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培言 (山东省诸城市畜牧兽医管理局 262200)
疾病防治
一例猪饲料中小麦添加量过多引起猪死亡的分析
刘培言(山东省诸城市畜牧兽医管理局262200)
2014年8月,在门诊接到一例病例,畜主反映:近一月来猪群出现稀泻,尤其是断奶后40kg以内的保育猪,出现渐进性消瘦,减食或不食,饮水减少,体温基本正常,病程达10~15d,之后出现死亡,已经死亡十几头,损失惨重。经畜主介绍,出现此种症状的猪主要是断奶后的仔猪,50kg体重以上的猪没有出现此类症状。经仔细了解发现,该户是在新购进一批饲料后发生以上症状的,同时,该户邻居饲喂该种饲料后也出现稀泻现象,停喂后立即好转。经过解剖和化验室诊断,认为饲料中小麦添加量过多引起的障碍性肠炎致死。
该病发生时间为养殖户新购进一批饲料后,经过一周时间饲喂后,猪群逐渐出现食欲降低情况,起初是断奶仔猪,后逐渐扩展为保育猪,50kg体重以上的猪未见不良反映。
初始为食欲降低,饮水减少,继而出现稀泻,猪体呈现渐进性消瘦,稀粪中多见未消化饲料,经过10~15d后,断奶仔猪出现死亡。
颌下淋巴结形态正常;心、肺形状、颜色未见实质性异常;肝呈深褐色,未有实质性异常;胃积液;十二指肠形态正常;胰脏正常;大肠水肿2~3倍,大肠段肠系膜水肿,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充血;解剖大肠,肠内壁附着一层深褐色的结痂,难剥离,剥离后剥离面黏膜脱落,形成新鲜创面。
采用淀粉检验方法。
4.1判定依据淀粉是由葡萄糖组成的糖类大分子,遇到碘会变蓝。因为碘分子进入葡萄糖分子后,分子间的作用力(价键作用力)使两者结合地紧密,这样的结构使得光通过分子时发生散射,取要检测的物质的一部分,把碘水滴上表面 ,观察有没有出现蓝色如果.出现蓝色,即表明该物质含有淀粉,否则就没有。
4.2检验过程取大约2g肠道内壁附着物,用研钵研碎,导入烧杯中,加蒸馏水10ml混匀,滴入3滴碘液,观察出现蓝色,初步判定为该附着物为含淀粉的物质。
5.1原料价格上涨自去年以来,玉米的价格价逐渐升高,当市场上小麦价格稳定并且低于玉米价格一定数值时,很多饲料企业就会用小麦替代玉米,以此来降低饲料成本。
5.2成分差异小麦与玉米成分差异,玉米中的非淀粉多糖含量很低,在配方中可大量使用。而小麦中的非淀粉多糖的含量很高,其中主要是木聚糖。
5.3吸收度差异木聚糖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成分,而细胞壁包裹淀粉颗粒后,会阻碍畜禽对淀粉的消化。非淀粉多糖在胃肠道中会产生粘度,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并能减少消化液和食糜的接触,从而影响消化吸收。非淀粉多糖会被后肠道微生物利用,导致微生物增殖,从而产生腹泻等问题。而畜禽的消化道不能分泌内源性木聚糖酶,
5.4特定酶缺乏畜禽必须通过外源的复合酶制剂才能提高对小麦的消化率。所以导致小麦中的面筋附着于肠道上,逐渐累积,当附着达到一定面积时,影响畜禽机体机能,引起炎症反应,丧失对营养、水分的吸收,最终导致机体衰竭,引起死亡。
6.1 小麦可以代替玉米据资料显示,小麦对猪的适口性优于玉米,可大量替代玉米用于猪饲料。同时,小麦比玉米的霉菌毒素含量低,使用小麦能够降低饲料霉菌毒素超标的危险。但是,由于小麦淀粉的黏性比玉米强,如果将小麦粉碎过细,猪采食时就会产生糊口而使其适口性变得很差。长期大量食用过细小麦可诱发胃肠道溃疡等疾病,且粉碎过细,吸水后易形成面筋而影响消化吸收。小麦蛋白质含量高,可节约部分蛋白质饲料,降低背膘厚;而且不饱和脂肪酸比玉米低,可改善胴体品质,尤其后期肥育猪。所以,要想成功将小麦代替玉米,必须要添加复合酶,复合酶的组成要选择含有以木聚糖酶为主,并含有葡聚糖酶、果胶酶等非淀粉多糖酶的复合酶,添加量按照厂家的指导用量。
