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汉词语文化内涵的翻译

2015-03-28 20:57
关键词:文化内涵翻译

邱 培 磊

(郑州成功财经学院 外语系,河南 巩义 451200)

论英汉词语文化内涵的翻译

邱 培 磊

(郑州成功财经学院 外语系,河南 巩义 451200)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词语是语言的核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要想实现英汉词语的互译,译者不仅要精通英汉两种语言,还要熟悉两种语言词汇中蕴含的文化内涵,这样才能帮助读者跨越文化鸿沟,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通过对词汇空缺、词汇意义相同但内涵不同等一些具有文化内涵和意义的词语的分析,提出了在翻译过程中可以采用的翻译方法,旨在促使我们进一步做好英汉词语翻译工作。

关键词:英汉词语;文化内涵;翻译

0引言

语言作为思想的直接反映,既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知识和文化的载体,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反映各民族特定文化传统的工具,受各民族生活习俗、文化传统、思维方式等的制约,因此,不同的语言表达传达着不同的文化内涵。翻译是一项跨文化的活动,但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简单的翻译方式很难反映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译者作为翻译过程中的主体不仅要精通英汉两种语言,还要熟悉两种语言词汇中蕴含的文化内涵,这样才能帮助读者跨越文化鸿沟,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1英汉词语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1.1英汉语言中的词汇空缺

词汇空缺,也称词语鸿沟,是指一种语言中存在的词语或词汇概念意义在另一种语言中找不到与之相对应的词语或词汇[1]。语言中拥有大量反映各民族独特文化特征的词汇,如八卦、饺子、功夫、豆腐、阴阳、雨水、三九等反映中国传统饮食、中医中药、传统文化、体育活动等词汇,这些词语在英语语言中找不到对应或契合的词语,从而造成了英汉之间词汇的空缺;同样,英语语言中也有许多反映英语文化特色却很难在汉语中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词汇,这些词汇的概念意义在汉语语言中是空缺的,因而,很难理解它的内涵意义。如vicar,priest,churchman,lobby,fair play等。此外,具有强烈文化色彩的词语,不仅难以在其他语言中找到相对应的词汇来表达其概念意义,对不了解相关文化背景的外国人来说,知道这些词语的内涵意义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如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等词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破釜沉舟”“草船借箭”等反映中国历史事件的词语;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宝莲灯”“李香君”“崔莺莺”“孙悟空”等;西方神话传说中的“much cry and little wool”“Achilles heel”等以及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弗兰克斯坦”“贝奥武甫”“哈姆雷特”“罗密欧”等。不同语言中,词语的文化内涵各有特点,本国人们常使用神话传说、文学作品、历史事件中熟悉的人物或典故来比喻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或事件,但对于不熟悉本国文化传统的人来说却很难理解这些习语的内涵意义。

1.2英汉词语概念意义相同,但词语内涵意义不同

由于受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一种语言中的普通词汇也具有丰富的联想意义,但在另一种语言中却不会出现与此相同的内涵意义。如“蝉”“杜鹃”“鹤”“蟋蟀”“蝙蝠”等动物词语在中西两种文化中就具有完全不同的联想意义。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人们常以“蝉”来表达思秋、悲秋的情感,以“杜鹃”来表达悲伤、凄切、忧愁的情感,“蟋蟀”能引发凄凉、孤独和寂寞的联想,但在英语中,“杜鹃”“蝉”却没有这些形象的联想,而“蟋蟀”的内涵意义不仅与忧伤、凄凉无关,反而还象征着欢乐和愉快。英语中的“蝙蝠”虽然与汉语中的“蝙蝠”指称的对象是相同的,但其文化内涵却完全不同。在中国文化中,由于“蝙蝠”中的“蝠”与“福”同音,因而,“蝙蝠”常被作为吉祥、幸福、快乐、好运的象征,所以在一些中国画中人们常以“五只蝙蝠”来象征“五福”。但在英美文化中,“蝙蝠”却常常被赋予“丑陋、不幸”等形象,于是就出现了“as blind as a bat”“have bats in the belfry”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常以“松”“竹”“梅”“兰”来象征人的高尚品德,这些词语表现更多的是一种象征,而不是普通的树木的指称,但在西方文化中,这些词语却没有这样的象征意义。

2文化词语的翻译策略

2.1归化翻译策略

归化翻译是指为迎合译文读者的理解和反应,而放弃原文的语句和形象,从目的语中选择与原文词语涵义相同的词语进行翻译的方法[2],如在翻译汉语词语“大煞风景”时,如果按字面意思应翻译成“to kill the scenery”,但却没人能看懂其涵义,如果将其翻译成“to be a wet blank”,不仅符合其原文涵义,而且还符合英语意义。归化法主要包括意译法和替代法。

