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腹腔镜与开放性肾肿瘤手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2015-03-31 19:12胡国森
关键词:后腹腔镜临床疗效

胡国森

【摘要】目的分析对比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肾肿瘤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5例早期肾肿瘤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对照组患者行开腹肾部分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肾热缺血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止痛药物使用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肾肿瘤效果确切等优点,值得临床上使用。

【关键词】后腹腔镜;肾肿瘤;肾部分切除术;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605 【文献标识码】B

引言

肾脏肿瘤是泌尿外科的常见肿瘤。近年来,随着医学检验水平的进步,肾肿瘤的检出率不断提高。手术是目前治疗该病最有效的方案[1-2]。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对肾肿瘤患者使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65例,男37例,女28例,年龄39~70岁。入选病例均为直径<4cm 单发肿瘤或肿瘤直径>4c m但位于肾浅表呈外凸性生长的T1 肾癌,影像学检查提示无远处转移,未见淋巴结转移,术中也未发现淋巴结肿大。将全部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39~70岁,平均年龄(55.2±12.1)岁;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39~69岁,平均年龄(56.1±11.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行开腹肾部分切除术。观察组患者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方法为选择健侧卧位,科学设置腰桥高度,采取气囊扩张法构建后腹腔间隙,在腹腔镜提供的帮助下,设置解剖标志,使用超声刀将脂肪囊以及肾周筋膜打开,再对肾脏进行游离,直接肾肿瘤完全被显露出来,选择肿瘤边缘大约1.0 cm 处,使用电凝钩进行烧灼,范围为1 圈,适当将肿瘤边缘处脂肪组织保留下来,再以腰大肌与肾周筋膜间隙为方向,将肾周筋膜背侧面分离,成功把血管鞘剥离后选择Bulldog 夹子对肾动脉开展游离,待肾动脉被游离出结束,同时开展计时,使用剪刀切除肾肿瘤与肿瘤表面两者的脂肪组织及其附近肾组织。详细检查创面,取吸收线缝合血管断端,使用止血纱布球对创面进行填压,缝合结束后将Bulldog 夹松开,使肾脏供血恢复正常,待检查不存在活动性出血现象后,再使用标本袋取出标本,肾旁需要安放引流管,并且逐层将切口缝合[3]。

1.3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和x2检验,以P<0.05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肾热缺血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止痛药物使用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表1两组临床指标比较(±s)组别n肾热缺血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止痛药物使用量(mg)肠道功能恢复时间(h)住院时间(d)观察组3534.1±7.2*100.7±14.2*68.1±17.3*8.3±1.2*7.2±2.5*对照组3019.5±6.3250.1±10.5127.5±19.240.1±1.713.1±2.8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术后出现皮下气肿1例,泌尿系统感染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57%(3/35),对照组术后出现皮下气肿1例,腹部感染2例,泌尿系统感染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5/30),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肾脏肿瘤是泌尿外科的常见肿瘤。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技术应用于肾脏小肿瘤的手术治疗得到了很大进步[4]。已有资料显示,后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肾脏小肿瘤相比,后腹腔镜手术具有术后恢复快、并发症不明显的特点[5]。

后腹腔镜手术对各个肾脏血管进行充分分离, 镜下清晰显露肿瘤与周边脏器等的黏连, 有效防止术中损伤其它脏器, 还可以清晰暴露腹膜后各组淋巴结,较好的判断局部淋巴结受侵情况, 在清晰的术野下彻底清扫周围淋巴结。本组资料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肾热缺血时间较对照组患者长,但观察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止痛药物使用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说明后腹腔镜在治疗肾脏肿瘤上不仅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好。

总之,后腹腔镜手术术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更高,可提高肾肿瘤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万有贵,陈博,徐文英. 后腹腔镜与开放性肾肿瘤手术的疗效比较[J].求医问药,2012 ,10 (10):235-236.

[2]王建喜,周毅波,罗飏.后腹腔镜下肾癌切除术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6):946-947.

[3]蔡荣盛. 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临床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4(8):48-49.

[4]余大敏,张大宏,陈先全,等. 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的实验与临床研究[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6,27(8):530-532.

[5]李晨光,孙光,刘晓强. 后腹腔镜和开放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内镜杂志,2008,14(8):789-791.

