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下“渗透式”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2015-03-26 20:01张馨文周围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渗透式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张馨文 周围

摘 要:微时代的到来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和挑战。如何充分利用“微信”等对大学生进行“渗透式”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者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该文首先对“渗透式”教育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简要介绍;其次分析了微时代下,高校“渗透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利与弊;最后探讨了依托新媒体创新“渗透式”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从而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微时代 高校 “渗透式”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1(a)-0137-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微信和微博”等新媒体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微时代已然到来。如何在“微时代”中发展高校思政教育,仅靠以往的课程教育来进行显然是不够的,需要结合“微信和微博”等新媒体对大学生进行“渗透式”思政教育,才能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1 “渗透式”教育理念的内涵和特征

所谓“渗透式”教育,主要是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目的,借助一定载体,潜移默化地把社会所倡导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社会条例规范等贯穿于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之中,是受教育者易于理解和接受的一种教育形式[1-2]。

“渗透式”教育的主要特点:第一,“隐蔽性”,有时一些看似无意间的细节,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胜过很多说教,这样的“春风化雨”可以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道德熏陶,让正确的思政理念内化为大学生自身的素质;第二,“客观性”,大学生开始接触社会,在成长中会遇到方方面面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的这些实际需求进行指导,将思政教育与日常咨询相结合,在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同时让他们接受思政教育的熏陶;第三,“多样性”,在实施“渗透式”思政教育的过程中,不要求教育者在固定的时间地点面对面的向大学生传授和灌输思政观念,而是使大学生在校园的学习和生活中随时随地接受思政教育,不同的渗透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引导他们自然融入到教育者所设定的情景中。

2 微时代对“渗透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和挑战

微时代不仅为思政工作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沟通渠道,由于新媒体的多样性和交互性,也为思政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2.1 微时代为“渗透式”思政教育带来的机遇

微时代为“渗透式”思政教育提供了多样的媒体渠道。在微时代的背景下,“微信和微博”已成为“渗透式”思政教育中的最为重要的媒介。思政工作者可以更为便捷地将教育的内容和目的传递给学生,学生也可以利用“微信和微博”就教育内容与思政工作者进行即时沟通。

微时代可以进一步提高“渗透式”思政教育的效果。“微信和微博”为大学生沟通交流提供了充分的空间,思政工作者可以为学生构建情景,让学生在沟通和交流的同时进一步把握思政教育的本质和内涵。

2.2 微时代给“渗透式”思政教育带来的挑战

“微信和微博”内容的“无筛选性”对“渗透式”思政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各大高校思政教育都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想信念教育。由于“微信和微博”对传播内容并没有进行过滤,有些与我们思政教育背道而驰的思想言论开始有意识地利用“微信和微博”进行传播。而学生辨别信息对错的能力不高,当一些蛊惑性比较强的观点出现时,其原有的想法就可能会被动摇,使得之前的思政教育无法取得预期效果。

“微信和微博”的“虚拟互动性”易引发学生的人际沟通障碍。在“微信和微博”中,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去选择自己想扮演的角色,很多现实中所不能倾诉的要求和想法,在这里可以得到充分地发泄。但往往这种虚拟世界的满足感容易让学生对其产生过度依赖,以至于开始不愿意与人面对面的交谈,拙于言辞,对现实中的活动敬而远之,进一步产生沟通障碍,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影响很大。

3 微时代下“渗透式”思政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微信和微博”对学生“三观”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影响,这就需要思政教育工作者去探寻微时代下“渗透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从而推动思政教育的整体发展。

3.1 依靠“微信和微博”推动思政教育工作者的队伍建设

要努力培养思政教育工作者熟练运用“微信和微博”开展“渗透式”思政教育的能力。一方面,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微信和微博”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只有对“微信和微博”进行充分了解后,才能扬长避短,结合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渗透式”教育。另一方面,思政教育工作者还要进行积极的实践活动,通过使用“微信和微博”与学生进行沟通,不断发现问题和积累经验以提高自己。

要着力推进思政教育工作者创新教育观念的工作。第一,要摆脱传统思政教育观念的桎梧,要明确师生平等的观念,教师的教育只有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才能产生影响和发挥作用,而学生也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启迪,才能提高自身。第二,要摆脱唯价值取向或唯个人取向,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自身的主体需求,因人施教,在社会和个人之间寻找到价值平衡点。

3.2 依靠“微信和微博”建立“渗透式”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

“微信和微博”已成为当代高校大学生信息获取、思想交流和人际交往的重要途径,这也为“渗透式”思政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新思路。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微信和微博”构建交流平台,与大学生进行交谈。这种平台上的交流不仅只局限在思政教育本身,而可以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甚至是家长里短或日常小事,将思政教育渗透至生活中。

3.3 依靠“微信和微博”对校园文化活动进行有效补充

随着“微信和微博”在日常生活中得重要性在不断提升,这就要求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对校园文化活动形式进行不断创新。以往大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主要是以现场参与为主,现在通过“微信和微博”,随时随地就可以融入到校园活动中。可以有效地利用“微信和微博”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在参与的过程中,进一步达到“滲透式”思政教育的目的。

显而易见,微时代的发展将会对“渗透式”思政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要紧跟时代的脚步,充分发掘“微信和微博”的优势,不断加强和改进“渗透式”思政教育的方法与途径,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任友群.隐性课程的国际研究及其教育社会学意义[J].上海教育,2001(22):31-33.

[2] 孙静.网络时代高校隐形思想政治教育的再探索[J].传承,2011(5):30-31.

猜你喜欢
渗透式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渗透式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中的运用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渗透式双语教学的实践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