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碳酸酯双向拉伸薄膜的制备与性能

2015-03-28 08:37徐毅辉高达利张师军
合成树脂及塑料 2015年2期
关键词:雾度聚碳酸酯透光率

徐毅辉,邹 浩,高达利,张师军,徐 萌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北京市 100013)

双向拉伸薄膜由于力学性能突出、环保等而在包装行业中应用广泛。双向拉伸薄膜的生产方法可以借鉴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薄膜的生产方法,包括管膜和平膜两种方法。其中,管膜法为双向同时拉伸,平膜法为双向同步拉伸和纵、横向分步拉伸两种。目前,已经工业化生产的双向拉伸,如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BOPP薄膜[1-2],以及后来的双向拉伸聚酰胺(BOPA)薄膜,双向拉伸聚苯乙烯(BOPS)薄膜[3-4]等都在包装(如饮料、食品、医疗等)领域得到充分应用[5-7]。随着工业不断进步,市场也对双向拉伸薄膜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更高的光学性能、耐高温性能以及产品尺寸稳定等。因此,制备功能性塑料薄膜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8-10]。

聚碳酸酯(PC)综合性能优异,抗冲击性能突出,光学性能稳定,耐候性能好。根据聚合工艺和原料的选择不同可以制备包括脂肪族、芳香族、脂肪族-芳香族等多种类型、性质不同的PC[11-12]。目前,双酚A型PC应用最广。虽然PC为线形大分子,但由于分子链中含有大量羰基和苯环,使PC分子链间相互作用力大,缠结严重且不易解缠结,这使其在外力作用下也难以产生分子滑动而变形,产品尺寸稳定,但PC不易结晶。

PC薄膜在原料基础上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环保、良好的保香性甚至可使其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和药品包装行业[13-14],可以预测双向拉伸PC(BOPC)薄膜也将拥有更加优异的性能[15]。虽然PC不易结晶,但是PC分子链缠结程度较大,使其难以进行双向拉伸。目前,我国双向拉伸薄膜的开发停留在BOPP,BOPA,BOPS薄膜方面,而国外早已大力开发PC薄膜,如日本帝人化成株式会社制备的高级光学薄膜,产能达到1×106cm2/a。国外的技术保护使我国在开发PC薄膜的道路上发展缓慢[16-17]。为实现更高性能BOPC薄膜制备的国产化,本工作采用熔体流动速率(MFR)不同的PC,用双向拉伸的方法制备了BOPC薄膜,并研究了拉伸工艺对BOPC薄膜力学性能、光学性能以及热性能的影响。

1 实验部分

1.1 原料与主要仪器

PC:PC3113,MFR为6 g/10 min;PC2407,MFR为20 g/10 min,均为德国拜耳公司生产。

KaroⅣ型薄膜拉伸实验机,德国Brückner公司生产。

1.2 BOPC薄膜制备及性能测试

PC流延片制备:将PC粒料干燥12 h,以除去粒料中的水分,然后通过流延薄膜挤出机分别制备厚度为300,400 μm的片材。挤出温度,PC3113为280 ℃,PC2407为275 ℃;流延辊温度为140 ℃。

BOPC薄膜的制备:将PC流延片剪裁为94 mm×94 mm,经双向拉伸实验机双向同步拉伸,拉伸温度为190 ℃,预热时间为120 s,拉伸应变速度为5%/min,薄膜纵、横向拉伸倍率分别为2.5×2.5,3.0×3.0。

薄膜拉伸性能采用美国Instron公司生产的CMT6104型电子万能试验机按GB/T 1040.3—2006测试,拉伸速度50 mm/min;薄膜撕裂性能采用济南兰光机电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SLY-S1型埃莱门多夫撕裂试验仪,按GB/T 11999—1989测试,使用矩形试样板,摆锤400 g;薄膜冲击强度采用济南兰光机电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FIT-01型的摆锤式薄膜冲击试验机,按GB/T 8809—1988测试,砝码为3 J,冲头直径为19 mm;差示扫描量热法(DSC)采用美国PE公司生产的Perkin-Elmer Diamond DSC型差示扫描量热仪测试,升、降温速率均为10 ℃/min;热重(TG)分析采用美国Waters公司生产的Q500型热重分析仪测试,升温速率10℃/min;透光率及雾度采用德国BYK公司生产的HAZE-GARD PLUS型透射物影仪测试。

