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文辉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转到城市打工,留下老弱病幼留守农村,农村留守儿童因缺少父辈的直接教育引导,其教育问题出现严重危机。本文以留守儿童特殊家庭学生的矫治教育为例,探索特殊家庭学生的德育教育问题,并据此提出切实可行的教育策略帮助这些学生,让更多的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
关键词:特殊家庭学生 德育教育 教育反思
一、个案的基本情况
今年秋季,刚接手初一七年级新生班级,按照以往经验,新生对新的学校新的班级有一种陌生感,对新的班主任有一种服从权威感,期间都应该是很遵守纪律的。但在班级教育管理中,一个女生,小丽(处于尊重原则,化名小丽)与众不同,她的反常表现已多次引起我的高度关注。
她有着以下几种表现:一是学习缺乏主动性,经常不能认真按时完成作业,不刻苦,缺乏毅力;二是性格倔强、固执,责任感淡薄;三是自束能力较差、缺乏自制力,经常迟到、借故请假、旷课等。
起初,找她谈话教育并进行批评,同时按照班级公约规定,对她的这些不良表现进行相应的处罚。但这些教育措施对她没有多大的成效,小丽还是我行我素,没有改变自己。我进行反思着:难道是我的教育方法出了问题,还是这位学生顽固不化……一是为挽救这位女生,二是为了不让班级其他同学跟学,我决定深入调查。
二、调查情况及原因分析
1.家庭背景
经过与她周边同学、好友不断了解情况,得知小丽是有着一种特殊的家庭环境的。由于疾病的原因,在她7岁的时候,她母亲就逝世了,开始跟着父亲和奶奶一起生活。
后来她父亲又重组家庭,有了新的母亲,但小丽还是和奶奶一起生活,在心理上不接受新母亲,很少和母亲交流沟通。
因家庭生活困苦,父亲外出打工,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小丽的学习和心理变化,对孩子缺乏有效的管教;新母亲和小丽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心理隔阂,新母亲几乎是无法和小丽谈得话来;作为隔代的奶奶在生活上格外迁就小丽,而忽视了对孩子恰当的人格培养和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这便养成了孩子娇惯任性的品性,再者与“00后”的孙女小丽也存在着祖孙间的代沟,更是摸不透小丽这代人的心理。因此,小丽不同于正常小孩的心理,所作出的表现也是与众不同,对生活失去信心,缺少关怀,使她对自己更没信心,产生混日子的想法。
2.学校背景
经过深入了解,由于某些原因,可能是小学的疏忽教育管理,缺乏一种必要的约束力,对她出现的问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小丽在小学阶段也是凡事随心所欲,经常出现迟到、逃学等不良现象,更加剧了她的任性,使她生活在很松弛的生活状态中,这样容易使她养成了懒散无纪律性,做事随心所欲,不计后果。
3.综合分析
单亲小孩由于特殊的家庭环境,特别在孩子放学后的时间段,常常无法得到健全家庭所能给予的温暖、照顾和监督。这样,学生在冷清的家里丝毫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情关爱,对家毫不留恋,觉得外面的世界是比家里更有吸引力,外面的朋友比父亲和母亲更令自己感受到人情味,更能关照自己。其家长就缺乏对孩子的有效监管。这样,小孩就会在“精彩的世界”里逐渐产生对道德规范错误的认识,或者明知是错误的也不听而常犯,缺乏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他们对自我的评价往往不正确,容易接受“朋友”或社会消极的评价的影响,不易接受学校、家长正面的积极的教育和评价。
三、采取指导教育措施,积极挽救
1.加强家校联系,说服家长尽责
鉴于小丽这种情况,我多次与其在外的父亲进行电话交流沟通,让其父亲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使这个不完整的家庭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说服他多花些时间打打电话关心女儿的学习生活情况和思想状态,多点关心,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不要让家庭关系而毁了孩子;其父亲后来经常给我打电话来了解她的在校情况,我们更加深入交流。
我也跟她新母亲交流过,希望能正确看待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而又叛逆的小丽,把她当作是自己的亲生小孩,采取各种方法尽可能地与小丽沟通,我们知道新母亲角色的转变是很难的,也需要时间的磨炼。对于其奶奶,也让她在照顾孩子起居生活的同时,关心她的思想。
2.给予关注,改变教育方式