【摘要】目的分析对比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肾肿瘤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5例早期肾肿瘤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对照组患者行开腹肾部分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肾热缺血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止痛药物使用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肾肿瘤效果确切等优点,值得临床上使用。

【关键词】后腹腔镜;肾肿瘤;肾部分切除术;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605 【文献标识码】B

引言

肾脏肿瘤是泌尿外科的常见肿瘤。近年来,随着医学检验水平的进步,肾肿瘤的检出率不断提高。手术是目前治疗该病最有效的方案[1-2]。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对肾肿瘤患者使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65例,男37例,女28例,年龄39~70岁。入选病例均为直径<4cm 单发肿瘤或肿瘤直径>4c m但位于肾浅表呈外凸性生长的T1 肾癌,影像学检查提示无远处转移,未见淋巴结转移,术中也未发现淋巴结肿大。将全部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39~70岁,平均年龄(55.2±12.1)岁;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39~69岁,平均年龄(56.1±11.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行开腹肾部分切除术。观察组患者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方法为选择健侧卧位,科学设置腰桥高度,采取气囊扩张法构建后腹腔间隙,在腹腔镜提供的帮助下,设置解剖标志,使用超声刀将脂肪囊以及肾周筋膜打开,再对肾脏进行游离,直接肾肿瘤完全被显露出来,选择肿瘤边缘大约1.0 cm 处,使用电凝钩进行烧灼,范围为1 圈,适当将肿瘤边缘处脂肪组织保留下来,再以腰大肌与肾周筋膜间隙为方向,将肾周筋膜背侧面分离,成功把血管鞘剥离后选择Bulldog 夹子对肾动脉开展游离,待肾动脉被游离出结束,同时开展计时,使用剪刀切除肾肿瘤与肿瘤表面两者的脂肪组织及其附近肾组织。详细检查创面,取吸收线缝合血管断端,使用止血纱布球对创面进行填压,缝合结束后将Bulldog 夹松开,使肾脏供血恢复正常,待检查不存在活动性出血现象后,再使用标本袋取出标本,肾旁需要安放引流管,并且逐层将切口缝合[3]。

1.3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和x2检验,以P<0.05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肾热缺血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止痛药物使用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表1两组临床指标比较(±s)组别n肾热缺血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止痛药物使用量(mg)肠道功能恢复时间(h)住院时间(d)观察组3534.1±7.2*100.7±14.2*68.1±17.3*8.3±1.2*7.2±2.5*对照组3019.5±6.3250.1±10.5127.5±19.240.1±1.713.1±2.8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术后出现皮下气肿1例,泌尿系统感染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57%(3/35),对照组术后出现皮下气肿1例,腹部感染2例,泌尿系统感染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5/30),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肾脏肿瘤是泌尿外科的常见肿瘤。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技术应用于肾脏小肿瘤的手术治疗得到了很大进步[4]。已有资料显示,后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肾脏小肿瘤相比,后腹腔镜手术具有术后恢复快、并发症不明显的特点[5]。

后腹腔镜手术对各个肾脏血管进行充分分离, 镜下清晰显露肿瘤与周边脏器等的黏连, 有效防止术中损伤其它脏器, 还可以清晰暴露腹膜后各组淋巴结,较好的判断局部淋巴结受侵情况, 在清晰的术野下彻底清扫周围淋巴结。本组资料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肾热缺血时间较对照组患者长,但观察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止痛药物使用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说明后腹腔镜在治疗肾脏肿瘤上不仅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好。

总之,后腹腔镜手术术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更高,可提高肾肿瘤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万有贵,陈博,徐文英. 后腹腔镜与开放性肾肿瘤手术的疗效比较[J].求医问药,2012 ,10 (10):235-236.

[2]王建喜,周毅波,罗飏.后腹腔镜下肾癌切除术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6):946-947.

[3]蔡荣盛. 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临床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4(8):48-49.

[4]余大敏,张大宏,陈先全,等. 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的实验与临床研究[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6,27(8):530-532.

[5]李晨光,孙光,刘晓强. 后腹腔镜和开放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内镜杂志,2008,14(8):789-791.