2 结果与讨论

2.1 光学性能

由表1可知:两种BOPC薄膜的雾度都较低,小于1.60%。随着拉伸倍率增加,PC3113薄膜雾度从0.81%降至0.71%,PC2407薄膜雾度从1.53%降至0.88%。这是因为雾度是由材料表面散射与材料内散射共同贡献,而随着拉伸倍率增加,PC薄膜面积逐渐增大,PC中高相对分子质量部分能充分塑化,同时PC薄膜的表面也变得更平滑,从而使薄膜雾度降低。

表1 PC2407薄膜与PC3113薄膜的光学性能Tab.1 Optical properties of PC2407 and PC3113 films %

由于PC不易结晶,通常为非晶型聚合物。因此,当薄膜厚度小于2.000 mm时,透光率大于90.0%。两种薄膜透光率都在92.0%左右。用雾度与透光率的乘积表示有效光散射,由表1还可知:PC2407薄膜和PC3113薄膜的有效光散射值都较低,小于1.5%。因此,这两种BOPC薄膜可用于对透明性要求较高的行业。

2.2 力学性能

PC片材通过双向同步拉伸成BOPC薄膜。由表2可知:当纵、横向拉伸倍率为2.5×2.5时,PC2407与PC3113薄膜的拉伸模量相对于PC片材分别提高了约24.0%,13.9%,但是断裂拉伸应变有所下降,这符合双向拉伸塑料薄膜的性能变化趋势。随着拉伸倍率的增加,PC2407和PC3113薄膜的拉伸模量都呈降低的趋势。这可能是由于在双向拉伸时,PC分子链缠结导致分子间滑动困难,从而产生微小缺陷,使薄膜力学性能下降。另外,纵、横向拉伸倍率为2.5×2.5时,PC2407薄膜的拉伸模量比PC3113薄膜大,提高11.8%,说明MFR较大的PC分子链缠结程度相对较低,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拉伸更易形成取向,从而更明显地提高了力学性能。由表3可知:190 ℃为PC2407最佳拉伸温度(即拉伸倍率最高的温度),195 ℃为PC3113最佳拉伸温度,而在不同温度条件下,PC2407的最大拉伸倍率都大于PC3113。这也说明MFR较大的PC2407更易拉伸,从而形成双向拉伸薄膜。

表2 PC2407与PC3113薄膜在不同拉伸倍率下的力学性能Tab.2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C2407 and PC3113 films at different draw ratios

表3 不同温度条件下PC2407与PC3113的最大拉伸倍率Tab.3 Maximum draw ratios of PC2407 and PC3113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由表2还可知:拉伸倍率较小的薄膜撕裂强度更大。这是由于拉伸倍率较小时分子链段缠结程度相对较大,分子中刚性的苯环和羰基使其更抗撕裂,而拉伸倍率增大后,部分PC分子链塑化,薄膜撕裂强度变小。在相同拉伸倍率条件下,PC3113薄膜的撕裂强度高于PC2407。这是由于PC3113相对分子质量大,所以分子链段更长,使其耐撕裂能力更好[18]。当纵、横向拉伸倍率为2.5×2.5时,PC3113薄膜的冲击强度为0.81 J/cm2,相比于PC2407薄膜的0.40 J/cm2提高2倍多。虽然PC2407更易拉伸,薄膜的拉伸强度也更高,但是由于PC3113的分子链更长,PC2407与PC3113的分子链直径相同,因此,PC2407的分子链拥有更高长径比,而这也更易形成有效的PC链网络,从而提高PC的抗冲击性能。同样,在纵、横向拉伸倍率为3.0×3.0的情况下,PC3113薄膜的冲击强度为0.49 J/cm2,约为相同拉伸倍率PC2407薄膜的217.6%。薄膜较好的冲击强度也使PC在建筑领域得到很好应用[19]。

2.3 热性能

由图1可知:PC2407与PC3113薄膜都只有一个降解平台,分别在479.18,479.77 ℃,区别很小,说明PC经过挤出流延双向拉伸,并没有改变其耐热性能。具有较高热稳定性、高透明度的PC薄膜可以应用于有机光发射二极管,替代玻璃板材,发挥其质轻成本低的优势。

图1 PC2407薄膜与PC3113薄膜TG曲线Fig.1 TG curves of PC2407 and PC3113 films

PC2407与PC3113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分别为143.0,148.0℃。由图2可知:PC2407和PC3113薄膜的tg分别为140.6,147.1 ℃,均有一定降低。这是由于PC在拉伸过程中分子链缠结度降低,使薄膜在加热过程中分子链更易运动。在230 ℃以内,没有其他的吸放热峰和平台,说明两种BOPC薄膜的热稳定性较好。

