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艳春,尹利荣,刘秀荣,郭剑,刘宝莲,韩宝生,王凤兰,刘海静,刘恒,马晓慧(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天津00000;唐山市妇幼保健院;保定市望都县医院)
卵母细胞形态异常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结局的影响
宁艳春1,尹利荣1,刘秀荣2,郭剑2,刘宝莲2,韩宝生2,王凤兰2,刘海静2,刘恒2,马晓慧3
(1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天津300000;2唐山市妇幼保健院;3保定市望都县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卵母细胞形态异常对体外受精-胚胎(IVF-ET)移植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523例患者的1 147个成熟卵母细胞按照形态分为四组,其中形态正常组295个、透明带厚组236个、周隙大组301个以及颗粒粗组315个(后三组为形态异常卵母细胞)。比较四组的正常受精率、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R-ICSI)率、卵裂率、优胚率、着床率以及临床妊娠率。结果透明带厚组成熟卵母细胞正常受精率明显低于其他三组、R-ICSI率高于其他三组(P均<0.05)。周隙大组、颗粒粗组卵裂率低于形态正常组、透明带厚组(P均<0.05)。与形态正常组比较,形态异常三组优胚率、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均降低(P均<0.05)。结论卵母细胞形态异常可能影响IVF-ET临床结局。
关键词:受精,体外;胚胎移植;卵母细胞;临床结局
有研究显示,卵母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可以预示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的能力,理想的成熟卵母细胞应该是极体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细胞质颗粒均匀清晰、卵周隙小、透明带清晰透明[1~3]。但也有研究认为,卵母细胞形态与受精及早期胚胎发育无关[4]。因此,本研究收集三组不同形态的成熟卵母细胞,比较其正常受精率、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R-ICSI)率、卵裂率、优胚率、着床率以及临床妊娠率,分析不同形态成熟的卵母细胞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结局的影响。
1.1临床资料收集2012年6月~2014年2月在唐山妇幼保健院生殖遗传科进行IVF-ET的患者523例,年龄21~35岁,不孕病程(5.69±1.96)年。患者体质量指数(20.56±3.52) kg/m2,窦卵泡数(5.62±1.23)个,促卵泡刺激素(8.59±3.65) mIU/mL,黄体生成素(5.36±2.12) mIU/mL,雌二醇(23.15±3.56) pg/mL。患者基础内分泌正常,月经规律,且无辅助生殖技术禁忌证。将符合IVF-ET条件523例患者的1 147个成熟卵母细胞按照形态分为四组,其中形态正常组295个、透明带厚组236个、周隙大组301个以及颗粒粗组315个(后三组为形态异常卵母细胞)。
1.2IVF-ET四组加精4~6 h后观察受精情况,如果受精率小于30%,则进行R-ICSI。取卵日记录R-ICSI率,ET当天记录优胚率。ET后14 d检测血β-hCG确定生化妊娠,ET后4周B超检查确定临床妊娠。比较四组的正常受精率、R-ICSI率、卵裂率、优胚率、着床率以及临床妊娠率。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珋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透明带厚组正常受精率明显低于其他三组,RICSI率高于其他三组(P均<0.05)。周隙大组、颗粒粗组卵裂率低于形态正常组(P均<0.05)。与形态正常组比较,形态异常三组优胚率、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均降低(P均<0.05)。见表1。
表1 四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R-ICSI率、优胚率、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比较(%,±s)
注:与其他三组比较,*P<0.05;与形态正常组、透明带厚组比较,△P<0.05;与形态正常组比较,▲P<0.05。
组别 n 正常受精率 卵裂率 R-ICSI率 优胚率 着床率 临床妊娠率形态正常组 295 85.36±6.35 97.62±3.56 3.21±1.35 36.59±2.63 63.56±6.35 53.26±6.25透明带厚组 236 58.35±3.26* 93.56±4.25 12.36±2.36* 20.25±5.26▲ 35.26±5.59▲ 32.56±5.26▲周隙大组 301 82.59±2.95 79.63±5.69△ 2.36±1.58 25.36±3.91▲ 40.25±4.65▲ 28.38±3.65▲颗粒粗组 315 84.58±5.36 74.21±6.85△ 2.95±1.48 23.28±4.63▲ 40.56±5.63▲ 30.59±2.69▲
