多”问题单纯靠统一战线部门和个别开明领导、工作人员来做工作的格局仍然没有改变。由于制度化因素的作用没有彰显,所以现实中解决一致性与多样性的矛盾关系仍然是单纯统战部门的事,其作用效果也往往因人而异,呈现出典型人治化的特点。这一局面在当前形势下的不适应性已经非常明显。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战工作是全党的工作,必须全党重视,大家共同来做”[1]。以全面性思维构建适应复杂形势需要的大统战格局势在必行,这一进程要放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整体推进,以深化制度建设与推进制度的全面落实为根本。

以制度、理念和实践机制三者协同的完善格局来处理和解决我国政治社会生活中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要避免将三者割裂化对待的倾向。制度和先进的理念是分不开的,从二者关系上看,制度规则其实是价值理念的外显化存在;同时,实践机制要放置在制度体系的大格局中,二者不能疏离或者相矛盾。从三者结合的角度来看当前主要的努力方向要把握三点:首先,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处理和解决一致性与多样性关系的基本方向。民主化、法治化和包容化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善发展的基本环节。在现代政治运行中,民主政治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利益均衡机制”,通过保障大众的政治参与,不仅能够合理配置权力资源,还能通过权力的配置实现利益的相对均衡。所以,能最合理地解决一致性与多样性关系的制度一定是民主制度。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民主化建设始终是我国政治制度建设的关键,以党内民主带动社会民主、将基层民主与人大民主、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相结合是我们的正确选择。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将制度建设、理念建设和运行机制建设三者结合的关键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能从根本上保障社会主义一致性原则与各种多样性政治诉求的最佳融合,协商民主的发展要从制度、理念、机制三个层面一起推进,统一战线要发挥助力协商民主发展主场域的作用。法治是现代制度运行的基本表现形式,全面推进法治是制度建设的基本方向。对于基本制度中的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运用法治的约束规制好互动边界至关重要。国家政治的基本共识和底线入宪入法,公私权利边界用法律规则来明晰都是现代国家的一般性做法。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一主多元”基本制度体系的包容性,探索“一主”与“多元”之间的深度融合互动。如基本经济制度中公有制和非公经济形式之间目前仍然是板块式结构,其“主体”与“部分”的关系仍是以“国进民退”或“民进国退”的形式展现,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提出以“管资本”为主的改革思路如果全面推进下去,则能促进二者之间实现更深度的融合互动。其次,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进程中,加强民主法治理念和作风的建设。民主和法治不仅是制度建设的主要方向,也是执政党执政理念和作风建设的关键。在执政党自身建设中,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都是不可缺少的,在将民主和法治落实于制度建设的同时也需要将其落实于党的思想、作风建设之中。民主思维的核心是包容意识,法治思维的核心是权利意识,是否具备这两大意识直接决定着执政者气度和胸怀。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包容差异,尽可能在各种多样性中找到最大公约数,凝聚和形成共识。只有真正做到用权不任性、诚恳谦和、平等待人、廉洁奉公,才能真正赢得党外人士的尊重和认同,团结他们同执政党一起奋斗。当前在解决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实践中,一些工作人员在思想认识和实践操作中存在不少错误倾向:一是思想僵化,硬性维稳,对多样性简单拒斥,包容性和灵活性缺乏;二是立场不坚定,对多样性要求不加分析、一味迎合,缺乏维护一致性原则的亮剑精神。同时存在把统战工作庸俗化的现象,认为江湖义气、圈子文化、洗脚唱歌等都是在做统战工作,这些都是理念认识上的错位。再次,构建治理型的大统战格局。治理型的大统战格局是制度、理念和实践机制结合起来解决一致性与多样性关系的载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所面临的内外形势、所肩负的使命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必须从根本上加强党对统战工作的领导,建构大统战工作格局。具体而言就是将统战工作上升为执政党的全局性工作,将统战理念、战略贯彻到党的所有工作之中,整合执政党内部的统战力量,改变单靠统战部门单一应对的局面。《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正是本着以全党性思维推进统战工作的思路,对全面性统战工作作了具体性的安排和部署。上升为全党性工作的统战格局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实践运行为支撑,以民主法治的执政思维为原则,以全面性群众工作为载体的宏观性格局,是制度化、法治化、人本化治理的集中体现。如果这一设想能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切实推进,必将在更大程度上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秩序与活力于一体的内在优势,更好地解决深度全球化和市场化时代面临的民族认同、制度认同、价值认同问题,形成强大凝聚力。

[1]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广泛力量支持[N].人民日报,2015-05-21(01).

[2]道格拉斯·C.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杭行,译.上海:格致出版社,2008:7.

[3]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刘为,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4]杨逸淇.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达龙·阿西莫格鲁:“包容性制度有利于释放创新潜能[N].文汇报,2013-03-04(09).

[5]张艳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109.

[6]毛泽东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05.

[7]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04.

(责任编辑:刘颖)

D616

A

1672-0911(2015)05-0025-06

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社会主义新型礼仪制度建设与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5JK1286)与陕西省委统战部2015年同名重点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2015-07-31

张艳娥(1976-),女,西安财经学院思政部副教授。

猜你喜欢
包容性一致性民主
关注减污降碳协同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注重教、学、评一致性 提高一轮复习效率
IOl-master 700和Pentacam测量Kappa角一致性分析
夜经济要有“包容性”
Diversity:Driver of Innovation and Growth
包容性增长的理论内涵及实施
基于事件触发的多智能体输入饱和一致性控制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