2.1.1意译法

意译法是指在翻译时,受译语社会文化差异的局限,保留原文的形式会与内容理解发生矛盾时,可舍弃原文的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以求译文与原文内容相符,换句话说,就是当原文中带有文化色彩的词语在目的语中没有完全对应的词语时,可将原文形象更换成目的语读者熟悉的形象,从而译出原文词语中隐含的意义。如“红人”可以翻译成“a favorite with sb. in power”,“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可以翻译成“Homer sometimes nods”;同样“a very white man”“Every dog has his day”“What millions died that Caesar might be great”可以翻译成“一个忠诚可靠的人”“凡人皆有得意时”“一将功成万骨枯”更符合汉语的文化内涵。

2.1.2替代法

替代法是指为避免译文形式所承载的信息发生扭曲造成联想碰撞,可使用译语中某种概念意义不同、但文化意义相近的词语来替代原文词语的方法,即替代法在保留原文交际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对词语文化色彩的转换来追求译语功能对等。如与汉语“龙”相对应的“dragon”一词,在西方文化中指一种长着翅膀、利爪、蛇尾,身上有鳞片,嘴能喷火的想象动物,是邪恶、恶魔的象征。而在汉语文化中“龙”是中华文明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神圣物象。因此,在翻译“亚洲四小龙”时,不应使用“dragon”,而应以具有朝气蓬勃、努力奋斗、充满希望的“tiger”来替代,译成“the four Asian Tigers”而英语中的“green-eyed”“brown sugar”应翻译成“红眼病”和“红糖”。

2.2异化翻译策略

异化翻译法是将原文的文化、语言和文体等以近乎保持其本来面目的方式传递给另一种文化和语言,即,异化翻译法提倡译文尽量保留原文中的异国情调,“译者尽量不惊动原作者,让读者靠近作者”[3]。与倾向于使用目的语,容易造成原文语句大量文化负载信息缺失的归化翻译法相比,异化翻译法更能有利于不同文化和语言间的相互交流和渗透。

直译法是指翻译时,为尽可能多地保留源语文化特色和喻意,而使用与源语相对应的目的语词汇来进行翻译的方法,直译法不仅能使译文更加生动真实,丰富不同语言的词汇,开阔目的语读者的视野,而且还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传统文化特色和民族风格。如将英语词语“hot dog”“cowboy”“the offered-olive-branch”分别翻译成“热狗”“牛仔”“橄榄枝”,将“一国两制”“天下乌鸦一般黑”翻译成“one country with two systems”“Crows are black all over the world”。对于人名、地名等本国语言中找不到对等词时可采用音译法进行翻译,如可以将“豆腐”“功夫”“饺子”“馄饨”“炒面”分别翻译成“tofu”“kongfu”“jiaozi”“wonton”“chow mein”,也可以将“pie”“ballet”“hacker”音译成“派”“芭蕾”“黑客”。

此外,在翻译时,还可以采用直译加注释、意译加注释、直译加意译加注释的方法进行词语翻译,这样既能传递原文的文化信息、维持原文的文化色彩,又能照顾读者的理解,利于文化的交流。如“我属鸡,鸡年是我的本命年”,按字面意思翻译可以译为“I was born in the Year of Rooster,The Year of Rooster will bring me good luck or bad luck.(Note: Chinese people traditionally use 12 animals,representing the 12 Earthly Branches, to symbolize the year in which a person is born. According to old Chinese saying, people in their animal symbol years will be either good luck or bad luck)”但在西方文化中没有这样的习俗,因而,西方读者对译文中“Year of Rooste”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无法理解,此时以注释的形式对其进行适当的解释说明,能使目的语读者更好地理解其意义。

翻译作为一种语际间的交际,不仅是语言间的转换,更是文化的移植过程[4]。英汉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因而,在翻译时不仅要考虑原文的文化因素,还要考虑读者的心理反应,既要让目的语读者理解原文内容,也要使其能欣赏原文文化中负载的文化内涵和异国情调,这样才能达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万明莉.英汉词语的文化内涵对比及其翻译法探究[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

[2]赵桂华.翻译理论与技巧[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55.

[3]周安毅.英汉词语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J].今日南国,2009,(8).

[4]贾德江.英汉词语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2).

责任编辑:李增华

作者简介:邱培磊(1981—),男,河南平顶山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商务英语、翻译教学。

基金项目:郑州市社会科学调研课题“中译外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ZSLX2014461)的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14-10-20

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6341(2015)01-0155-02

doi:10.3969/j.issn.1674-6341.2015.01.069

猜你喜欢
文化内涵翻译
对中国传统锡工艺传承的思考
对太极拳双语教学中教学技巧的研究
浅析跨文化交际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