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长刚,陆松华,陈海生,季凤俊,叶 飞
(海安县人民医院胸外科,江苏南通226600)
双胸腔引流管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
杨长刚,陆松华,陈海生,季凤俊,叶 飞
(海安县人民医院胸外科,江苏南通226600)
目的探讨在食管癌手术中应用双胸腔引流管引流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该院行左胸径路食管癌根治术患者197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双胸腔引流管引流;另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在该院行相同手术患者19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单根胸腔引流管引流。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胸腔引流量、胸腔包裹性积液发生率、肺不张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胸腔引流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而术后胸腔包裹性积液、肺不张、肺部感染发生率等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胸腔引流管引流与传统单根胸腔引流管引流比较具有一定优势,值得推广。
胸腔; 引流术; 胸腔积液; 食管肿瘤; 手术后并发症
食管癌根治术为食管癌的首选治疗方式,术后常规行胸腔引流,排出胸腔内因手术操作产生的积血、积液及积气等,以消灭无效腔,恢复和保持胸腔内负压,促使肺尽快复张,防止发生各种心肺并发症。传统的引流方法易残存积液,不利于术后肺复张。为改善该状况,本科从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对食管癌手术胸腔引流法进行改良,应用了双胸腔引流管,取得较理想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本院行左胸径路食管癌根治术患者197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双胸腔引流管引流。其中男139例,女58例;年龄43~84岁,平均(61.98±11.33)岁。另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在本院行相同手术患者19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单根胸腔引流管引流。其中男132例,女62例;年龄50~77岁,平均(63.48±9.1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观察组:关胸时在纵隔床放置22号硅胶胸腔引流管至主动脉下(吻合口位于主动脉上)或吻合口旁(吻合口位于主动脉下),在引流管上预留4~6个侧孔,引流物经左侧胸壁引出;同时在左胸放置1根26号硅胶胸腔引流管达胸顶部,在引流管上预留4~6个侧孔,引流物同样经左侧胸壁引出。(2)对照组:关胸时常规放置单根26号硅胶胸腔引流管。术后观察两组患者72 h内胸腔引流量,术侧和对侧胸腔包裹性积液、术侧肺不张(胸部X线片)、肺部感染发生率等。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72 h内胸腔引流量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术侧及对侧胸腔包裹性积液、术侧肺不张、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大量临床研究资料证明,到目前为止,手术治疗仍然是食管癌的首选治疗方式[1]。胸腔闭式引流是决定食管癌手术治疗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排除胸腔积液、积气,恢复和保持胸腔内负压,使肺顺利复张,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2]。随着手术技术的发展及观念的更新,尤其是随着比利时布鲁塞尔Louvain医学院的Jean-Marie Collard博士及其同事提出的“骨骼化”食管癌根治术的推行,将食管周围组织连同食管整块切除,包括局部区域淋巴结和软组织,使手术切除范围增大,术后渗出明显增加[3];并且近年来手术中电刀、超声刀使用增加,术后焦痂脱落,胸腔渗出时有增加;因而食管癌手术后充分、有效的胸腔引流尤其重要。本研究中观察组采取双胸腔引流管,改善术后胸腔引流,术后72 h内胸腔引流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通畅的引流减少了术后胸腔包裹性积液、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于在手术中整块切除了纵隔组织,使左右胸腔相通,术中空气及血液等会流入对侧,手术结束时需吸除对侧胸腔的积液、积气,有学者认为必要时留置双侧胸腔引流管[4]以利于引流右胸积液积气。纵隔引流通畅,能减少对心脏迷走神经的刺激,减少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纵隔引流通畅,胸腔内张力降低,对纵隔内结构的压迫减轻,利于心脏收缩、舒张,利于肺复张,肺顺应性升高,肺通气良好,使动脉血氧分压升高,减轻右心负荷,可明显减少心肺并发症的发生;但是留置双侧胸腔引流管不利于术后患者的床上活动,有可能会导致肺不张甚至深静脉血栓等严重后果[5]。