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玲
内容摘要:师生关系的和谐构建是教学工作开展的基础,在教育实践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因为师生沟通不畅而造成的种种问题。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教师要掌握这一时期的学生心理特点,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要善于沟通,乐于沟通,利用沟通来为教育工作铺平道路,本文针对语文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常见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沟通 师生关系 中学教师
在新闻报道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种种因师生间沟通不畅而爆发的矛盾,师生间关系紧张的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有研究就表明,大约三分之二的师生矛盾是因师生沟通出现问题而产生的,可见教师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对于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性。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首先自身专业上就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通过克服与学生沟通的常见问题,将会达到更为理想的教育结果。
一.师生沟通的基础是平等尊重
问题: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尊师重道,师道尊严等传统美德经常被扭曲为服从,导致师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处于高高在上的位置,加之以往的教学方式往往以灌输为主,这又导致学生在与教师的沟通交流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这样师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本身就处在一个不平等的地位上,自然难以达到理想的沟通效果。
解决办法:摆正师生间的沟通地位,其基础就是要把平等和尊重放在核心位置,要与学生处在平等交流,相互尊重的状态下,倾听学生的心声,对学生敞开心扉。
二.沟通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问题:教师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沟通都以教师为中心,虽然有时教师也希望在沟通中多多听取学生的心声,但沟通过程中时常不自觉地就以自己的方式思考问题,这种问题在教学中经常遇到。
例如,在一节《语文活动实践课》上,一位教师让学生将纸的四分之一涂满,由于那节公开课时间较为紧张,教师在与学生的沟通上也较为局促,一个平时淘气的学生问道:“都涂吗?”教师非常愤怒,说道:“说过了,涂四分之一。”结果那个学生看到老师的愠色,失望地坐了下去。实际仔细想想,学生想表达的意思是,这张纸的每个四分之一都要涂吗,教师显然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学生说的话,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学生与教师的沟通当中屡屡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缺乏对学生主体性的思考,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沟通自然无法得到保障。
解决措施:在沟通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影响着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但是随着教育体制的逐步改革和创新,教师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趋于完善,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教师采用科学有效的沟通方式,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在这一观点上,我们主张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
例如:对于后进生教师要坚持的是“不放弃”原则,另一方面,要采取适当的手段和方法進行沟通,可以将学生带到办公室等进行沟通,这一举措主要是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同时还能够体现教师对学生的重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三.师生沟通的方式不仅仅局限在语言
问题:很多教师把与学生沟通的方式仅仅停留在语言上,认为沟通就是说话,就是语言的交流,实际上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明白师生间的沟通不仅仅是语言上的沟通,师生间的沟通手段多种多样,越是和谐的师生关系,沟通的手段就越丰富,但师生之间沟通的途径通常会被局限于语言上,可在实际生活中,教师与学生沟通的途径有很多,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善于发现和挖掘与学生沟通的方式方法。根据相关数据和经验理论显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方式包括:语言、动作、行为等。
解决措施:教师在进入教室时发现地面上有纸屑,这时教师应用实际行动亲自将纸屑捡起,为学生树立榜样,教师的这一行为主要是为了从学生心灵启发的角度引导学生,是与学生心灵的沟通,所以说作为教师不仅要教书育人,还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和素养,有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而不是硬性规定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方式以及科学意识等。由以上可以看出科学的沟通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有利于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
综上所述,沟通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工作对学生主体性的要求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都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教师要能够掌握当前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在真诚沟通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解决与学生沟通中的常见问题,将中学语言教育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作者单位:吉林临江市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