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斯多惠教师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2015-03-31 12:39康卫国
当代教育科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教育学教师职业师范生

●康卫国

第斯多惠教师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康卫国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极其重视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教育,他不仅教育师范生热爱教师职业并着力培养其从教素养和能力,而且还非常重视新教师入职教育,积极倡导教师终身自我教育,强化教师自主学习,大力引导教师开展研究,鼓励教师交往互助。第斯多惠关于教师教育的真知灼见,至今对我国当前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发挥着积极启示作用。

第斯多惠;教师教育;启示

第斯多惠是19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被誉为“德国教师的教师”,一生主要从事师范教育工作。第斯多惠长期担任梅尔思师范学校和柏林师范学校的校长并亲自授课,积极开展师范教育改革与实验,为师范学校及中小学编写二十余种学科教科书和教学指导书,创办《莱茵教育杂志》和《教育年鉴》,发表数百篇教育论著,出版教育代表作《德国教师培养指南》,发起组织“教育学学会”等教育研究团体,为推动德国师范教育发展建立了不朽功勋,对世界近代教育也产生了重要影响。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至今仍有极高借鉴价值,探讨和研究其关于教师教育的思想依然会对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积极的现实启示。

一、第斯多惠论教师职前培养

第斯多惠认为教师培养工作极其重要,凡是希望担任教师这种职务的人首先必须使他自己具有履行这种职务所必需的素质和教养,并要努力促使自己日趋完善以便更好地胜任。否则,“一个不合格的教师,不但损害了他的学生和他本人,而且也损害教师这一光荣的地位,同时也妨碍了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1](28)所以,第斯多惠非常重视教师培养并身体力行地积极推动教师培养工作。

(一)强调从教者要先受教育

基于对教师作用的高度认识,第斯多惠特别强调做教师的要求,认为“谁想渴望得到教师的职务,谁就得首先把自己看成是达到追求这一职务的手段,就要达到一定的受教育程度。教师这一职务需要达到一定教育程度的人来担当,达到了一定的教育程度,在实践工作中才能更好地逐步提高,然后才能胜任更高的职务。”[1](26)他指出,要从事教师这一职业就应当先受教育,教师只有先受教育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教育别人。教师自己受了多大程度的教育,他就只能在多大程度上对别人发生影响。如果教师自己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那他就不能发展、培养、教育别人。他举例说:“一个人一贫如洗,对别人决不可能慷慨解囊。”[1](23)“正如没有人能把自己所没有的东西给予别人一样,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

(二)教育师范生热爱教师职业

热爱教师职业是从事教师这一神圣工作的基本前提。第斯多惠要求那些要立志做教师工作的青年人必须热爱教师职业,他指出,“真正的永不消失的教学热情必须建立在对教师职业的热爱上,对教师工作的心驰神往,必须建立在对发展儿童世界事业的热爱的基础上。”[1](56-57)为引导立志做教师工作的青年人热爱教师职业,第斯多惠还从国家兴衰、人才培养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对教师作用做了深刻论述。[3](29)其一,他认为教师通过教学培养和教育儿童的灵魂、情感、智力和体力,使之成为各种专门人才,这不仅关系到家庭和个人幸福,而且也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兴衰。其二,教师是辛勤园丁,他把教育过程视为激发学生秉赋的过程并把这种激发的力量归之于教师,归之于教师对学生直接的影响。其三,教师是精神文明建设者,他认为教师的使命就是激发人对真、善、美的渴求,使人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最大发展。因此,第斯多惠要求师范生都应当把教师职业看作是神圣职责,“谁不是为了人类的自身缘故去探求教育事业,谁就不会找到这种教育事业”。“有些人把教育事业贬低为唯一的谋生手段,获取财富的阶梯,这是难以令人信服的”[1](25)

