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建中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0)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课堂教改研究
□刘建中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湖南长沙410000)
摘要:在高等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引入建构主义理论,可以让课程改革的优化效果变得更加明显,这已经成为共识。在这种共识意识之下,探讨建构主义的原理及课堂改革利用根据,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应注意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合理组织课堂环节,多种方法辅助教学。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堂教改;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是西方国家在近些年所产生的一种社会科学理论成果。建构主义的理论观点里面明确提到:学习过程并非被动接受外界知识的过程,而是需要学习者主动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对于每一个学习者来说,都要在既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重新理解、重新接纳,以达到知识的再度获得效果。也就是说,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密切关注情境、协作、对话等项学习要素。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梳理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产生并流行于西方的建构主义思想体系给社会学、哲学、教育学等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作为建构主义思想体系先驱人物之一的皮亚杰,就曾经以儿童教育为例,系统说明了学习者个体知识建构的过程,并且据此指出,学习者对知识的接纳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以既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重新建构过程。在皮亚杰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西方各国学者重新梳理了在建构理论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的认知结构原理、发展条件等项因素,并分别作出了深入探讨。其中,美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布鲁纳对皮亚杰的理论思想作出了关键性的推广作用,他不仅让建构主义思想成果成为美国的主流教育思想之一,同时还使其认知理论得到了深入拓展,在布鲁纳的代表性著作《教学过程》里面,他指出了一种著名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在这一理论之中,强调了教育的核心目标在于促进理解力的提升与认知技能的进步,而并非单纯取得既有提示信息。另外,布鲁纳还强调,学生也就是学习者,是知识与能力的积极探索者,教师所发挥的主要作用则在于帮助学生产生独立研究探索的情境,同时将既有知识提供退居到相对次要的位置。
总之建构主义理论所重视的是在建构原理主导下的知识结构同知识系统建构的和谐统一,学习并非简单地照搬外界知识内容,加以机械化记忆。在建构主义理论支持者的眼中,学习过程需要的是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进行交流,这种交流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知识接纳效果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较为严格的要求。
二、建构主义引入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依据及实施模式
(一)建构主义引入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依据
在高等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之中,引入建构主义作为理论基础,是一种全新的探索。第一,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给课堂教改带来了硬件上的优势,为高校其他课程比起来,学生完全可以在互联网上,查阅了解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加宽广,时间与空间的阻碍变得微不足道。这种网络信息的丰富、快捷、开放功能,让高等院校学生可以依靠网络以往任何时期都能更方便地获取所需要的知识内容。第二,高等院校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关内容,一直接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也让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更加巩固,可以依靠矛盾论、辩证发展等观点,对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有关时事问题进行科学分析。第三,将建构主义引入形势与政策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具体要求,高等院校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希望,他们的思想情况会给国家未来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在当前网络普及化、世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情况下,高等院校学生思维状态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尤其是一些西方意识形态的东西在校园文化中产生强烈冲击,这种冲击应当在课堂上引起争鸣与辩论,使学生养成在复杂思想环境中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
(二)建构主义引入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实施模式
可以按照专题的不同进行事先安排,使高等院校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资料查找,并按照自己的独立理解,形成课件,最后达到在课堂上进行阐述的目标,阐述时既应该有事实,也应该有分析过程,既要注意引述他人观点,也要在他人观点的辅助下形成自己的独立思维。同时,学生还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相互辩论,从而进一步增长见识、拓宽思路。这样的教学模式实际上给教师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那就是一方面要对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进行适度把握,事先基于内容将课堂结构予以解析,围绕主题制作各个环节的任务;另一方面,在课堂上,教师还应当注意掌控,随时加强引导、整合学生提出的各项观点,特别是随时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最初的积极性可能并不很高,然而教师只要注意将建构主义理论坚持下去,一定会逐步取得学生的认同感,使学生的历史分析批判能力得到增强,产生更为独立的探索与思考习惯。
