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加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
赵国辉, 蒋西嘉, 李海波, 徐南伟
(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脊柱外科, 江苏 常州, 213003)
关键词:经椎弓根植骨; 椎弓根螺钉; 胸腰椎骨折
胸腰段骨折是临床常见的脊柱损伤,治疗方法比较多,随着后路椎弓根螺钉技术的发展,术后早期椎体高度复位比较满意,但远期随访仍有许多内固定失败的病例。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后断钉、断棒、螺钉松动、Cobb角增加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1%[1-2]。作者2009年9月—2011年5月对收治的15例胸腰段骨折使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加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本组15例,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1.1岁。受伤原因:车祸7例,高处坠落伤4例,骑车摔伤3例,步行摔伤1例。骨折部位:T126例,L15例,L21例,L33例。AO分型:A3型9例,A4型2例,B1型1例,B2型2例,C型1例。ASIA神经功能分级:B级1例,D级1例,E级13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X线、CT及MRI检查,了解椎管内骨折移位情况及是否有三柱损伤。排除手术禁忌证: ① 无局部或全身感染; ② 无凝血功能障碍; ③ 无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不能耐受手术者; ④ 无脊柱肿瘤和结核; ⑤ 糖尿病血糖控制不好。手术时机一般选择在伤后3~7 d,不超过2周。
以T12骨折为例:全身麻醉成功后,患者取俯卧位,常规250 g/L碘伏消毒,铺无菌巾。取胸腰段后正中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腰肌筋膜,沿棘突向两侧骨膜下剥离椎旁肌,显露T11~L1的棘突、椎板、关节突关节至横突,根据Roy-Camille法[3]确定进钉点、开口,使用椎弓根探针探查,确定进钉方向是否正确,C形臂X光机透视最终确认。分别于T11和L1两侧各打入2枚椎弓根螺钉。对于有神经压迫症状的病例,首先行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减压,然后复位。对于无神经压迫症状的病例,则不必行椎管切开减压,直接复位。复位方法:双侧放置纵向连接杆,固定尾端螺母,上下撑开同侧的2枚椎弓根螺钉,恢复T12椎体的高度并且使椎体后方的骨折碎块复位,固定头端螺母。高度满意后松开术前T12骨折压缩严重一侧的2枚螺母,取下纵向连接杆。然后利用特制漏斗装置沿椎弓根植骨至椎体。沿骨折脊椎椎弓根钻孔,用椎弓根探子证实孔四壁为骨组织,将孔扩大至6 mm,然后将一特制的长漏斗插入孔内,漏斗前端正好进人椎体中央。对于行椎板切开减压的病例,可将切除的椎板及棘突骨块剪碎成颗粒骨,用特殊的圆棒沿漏斗孔将颗粒骨推人椎体内。未行椎板切开减压的病例,则取8~10 g髂骨的颗粒骨进行植骨。打入器打压坚实,重新安装此侧的钉棒系统固定。C形臂X线机透视复位满意。大量等渗盐水反复冲洗切口,仔细止血,切口内放置无菌引流管2根,逐层缝合切口后常规包扎。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不超过24 h,术后伤口疼痛好转,3 d左右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5点支撑,腰后伸锻炼),1周佩戴过伸位支具下地活动,若合并骨质疏松则同时行规范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定期复查X线。
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比较术前、术后1周,术后3、6个月和术后1年(末次随访)的VAS评分、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和椎体后缘高度。
2结果
本组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12~27个月,平均19.2个月,全部患者均无断钉、断杆、松动、椎体再压缩等并发症。影像学方面评价包括椎体前缘高度、脊柱矢状面的Cobb角。15例患者伤椎椎体基本达到解剖复位,远期随访伤椎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神经功能和临床效果方面:1例合并神经损伤的患者ASIA评分由D级提高到E级,另1例由B级提高到D级。其他术前神经功能正常的患者术后未出现神经方面的并发症。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脊柱矢状面的Cobb角、疼痛视觉评分(VAS),在术前与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脊柱的稳定性方面,前中柱起80%的作用,后柱仅起20%的作用。恢复脊柱前中柱的稳定性是防止术后内固定失败的重要措施。