(三)培养师范生从教素养和能力

第斯多惠认为,师范学校学生要从事教师职业必须具备思想品德素养、知识素养与能力素养等。[3](31-32)其一,要具备思想品德素养。他要求师范生要坚持教育的进步方向,要树雄心立壮志,坚持不懈地为完成伟大而崇高的人类使命而奋斗终身;要身体力行,“一个好教师从个人和别人的许多宝贵经验中切身体会到,一个人要有所作为,与其说是用本身的知识去影响人,还不如说是用自己的思想行为来培养教育人”。[1](24);要有坚韧的性格和意志,如果教师本人都缺乏主见,遇事摇摆不定,感情空虚,意志薄弱,又怎么能使人相信他会教好学生呢?其二,要具有良好的知识素养,他认为师范生读书完全必要,“除了学习各个教学领域里的教材,教师还要继续学习研究普通教育学、教材与教法的书籍。培养教师最有用的知识是十分确切的心理学和逻辑学知识。因为心理学或普通心理学以及人类学是教育学的基础科学,没有这种基础科学教育学便成了空中楼阁,或者根本不能成立。逻辑学给行家揭开理解力的组织结构,教师理解力的发展就是在于主要业务的提高。”[1](57-58)而且,第斯多惠认为教育学的各部分都有其理论和实用的方面,师范生应该全面学习和研究“教育学”、“教学论”和“教学法”,“因此我们把教育学、教学论和方法论首先推荐给比较成熟的师范学校的学生”“培养教师的根本措施就是学习上述几门学科。”[1](61)“如果教师能把学习本学科和学习一般教育专业作品结合起来,那么,一般说来,他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已经达到了培养成熟的阶段。”[1](58)其三,要具有各种较高的实际能力,他认为师范生除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独立的思考力和成熟的判断力等一般能力之外,更应具有娴熟的语言表达能力、出色的教学能力和高超的管理能力尤其是教学能力。因为,在第斯多惠看来,师范生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教学艺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其对真、善、美发生乐趣并心甘情愿地去追求真、善、美。另外,第斯多惠还十分关注师范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他认为不能向师范生隐瞒目前存在的有关教学的不同主张和观点,要让他们自己去进行独立发现思考、检验分析、批判探讨、提高发展。

为培养师范生从事教师职业的素养和能力,第斯多惠希望师范学校应当是一个教育的入口,给师范生——未来的教师创造一切学习机会。其一,第斯多惠认为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极为重要,师范生必须钻研教育学来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他指出,教育学是关于教育和教学的规律规则的科学,正确的教育理论有助于人们在教育工作中采取正确行动,消除差错和片面性。他说:“教育学专家不一定都是教师,而教师必定是教育学专家”。[4]因此,第斯多惠高度重视师范学校教育学课程的开设,规定教育学为师范学校最重要的必修课,还把心理学和人类学规定为教育学的基础。其二,第斯多惠主张改革师范学校的教学并为之进行了一系列试验,他认为师范学校的一切教学都必须要建立在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基础之上,必须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以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师。其三,第斯多惠更加强调师范学生的教学实习,要求他们必须进行教学实习以便学会把自己所学到的东西有效地教给别人。为此,他在自己所主持的师范学校中专门设立了一所附属实验小学作为师范学生的实习基地,让他们从第二年级开始就参加实验学校的工作。他说:“只有师范学校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自己在实习教学中去观察、分析孩子的心理,获得丰富的材料,然后才能有效地转入学习教育学教科书。理论是实践的普及。先实践,后科学。教师学习和理解放育学必须和教育实践中的亲自观察紧密联系在一起。”[1](51)

二、第斯多惠论教师职后教育

(一)重视新教师入职教育

第斯多惠十分关注新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他认为教师的生命是从教师职业开始的,教师是在自己的职业和工作要求中不断寻求生活的满足的。所以,“在他们刚刚踏上教师的工作岗位时,我们必须严格要求他们,对他们的教学知识、教学技巧以及个人的修养都要有所要求。”[1](71)他指出新教师往往缺乏经验和能力,因此“生手应当刻苦学习基础知识,打下一个牢固的基础”,[1](62)认为年轻教师不能死守一种版本的教科书而应该多参考其他版本的书,要深入熟悉材料,研究需要传授的知识,避免照本宣科。并且,第斯多惠进一步要求新教师要不断加强工作实践锻炼,只有在生活实践中才能真正学会实践,他还指出新教师必须把自己的所作所为及自己的发展和进修与自己的职业紧密相联系,“要言行一致,身体力行,不但要倾听真理,学习真理,而且更重要的是把自己内心拥护的真理和自己的实际生活、思想与意志紧密联系起来,融为一体。”[1](24)为加快新教师成长,第斯多惠要求教师培训应在科学的基础上组织起来,应当给他们提供一些适合其进修且带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使他们在教学中独立思考,不断检验、钻研、提高。