6.2复合酶制剂的应用小麦加酶制剂能更有效地改善饲喂效果,对猪的生长速度没有负面影响。目前,在小麦饲粮中添加的主要是复合酶制剂,包括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纤维素酶、淀粉酶、甘露聚糖酶、蛋白酶、果胶酶等多种酶类。小麦在猪饲粮中的适宜用量决定于猪的年龄、生理阶段、饲料组成、饲养水平等因素。猪的年龄越小,饲粮中含必需脂肪酸和苏氨酸的比例要求越高,小麦的用量宜少;生长猪饲粮中小麦用量宜肥育猪饲粮中小麦的用量可多些;哺乳母猪量宜小。猪饲粮以优质动物蛋白和大豆蛋白作蛋白质源时,小麦的用量比例可适当放宽;养猪生产水平低时小麦用量可大些。
6.3小麦替代玉米的时机(1)玉米是主要的畜禽所需的主要能量饲料,在配方中占的比重较大,一般在60%~70%,所以玉米价格上涨大大提高了饲料成本。根据小麦和玉米的主要营养素含量的比较,在小麦和玉米价格相差较大的情况下,小麦相对玉米是有性价比优势的,这时可以用小麦替代部分玉米。(2)在养殖业的发展对玉米需求量增加及国际市场上玉米行情变化的大环境下,玉米采购难、价格高、质量差的现状使玉米替代品的应用成为当前饲料行业的必然趋势。目前,使用小麦替代玉米喂猪无疑是最经济的做法。在玉米短缺地区,就地取材,使用小麦型饲粮并加小麦专用酶,达到降低饲料成本、增加养猪效益是可行的。
6.4小麦替代玉米的方案由于小麦含有非淀粉多糖,会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所以小麦替代玉米一定要有针对性的添加复合酶。16.5%玉米+3.5%豆粕=20%小麦。按照上述比例关系替代,配方的营养水平变化不大。按照上述比例关系,如果配方有60%玉米,20%豆粕,用小麦替代玉米后配方改为,43.5%玉米,16.5%豆粕,20%的小麦。小麦可以替代保育猪、生长猪、育肥猪和母猪日粮中玉米的30%~70%。保育猪能替代30%~40%,生长猪40%~50%,育肥猪60%~70%。
6.5营养价值分析小麦和玉米的营养价值比较。(1)能量:玉米和小麦的能量相差不大,但畜禽对玉米和小麦的能量消化率有所不同。(2)蛋白质:小麦比玉米中的蛋白质含量高,小麦达到13.5%,而玉米只有8.7%,替代后能很大程度提高饲料的蛋白含量。(3)其它营养成分:小麦的总磷含量高,小麦0.41%,玉米0.27%,小麦替代玉米后可提高饲料的总磷含量。(4)抗营养因子:玉米中的非淀粉多糖含量很低,在饲料中能大量使用。而小麦中的非淀粉多糖的含量很高,其中主要是木聚糖。木聚糖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成分,而细胞壁包裹淀粉颗粒后,会阻碍畜禽对淀粉的消化。非淀粉多糖在胃肠道中会产生粘度,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并能减少消化液和食糜的接触,从而影响消化吸收。非淀粉多糖会被后肠道微生物利用,导致微生物增殖,从而产生腹泻等问题。而畜禽的消化道不能分泌内源性木聚糖酶,因此,必须通过外源的复合酶制剂才能提高猪对小麦的消化率。
(1)由于不同厂家的复合酶在产品的稳定性和效果方面差异较大,所以要选择国内知名厂家或国外厂家的产品。复合酶的组成要选择含有以木聚糖酶为主,并含有葡聚糖酶、果胶酶等非淀粉多糖酶的复合酶,添加量按照厂家的指导用量。(2)用玉米替代小麦要先以较小的比例替代,如果没有稀泻或生产性能下降现象,再逐渐增加小麦用量。(3)小麦要进行粉碎。一粒小麦粉碎成4~5碎粒为宜,这样既可获得较高的消化率,又可获得较高的饲料报酬,还会具有较好的饲料流动性。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1733(2015)03-0015-02
收稿日期:(2014–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