图2 PC2407与PC3113薄膜的DSC曲线Fig.2 DSC curves of PC2407 and PC3113 films

3 结论

a)MFR较大的PC2407更易拉伸形成BOPC薄膜,在190 ℃时,最大纵、横向拉伸倍率为4.0×4.0。PC2407薄膜的拉伸模量在相同拉伸倍率条件下较PC3113薄膜高,当两种BOPC薄膜纵、横向拉伸倍率都超过2.5×2.5时,拉伸模量有所下降。在相同拉伸倍率条件下,低MFR的PC3113经拉伸后薄膜抗冲击性能更好,为PC2407薄膜的2倍多。相同拉伸倍率时PC2407薄膜的撕裂强度高于PC3113薄膜。

b)PC2407与PC3113薄膜的透光率都超过90.0%,雾度小于1.60%,有效光散射值小于1.5%。

c)两种BOPC薄膜的热稳定性较好,经挤出流延、双向拉伸后,热降解温度分别为479.18,479.77 ℃,区别较小。由于PC拉伸后,分子链缠结程度降低,两种薄膜的tg都有所下降。

[1] Kalapat N,Amornsakchai T,Srikhirin T.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biaxially oriented polypropylene(BOPP) fi lm using acrylic acidcorona treatment:Part Ⅱ. Long term aging surface properties[J].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2013,234:67-75.

[2] 洪伟,李青山. 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的生产工艺研究[J]. 工程塑料与应用,2006,34(6):32-37.

[3] 张丽. 双向拉伸尼龙簿膜在包装领域应用分析[J]. 化工技术经济,2006,24(1):25-28.

[4] 王素玉,陈青葵,李蕾. BOPS专用树脂的性能[J]. 合成树脂及塑料,2008,25(5):21-25.

[5] 冯润财,伍杰锋,张广强,等. 双向拉伸聚乙烯薄膜的研制[J]. 塑料工业,2013,41(4):102-110.

[6] 孙小青,罗晃,黄萍. 双向拉伸聚四氟乙烯复合膜的性能研究[J].塑料工业,2009,38(2):75-79.

[7] Kojima M,Magill J H,Lin J S,et al. 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of biaxially oriented films of polyethylenes[J].Chem Mater,1997,9(5):1145-1153.

[8] 孙冬泉. BOPP薄膜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 国外塑料,2011,29(12):28-32.

[9] 赵允贵. 塑料薄膜行业发展形势分析[J]. 塑料包装,2013,23(5):1-9.

[10] Nie H Y,Walzak M J,McIntyre N S. Scratch resistance anisotropy in biaxially oriented polypropylene and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films[J]. Applied Surface Science,2006,253(4):2320-2326.

[11] 明军. 新型聚碳酸酯中间体合成、表征及其缩聚反应研究[D]. 天津:天津工业大学, 2012.

[12] 刘凯. 双酚芴型聚碳酸酯的合成工艺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

[13] 季春玲,张晓阳,张彤,等. 一种高性能聚碳酸酯薄膜的制备及表征[J]. 红外与激光工程,2007,36(增刊):420-424.

[14] 宋包寅,马富花,王东红. 聚碳酸酯电磁屏蔽薄膜复合一体材料制备[C]//2010年中国工程塑料复合材料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泰安:工程塑料应用杂志社,2010:57-59.

[15] 周伟斌,钱家盛,杨海洋. 聚碳酸酯多孔增透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2(6):82-87.

[16] Wang Jing,Zhu Yaofeng,Fu Yaqin. Abrasion resistance of biaxially oriented polypropylene fi lms coated with nanocomposite hard coatings[J]. Applied Surface Science,2013,285(B):697-701.

[17] 唐霞,佟丽萍. 聚碳酸酯国内外生产技术及市场前景[J].辽宁化工,2007,36(9):603-609.

[18] 陈大志,尹洪雷,黄秋兰,等. 橡胶撕裂强度(裤形试样)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J]. 西部皮革,2012,34(14):32-36.

[19] 张福平. 摆锤冲击试验机误差分析与思考[J]. 计量与测试技术,2008,35(8):45-47.

猜你喜欢
雾度聚碳酸酯透光率
医用聚丙烯雾度性能的不确定度评价*
注塑成型条件对无规共聚透明料雾度的影响研究
不同透光率果袋对黄冠梨鸡爪病发生的影响
改性聚丙烯各组分对激光焊接性能的影响
光照强度对温室栽培蒲公英风味品质的影响
典型工艺聚烯烃薄膜的雾度与其结构的关系
雾度计(雾度/透射比)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氮-磷-硫膨胀型阻燃剂在聚碳酸酯中的应用研究
芳香族聚碳酸酯的化学改性研究进展
聚碳酸酯在高注射速度下成型超薄导光板的仿真试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