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需要“等待”

2015-03-26 19:32吴友红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5年2期
关键词:冷场等待闪光

吴友红

在办公室,常听到这样的怨言:学生一二年级抢着发言,不知怎的,到中高年级,发言的学生寥寥无几,课堂经常冷场。抱怨声听多了,自然会引发深沉的思考:是什么让学生越来越沉默?笔者在观察和实践中发现,学生发言积极与否,和教学中教师是否善于等待有关。

[案例]《香港,璀璨的明珠》教学片段

师:预习时还有什么地方不理解?

生:“如同闪光”是什么意思?(由于这句话出现在课文一页的正反两面,学生把句子读破了。)

师:你这个问题恐怕没有人能回答。你读一读句子,“如同闪光”是一个词语吗?“闪光的长河”才是一个词语。“如同”就是“好像”。这儿把‘明亮的车灯比作‘闪光的长河,明白了吗?以后预习可要认真。(教师冷漠反诘的话,让学生满脸羞愧)

上述案例中,我们暂且不论学生课前预习是否充分,单听教者的这一番话,似乎就能窥见课堂经常冷场之豹——教者显得操之过急,缺乏等待的耐心。如果当时教师这样引导:请你再把句子读一读,看看能不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虽说是短暂的等待,学生却因此有了自我纠错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这样的等待给了学生一份自信和尊重,让他有继续探究的勇气。

遗憾的是,语文课堂上教师操之过急的案例屡见不鲜:初读课文,刚提出要求“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不待学生读完一遍,教师便急忙叫停;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见学生没有达到自己预想的效果,教师便迫不及待地帮扶,要么越俎代庖,要么让口齿伶俐的学生取而代之。尤其是品味语言、领悟表达方法等需要学生沉入文本、潜心涵泳的环节,教师更是缺乏等待的耐心。往往学生刚拿起笔准备做点批注,却被强行拉入无休止的对话交流中。教师的“不待”,使许多学生逐渐失去了潜心读书、深入思考的耐心,丧失了探究的乐趣,也助长了思维的惰性。如此,课堂上学生集体“失语”也就不足为奇了。

诚然,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语文课程要承载的东西又很多,这些难免会让教者心急,但语文教学是一种慢的艺术,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阅读方法的习得都需要“慢火细炖”,教师的性急,只会换来教学的浮光掠影,换来学生的心浮气躁。因此,学会等待,慢中引导,实在应该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的修养。

不过,“学生的思维结构都有一定程度的自足性,也就是封闭性,不是随意就能动荡、开放起来的。学生的主体需要教师以强势的主体性去激励。”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的等待绝不是无谓的空等,不是消极被动的苦等。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等待中密切关注学生的表现,寻找学生的认知障碍,快速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并适时作出调控:或轻言细语鼓励,或以智慧的言语疏导,诱发学生思考。总之,这样的等待充满了人文关怀,渗透着教者“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而智慧的等待也必然赢得学生心灵的悦纳,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又如教学《画杨桃》一课时,教师原想通过“老师的神情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两个问题构建起学生阅读对话的场,不料,因为三年级学生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对内容跨越性较大的问题驾驭力不够,课堂交流出现了冷场。此时授课教师没有急着引导学生直奔主题,而是根据学情调整预案,将原有问题进行分解,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师生的合作朗读,让学生有了思想的顿悟,对老师神情严肃的解读水到渠成。在体会第二次对话时,学生的思维再次受阻,此时教师适时出示两次对话,在直观的对比中引导学生发现异同。此时,学生的思维如受堵的流水被疏通,语言和情感同时得以发展,课堂呈现出“百家争鸣”的良好氛围。等待,让教师收获了教学的快乐与幸福,让学生收获了精神和语言的和谐共生。

(作者单位:安徽省绩溪县桂枝小学)

猜你喜欢
冷场等待闪光
闪光
闪光的枝条
长安画派“冷场”了?
高亮度冷场电子源研究进展
安静的等待——观《归来》有感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等待”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出彩机会
冷场君与人气王有时只差一个“如果”
八月,纪念碑在闪光
教你如何发起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