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西方饮食文化对比研究

2015-03-28 06:57:10王旭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西餐西方人菜肴

王旭

(周口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周口,466001)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西方饮食文化对比研究

王旭

(周口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周口,466001)

饮食在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饮食观念、饮食内容、烹饪方式、餐具、用餐礼仪和就餐方式六个方面。对比分析中西方饮食文化,不仅有助于了解彼此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巨大差异,更有助于有效应对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跨文化交际障碍或冲突。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

中国饮食有着悠久的文化,其博大精深,影响深远,风靡全球,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而西方国家多受移民文化影响,饮食博采众长,并结合自身饮食习惯,形成自己独特的饮食文明。

饮食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对二者饮食文化差异的比较,不仅有助于人们了解彼此饮食文化的不同方面,注意彼此的礼仪规范,在求同存异的同时,有效应对跨文化交际遇到的交际障碍甚至交际冲突。

一、饮食观念的差异

(1)中国饮食观念

1)重食重味:中国饮食追求“色、香、味”俱全,自古就有“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食色,性也”的说法,这说明中国人是一种感性饮食观念,比较重视“吃”,偏爱食物的味道,不仅维持生存,还用它保健,故有“药补不如食补”一说。所以,人们对美味是孜孜不倦的追求;且美味需要食材与配料相互融合、渗透,使食物的味道更加丰富[1]。

2)重养,讲求阴阳调和:中国传统饮食以“五谷杂粮”为主,以“五谷”养“六脏”。中国饮食重视对人体的养生保健,注意各种食材的搭配,比如荤素搭配、粗细搭配,以相生相克、相辅相成等阴阳调和指导烹饪。

3)重理:中国饮食倡导健康优美、奋发向上的文化情调,追求高尚的情操。吃的背后隐藏着丰富的心理意义和文化内涵,以及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而吃也慢慢与精神层面的享受联系在一起,变成对社会心理调节的一种手段[1]。

(2)西方饮食观念1)理性饮食观念,看重营养搭配。他们对饮食的理解来源于营养学,而非味觉;他们吃饭的目的是为了生存,所以会吃大块肉,吃整只鸡,生吃新鲜的蔬菜,如番茄、胡萝卜、西兰花、洋葱等,不太看重食物的色、香、味等,很少或几乎不把饮食与精神享受相联系,反映出西方人饮食观念中的实用主义[2]。

2)选料精细,但日常饮食种类不及中餐繁多,一日三餐比较简单易做,且追求高效。西餐在选料时十分精细、考究,选料广泛,尤其是法国菜,但种类似乎没有中餐的多。如日常生活中的蔬菜沙拉、水果沙拉、牛排等,做法比较简单,再如意大利菜会将面食做成各种菜肴,美国用水果做成饭菜等;西方的快餐业比较发达,在中国也颇受人们欢迎,且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中国人的饮食观念和饮食习惯,如肯德基、麦当劳等。

3)讲究调味,调味品种繁多,但彼此的味道互不相干。不同于中餐烹饪用的调味品,西餐惯用如牛奶、芝士、酸奶油、奶酪、果酱、柠檬、薄荷叶、葡萄酒、番茄酱等调味品,因要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所以这些调味品都是当成配菜佐以主菜。但作为菜肴,主食与辅食的味道互不干扰,比如黑椒牛排,纵然搭配有洋葱、黑椒,也是在盘中进行,各是各的味。

4)注重色泽搭配,讲究菜之原料的形、色方面的搭配。西餐注重失误色泽鲜艳、刺激食欲,所以色彩上讲究对比、明快。

二、饮食内容的差异

中国传统饮食以五谷杂粮为主,以蔬菜、水果、肉食为辅,被认为是具有植物性人格的民族,这和中国的农耕文明和烹饪技术的迅速发展有关。中国人爱好热食,认为热食更能吃出食物的美味,尤其是寒冷的冬季,一碗热气腾腾的烩面,不仅充饥,还能御寒,是河南人的最爱。中国饮食有南北差异,如南甜北咸;因为地域文化、气候环境造就不同地区的菜肴在选料、搭配、烹饪及口味的极大不同,形成了中国饮食著名的八大菜系——“苏菜、鲁菜、川菜、粤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颇具地方风味,代表了各地传统的特色烹饪技术。