(二)倡导教师终身自我教育

第斯多惠认为,教师所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从来都不是已经完成和完善了的工作,它永远都处于动态变化、前进与发展之中,要履行好教师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教师必须要致力于自我教育。他还认为教师教学的成功归根结底以其持之以恒的自我教育为前提,“教学的成功决定于教师。教师应当致力于自我教育,热爱自己的职业,精通自己的专业,精力充沛地进行教学,力求使教学引人入胜。”[1](24)第斯多惠进一步指出,教师只有诚心诚意地自我教育,才能诚心诚意地去教育学生。因此,他要求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自我满足、裹足不前,学无止境,不进则退。并且,第斯多惠还强调说:“教师应当以教育事业为终身职业,自我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因此意义更为深远。”[1](23)他强烈要求教师必须进行终身自我教育,这对教师来说是一种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因为,教师只有不断自我教育、自我培养、自我完善,才能胜任自己的教师职业,况且“只有进行真正的自我培养才能确保教师的地位。人人都要在教师及在教育家的岗位上进行自我培养,只有作出成绩才能巩固教师的地位。”[1](28)

(三)强化教师自主学习

第斯多惠非常重视教师的自主学习,他说:“发展与培养不能给予人或传播给人。谁要享有发展与培养,必须用自己内部的活动和努力来获得。”[1](78)他建议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不断借鉴吸收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教育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第斯多惠认为:“学习要有重点,在你所要学习的各个教学专业的文章上多下功夫,就是说要特别学习那些有争议的而又有独到见解的问题的文章”,[1](39)并且要及时巩固所学,温故而知新。同时,他认为不要随便看到什么书就读,要有目的、有选择地去读书。教师应当首先阅读有关教育方面的文章,要学习并掌握有关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和方法论等教育专业知识。为此,第斯多惠还提出读书要注意方式方法并认为读书的最好方法就是:“学习要扎扎实实,在初读一本书时要彻底领会和理解逐句逐段的意义,彻底理解每一个概念的涵义,如果有些地方看不明白,就要在这些模糊点上多下功夫,反复琢磨,反复研究,融会贯通,直到全面掌握为止。”“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学习方法会损坏一个人的身体和灵魂。”[1](40)

(四)引导教师开展研究

第斯多惠指出教师要有研究的精神,要做一个研究者,他认为“一个真正掌握了真理和教育规律的人在精心的研究和探索中自会其乐无穷”。[1](33)为此,第斯多惠主张教师首先要研究教学,研究自己的工作经验,他认为“教师无论如何要细心备课,在教课时要留心观察学生的动静,然后经过细心琢磨,把观察心得和经验确切记入日记本中。利用这种备课方法久而久之到头来教师的教学本领就会大大提高,教学灵活自如,得心应手。”[1](55)并且,还要经常不断地研究教育的、教学论的、心理学的和教学法方面的知识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第斯多惠不仅要求教师研究教学,而且还主张教师必须对某一学科或者某一专题进行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他认为“要从各个知识领域中去寻找一个专题,研究一个真知,心理学的、智力的、道德的或伦理学的,理论方面的与实践方面的,并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1](38)

(五)鼓励教师交往互助

第斯多惠认为“教师有能力培养学生也是自我继续教育的过程,应当把和儿童与教学打交道看成是自我教育的主要手段。”[1](174)他指出,教育是发展、是活力,其中有活动,有运动,也有成长。第斯多惠认为,教师要教育学生首先必须激发学生特别是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这样的课堂教学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就是进行自我培养的最好的学校。因为教师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用来进行教学,用来真心诚意地激发学生的。可以想见,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在激发学生、在与学生进行交往的同时也不断激发了自己,进而提高和发展了自己。

第斯多惠特别重视教师间的同伴互助,认为教师和本校同事或其他教师之间的真正关系就是同行之谊,是友好的伙伴,是志同道合的群体。他认为大家为了追求不可抗拒的大自然的力量而欢聚一堂、相依为命、同舟共济,应心心相印、同心同德,并强调说“教师要团结互助,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经常交流教学经验,双方相得益彰,提高教学水平。”[1](190)

第斯多惠十分重视教师团体(如教师联合会等)的建立并倡导教师积极开展团体活动,这是“推动教学的有力证据,是推动教学的一个机构,是满足内在需要的手段,是教育思想的有机产品。”[1](190)他认为,通过参加教师团体活动,大家开诚布公,毫无保留地交流思想,自由地进行探讨,这对活跃和启发教师的思想,对教师的进修十分有利,效果也非常显著。

第斯多惠还提出教师要多进行聚会交往,他说:“有些正在进修的教师,为了锻炼智力,到处广会朋友和学生,大家会聚一堂,继续锻炼口头表达能力。”“我主张,为了真正培养智力,大家要坚持不懈地进行这种思想交流的聚会,从中必定会提高思想,得到真知。”[1](47)并且,第斯多惠还针对年轻教师提出谆谆劝告:每星期抽出一个晚上的时间约请几个知心朋友欢聚一堂,按顺序探讨和研究基础课堂教学学科,最好根据其中一个教师的教学笔记进行研究,交流每天的教学经验;每月用一天或半天的时间参加教师联合会的活动,参加所有小组的活动,多听少讲,还要多想。