卵母细胞是人类进行有性生殖的配子之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受精卵以及胚胎后期的分裂发育、着床、分化潜能。卵母细胞形态异常因促排卵过程中各种因素导致的,但具体原因并不完全明了[5,6]。透明带是包绕在卵胞膜周围的一层由颗粒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在受精以及着床方面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中透明带厚的成熟卵母细胞正常受精率明显低于其他三种成熟的卵母细胞,R-ICSI率高于其他三种成熟的卵母细胞,说明了透明带增厚可能会通过影响精子的穿透,影响正常的受精率,提高R-ICSI率。而且透明带增厚也会影响胚胎的孵出,从而影响其着床。这就需要采取激光打孔卵母细胞透明带削薄技术,辅助其孵化着床[7],但这种操作有可能增加单卵双胎的概率。
在IVF控制性促排卵过程中,卵母细胞的胞核和胞质不像自然周期一样同时成熟,两者成熟具有不同步性[8]。颗粒粗的成熟卵母细胞是胞核可能已经成熟但胞质还未成熟的一种表现[9]。本研究结果显示,颗粒粗的卵母细胞虽然受精率与形态正常的卵母细胞没有差异,但是卵裂率和优胚率明显低于形态正常组,这就导致了后期的临床妊娠率低,受精后胚胎进一步发育的潜能较差。周隙大的卵母细胞也是在IVF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异常形态。在卵母细胞发育的过程中,极体刚刚从卵胞膜中排出来卵母细胞,极体扁平,卵周隙很小。卵周隙大的卵母细胞是否是一种卵母细胞过度成熟、卵周隙过度扩张的表现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中卵周隙大的卵母细胞受精率和正常卵母细胞没有差异,但是其后期的卵裂率、优胚率以及临床妊娠率明显降低,说明卵周隙大的卵母细胞胞质、细胞器、酶类、蛋白质等供胚胎后期发育的一些营养物质有可能已接近退化,从而影响胚胎的后期发育。
综上所述,IVF-ET过程中卵母细胞是一种重要的配子,其形态可能影响IVF-ET临床结局。因此在控制性促排卵的过程中,临床医生应该注意适当调节促卵泡素的起始剂量,尽量为实验室提供形态正常、胞核和胞质都成熟的正常形态的卵子。同时也要根据卵母细胞的异常形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透明带削薄等,以提高IVF-ET整体临床妊娠率。
参考文献:
[1]Nakayama K,Kanaya S,Ohnishi M,et al.The complete nucleotide sequence of CTX,a cytotoxin converting phage of Pseudomonas aerugi nosa: implications for phage evolution and horizontal gene transfer via bacteriophages[J].Mol Microbiol,1999,31 (2) : 399-419.
[2]Kovalyova IV,Kropinski AM.The complete genomic sequence of lytic bacteriophage gh-1 infecting Pseudomonas putida-evidence for close relationship to the T7 group[J].Virology,2003,311(2) : 305-315.
[3]Gottlieb P,Potgieter C,Wei H,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12,a bacteriophage related to 6: nucleotide sequence of the large doublestranded RNA[J].Virology,2002,295(2) : 266-271.
[4]张克斌,陈志瑾,金晓琳,等.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的分离鉴定及耐噬菌体突变频率测定[J].微生物学通报,2002,29(1) : 40-45.
[5]王伟,李继俊,陈子江,等.人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因素探讨[J].山东医药,2003,43(26) : 1-3.
[6]Pierre A,Pisselet C,Dupont J,et al.Molecular basis of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4 inhibitory action on progesterone secretion by ovine granulosa cells[J].J Mol Endocrinol,2007,33(1) : 805-817.
[7]李媛.人类辅助生育实验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49-351.
[8]Qiao J,Feng HL.Extra-and intra-ovarian factors in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impact on oocyte maturation and embryo developmental competence[J].Hum Reprod Update,2011,17(1) : 17-33.
[9]Marín Bivens CL,Lindenthal B,O'Brien MJ,et al.A synthetic analogue of meiosis-activating sterol(FF-MAS) is a potent agonist promoting meiotic maturation and preimplantation development of mouse oocytes maturing in vitro[J].Hum Reprod,2004,19(10) : 2340-2344.
(收稿日期:2014-08-29)
通信作者:尹利荣
文章编号:1002-266X(2015)21-0050-02
文献标志码:B
中图分类号:R714.13
doi:10.3969/j.issn.1002-266X.2015.2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