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学琴
摘 要: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发展的“国魂”,也是全国人民对祖国产生向心力、凝聚力、创造力的源泉。初中历史以传承历史文化为主要任务,也承担着培养、强化学生爱国主义意识的任务。
关键词:初中历史;爱国主义;教育思路
加强对当代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建设,也有利于增加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促进我国的进一步发展与建设。因此,众多初中历史教师开始尝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基于此,本文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思路,以期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帮助,并切实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进步。
一、充分利用历史中的爱国形象进行培育
我国拥有璀璨的历史文化,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诞生了众多的爱国英雄,这些英雄人物也被一一记录在历史典籍中。
同时,初中历史教材中也拥有大量的爱国主义形象。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能够充分利用教材中众多的爱国主义形象来进行教育。例如,在学习我国近代史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够了解到我国历史中屈辱的一段时期,即
鸦片战争的相关历史。同时,学生也能够了解到众多的爱国主义代表,如顶着巨大压力组织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在与西方列强殊死搏斗中献出生命的民族英雄葛云飞和关天培等等。
除了上述人物之外,在鸦片战争这一段历史中,虽然有力地表现出清朝廷的腐朽和没落,以及当时大多数国人的沉寂,但同时也通过众多的民族英雄反映出了我国人民的血性,以及不可能被磨灭的爱国主义情绪。
此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历史中的爱国主义形象和民族英雄,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爱国志士的热情和不屈意志,让学生感受到爱国主义的精神和意识。更为关键的是,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和研究民族英雄,思考其甘愿付出宝贵生命的原因。
例如,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关天培作为清兵中的将领,其原本可以与其他将领一样苟且偷生过着安逸的生活,为何会选择赴死?”通过提问,学生会逐步了解到,正是因为关天培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意识,才能够坦然面对死亡,才会宁愿付出生命也要为自己的国家贡献自己的最后一份力量。
随着学生对相关英雄人物的了解程度逐渐加深,部分学生甚至会从内心深处被感动,感动于这些人物的英雄气节,也感动于动人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基于此,学生受到了爱国主义精神的影响,将逐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
二、通过璀璨的历史培养民族自豪感
从爱国主义精神的内容来看,民族自豪感是提高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主要因素。更进一步说,教师可以通过不断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进而提高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让学生产生守护民族文化、维护民族历史的爱国意识。
初中历史主要包括中国历史和外国历史两部分。其中,中国历史又分为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代史两部分,前者主要讲述了中华民族璀璨的民族文化和历史背景。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详细的讲述让学生在教学中感受到中华民族拥有的灿烂文化和瑰丽的历史文化。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领略到秦始皇一统中原的豪迈气概,也可以感受到兵马俑的浩然与磅礴。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中让学生重走丝绸之路去感慨伟大的蜀汉文明,也可以让学生跟随郑和的步伐去游历世界的各个角落。此外,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各个朝代所拥有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我国不可磨灭的历史文化背景。
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强大,能够通过了解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基于此,学生会产生守护中华民族、振兴中华民族的意识,进而形成爱国主义精神和意识。
三、通过实践进行升华
最后,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开展适当的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更加真实、直观的感受,帮助学生更快地形成爱国主义精神和意识。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让学生在参观过程中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民族曾经的强大,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
感。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去祭奠革命烈士,让学生在肃穆的气氛中对革命烈士的付出有深刻的感受,进而对革命烈士的爱国主义精神有更直观的认识与感受。
通过实践教学,教师就能够使书本中较为抽象的历史变得生动,提高历史教学的生动性,增加对学生感官的冲击力,以此为爱国主义教育进行铺垫。
总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意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历史素材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并通过实践的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此达到提高民族凝聚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习兴奇.关于发挥历史德育功能的探索[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校,1999(03).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