而西方国家秉承游牧民族和航海民族的文化习俗,饮食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如牛羊肉,配以蔬菜沙拉,而日常饮食如培根、披萨、汉堡、香肠、荷包蛋,搭配牛奶、面包,快餐业的发达也体现了西方人追求高效、便捷的生活理念。此外,西餐以冷食为其特色,所以生菜、洋葱、西兰花、黄瓜、番茄等新鲜蔬菜做成的蔬菜沙拉是西方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食物,搭配牛奶、面包、鸡蛋或牛排等,既保证了脂肪、蛋白质、糖类所需的卡路里,也保证了身体所需的营养。

三、烹饪方式的差异

中国饮食在烹饪方式上较西方的繁琐、复杂,认为烹饪是一种艺术,方式有六十种之多,如,爆炒、清蒸、香酥、麻辣、红烧、鱼香、糖醋、干煸、油炸、砂锅、拔丝等。此外,还有烩、扒、炖、煨、卤、溜、闷、氽、熏、煮。制作工艺比较复杂,较为费时,同样的食材用不同的方法烹饪,添加不同的佐料和配菜就会做出不同的菜肴,就连最普通的食材——鱼,也能做成许多不同风味的菜肴,如水煮鱼、麻辣鱼、糖醋鱼、红烧鱼、清蒸鱼、炸鱼、烤鱼、鱼火锅、糟鱼、煎扒鱼、剁椒鱼头等[1]。而西餐主要烹饪方法仅有煎、炸、烤、煮、拌等几种[1],其中铁扒、烤、煽最有特色[1]。因为注重营养,西餐烹调注重工艺流程,讲究科学化、程序化,菜肴制作工序严谨。虽然不及中餐的复杂,但看重餐食的装盘,选用立体感、可食性较强的元素,比如蔬果做的雕花、甜品等点缀食物,而这些点缀物作为配菜,都能食用。西餐侧重新鲜、环保、天然,所以选择的原料基本以这个为标准,为了保证食物的营养不被破坏掉,西餐烹饪的工序比较简单,

四、饮食餐具的差异

中西方饮食上最明显的差异表现在餐具的使用上,无论是平常的家庭用餐,还是正式的宴会上都是如此。中国人用筷子夹食物,西方人用刀叉切割食物。不同的饮食方式不是偶然的,而是在不同文化引导下形成的。

中国人的餐具主要是筷子、碗、汤匙,还有杯子、盘子、碟子,比较讲究餐具的颜色、形状、材质与食物的搭配,强调食物带给人以美感和味蕾上的享受。而西方人用不同的盘子盛不同的食物,一般有食盘和汤盘;且讲究使用刀叉,不同的刀叉有不同的用途,比如,刀有主餐刀,用以切面包、切蔬菜、切肉;叉子有主餐叉、甜品叉、饼叉;汤匙一般有主餐匙、主汤匙、甜品匙、甜汤匙、茶匙、咖啡匙等,喝汤、喝茶、吃甜品使用不同的汤匙。不同于中国摆盘的艺术美,其餐具的种类、菜肴的造型,都较为单调。简言之,西方人重视食物本身,而中国人则强调菜肴的形式和从中获得的感受。

五、用餐礼仪的差异

中国人比较讲究用餐礼仪,在古代中国就有一套繁文缛节,比如,大家吃饭不能光顾自己吃,要张罗客人多吃,也不能专占着某个食物,更不能把吃不完的或多余的饭放回锅里;饭毕,客人应主动收拾碗筷,主人坚持自己收拾,让客人休息聊天,这些体现了中国人的待客之道——热情好客。

此外,对于座次的安排,中国人也颇为讲究。关于“上座”,更是规则颇多,有“左上为大”一说。中式宴会大多会依据官职、年龄安排座位,推崇“长幼有序”、“尊卑有序”。一般认为,面朝东或正门的位置是为最尊贵的客人准备的,桌子也由原来的方桌变成而今的圆桌,并依据风水或当地风俗安排座位,但慢慢“左上为大”逐渐向国际的“右上为大”靠拢[3]。

