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珍慧
(盐城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江苏 盐城 224051)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盐城老虎鞋的传承与保护
王珍慧
(盐城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江苏 盐城 224051)
盐城老虎鞋,江苏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外界知之者甚少。在调查基础上,将盐城老虎鞋的传承、制作与独特特点展现出来,对它所承载的中国传统的端午节文化、虎文化、女红文化进行梳理,并就如何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建议。
非物质文化遗产;盐城老虎鞋;文化传承
1.1 盐城老虎鞋由一个家庭传承
盐城老虎鞋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目前也只有一户能够生产。盐城老虎鞋的历史,由于缺少必要的文字记载,所以现在只可由活着的人追溯到百余年前,共历经三代:出生于1907年的周小党老人、出生于1927年的周纪珍老人和1960年出生的王华。周小党早已经去世,有关她的手艺、鞋样也没有记载、无从寻找。关于周小党的经历,多是依据周纪珍老人的回忆。周纪珍老人是周小党的侄女,11岁开始跟姑母学针线活,12岁时就能独立做针线活。2000年左右,已七十多岁的老人应儿女请求,从乡下来到盐城市区居住。此时的老人每年逢端午时节,都会做老虎鞋去市场卖,而且都能卖得好价钱。王华,周纪珍老人的小女儿,她得到了周纪珍老人制作老虎鞋的真传。由于老虎鞋只是在端午节时才会有好的销售,它不能作为谋生的手段,所以做老虎鞋只是王华的副业。王华现在的主业是从事幼儿教育。难能可贵的是,王华一直坚持推广、宣传盐城老虎鞋,例如:她倡导所在幼儿园里的老师在课堂上给孩子介绍老虎鞋,让孩子从小就了解家乡有这样一种手工艺品;她拿出自己的作品积极地参加在盐都区、盐城市以及省内外组织的有关活动。
1.2 盐城老虎鞋生产方式的纯手工制作
制作老虎鞋的工具很普通,主要有:针线箩,用于放置各种工具、杂碎布;尺,用来度量鞋子、布的尺寸;剪刀,用来裁剪不同大小的料子、修剪细微的地方;针,纳鞋底用中号针,绣制用小号针。另有针箍,是做针线活时套在手中指上的一种辅助用具。还有针锥,对较厚的鞋底扎孔引线;制作材料。老虎鞋的制作材料主要有不同颜色(黑、白、红、黄等)的绣线和布料。这里主要介绍做鞋的一些布料。棉绒布料是打袼褙的主要布料,可以平时收集。各色绒布是做鞋帮的主要面料:有黑的、暗花的、红的,其中又以用红的绒布最多。绣虎脸则是用红、绿、黄等颜色的彩绸。纯棉布用于滚边,有红的、白的,也可以根据色彩搭配一些浅色条纹的;制作流程。盐城老虎鞋的制作技艺主要有六大步骤:打袼褙(布骨)、纳鞋底、做鞋帮、绣虎脸、扎虎须、上鞋帮。各大步骤还有具体的操作过程,《盐城老虎鞋工艺及特色探究》对此有较详细论述,这里从略[1]。
1.3 盐城老虎鞋的独特特色
盐城老虎鞋的绣制工艺很精致。例如:在鞋帮上或鞋(虎)头中央用红色或黄色的丝辫盘绣飞龙;为了增加虎眼的生动性,在绣虎眼白的眼眶和黑的眼珠之间还要夹上一层亮的彩带,最后再在黑的眼球上面订上黄的圆珠;用黄色亮线和开司米线做虎须;无论是鞋帮还是虎脸、鞋带都要用一些亮片装饰;装饰耳朵和龙的尾巴则都是用绿颜色的布料为多;虎毛主要以白色为主,而且以短毛为主;老虎的尾巴是用一些黄色的毛卷成筒状,中间夹杂着红色的长毛。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盐城老虎鞋在形式特征上显得很工整、挺拔。这与它的制作工艺是分不开的。虎鞋在制作过程中,对布骨的使用很讲究。鞋帮一般都要用三、四层布骨,在绣制虎头的时候也要用两层布骨衬着。这样做出来的鞋子体积感就很强。其他地区如陕西等地的老虎鞋对于布骨的运用是没有这么讲究的,有的就一层简单的布骨和面料做成鞋面、鞋帮,在很大的程度上也就是随手而得的。这样做出来的老虎鞋就没有盐城老虎鞋所具有的立体感、空间感。盐城老虎鞋是华美的。在虎头的装饰上,盐城的老虎鞋与陕西的老虎鞋相比,就具有很大的区别。盐城老虎鞋在材料的选择上,虎脸的面料是比较亮丽的丝绸面料,鞋帮用的是质地较好的绒布,非常柔软。而具有代表性的陕西的老虎鞋大都是棉布的面料。在具体的装饰上,盐城老虎鞋是绣缋满眼,不仅装饰题材丰富多样,装饰材料更是五彩缤纷,色彩搭配也是丰富亮丽,体现了一种高贵雍容之美。盐城老虎鞋作为一种传统手艺,它独特的工艺流程,形成了自有的特色。
2.1 盐城老虎鞋承载端午民俗文化
人们通过分析民俗,可以透视文化现象,窥见某些难以复见的传统[2]。端午节穿老虎鞋以驱毒。在盐阜大地,流传着端午节时给孩子穿老虎鞋的习俗。端午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有驱疫避恶的民俗文化。端午节时的主要民俗有竞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穿老虎鞋等等。其中的喝雄黄酒、穿老虎鞋,则是为了避五毒。人们认为,端午节时毒虫滋生,所以, 要让小儿穿五毒背心、五毒鞋等以防止五毒入侵。
