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凤梅 胡士林 柳美玲 徐会梅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 山东 潍坊 261061)
牛支原体肺炎防控技术
陈凤梅胡士林*柳美玲徐会梅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261061)
自2008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新从外地引进肉牛普遍发生了一种具有明显的传染性,临床上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主要表现为发热、流鼻涕、咳嗽;剖检病变以坏死性肺炎为主,可见明显坏死性、干酪样病灶,被养殖户称之为“烂肺病”的疾病。该病的发病率为50%~100%,病死率高达10%~50%。该病与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引起的牛肺疫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极为相似。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人畜共患病监测室与重庆市动物疫控中心合作对5个省市疫情进行了密切监视和调查,证实该病是由牛支原体引起的牛支原体肺炎。
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是感染牛的一种重要的致病性病原体,1961年Hale在美国首次从患乳腺炎的牛乳中分离到该病原,1976年首次报道与牛呼吸系统疾病有关。目前已证实牛支原体除导致牛肺炎、乳腺炎外,还可导致关节炎、角膜结膜炎、耳炎、生殖道炎症、流产与不孕等多种疾病。该病在世界范围内存在,欧洲每年约有25%~33%的犊牛肺炎是由牛支原体引起的,相当于每年损失1.44亿~1.92亿欧元,其中英国每年有190万头牛患牛支原体肺炎,死亡达15.7万头。美国每年由于牛支原体导致的牛呼吸系统疾病和乳腺疾病所造成损失达1.40亿美元,单个牛场最高感染率达70%。该病在我国主要发生于肉牛运输之后,呈现“运输应激综合征”。近几年,由于我国养牛业向规模化方向快速发展,牛只引进和调运频繁;加之内陆省份犊牛培育成本高昂,造成育肥牛牛源紧张,使得我国肉牛养殖呈现“北繁南育”和“北牛南调”的独特现象。因此,给我国的肉牛养殖业造成了严重损失。
牛支原体(M.bovis)属于柔膜体纲,支原体目,支原体科,支原体属;是一类能在无活细胞培养基中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无细胞壁,繁殖形式多样,具有高度多形性、可通过滤菌器。
牛支原体和牛无乳支原体(M.agalactiae)基因组非常相似,在16sRNA上有99%的同源性;与牛传染性胸膜肺炎(Contagious Bovine Pleuropneumonia,CBPP)又称牛肺疫的病原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SC型(M.mycoiesSC)差异甚大,在16sRNA上只有81%的同源性。
表1 牛支原体肺炎病原与牛肺疫病原的差别
大部分支原体都是宿主特异性的黏膜常在菌,存在于呼吸道、肠道、生殖道和乳腺等部位,在外界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极有限。牛支原体主要寄生在鼻腔,其次在乳腺。牛支原体在环境中的存活力较其它支原体稍强,如在避免阳光直射条件下可存活数周,在4℃牛奶和海绵中可存活2个月;在水中可存活2周以上:在20℃时,其存活时间降至1~2周,在37℃时其存活时间降为1周;65℃时,存活2min、70℃ 1min可灭活;但4~37℃范围内在液体介质中可存活59~185d;在其它材料中的存活时间是:粪37d,棉18d,秸杆13d,木和不锈钢1~2d。
牛支原体自然感染的潜伏期较难确定。该病主要发生于6月龄内犊牛,其中以1~2月龄多发。人不感染。国外有报道,在健康犊牛群中引入感染牛24h后,就有犊牛从鼻腔中排出牛支原体,但大部分牛在接触感染牛7d后经鼻腔排出牛支原体。有的牛在接触感染牛2周后发病。我国牛支原体病的暴发几乎都与运输有关,多数牛在运输到目的地后1周左右发病,如在途中遭遇雨淋等不良环境影响,牛可在运达目的地后第2天即发病。感染牛支原体的牛可携带病原体数月甚至数年而成为一个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飞沫呼吸道传播,近距离接触、吮吸乳汁或生殖道接触等也可传播牛支原体。异地运输、饲养方式、环境条件改变等应激因素是牛支原体肺炎的诱发因素,同时牛支原体感染对机体免疫系统造成极大的破坏作用,也进一步促进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的致病作用。除细菌和病毒的混合感染外,梨形虫感染可能对牛支原体肺炎的发生也有促进作用。