【摘要】目的分析对比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肾肿瘤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5例早期肾肿瘤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对照组患者行开腹肾部分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肾热缺血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止痛药物使用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肾肿瘤效果确切等优点,值得临床上使用。

【关键词】后腹腔镜;肾肿瘤;肾部分切除术;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605 【文献标识码】B

引言

肾脏肿瘤是泌尿外科的常见肿瘤。近年来,随着医学检验水平的进步,肾肿瘤的检出率不断提高。手术是目前治疗该病最有效的方案[1-2]。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对肾肿瘤患者使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65例,男37例,女28例,年龄39~70岁。入选病例均为直径<4cm 单发肿瘤或肿瘤直径>4c m但位于肾浅表呈外凸性生长的T1 肾癌,影像学检查提示无远处转移,未见淋巴结转移,术中也未发现淋巴结肿大。将全部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39~70岁,平均年龄(55.2±12.1)岁;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39~69岁,平均年龄(56.1±11.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行开腹肾部分切除术。观察组患者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方法为选择健侧卧位,科学设置腰桥高度,采取气囊扩张法构建后腹腔间隙,在腹腔镜提供的帮助下,设置解剖标志,使用超声刀将脂肪囊以及肾周筋膜打开,再对肾脏进行游离,直接肾肿瘤完全被显露出来,选择肿瘤边缘大约1.0 cm 处,使用电凝钩进行烧灼,范围为1 圈,适当将肿瘤边缘处脂肪组织保留下来,再以腰大肌与肾周筋膜间隙为方向,将肾周筋膜背侧面分离,成功把血管鞘剥离后选择Bulldog 夹子对肾动脉开展游离,待肾动脉被游离出结束,同时开展计时,使用剪刀切除肾肿瘤与肿瘤表面两者的脂肪组织及其附近肾组织。详细检查创面,取吸收线缝合血管断端,使用止血纱布球对创面进行填压,缝合结束后将Bulldog 夹松开,使肾脏供血恢复正常,待检查不存在活动性出血现象后,再使用标本袋取出标本,肾旁需要安放引流管,并且逐层将切口缝合[3]。

1.3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和x2检验,以P<0.05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肾热缺血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止痛药物使用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表1两组临床指标比较(±s)组别n肾热缺血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止痛药物使用量(mg)肠道功能恢复时间(h)住院时间(d)观察组3534.1±7.2*100.7±14.2*68.1±17.3*8.3±1.2*7.2±2.5*对照组3019.5±6.3250.1±10.5127.5±19.240.1±1.713.1±2.8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术后出现皮下气肿1例,泌尿系统感染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57%(3/35),对照组术后出现皮下气肿1例,腹部感染2例,泌尿系统感染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5/30),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肾脏肿瘤是泌尿外科的常见肿瘤。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技术应用于肾脏小肿瘤的手术治疗得到了很大进步[4]。已有资料显示,后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肾脏小肿瘤相比,后腹腔镜手术具有术后恢复快、并发症不明显的特点[5]。

后腹腔镜手术对各个肾脏血管进行充分分离, 镜下清晰显露肿瘤与周边脏器等的黏连, 有效防止术中损伤其它脏器, 还可以清晰暴露腹膜后各组淋巴结,较好的判断局部淋巴结受侵情况, 在清晰的术野下彻底清扫周围淋巴结。本组资料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肾热缺血时间较对照组患者长,但观察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止痛药物使用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说明后腹腔镜在治疗肾脏肿瘤上不仅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好。

总之,后腹腔镜手术术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更高,可提高肾肿瘤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万有贵,陈博,徐文英. 后腹腔镜与开放性肾肿瘤手术的疗效比较[J].求医问药,2012 ,10 (10):235-236.

[2]王建喜,周毅波,罗飏.后腹腔镜下肾癌切除术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6):946-947.

[3]蔡荣盛. 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临床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4(8):48-49.

[4]余大敏,张大宏,陈先全,等. 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的实验与临床研究[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6,27(8):530-532.

[5]李晨光,孙光,刘晓强. 后腹腔镜和开放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内镜杂志,2008,14(8):789-791.

猜你喜欢
后腹腔镜临床疗效
后腹腔镜下肾蒂淋巴管剥脱术治疗乳糜尿
后腹腔镜技术在肾上腺肿瘤手术治疗的临床应用
后腹腔镜下行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治疗小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