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析

2015-03-27 02:53毛亚锦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12期
关键词:单支颈动脉造影

毛亚锦

(六盘水市人民医院体检科,贵州553000)

冠心病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析

毛亚锦

(六盘水市人民医院体检科,贵州55300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231例疑似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三组:单支病变组60例(仅1支冠状动脉病变)、多支病变组105例(有2支及以上冠状动脉病变)和正常组66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均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测量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数,并计算斑块发生率。结果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患者IMT、斑块个数及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多支病变组患者IMT、斑块数及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而颈动脉超声作为一种无创、安全、简便的方法,不仅为早期发现、预防冠心病提供依据,还可以作为检测和评估病情变化的指标。

冠心病; 颈动脉/超声检查; 动脉硬化; 冠状动脉疾病; 内中膜厚度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冠心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增加,并呈年轻化趋势,成为威胁我国人口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至2020年,冠心病将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头号杀手。因此,对高危患者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至关重要。目前,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CT检查仍为冠心病的主要确诊方法,但因其费用昂贵且具有创伤性,有一定风险,操作需要有经验的医生,从而无法广泛应用。而近年来,大量研究显示,外周血管粥样硬化不但可提示冠状动脉有早期病变,而且可以预测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1-2]。作者对近2年内本院住院患者中疑似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常规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和结果分析,旨在研究颈部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早期预测冠心病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231例。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同时行常规心电图、心脏超声、X射线、血常规、大小便常规、生化常规等检查,排除甲状腺、肝、肾疾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三组:单支病变组60例(仅1支冠状动脉病变)、多支病变组105例(有2支及以上冠状动脉病变)和正常组66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单支病变组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35~72岁,平均(49.0± 2.6)岁。多支病变组中男60例,女 45例;年龄36~72岁,平均(48.0±2.8)岁。正常组中男36例,女 30例;年龄35~71岁,平均(48.0±2.5)岁。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仪器 超声检查采用ALOKA10和东芝7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5~12 MHz。冠状动脉造影采用飞利浦V5000DSA型血管造影机。

1.2.2 检查方法 患者仰卧,肩部垫枕,头略微后仰,并向对侧倾斜,以最大限度暴露颈部。检查过程中,可以根据情况随时改变患者头颈位置,以利于观察血管。从长轴及短轴2个切面观察颈总动脉全长、颈内动脉颅外段全长,重点分析有无内中膜增厚及斑块形成。如有斑块,观察斑块范围、形态、表面特征、回声强弱,是否造成狭窄等。

1.2.3 检查内容及指标

1.2.3.1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 颈动脉IMT的测量范围包括颈总动脉远段(颈动脉窦部近段)1 cm,分叉处、分叉处远端颈内动脉1 cm,总计长度约3 cm的颈动脉前壁及后壁,正常颈总动脉IMT<1.0 mm,IMT≥1.0 mm为内中膜增厚[3]。

1.2.3.2 动脉硬化斑块 斑块定义为局部血管壁增厚,IMT≥1.5 mm[1]。斑块检查范围包括颈总动脉、窦部、颈内动脉颅外段全长,每一斑块均测量最大厚度,每段血管均计数斑块数,并计数斑块总数。

1.2.4 冠状动脉造影及评价标准 冠状动脉造影采用经桡动脉途径,以冠状动脉管腔直径狭窄大于或等于50%为动脉阳性病变。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患者IMT、斑块数及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多支病变组患者IMT、斑块数及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IMT、斑块计数、斑块发生情况比较

3 讨 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弥散性病理状态,可同时累及冠状动脉、颈动脉及其他动脉。内皮功能受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环节,表现为部分动脉内膜下脂质沉积,伴有平滑肌细胞和纤维基质成分的增殖,继而逐步发展成斑块。颈动脉作为全身动脉系统的一部分,也属于循环系统中的中型肌弹力型动脉,常与冠状动脉同时受累。因此,颈总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尤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国外有尸检研究证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颈动脉颅外段粥样硬化程度呈明显正相关[4]。既往国内研究指出,在常见的冠心病危险因素中,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相关性最强[5]。

