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5-03-28 20:57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新时期青少年

张 沙 领

(新疆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新时期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张 沙 领

(新疆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尤其重要。新时期,面对社会发展的新情况,认清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加强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时期;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

列宁说过:“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1]青少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者,所以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长久发展。回顾近代史,在推翻帝国主义压迫、抗日战争的胜利中,爱国主义都是凝聚中华民族各族人民的强大力量。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各族儿女在爱国主义的指引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胜利,使社会主义事业不断繁荣发展。青少年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国家发展的主力军,更应该对其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使青少年具有民族自豪感、社会担当感、国家归属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1新时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1.1使青少年树立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作为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担当精神,并使其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来,为社会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至关重要。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怀有助于其关注国家发展,有助于其努力成为国家建设需要的栋梁,从而为致力于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爱国主义教育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甚至影响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成败。现阶段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必须加强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加强青少年对祖国的认同感、对社会的担当感,引导他们积极主动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来,使他们树立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伟大意识,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使命感。

1.2引导青少年理性爱国

青少年在信息开放的现代化社会中生活和学习,在接受本国传统的文化教育的同时也不断地接触西方各国不同的文化。这导致没有很强分辨是非能力的青少年对于不同的信息不能很好地进行分析辨别。尤其是对中西文化碰撞后信息全球化所带来的非理性的因素,青少年往往无所适从。改革开放及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导致学校爱国主义教育与社会发展不能同步,爱国主义教育不能明确地表达其目的,出现了爱国主义非理性的现象。对于青少年爱国主义言行应该进行积极引导,使其正确合理地表达爱国主义的情感。因此,进行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理性爱国具有重要意义。

1.3全面发展青少年综合素质

爱国主义精神在青少年学习生活中具有指引作用,关系着每一个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青少年做为国家公民的一员,其思想行为必定紧密影响着国家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全球化的影响,生活在社会转型期的青少年们在学习生活中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信息化的到来为我们带来更多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一味地崇尚外国文化否定本国文化,在不明情况下崇尚外国的某些制度,否定本国的制度等这些消极思想严重侵蚀了青少年政治思想,影响了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2新形势下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

2.1爱国主义教育目标过于高大,脱离现实生活

目前,爱国主义教育多以历史上英雄伟人为榜样教育青少年来如何报效祖国,为祖国贡献力量[1]。英雄伟人的事例虽然给青少年予以正面激励,但是这种教育方式也使青少年对爱国主义教育所强调的目标感到遥不可及,造成青少年仅仅是学习了爱国主义故事,而对于如何正确地将其具体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却帮助不大。爱国主义教育仅限于教条式的教育,教育内容照搬书本,造成高、大、空的现状,并没有考虑到现实生活中青少年自身的接受能力,以及对于事物的辨别分析能力。因而,单纯的填鸭式灌输对于爱国主义教育来说造成了适得其反的结果。

2.2爱国主义教育没有形成连贯性,缺乏长期有效的教育方式

从小学开始,国家就不断地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课堂学习、参加升国旗仪式、观看爱国主义影视作品等不同的方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虽然在不同程度上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是在面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其方式有待改进。青少年处于“三观”不断形成的阶段,其思想相对独立、活跃,当面对多元化发展的社会思潮时其思想观念及认知在不断变化,对于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接受起来难免感觉过于单一、没有新意,所以为确保爱国主义教育继续保持其有效性就必须不断创新教育方式,从而保持其实效性。

2.3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弱化了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感

随着经济、文化、信息全球化的到来,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受全球化所带来的“地球大同”“超民族主义”等西方社会理论的消极影响,从而淡化了青少年对国家的认同感,滋生了所谓的全人类、整个地球的利益远远大于本国的利益的错误思想观念,国家意识正在不断淡化。许多青少年对于全球化所带来的各种现象缺少警惕性与忧患意识,盲目崇拜西方所谓的“民主、自由、人权”等观念,模糊了爱国主义思想,从而动摇了爱国主义思想和行为,丧失了“少年强则中国强”的社会担当意识。

2.4长期和平稳定的大环境使得青少年丧失了危机感和忧患意识

长期和平稳定的社会大环境为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带来了有利的成长空间,但是长期生活在安逸的环境之中难免会使其忽略危机的存在。青少年仅仅从课本上和电视上看到革命烈士为保家卫国牺牲生命,并没有亲身的体会,所以对于爱国主义精神只停留在感性认知层面,在面对严峻的形势时,其是否能积极化为爱国主义行动有待考验。目前全球化的新形势下,面临着国际上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危胁,面临着国家主权、领土、安全、民族团结等方面危机,一些青少年并未做到态度坚定,旗帜鲜明地维护世界和平与国家利益。

3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对策

3.1以小见大,用实际行动明确爱国主义教育主题

明确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在日常的教育实践中做到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2]要把青少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体,以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心灵的教育方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根据学生的专业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学生的专业爱好中,使学生在最贴近生活学习的专业领域中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如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重点加强国家网络安全方面的教育;对国际政治专业的学生可以根据目前国际形势围绕如何做好国家领土主权安全建言献策。根据学生情况及当前各领域发展形势及热点及时调整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及内容,做到贴近生活,使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形式根据具体实际不断更新。

3.2开辟网络阵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上网成为青少年的时尚。网络以其方便、快捷、信息量大的特点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爱国主义教育也应该善于运用高科技手段,丰富青少年爱国主义学习的路径,使青少年在生动、活泼的形式下学习,有利于使爱国主义教育达到更好的效果。

3.3将爱国主义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正确的科学理论对于实践具有重大指导意义[3]。当前我国的主导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4]通过课堂上井然有序的教育可以丰富青少年的爱国主义认识,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感,使其爱国主义情感在日常生活中得到熏陶,从而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态度。仅仅有课堂环境的熏陶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将书本上的爱国主义教育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去,如学校组织学生在特殊节日去烈士陵园祭扫,举行升国旗、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抓住国家重大事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神州十号飞船发射成功,以及汶川地震等事件都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紧密相连,充分表达了爱国主义精神的力量。通过这些具体有形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可以使青少年印象更加深刻,从而使爱国主义教育收到更好的效果。高校应抓住一切有利于振奋民族精神的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适时地加以正确引导,展开切实有效的教育活动,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5]。

3.4强化青少年国家认同感,增强其使命感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应权衡好经济全球化与爱国主义教育之间的关系,使青少年明确个人发展与国家兴衰息息相关的重要性。首先是对历史文化的学习与认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学习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以及革命传统。了解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以及革命先烈在民族危难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投身于爱国主义事业,从而激发青少年对于民族复兴的担当精神。在当代爱国主义教育中更应该将传统的优秀文化、革命先烈的伟大事迹与现代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而促进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第2版)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6-10-19(1).

[3]石海兵.青年价值观教育研究[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

[4]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15(1).

[5]贺杰.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221—224.

责任编辑:卢宏业

作者简介:张沙领(1989—),女,新疆阿勒泰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教育。

收稿日期:2014-11-11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6341(2015)01-0077-02

doi:10.3969/j.issn.1674-6341.2015.01.035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教育新时期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浅谈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