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军队所处的客观环境、教育对象的思想状况较以往发生了很大变化,单纯依靠传统的思想、观念、方式以及工作机制、教育方法来达到新时期政治教育的效果已经变得十分艰难。笔者将从发挥教育对象主体作用,学会“倾听”,创建良好育人环境及增强教育前瞻性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增强军队政治教育效果。
关键词:军队政治教育;主体;倾听;环境;前瞻
军队的政治教育是一种思想意识的灌输和精神激励活动,其工作的开展必然要受到国家意识形态和民族思想文化传统的影响。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军队所处的客观环境、教育对象的思想状况都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政治教育面临着一个与传统环境大为迥异的新环境。单纯依靠传统的思想、观念、方式以及工作机制、教育方法来达到新时期政治教育的效果已经变得十分艰难。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要充分发挥教育对象的主体作用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但在思想上军人并非仅仅受到来自党的思想工作者这一个方面的影响,而是同时领略着周围环境的“八面来风”,这就决定了军人不可能简单地全盘接受教育者施加的影响,在此情况下越是强调教育者的权威和官兵的绝对服从,越容易让教育走向僵化,因此发挥官兵主体作用势在必行。
(1)要贴近“兵情”把好脉。开展政治教育前,就要针对官兵思想变化的特点,及时进行调查和分析,通过多途径、多渠道摸准官兵思想脉搏,及时掌握每个人平时在想什么,心中在忧什么,行动上将做什么,为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创造条件。
(2)要集中“兵意”定方案。在设置教育课题时,除上级有固定的要求外,要充分听取官兵意见,围绕他们所想所思抓问题、选素材,针对官兵所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定题目,运用官兵看得见、摸得着、想得到、能感受的鲜活教材开展教育。
(3)要迎合“兵味”定形式。要本着服务内容需要,利于平等交流,符合基层实际,易于官兵接受,便于长期坚持的原则确定教育形式。可以摆事实讲道理,在讨论辨析中明辨是非;可以忆往昔看今朝,在社会实践中思源思进;可以照镜子辨美丑,在正反对比中选准坐标;可以谈感想话收获,在三尺讲台上坦露真心。
发挥受教育对象的主体作用,就是要相信、依靠,尊重官兵的人格和创造精神,增强官兵的责任感,让人人都当教育者,个个受教育;人人都当管理者,个个都接受管理;人人都当监督者,个个接受监督。长此以往,就能营造出互帮、互学、互教、互管,共学和共管,自学和自管的教育氛围。
二、要学会倾听
部队成员来自五湖四海,文化层次参差不齐。以战士为例,近几年虽一直有报道说兵源素质提高了,但实际上多数人的文化层次较低。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习成绩不够好,便意味着有可能会游离于老师、同学乃至于家长的积极关注和鼓励之外,很容易产生挫败感和自卑心理,从而导致情感和心灵闭锁,不愿意向他人敞开自己的心扉。面对这一现状,简单的说服教育、榜样示范等方式,显然已不能适应其需求。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学会“倾听”。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教育者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
学会“倾听”,教育者就需要从一个说教者、规章制度的制定者和维护者,转化为官兵内心需要的聆听者,成长成才的陪伴者、帮助者和引导者。这一角色的转变本身就包含了对官兵的尊重和关爱。倾听,看似被动,实则主动。从表面上,倾听是接收过程,但实际上,倾听则是接收和输出相融合、相交替的过程,倾诉者在倾听者情绪感染下也会成为倾听者。这种倾听、倾诉的互置,形成对话的平台,此时,倾听便真正成了心灵的沟通。
倾听应注意三方面问题:
(1)培养“倾听”态度与习惯。倾听是技巧,更是修养和艺术。温德尔·霍姆兹说过:“说是属于知识的范畴而听是智慧的特权。”我们应该养成倾听的态度和习惯,“走近”官兵,进而“走进”官兵的内心世界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引导。
(2)注重“倾听”方式、方法的多样性。“倾听”不仅是指对官兵个体内心声音的聆听,还包括对群体意愿的关注;不仅包括言语行为方式上面对面的倾听也包括书面的文字沟通。比如语言行为上的倾听,是指教育者通过个体访谈或群体座谈的方式和官兵之间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而书面文字式的倾听,则包括设立谈话信箱、网络咨询平台以及对官兵群体进行的问卷调查等。只要结果不偏离了解、把握官兵内心世界的目的和主旨,都可以合理地运用。
(3)把“倾听”当作教育的途径和手段。“倾听”不是目的,而是教育的途径和手段,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倾听官兵的心声,是实现教育者与官兵之间保持有效沟通的重要途径,但倾听之后如何采取必要的行动和对策,有效地促进、帮助官兵的成长和发展才是工作的重点和中心。
三、要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
育人环境是政治教育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和谐的环境特别是人文氛围浓郁的环境,能够平静人的情绪,舒缓人的精神,陶冶人的性情,引人向上、向善、向美;相反,不良的环境容易使人急躁、狭隘,甚至庸俗。政治教育必须借助外界环境来促成人的良好品格的形成。
儒家思想就提倡教育者应该主动创造优越、良好的外部环境,使受教育者从中受益。如荀子的“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就是认为好的环境能对人产生好的影响,久而久之,可以使人塑造良好品格。
这里强调的育人环境,主要是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主要包括:高品位的物理环境,主要有建筑、设施、花草树木和自然景观等都可以成为凝固的教材;良好的心理环境,以舆论和习惯的形式影响官兵的言论和行动,对官兵的情感和思想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和谐的人际环境,包括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关心集体、关爱他人,教学相长、师生互动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可以带动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的营造。通过耳濡目染和内心体验,官兵可以得到心灵的感染、情操的陶冶和真理的启示,也就能够让官兵自觉提高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政治教育也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四、要增强教育的前瞻性
所谓教育的前瞻性是指在教育过程中,要在把握客观现实的基础上,立足将来,对官兵思想观念的发展趋势及教育的发展趋势进行科学的预判,采取相应的措施,将工作做在前头。只有不断增强教育的前瞻性,才能在制订教育计划之前就做好合理的部署,提供未来的规范依据,达到指导官兵的要求。
(1)要提高教育者的思维能力。这种思维,是各种不同的思维形势在教育发展目标引导下的综合思维,具体表现为创新性思维、进取性思维、科学预见超前性思维。这几种思维是辩证统一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也是我们开展政治教育的基本立足点。
(2)要树立教育者的危机意识。增强教育的前瞻性,必须从增强教育者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和超前意识出发,其中最关键的是增强危机意识,拥有它,就能充分调动教育者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进而及早对潜在的或即将发生的问题作出有效的预防措施。危机意识是教育前瞻性的基础,使教育的前瞻具备了可能性。
(3)要增强教育者的理论素养。政治教育的前瞻观念是一种预见性的观念,进行科学的教育前瞻,要求教育者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与判断能力进行统一。因此,教育者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抓住理论的精髓,提高自身的政治修养。同时还要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知识,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以及建设现代化强国所必备的其他知识,以增强应变能力和判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