2.2 盐城老虎鞋承载着动物文化
老虎鞋作为端午节驱疫避恶的民间工艺品,这与民间的传统虎文化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我国古代曾广泛存在虎崇拜。古代有杂门上和房屋的四角悬挂虎骨的习俗,认为可以使子孙兴旺、家庭繁荣。中国有一首古老的史诗《梅葛》,陈述了天神造天地的过程,记载了造天地的创世神话传说。一直以来,人们仍然深爱老虎的勇猛和力量,尊称其为百兽之王,“龙生云,虎生风”,喜爱其八面威风。在古代端午节的时候,也就是恶以月来临的时候,由于生产力低下,为了护生的目的,渐渐地产生了在端午节的时候让孩子穿老虎鞋习俗,期待借助老虎的力量,镇住百毒,保佑小孩子健康的成长。
2.3 盐城老虎鞋体现中国传统女红文化
女红也就是女功,又称女工。对此,中国古代的文献中所记甚多。《礼记·郊特牲》篇:“ 黼黻文绣之美,疏布之尚,反女工之始也。” 《史记·货殖列传》:“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泻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工,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襁至而辐凑。”根据这些文献记载和论述可以看出,“女红”含有二义:一是妇女所做的工作及其制作品;二是指做这种工作的妇女本身。如果单指从事“女红”工作的妇女,在古文中又往往称“红女”或“女工”:对于妇女所做的工作则称作“女事”[3]。女红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的重要部分,女红文化同时也是民间本原文化研究的核心[4]。
3.1 保护盐城老虎鞋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盐城老虎鞋已成为稀世之物。周纪珍老人年事已高,她女儿王华女士也只是兼做此业,因而,老虎鞋的产量在一年一年的下降。一年的产量大概也就在200双左右。其中的一部分用于上市场销售,一部分作为礼物送人,更主要的是用于参加展览了。盐城老虎鞋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有关方面及时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
一是,对物的保护。盐城市盐都文广局决定:设周纪珍工艺大师工作室;普查、抢救和整理盐城老虎鞋的资料并汇编成册;培养60名青年学徒;举办盐城老虎鞋艺术展览、技能演示、在区博物馆新辟展览专橱等。二是,对传承人的保护。盐城市政府、市文化局的领导多次慰问周纪珍老人,鼓励她为盐城老虎鞋的传承多作贡献;盐都文化局每年给周纪珍老人发放5000元的生活补助,并给老人办理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对资金投入拟定了详细的计划。地方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施项目扶持,所缺部分再通过市场筹集。
3.2 保护盐城老虎鞋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的情况看,保护盐城老虎鞋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由于种种原因,还有不少方面需要继续努力。一是保护意识不强,保护措施也不完全到位。在思想观念上,对盐城老虎鞋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还缺乏自觉意识。对盐城老虎鞋所蕴含的传统文化还认识不足,社会群体的保护意识薄弱。对于盐城老虎鞋的保护力度不够,有一些保护措施还流于形式。二是传承人面对着经济效益的挑战。一个人的时间即使全花在做鞋上,起码要两天才能做一双。一双鞋也赚不了多少钱。而且,盐城老虎鞋仅在端午节时有一定销量。所以,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它不能给传承人带来与付出相应的收益。三是纯手工制作,工艺复杂,需求量小,决定了它不可能规模化生产。人工手工技艺缝制,流程灵活多样,是盐城老虎鞋的制作特色。一双虎头鞋要从打袼褙、纳鞋底、做鞋帮、绣虎脸、扎虎须、上鞋帮,直到最后完成,大小总共大概需要六十道工序左右,当然还有必须的针线技术,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还有它的特定时节销售等,这就导致了虎鞋生产的特殊性。四是理论研究的缺乏。经调查发现,对盐城老虎鞋的研究,目前还是一个空白。不仅在学术界,而且在社会公众中,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盐城老虎鞋的工艺、价值缺乏足够的了解与重视。
3.3 对保护盐城老虎鞋的几点建议