三、第斯多惠教师教育思想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启示

(一)提高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感

由华中师范大学完成的首届免费师范生就业意向调研报告显示,首届免费师范生仅2%愿去农村且只有31.9%的学生选择从事教学类职业。首届免费师范生总体从教意愿不强且愿意支援农村等贫困落后地区教育的人所占比例也非常低。[5]无独有偶,有学者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对1,500名在校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所做的调查也发现,我国高校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感淡薄,相当一部分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缺乏合理认识与正确态度以及积极的情感和期望,也没有足够的职前准备与训练。[6](127)可见,我国目前高校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感偏低。

所谓“师范生职业认同感是指个体对教师职业合理的认识、端正的态度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等所组成的内部心理机制。它包括个体对教师职业本身的特点、社会职能和社会地位等的认识和看法;对从事教师职业应具备的素质的认识;个体乐于从教的意愿以及从教时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如自我实现与满足的心理表征等。”[6](127)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是其从事教师职业的基本心理准备及最持久的情感源动力,它关系我国未来师资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而且也影响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培养基地的高校特别是师范院校应根据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及学校实际进一步完善教师培养模式,注意突出学生师德养成教育,增强他们对教育事业和教师职业的热爱与渴望,并且要进一步深化教师教育课程内容及教学改革,完善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等课程设置,优化教法与学法,强化实践教学和现代教师职业专业技能培养,建立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以提高学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感及其胜任教师工作的各种素质和能力。

(二)加强新教师入职教育

新教师入职教育是新引进到学校的年轻教师在任职上岗前的一种职业教育,它能够有效帮助年轻教师明确教师职责和行为规范,尽快实现角色转换,缩短职业适应期,提高专业成熟度,增强工作稳定性,为今后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据了解,目前新教师入职教育往往是将新教师集中培训几天完事,这种形式化作法的效果可想而知。重视新教师入职教育,是当前教师教育发展的一个共同趋向。因此,在对新教师进行入职集中教育培训的基础上,作为新教师任职学校也应立足校本,主动为新教师成长和发展创造学习条件,鼓励和支持他们不断自主学习及自我教育,并要针对其实际及发展需求,为他们提供有计划、有系统、适时、适当的专业指导、帮助和引领,以促其尽快胜任教师职业,早日成为合格专业教师。

(三)强化教师终身自我教育

“教师自我教育是指教师自己对自己的教育,教师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教育的对象,其动力来源于教师自我的内在需要和价值准则,是教师有意识地对自己进行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我改造以及自我提高的过程,以教师自身的发展为主旨。”[7]自我教育是为师者的基本责任,教师通过自我教育不断进行自我修正和调节并不断超越和提高自我,从而实现自我完善和专业化发展。可以说,教师终身自我教育是当代教师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及必由之路。教人者先教己,明人者先自明。只有教师主动加强自我教育,才能使学生受到真正的教育,教育质量才能有所保障。

学习化社会及终身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应当把自我教育当作自己的终身任务,坚持不懈地将学习贯穿终生,不断提升和发展自己。鉴于此,教师一定要树立自我教育的意识和信念,积极主动地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进行自主学习和教育,要不断加强专业理论特别是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论等教育理论的学习,要紧密结合并立足自身工作实践认真开展自我反思和教育教学研究,要主动向专家学者等研究人员学习并与之密切合作,尤其要注重与同事及学生的交往、共享和互助协作,进而通过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和个人实践反思等真正实现自我教育实效的最大化。

[1]德]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M].袁一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350.

[3]李定仁.教会学生主动寻求真知——第斯多惠论教师[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1).

[4]赵祥麟.外国教育家评传(第二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183.

[5]甘丽华,党波涛.首届免费师范生仅2%愿去农村[N].中国青年报,2011-03-12(3).

[6]张芬只,郑高洁.河南省师范生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J].天中学刊,2007(6).

[7]杨慧囡.教师自我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11.

(责任编辑:金传宝)

康卫国/菏泽学院,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教师教育、课程教学论研究等工作

猜你喜欢
教育学教师职业师范生
究教育学之理,解教育学之惑
——《教育学原理研究》评介
实践—反思教育学文丛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研究——以毕节市某特殊教育学校为例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韦钰:神经教育学与创新力培养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思考
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