在西方,主人一般只夹一次菜给客人,并经常对客人说“Help yourself”(请自便、随意),其余由客人自便,若客人不吃,主人也不会一直劝或硬让,不会像中国人那样频繁给客人夹菜、劝酒。西方人吃饭比较安静,不会像中国人那样爱热闹、大声聊天,但客人被期待夸赞主人做的饭菜,即使聊天也只跟邻座聊,一般不会和距离远的人交流[3]。

此外,西方国家推崇“女士优先”,是传统的社交礼仪。比如,男女一起赴宴,面对门的座位始终是女主人的,男主人面对女主人就座;女宾客的席位比男宾客的要高,入席和离席都以女士优先,以示对女性的尊重[4]。

六、就餐方式的差异

就餐方式在中西方饮食文化中有明显的差异,体现二者不同的社会心理、价值观、民族风俗、饮食习惯等。中国人讲究“和合”,爱热闹,大声聊天,相互敬酒劝酒比比皆是。在中国,请客吃饭是一种“共享”的方式,人们围坐在桌子旁,从一个盘子里分享食物。在主人的殷勤招呼下,大家共享桌上的菜肴,彼此举杯,主人会一直劝客人多吃,甚至会为客人夹菜,大家大吃大喝,互相聊天,气氛轻松愉快,吃的食物不限量,且没有做提前分配,若是在外请客吃饭,最后结账也是争相付钱[4]。

而西方人请客吃饭倾向每人一份,食物数量提前准备好,每个人比如冷餐会;且主客双方各自点自己的饭菜,不必考虑他人的口味和喜好,用餐时也只吃自己盘子里的食物,偏爱AA制(go dutch),这些都体现出西方人对自由、平等和个性独立、隐私等的尊重。

结语

饮食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西方文化的相互碰撞中必然会有传播和交流。尽管地域文化、价值观、信仰、社会习俗等造就中西方不同的饮食文化,但从本质上说,追求美味和养生已然成为当今饮食文化的共识,“吃”的精髓亦不会因为中西方文化差异而改变,这也形成了二者饮食文化各有长处,可以在交流合作中互补不足。只有这样,中西方饮食文化的精华部分才能继续发扬传承,彼此之间的交流合作才会更加频繁稳定,才能在今后的跨文化交流中合理、有效地应对跨文化沟通障碍,甚至跨文化交际冲突,为增进彼此的相互了解、欣赏提供了有利条件。

[1]孙晓.从李安电影“家庭三部曲”中探析中西饮食文化差异[J].大众文艺,2012,(20):128-129.

[2]卞浩宇,高永晨论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2):49-53.

[3]蒋艳.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原因分析及其研究意义[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24(4):60-62.

[4]尹亚辉.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比较分析[J].焦作大学学报,2013 (9):9-11.

A Comparison of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Food Cultures in Term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WANG Xu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Zhoukou Normal University,Zhoukou,466001,Henan)

The different reflections of food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are illustrat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the concept of diet,the content of diet,the ways of cooking,the tableware of diet,the table manners and ways of dining.And it is worthy to analyze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of food between the two as can not only enha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extensive and profound food culture but also help to deal with the intercultural blocks or intercultural conflicts.

Chinese and Western food cultures;difference;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S971.2

A

1671-5004(2015)04-0057-03

2015-6-17

王旭(1986-),女,安徽亳州人,周口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西餐西方人菜肴
家庭西餐日
暑月乘凉宜早起 清补菜肴入馔来
中老年保健(2022年7期)2022-09-20 01:07:06
餐桌上的礼仪(西餐)
OF三谷西餐酒吧
现代装饰(2020年7期)2020-07-27 01:28:08
吃西餐
困于密室中的西方人
北方文学(2018年20期)2018-08-28 09:44:16
浅谈西方人绘画中的东方人物形象变迁
青年时代(2017年7期)2017-03-28 21:41:30
辣出火红年味
美食堂(2017年2期)2017-02-14 00:41:38
亭台楼阁
时尚北京(2016年10期)2016-12-12 04:43:54
论戏剧《耻辱》在西方人眼中的穆斯林文化定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