一是,搭建新的宣传平台以加大宣传力度。在继续做好各项参展工作的同时,还可以在两方面做出努力:一方面,将宣传盐城老虎鞋融入地方的教育之中。老虎鞋是端午节文化的一个民俗载体,将它适当地融入地方的教育之中,让人们从小就知道它所具有的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这对于提高老虎鞋在端午民俗中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另一方面将宣传盐城老虎鞋融入地方的旅游业之中。盐城老虎鞋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与大纵湖旅游度假区、龙冈华都森林公园、盐城市博物馆、龙冈胡乔木故居、葛武原国民党台湾行政院长郝柏村旧居等一同成为旅游业发展重要的资源条件,同时借助旅游业发展使盐城老虎鞋得到有效的保护性开发,从而实现双方的良性互动发展。
二是,加紧落实盐城老虎鞋的保护措施。保护盐城老虎鞋,有关方面对当初制定的一套计划措施正在按部就班地落实之中。目前需要抓紧落实的措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抓紧落实建立专门研究工作室的计划。建立盐城老虎鞋专项研究工作室,系统的开展搜集、整理资料的工作,结合端午节的民俗,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努力将盐城老虎鞋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独立的事业来建设。另一方面抓紧落实培养青年传承人的计划。由于纯手工制作,且工艺复杂,出于对物的保护,有关方面曾拟定了培养60名青年学徒的计划,计划落实有刻不容缓之迫切需要。笔者建议分批次进行,首批可培养5名左右。
三是,坚持以社会效益为先,以人为本,健全传承人的社会保障措施。盐城老虎鞋只是传统文化的象征,人们不可能以它作为生存的主要手段。为此,对于它的传承人,社会就要承担起保障的义务和责任。要改善传承人的生产条件,及时记录并整理其所掌握的技艺,给予适当的资金资助等其他形式的帮助。加大政府对劳动力成本的扶持力度:盐城老虎鞋并不能给传承人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在此情况下,要培育传承人对于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感,必须满足传承人现实中对经济利益的基本需求。建立传承人在养老、医疗等方面的社会保障机制,将这些责任以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所需费用建议由县级以上财政承担。
[1] 王珍慧.盐城老虎鞋工艺及特色探究[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5(2):60-63:
[2] 邓福星,唐家路,潘鲁生.中国民间美术学导论[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133.
[3] 汉声编辑室.中国女红[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6.
[4] 王秦.中国女红文化研究[D].西安:西安美术学院,2007.
(责任编辑:郑孝芬)
The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e Heritage of Yancheng Tiger Shoes
WANG Zhen-hui
(School of Arts, Yancheng Teachers College, Yancheng Jiangsu 224051, China)
The Yancheng tiger shoes, one of the first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 in Jiangsu, are not much known to the outside world. On the basis of investigation, the heritage, production and unique features of the Yancheng tiger shoes are well presented.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dragon boat festival culture, tiger culture and needlework culture are reviewed and analyzed. And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on how to protect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Yancheng tiger shoe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the Yancheng tiger shoes;cultural heritage
2015-05-30
王珍慧(1972-),女,江苏盐城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美学研究。
G112
A
1009-7961(2015)04-002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