IMT是指颈动脉内膜和中膜平滑肌层的厚度,是评价颈动脉硬化程度的传统指标。IMT增厚是早期动脉硬化的标志,而斑块是动脉硬化的明显特征,可反映动脉硬化的程度[6]。近几年研究表明,颈动脉内中膜是动脉粥样硬化最早受累的部位[7-8]。杜盛隆[9]研究也表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颈动脉IMT有明显相关性,病变支数越多,颈动脉斑块发生率越高。马忠武等[10]研究表明,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IMT及斑块联合IMT,对冠心病的特异性分别是71.6%、90.12%及95.06%。

本研究中,冠心病组颈动脉IMT较正常组明显增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累及支数越多,内中膜越厚;同时,本组研究也证实,冠心病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及斑块数明显高于正常组,冠状动脉病变支越多,斑块的检出率越高。说明尽管颈动脉斑块不能直接导致冠心病事件的发生,但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有密切联系,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支数呈正相关,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和范围。所以,颈动脉IMT和斑块可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预测指标。本组研究中未常规测量斑块面积,而据相关研究报道,斑块面积相对斑块厚度而言是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更为敏感的标志物,如果颈动脉多处检出斑块、斑块面积大于15 mm2,则提示冠状动脉存在粥样硬化性狭窄可能性较大;大面积的钙化斑往往提示冠脉病变可能累计2支以上的血管;如果斑块面积小于15 mm2,冠状动脉不一定有病变或病变较轻[11]。

综上所述,颈动脉超声作为一种无创、安全、简便的方法,不仅为早期发现、预防冠心病提供依据,也可作为检测和评估病情变化的指标。

[1]张建宏,王耀琴.脑梗死患者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实用医技杂志,2014,21(3):319-321.

[2]魏冯宁,曾玉杰,李丽亚.三种临床类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与吸烟的关系及其独立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2015,10(2):145-149.

[3]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血管超声检查指南[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9,18(11):993-1012.

[4]Jashnani KD,Kulkarni RR,Deshpande JR.et al.Role of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in assessment of atherosclerosis:an autopsy study[J].Indian Heart J,2005,57(4):319-323.

[5]刘军妮,徐冬玲,杜贻萌,等.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研究——附107例报告[J].新医学,2009,40(1):18-20.

[6]郑勇.颈动脉超声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8):4576-4577.

[7]陈芸,梁银婷,王丹军,等.颈总动脉超声与冠脉造影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1,27(2):152-154.

[8]施国颖,余健彬,汪建军.颈动脉超声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0):102-103.

[9]杜盛隆.超声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对预测冠心病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123-124.

[10]马忠武,赵新国,朱小敏,等.超声检查颈总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关系预测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2,28(3):278-280.

[11]肖飞,徐卫亭,李渊,等.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冠心病预测价值的临床探讨[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1(3):475-477.

10.3969/j.issn.1009-5519.2015.12.036

:B

:1009-5519(2015)12-1847-02

2014-10-29

2015-01-23)

关于论文“讨论”的基本要求

本刊编辑部

贵州省六盘水市科技计划基金资助项目(52020-2013-1-006)。

毛亚锦(1972-),女,河南叶县人,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医学影像(超声诊断)工作;E-mail:1458691221@qq.com。

现就有关论文中讨论的基本要求介绍如下:(1)讨论应围绕论文的主题及中心内容,阐明本论文研究的原理和概念;(2)分析结果中各种数据或现象的理论根据;(3)对结果的理论或实践意义进行科学评价,但应与主题和结果紧密联系;(4)客观、恰当地评价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指出结果的可能误差;(5)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研究方向或展望,给读者以启迪;(6)用语应精炼,避免对前文内容、方法与结果的过多重复;(7)应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猜你喜欢
单支颈动脉造影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通过气囊运动实现提升单支剔除检测精度研究
单支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缺如1例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输卵管二维超声造影与碘剂X线造影的临床研究
沁水盆地煤层气单支水平井钻完井技术探讨与实践
超声造影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雅丽洁极密?BB霜以“套盒产品”亮相美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