三、建构主义视角下形势与政策课堂教改注意事项
在理解了建构主义引入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依据及实施模式之后,需要对课堂教改中的几个事项加以说明,从而保证教改在实施过程中少受负面影响。
(一)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在建构主义知识观念里,几乎所有的问题都会因为学习者认识能力的深化而产生全新的阐释,同时这种理论所强调的是:当处理具体问题时,并不是所有知识都可以马上拿来应用,而是要按照具体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把既有的知识加以重新加工,从而找到正确的答案。形势与政策课程在政治教育课程之中属于更新较快的内容,这是因为形式通常都是变化较快的,而政策虽然具有稳定性,却也会因为形势的变化而出现调整。在建构主义的视角下,教师需要带领学生掌握知识活学活用的方法,这正如前苏联教育专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讲:在学习者的内心深处,隐含着一种积极的思维习惯,那就是在无形中希望自己能够成为研究者,成为主动获取知识的人。对于教师来说,应当顺应学生这种思维习惯,鼓励学生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对当前的形势和政策问题进行科学分析,主动探求最合理的答案。
(二)合理组织课堂环节
高等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是一种较为典型的专题型教学内容,因此在专题的选择上,教师应当注意内容新、重点突出,同时使理论和现实发生紧密关联。特别是将建构主义的理论作为参考的情况下,教师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到问题设计上来,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这就使课堂环节组织特色出现了新的变化。其要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关注“引”的过程,所进行的课前准备应该充分而凝练,可以达到对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加以概述与分析效果,要用故意制造的“漏洞”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而不是让学生被动接受既有知识。第二,要关注“放”的过程,教师敢于放手使学生进行参与,并且在参与中享受到乐趣,在乐趣里面学到如何进行问题分析的能力。第三,要关注“控”的过程,教师要在课堂中更加注重引导能力的提升,使学生在多个方面,比如研究问题的视角、研究问题的深度等方面得到教师既科学且凝练的引导。第四,要关注“评”的过程,教师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及时总结,找到问题的根源,并给学生提供满意的答复,以便促成学生能够迅速在知识建构中阶梯式进步的能力。比如在学习中国共产党最新会议精神时,教师可以按照会议的决议内容,把所有学习者划分成具体个小组,使每个小组分别负责政治、文化、军事、党建等项内容。而在课堂完成以后,需要注意使学生结合发言内容进行全面的交流,然后教师做出富有启发意义的总结。总结的内容并不强求一致,既可以是此次会议的突出要点,也可以是会议的创新点等,而唯一不可或缺的是,要使学生能够对会议决议进行科学反思,体会会议精神,这才是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一个衡量标准。
(三)多种方法辅助教学
在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理论的指引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要借助多种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使课堂可以更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投入进来。在建构主义观念之中,教学包含了教和学两方面的内容,两方面内容互为补充,而越是成熟的教学方法,则学习者的“学”的因素将发挥出越加重要的作用,也就是知识需要由学习者进行承接与建构,教师的作用则侧重于促进学生的建构知识能力形成。传统意义上的课堂讲授方法,已经难于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而正是因为意识到了建构主义教学观念的重要意义,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才应该体现出创新性和多样性的结合,比如可以在下列几个方面使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基于形势与政策的某些方面内容形成班级主题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了解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力量;另外,可以根据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内容,设置专门的主题研究课,使教学内容得到进一步深化;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手,使教学形式更加新颖,形势与政策的内容呈现更为直观等。
作为一种当代较为流行的教育理论,应当说,建构主义已经超出了传统教育的局限,特别是其中包含的许多合理性因素,给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甚至是整个思想政治教学提供了相当多的可以借鉴之处。对建构主义中包含的一些合理性因素加以深入挖掘,一定能够让形势与政策课堂教改研究取得更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 俞海洛.建构主义视野下的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J].湖北社会科学,2011(5):09-10.
[2] 陈平.论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及有效的教学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4):19-20.
[3] 刘自海.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4(2):26-27.
[4] 李静.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研究[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3(6):29-30.
[5] 苏琪.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14(6):59-60.
[6] 赵景文.进一步规范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践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4(4):14-15.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614-(2015)05-0059-03
作者简介:刘建中(1981— ),男,湖南衡阳人,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讲师。
*收稿日期:2015-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