表2 常与牛支原体混合感染的病原
发病初期体温升高至42℃左右,病牛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咳嗽,气喘,清晨及半夜或气温转凉时咳嗽剧烈,有清亮或脓性鼻汁,严重者食欲废绝,病程稍长时患牛明显消瘦,被毛粗乱无光;有的患牛继发腹泻,粪水样或带血;有的患牛继发关节炎,表现跛行、关节脓肿等症状;也有病牛继发结膜炎,眼结膜潮红,有大量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严重者出现死亡,犊牛病情相对严重,病死率可达50%。据报道,2010年以来,新疆石河子、奎屯等某些规模化奶牛场发病犊牛以高热,呼吸道症状,胸膜肺炎和膝关节肿大为特征,发病率为35%~40%,病程长,犊牛生长缓慢,采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有一定效果,但常复发,病死率为5%~10%。
剖检病理变化主要集中在胸腔与肺部。肺和胸膜发生不同程度粘连,有少量积液;心包积水,液体黄色澄清;肺发生不同程度的病变,可能与病程及机体抵抗力有关。轻者可见肺尖叶、心叶及部分膈叶的局部红色肉变,或同时有化脓灶散在分布;严重者可见肺部广泛分布有干酪样或化脓性坏死灶,整个肺表面分布有大量黄白色、大小不一的结节状突起病灶,小至绿豆大小,大至融合成一片,质地坚实,切面质脆。病牛的前胸和前肢皮下组织有黄绿色胶冻样物浸润;关节肿胀,关节腔内有大量黄绿色半透明液体。病理组织学观察可见支气管肺炎或化脓性坏死性肺炎,或凝固性坏死性肺炎的病理特征。犊牛人工感染牛支原体7d~14d后屠宰观察,可发现牛肺出现肉变和肺门淋巴结增大。组织切片显示支气管附近单核细胞增多和中性粒细胞浸润,肺组织巨噬细胞数目增加以及肺泡中出现中性粒细胞。但人工感染少于2周的动物很少发现干酪样坏死病变。
目前,国内外牛支原体病的确诊方法主要有病原体的分离鉴定、血清学检测、基因诊断和免疫组化。
5.1病原分离按照无菌操作规程将小块组织样本涂于类胸膜肺炎微生物(PPLO)和适当抗生素的固体培养基表面,于体积分数为5%的CO2的培养箱中,同时将小块组织样本投入到PPLO液体培养基中。2~3d后在光学显微镜低倍观察菌落形态,支原体菌落应具有“煎蛋样”典型特征,液体培养基由红色变为黄色且透亮。
5.2基因检测牛支原体基因检测方法主要是PCR方法。由于牛支原体和牛无乳支原体同源性很高,所以仅仅使用PCR去检测16SrRNA的扩增片段无法区分牛支原体和无乳支原体,需要使用RT-PCR,杂交探针和解链温度分析等辅助才可以快速灵敏的区分这两种病原。此外,PCR扩增16SrRNA后,再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也可以快速鉴别出这两种病原。三重PCR诊断方法能够一次性鉴别牛支原体、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小克隆和无乳支原体。具有高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可用于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根据牛支原体特异性基因UvrC建立的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检测(LAMP)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为牛支原体的快速诊断提供了方法。
5.3抗体检测牛支原体感染牛后,其脂质及蛋白抗原能激发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血清中抗牛支原体抗体可以持续存在几个月,故血清学检测被认为是诊断牛支原体感染的手段之一,尤其对慢性感染或应用过抗生素的病例更加适合。牛支原体血清学检测方法包括间接血凝试验、生长抑制试验及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用处理过的牛支原体全菌蛋白作包被抗原的间接ELISA是当今最主要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在欧洲等国家已有商业化的ELISA试剂盒出售,其敏感性和实效性都比传统的培养方法好得多,可用该法评价牛支原体血清抗体阳性率和建立无牛支原体感染牛场。一种针对牛支原体全菌裂解物的单克隆的封闭抗体作为目标抗原的封闭ELISA方法,在检测牛支原体血清抗体石具有高度特异性、敏感性、较少的背景干扰和交叉反应。
