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洁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根治术的临床疗效的差异性。方法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3月某院收治的136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进行的不同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68例,治疗组患者采用腹腔镜剔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根治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病率及术后镇痛药使用率等方面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治疗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术中出血量为(75.53±5.37)ml、排气时间为(27.28±3.36)min、住院时间(5.14±3.78)d、术后病率2.94%、术后镇痛药使用率4.4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与开腹根治术两者均能够在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当中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但是腹腔镜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根治术相比,术后恢复期更短,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子宫肌瘤;腹腔镜;开腹手术;术中出血量
子宫肌瘤在临床中属于一种良性肿瘤,病发表现为月经量增多、月经周期时间不规律等,传统治疗子宫肌瘤通常是以开腹手术根除术治疗,但开腹手术的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慢,很难达到患者理想的治疗效果[1]。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子宫肌瘤患者使用腹腔镜根治术进行治疗,独特的微创技术在治疗当中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本次研究将针对136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手术治疗效果进行深入分析,对比两种手术在临床应用当中的差异性,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3月某院收治的136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25~55岁,平均年龄(33.28±5.56)岁。术前检查时发现136例患者中,67例患者子宫增大,40例患者月经量增多,29例患者下腹疼痛;78例属多发性肌瘤,58例属单发性肌瘤;38例肌瘤位置为前壁,52例为后壁,46例为宫底。按照患者自行选择的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6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组手术方法 治疗组使用腹腔镜剔除术进行治疗,术前给予患者全身麻醉,在膀胱上方、脐孔附近进行穿刺,注入CO2,气腹压力调整为14mmHg,探入腹腔镜,在患者左下腹与右下腹置入规格为≤5mm的穿刺器,对盆腔内器官、子宫肌瘤等进行查探,确定病变位置后,在子宫肌层处打入缩宫素,待肌瘤周边组织发白,注射含量为5%的葡萄糖和10IU的缩宫素静脉注射,使用单极电凝将子宫肌瘤突出面切开,使用钳夹对肌瘤牵拉与旋转,将所有肌瘤从切口处取出。术毕,关闭瘤腔,冲洗盆腔,引流出CO2,缝合切口[2]。
1.2.2对照组手术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或腰部联合麻醉,然后对患者进行常规开腹手术,在子宫肌瘤突出面切开肌瘤层,将肌瘤剔除。术毕,关闭瘤腔,冲洗盆腔,缝合切口。
1.3观察指标 术后病率:术后24h后,每4h进行1次体温测量>38℃患者;术后随访:对患者术后1个月、2个月、6个月进行一次随访,了解患者术后情况与妊娠情况,通过B超检查了解肌瘤复发情况。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病率及术后镇痛药使用率等相关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计数资料采用数(n)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将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病率、镇痛药使用率等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对比,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术后并发症 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时发现,治疗组出现感染患者为2例,占总患者数2.94%,对照组出现感染患者为11例,占总患者数16.17%,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并发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1979年首例腹腔镜剔除子宫肌瘤手术成功,证明了腹腔镜下治疗子宫肌瘤的优势及作用,对比传统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术中流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现已经成为各医疗机构治疗子宫肌瘤病症的最佳选择[3]。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优势是能够通过手指触摸肌瘤,确定位置、确定肌瘤数量,能够直观、彻底的关闭瘤腔[4]。如果患者的肌瘤位置、数量及大小未能确定或过大、过多,且肌瘤靠近特殊部位、复发肌瘤,则首选开腹根除术,但未能避免开腹手术的切口大、创伤大、恢复慢等方面的不足[5]。
微创腹腔镜剔除术的安全性相对开腹手术较高,如果患者肌瘤数量过多、位置较深或靠近特殊位置、肌瘤过大等情况仍选择腹腔镜手术,应该注意腹腔镜手术安全性的两点要素:①需要认真查看肌瘤位置,谨慎手术,特别是剥离操作;②医生需要具有十分娴熟的操作技术与手术经验,如遇突发状况,根据经验给予处理,切莫慌乱引发术中流血过多等情况[6]。
本次研究中,使用腹腔镜剔除术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75.53±5.37)ml、排气时间为(27.28±3.36)min、住院时间(5.14±3.78)d、术后病率2.94%、术后镇痛药使用率4.4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此可以看出,腹腔镜剔除术的安全性及术后恢复速度均优于开腹手术。
3.1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对比 腹腔镜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上略长于开腹组,由于腹腔镜手术不能直接用触摸形式查找肌瘤位置、数量及大小,所以在术中需要谨慎、认真操作,并且如果对位置不确定还需要在术中进行超声检查,减少遗漏。腹腔镜手术的术中创口、出血量等均小于开腹手术,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果肌瘤过大、数量过多,腹腔镜手术的时间及出血量也会增加,对于开腹组而言,肌瘤的大小、数量多少对手术而言影响不大,均是以开腹直取的形式进行手术[7]。
两种手术方式均有优点及不足,但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医疗器械与操作技术的不断进步,腹腔镜手术时间还会缩短,也有望等同或短于开腹手术[8]。
3.2两组患者术后情况对比 腹腔镜对于子宫肌瘤剔除的技术较为成熟,众多开腹手术无法相比的优势已经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及信赖,观察本次研究中的两组患者,治疗组患者的术后病率、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术后进行随访,治疗组患者术后感染并发率仅为2.9%,而观察组术后感染并发率为16.17%,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感染主要原因为开腹手术的创口较大,恢复漫长,且开腹手术时沾染的细菌在切口处难以处理,影响术后恢复。但是复发率较少,腹腔镜手术存在一定的复发率(本次研究中尚未发现,但有文献报道)[9]。复发率的产生可能由于腹腔镜手术的触感不及开腹手术,不易查找较深部位的肌瘤和特殊位置的肌瘤,被忽略的小肌瘤成为复发的根源,而开腹手术能够清楚、直观的观察到小肌瘤。
3.3患者手术的局限性及适应症分析 本次研究中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最大直径≤8cm,大部分患者的肌瘤约为4~7cm,相关文献报道,子宫肌瘤的适应症应为:直径<9cm,肌瘤数<3个,肌瘤无过深、过隐蔽位置可以采用腹腔镜手术,而多发子宫肌瘤,直径≥5cm,肌瘤数≥3个,单个肌瘤≥15cm的患者不适合进行腹腔镜手术。
参考文献:
[1]赵艳,马瑞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后肌瘤残留复发及妊娠结局的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01):43-44.
[2]王丽红.腹腔镜下改良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比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3,8(04):148-149.
[3]张龙月,陈莹.卡贝缩宫素减少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出血量的比较[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3,9(04):362-364.
[4]丁月红.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后肌瘤残留、复发及妊娠结局的对比研究[J].当代医学,2013,7(10):40-41.
[5]赵红霞.小切口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结果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4(14):578-579.
[6]刘芳.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的卫生经济学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13,9(24):141-142.
[7]张黎.72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术的临床效果对比[J].中国医药指南,2013,7(30):128-129.
[8]高维萍,刘琼娜,刘婷婷.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3,6:809-811.
[9]Donghua Li,Xin Xu,Ruiya Qian.Effect of Lichong decoction on expression of Bcl-2 and Bcl-2-associated X protein mRNAs in hysteromyoma model rat[J].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13,3(33):212-215.编辑/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