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彬
【摘要】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 174例早期NSCLC患者, 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87例。实验组采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 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胸肺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生存情况。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和组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总引流量、输血量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术后乳糜胸、肺不张、气胸、胸腔积液和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0、0、0、2.30%、0)均低于对照组(6.90%、8.05%、6.90%、10.34%、6.90%)(P<0.05);经2年定期随访, 实验组生存率为89.66%, 对照组为85.06%,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NSCLC手术创伤小,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术中出血量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4.078
肺癌是临床上的常见病, 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恶性肿瘤之首, 而NSCLC约占肺癌病例的80%[1], 早期治疗能够显著提升NSCLC的治愈率。目前, 手术治疗为早期NSCLC的首选根治方法, 而传统的常规开胸肺癌根治术, 手术创面大, 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和不便, 近年来许多临床研究表明, 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NSCLC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化疗耐受性好。本院采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NSCLC,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174例早期NSCLC患者, 均符合第7版肺癌TNM分期标准[2], 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87例。实验组男53例, 女34例;年龄24~75岁, 平均年龄(47.64±10.33)岁;病变部位左肺上叶18例, 左肺下叶15例, 右肺上叶20例, 右肺中叶17例, 右肺下叶17例;病理分期Ⅰ期64例, Ⅱ期23例。对照组男51例, 女36例;年龄22~71岁, 平均年龄(48.02±9.94)岁;病变部位左肺上叶19例, 左肺下叶13例, 右肺上叶21例, 右肺中叶15例, 右肺下叶19例;病理分期Ⅰ期66例, Ⅱ期21例。两组性别、年龄、病变部位和病理分期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病理学诊断确诊为NSCLC且临床分期为Ⅰ、Ⅱ期患者;无严重的心、肺、肝、肾等全身疾病者。排除标准:不能耐受手术者;伴有严重的并发症者。
1. 3 方法 所有手术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 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胸肺癌根治术, 选取第5~6肋间隙, 切口大小25~30 cm, 将病变肺叶切除, 清除淋巴结。实验组采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 选取第7~8肋间隙, 切口大小1~2 cm, 以30°倾角置入胸腔镜, 探查肿瘤大小、位置和胸膜粘连情况等, 选择腋前线第4~5肋间隙, 做4.0~5.0 cm切口为主操作口, 选择腋后线第6~7肋间隙, 做1.5~2.0 cm切口为辅操作口, 将病变肺叶切除, 清除淋巴结。
1. 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总引流量、输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生存情况。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实验组手术时间(150.72±
40.36)min, 术中出血量(172.43±30.57)ml, 淋巴结清扫(9.51±
6.02)个, 淋巴结清扫(3.21±1.43)组, 引流管放置时间(5.23±
2.13)d, 术后总引流量(1013.24±43.19)ml, 输血量(108.92±
21.33)ml;对照组手术时间(149.67±38.42)min, 术中出血量(212.87±36.43)ml, 淋巴结清扫(10.43±6.47)个, 淋巴结清扫(3.52±1.33)组, 引流管放置时间(6.13±3.52)d, 术后总引流量(1221.48±63.47)ml, 输血量(230.47±42.14)ml。实验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和组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总引流量、输血量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
2. 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实验组术后患者出现乳糜胸0例, 肺不张0例, 气胸0例, 胸腔积液2例(2.30%), 切口感染0例;对照组术后患者出现乳糜胸6例(6.90%), 肺不张7例(8.05%), 气胸6例(6.90%), 胸腔积液9例(10.34%), 切口感染6例(6.90%)。实验组术后乳糜胸、肺不张、气胸、胸腔积液和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患者术后生存情况比较 经2年定期随访, 实验组术后NSCLCⅠ期生存61例, 死亡3例, Ⅱ期生存17例, 死亡6例, 总生存78例, 死亡9例, 生存率为89.66%;对照组术后NSCLCⅠ期生存60例, 死亡6例, Ⅱ期生存14例, 死亡7例, 总生存74例, 死亡13例, 生存率为85.06%。两组患者术后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NSCLC其细胞增殖分裂速度较慢, 转移扩散较晚。临床上治疗NSCLC的方法有多种, 包括外科治疗、放射治疗、化学疗法、生物治疗和免疫治疗, 放射治疗适用于局部控制RE的症状, 效果不太理想, 生物治疗最大的优点是安全无毒副作用, 但由于不同患者体征不同, 选择适应性差, 临床应用也较少, 免疫治疗可提高患者免疫力, 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 临床上一般作为辅助治疗方法。目前公认外科治疗效果最佳, 而根治术是外科治疗中的首选方案。传统的常规开胸肺癌根治术手术创面大, 手术风险高, 治疗效果不理想, 近年来微创外科得到了迅速发展, 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逐渐成熟[3], 为早期NSCLC的治疗带来了更为安全的治疗方法。
常规开胸根治术手术创面大, 容易引起大范围的组织损伤, 患者术后功能的恢复受到影响, 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应用先进的电视摄像技术和手术器械, 在微小切口下完成胸内一系列复杂的手术过程, 手术器械仅通过操作孔进出, 不需在肋骨间另做切口, 创伤小, 患者术后疼痛轻, 术后恢复快, 且手术过程平稳, 对生理影响较小, 因此被认为是未来胸外科手术治疗的发展方向[4]。在本次研究中, 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总引流量、输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证明了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安全性, 与任军龙等[5]研究结果一致。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后患者疼痛轻, 有利于患者早期咳嗽, 将痰液咳出, 降低了肺不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在本研究结果中, 实验组术后乳糜胸、肺不张、气胸、胸腔积液和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与赵京等[6]研究结果一致, 表明了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一些回顾性研究对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NSCLC的效果存在争议, 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进步, 胸腔镜微创技术已渐渐发展成熟, 其在NSCLC诊断和外科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已得到了公认, 其临床效果与传统手术效果相同[7], 因此, 医学界普遍将胸腔镜技术应用于治疗早期NSCLC。
本研究中, 经2年定期随访, 两组术后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明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RE同样可以达到常规开胸肺癌根治术的治疗效果, 但是由于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可以显著降低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相关指标, 而在临床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与丁长明[7]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 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NSCLC手术创伤小,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文鹏, 朱开梅. 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术后生存分析.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24):6135-6136.
[2] 吴艺根. 肺癌TNM分期的新进展.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09, 16(6):475-479.
[3] 陶显东, 潘铁文, 吴彬, 等. 电视胸腔镜手术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优势.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 2011, 4(3):205-210.
[4] 王俊, 李运, 刘军, 等.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08, 24(3):147-150.
[5] 任军龙, 薛磊, 孙光远, 等. 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山东医药, 2015, 55(23):48-50.
[6] 赵京, 裴迎新, 刘吉福. 胸腔镜下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评价. 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20):44-46.
[7] 丁长明. 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 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8):89-90.
[收稿日期:2016-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