5.4免疫组化免疫组化是一种敏感特异的鉴定病原的方法,该方法主要优点在于可以检测到支原体抗原在体内的分布情况,特别是在其他方法表明牛支原体存在,但病原培养又为阴性时,免疫组化就显得更为重要。在干酪样坏死性支气管肺炎的组织损伤中,免疫组化结果表明牛支原体抗原遍布于干酪样坏死灶处,但是在坏死灶周围尤其显著;抗原主要在巨噬细胞的胞浆内,在坏死物质中没有。抗原同时也存在于肺泡和支气管腔内的巨噬细胞、嗜酸性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内。
6.1肉牛支原体病的防控(1)做好选牛工作:最好直接到产地选牛。交易市场中的牛,有些已几经转运,虽未有异常表现,但其体能已有很大消耗,甚至已经有内部损伤,这种牛不能买。大牛的抗病能力明显高于小牛,购牛时选大牛(>250kg)不选小牛(<200kg)。在选牛时,应从侧面、正面和后面仔细观察,当场发现异常牛如病牛、弱牛、残牛、僵牛。注意发现牛只异常表现,如体表寄生虫、流鼻涕、流眼泪、腹泻等症状。目前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多种途径来增加牛的卖相,所以别花高价买好看的牛。选好牛后不要急于装车,做好标记后,应在经纪人牛圈内观察3~5d。确保犊牛至少在运输前30d断奶,并已适应粗饲料与精饲料喂养。发现问题牛及时退回。(2)做好运输工作:有研究发现双层车运输的牛,运输后发病率明显高于单层车,尤以上层发病率高。运输牛只要找稳重、有经验的司机,用单层车运输。车上要安装顶棚或侧棚,车底要有垫料。装卸车时需采用专用装卸台,既可用固定的砖土结构、也可用移动式钢架结构,最好有护栏,禁止粗暴的对待牛只,减少恐惧。装车密度以一半的牛能卧下为宜,不可过密。为了减少牛只疲劳,路途中间要适当休息。(3)做好到场后的护理工作:肉牛到场卸车入圈后先休息2~3h,适量饮水,水中可适量添加电解多维、微生态制剂等;第一次控制饮水量,切记暴饮和饮用脏水。到场后第1天饲喂优质干草,限饲6成饱;第2天不限饲;第3天可开始添加精料,添加量不应超过正常量1/3,以后逐渐增加精料量,第5天可达正常量的2/3,一周后可达到正常量(满足该年龄段生长所需营养的量)。切记不可一次饲喂过多,以免由于应激反应引发的消化系统功能障碍尚未消除而引起瘤胃积食、臌气和瘤胃酸中毒。入圈后要跟踪巡查,及时发现病牛、及时隔离,以便及时治疗。保持牛舍通风良好、清洁、干燥。牛群密度适当,避免过度拥挤。不同年龄及不同来源的牛应分开饲养。适当补充精料与维生素及矿物元素,保证日粮的全价营养。(4)做好牛群卫生消毒、驱虫等工作:牛群到场后,牛舍粪便、污物应及时清理,保持地面干净。整个牛舍,第1周每天消毒2次,第2周每天消毒1次,以后每周消毒2次。隔离病牛舍应每隔2h消毒1次。牛场还应做好杀灭蚊、蝇、鼠工作,禁止鸡鸭鹅狗等动物在场内乱穿,无关人员车辆随便进出牛场。(5)做好牛群驱虫工作:驱虫应在精料添加至正常量之后进行,可在到场后的第2周或第3周时进行。驱虫对象不应只考虑驱杀消化道内蠕虫和皮肤上的寄生虫,还应考虑对在血液内寄生的梨形虫进行驱杀;可分别进行。(6)做好牛群免疫工作:根据当前本省牛病流行情况,应当做好口蹄疫和牛出败的免疫预防接种工作。可于牛群到场后的第2周或第3周进行口蹄疫首免,3周后进行口蹄疫加强免疫;在第4周或第5周进行牛出败免疫。有条件的牛场可根据牛群抗体水平确定免疫程序。
6.2奶牛支原体病的防控对于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的乳房炎,应尽早进行病原的分离鉴定,然后选择敏感药物治疗。奶犊牛应使用巴氏消毒奶饲喂,认真做好定时、定量、定温、定人饲喂。做好犊牛的防寒、防暑工作,尽最大可能减少各种应激,保持合理密度和圈舍的卫生与消毒。
6.3早诊断、早治疗有效控制该病有肉牛场证实在牛群引进后立即进行全群治疗,明显降低了发病率和死亡率。早期应用抗生素治疗牛支原体病有一定效果,但应保持足够用药量和用药疗程。牛支原体的敏感抗生素有四环素类、替米考星或壮观霉素、喹诺酮类药物如环丙沙星等。用药疗程应维持在7~10d。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合并感染或继发感染,根据病情适时采取补充体液、纠正电解质平衡紊乱、解热镇痛等辅助治疗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1733(2015)03-0019-03
收稿日期:(2015–01–04)
基金项目: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牛产业创新团队建设项目(SDAIT-06-011-05)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