对于小丽后来的违纪情况,我采取特殊情况特殊对待的方式,不再是按照班规来进行处罚教育。发现问题,就通过一些理解沟通的谈话,抽一点儿时间,以平等的姿态,跟小丽谈谈心,而不是盛气凌人地训斥她,多表示一些理解,从她周围的好朋友、好同学谈起,从她的小学谈起,充分挖掘值得她难忘的高兴的幸福的事情,让她内心重起温情;充分挖掘她的兴趣爱好,让其加入兴趣活动小组,发展特长,在班级小组间的乒乓球比赛中,利用她打乒乓球的爱好,积极鼓励她参加比赛,为本组赢得了名次,引导这孩子焕发起对美好生活的热情。
3.给予关爱,弥补家庭缺憾
单亲家庭孩子由于缺乏父爱或母爱,内心焦躁加上外在调节不利,比双亲家庭孩子更容易激发不良情绪,产生不良行为习惯。
在进行指导教育挽救时,充分利用亲情牌,一方面,对其特别高度关注,嘱咐其他任课教师要以一颗母爱之心来照顾小丽,同时要求班级同学更加团结,增强集体情感;另一方面,逢节假日时,给予她温暖的问候,比如在中秋来临时,送上几块月饼,让其享受在校的似于家庭的温情;充分利用自己义工的身份,积极为其谋求资助,让其感受到除了家之外的那些更多的不是血缘关系但胜于血缘关系的社会人的关心与支持。给予小丽特别的关爱,让小丽从心理上认同学校班级归属感,最大程度上来弥补家庭缺憾。
4.利用同伴力量,共同帮助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她们与同伴之间越来越密切的关系都可能超过了与父母的亲情关系和与老师之间的师生关系,她们也更愿意听从有影响力的同伴的话语,依从她们的行为。
通过观察和走访小丽同学,了解到小丽的同伴们,她们之中的一些人具有正能量,起着模范作用。我经常找这几位同学,和她们聊聊家常,聊聊学习,聊聊生活,聊聊同伴,逐步建立起友善的关系。然后,充分发挥这几个人魅力,利用小丽的同伴们的影响力,帮我做一些思想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取得一定程度的教育效果
经过近一个学期的持续跟踪教育,小丽有了一定的积极转变,遵守纪律方面有了进步,能坚持上课,迟到旷课较少了,学习态度有较大的改善;任性、固执得以缓解,逆反心理在减弱;但她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缺乏坚持不懈的精神。
为此专门设立班级最大进步奖,多次在班上进行表扬她,以资鼓励。但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尤其是像小丽这样的单亲学生,对于她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仍是一项艰苦的任务。
五、德育反思
一个健康的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对学生,尤其是学生的正常健康的心理发展产生不可替代的良好教育因素。反之,无一个完整稳固的家庭的学生,其心理的发展容易产生偏差,思想行为上也就会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缺陷。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育人工程。我们经常说,以环境留人、以情感留人,教师的情感关怀在教育中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教师如果能以一颗宽厚真诚的爱心去教育他们,使他们走出暂时的心灵阴影,点燃学生心灵的希望之火。
德育回归生活,要关注学生个体成长的家庭环境。要改变单亲学生性格中的缺点,必须注重家庭对她的影响和引导。我们不能改变学生家庭结构,但可以让重组后的家庭给予小孩温暖,但可以在学校、在班级创设温馨家庭般的良好学习生活环境,让她们重新找到家的感觉。
德育回归生活,还要关注学生个体所生活的校园生活,尤其是同伴生活。同伴的力量有时候是强大的,作为青春期的学生,她非常在意朋友对自己的评价,在这种情况下,充分利用同伴间的正能量的作用,她将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能找到一种归属感。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生身上无小事,每一个看起来简单的现象背后可能都有着其深厚的原因。每一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一定要深入了解到学生的最细微之处,不要放过每一个异常的现象,不要简单的批评教育,要学会认真倾听,要学会情感投入,要学会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真正摆脱内心的困境,使他们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岑国洪.我与学生有个约定——特殊学生教育案例分析.教育科研论坛,2006,(7):38-39.
[2]夏红梅.让他变得不再特殊——特殊学生个案研究与思考.教育科研论坛,2012,(2):58-59.
[3]纪玉丰.新课改下中小学德育教育需要唤起育德之心.中国教育学刊,2014,(12):3-4.
[4]卢晓霞.关于班主任转化后进生与德育教育的思考.中国校外教育,2014,(11):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