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由于操作简单、可获得三柱稳定以及矫正畸形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爆裂性骨折,特别是载荷分享评分≥7分的患者,后路撑开复位后,伤椎内产生较大的缺损而使椎体前中柱失去生理的支撑作用,容易导致椎体高度和角度的再次丢失以及内固定失败[4]。单纯的内固定能恢复椎体全部或部分高度,对脊柱的早期稳定起到很好的作用,由于椎体压缩骨折后骨量丢失,椎体撑开复位后成为“空蛋壳”,椎体内的空隙只有纤维组织充填,而不会骨性愈合,只能起到临时的固定作用[5],如不能同时重建前中柱稳定性,随着患者下床活动,骨折椎体的前柱支撑力不足而使椎体前缘压缩,从而引起断钉、断棒、螺钉松动、Cobb角增加等相关并发症。
Ebelkeg等[6]报道用Steffee钢板加后路融合术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能降低内固定失败率。Golbewskip[7]认为复位后经椎弓根在骨缺失的椎体内植骨,提供了椎体高度重建的条件,内固定取出后随访半年,矫正度丢失率平均为7.7%。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技术理论上可通过修复伤椎内的缺损,使椎体前中柱重新获得支撑作用,从而避免椎体高度和角度的再次丢失以及内固定失败[8]。脊柱高度的降低不仅仅是由于椎间盘的移位引起,而且与椎体有关[9]。复位固定后的脊柱骨折,尤其是椎体爆裂型骨折,如不进行有效的脊柱植骨或植骨融合不良,则有可能在晚期发生骨折椎体的塌陷。作者认为椎弓根螺钉仅在骨折早期起支撑、固定作用,脊柱的长期稳定,则有赖于椎体本身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建立。经椎弓根植骨椎体成形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不但有椎体复位作用,同时重建椎体高度,达到间接的脊髓神经减压,可防止后期的内固定松动锻炼和矫正度的丢失,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Kirkland B.Wood, Weishi Li, Darren S.Lebl, et al.Management of thoracolumbar spine fractures[J].The spine Journal, 2014(14): 145.
[2]张贵林, 荣国威, 丁占云, 等.脊柱胸腰段骨折术后椎弓根螺钉断裂及弯曲松动的原因分析[J]. 中华骨科杂志, 2000, 20(8): 470.
[3]Roy-Camille R, Saillant G, Mazel C. Plating of thoracic, thoracolumbar, and lumbar injuries with pedicle screw-plates[J]. Orthop Clin North AM, 1986, 17(1): 147.
[4]Olerud S, Karlstrom G, Sjostrom L.Transpedicular fixation of thoracolumbar vertebral fractures[J]. Clin Orthop Relat Res, 1988, 227(2): 44.
[5]马维虎, 徐荣明, 冯建翔, 等.经椎弓根植骨和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J].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3, 18(8): 513.
[6]Ebelke D K, Asher M A, Neff J R, et al. Survivorship analysis of vsp spine instrument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thoracolumbar and lumbar burst fractures[J]. Spine, 1991, 16: 428.
[7]Golbewskip, Mazarkiewicz T.Preliminary evaluation of the efficacy of transpedicular refilling of spongiosa loss with autologous grafts in thoracolumbar vertebral bodies using the Daniaux method[J].ChirNarzadow Ruchu ortop pol, 1999, 64: 265.
[8]McCormack T, Karaikovic E, Gaines RW.The load sharing classification of spine fractures[J]. Spine(Phila Pa 1976), 1994, 19(15): 1741.
[9]欧阳钧, 陆瓞骥, 吕维佳, 等. 人胸腰椎微骨折与疲劳的关系探讨[J]. 中华创伤杂志, 2000, 16: 463.
收稿日期:2015-05-20
中图分类号:R 6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5)24-152-02
DOI:10.7619/jcmp.201524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