作者认为,由于整块切除纵隔组织,使右胸腔与纵隔完全敞开相通,放置纵隔引流管可以充分引流出右侧胸腔的积液、积气,而且2根引流管同经左侧胸壁引出,不影响患者术后活动,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本研结果显示,观察组对侧及术侧胸腔包裹性积液、术侧肺复张、肺部感染发生率等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纵隔放置引流管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目前食管癌手术创伤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已大幅度下降,但由于接受手术治疗患者年龄越来越大,往往伴有多种基础疾病,且术后营养消耗大,胸内吻合口瘘仍是食管癌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最主要的死因[6],其病死率高达50%,如何更有效地治疗胸内吻合口瘘始终是食管外科的难题。贾忠伟[7]认为,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采用二次开胸手术放置通畅的胸腔引流,全身加大抗感染、营养支持治疗等措施,治疗风险大、死亡率高。同时Gil-Rendo等[8]认为,纵隔放置引流管能有效引流局部积血和渗出,减少吻合口局部积液,是减少吻合口瘘发生的有效方法。而且纵隔引流管在发生吻合口瘘时能及时将漏出的消化液引流,及时提示吻合口瘘的发生,利于临床医生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吻合口瘘;同时,由于引流有效的患者一般不出现严重的高热等全身炎性反应[9],利于患者恢复。本研究中观察组197例患者,发生胸内吻合口瘘2例,皆因经口进食后发现引流管有异常引流从而发现吻合口瘘存在。但2例患者皆由于胸管有效地引流出漏出的消化液,心率快、呼吸困难、高热等全身严重炎性反应症状不明显,不需要重新放置引流管或再次手术,经保守治疗顺利康复。虽然2例胸内吻合口瘘的成功治疗在统计学上可能无意义,但提醒广大医生双胸腔引流管引流可避免吻合口瘘引发的胸腔感染、呼吸困难和休克等全身中毒症状,降低了死亡率,避免了患者二次手术,简化了治疗手段,缩短病程,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身心痛苦[10]。
总之,放置胸腔引流管是食管癌根治术等开胸术后的必要措施[11],而双胸腔引流管引流与传统胸腔引流相比在食管癌术中具有一定优势,尤其对于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患者有明显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Tanaka T,Matono S,Nagano T,et al.Esophagectomy with extended lymphadenectomy for submucosal esophageal cancer:long-term outcomes and prognostic factors[J].Ann Surg Oncol,2012,19(3):750-756.
[2]臧国辉,陈斌,姚杰,等.纵隔胸膜侵犯的食管癌术后双侧胸腔闭式引流管放置探讨[J].医学信息,2013(27):155-156.
[3]Collard JM,Otte JB,Fiasse R,et al.Skeletonizing en bloc esophagectomy for cancer[J].Ann Surg,2001,234(1):25-32.
[4]汪性展.食管癌切除术后少见并发症[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1995,2(2):45-46.
[5]李科,陈宝安,许林,等.改良胸腔引流法在食管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医学,2010,38(1):66-67.
[6]Reed MF,Mathisen DJ.Tracheoesophageal fistula[J].Chest Surg Clin N Am,2003,13(2):271-289.
[7]贾忠伟.纵膈引流管在治疗食管胃胸内吻合口瘘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34):89.
[8]Gil-Rendo A,Hemandez-Ligoain JL,Martinez-Regueim F,et al.Risk factors related to operative morbidit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gastrectomy for gastric cancer[J].Clin Transl Oncol,2006,8(5):354-361.
[9]王刚成,韩广森,任莹坤,等.经腹预防性放置纵隔引流管在防治高危食管胃食管空肠吻合口瘘中的作用[J].中华肿瘤杂志,2012,34(8):624-626.
[10]张瑞星,岳江涛,庞乐,等.食管床引流主动脉弓后吻合预防治疗吻合口瘘的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5):3336-3337.
[11]Law S,Boey JP,Kwok KF,et al.Pleural drainage after transthoracic esophagectomy:experience with a vacuum system[J].Dis Esophagus,2004,17(1):81-86.
10.3969/j.issn.1009-5519.2015.12.029
:B
:1009-5519(2015)12-1834-02
2015-01-12)
杨长刚(1973-),男,江苏南通人,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胸外科临床工作;E-mail:1544516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