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会计系 河南郑州451191)
经过多年的试行开征,我国于1994年的税制改革中正式设计了营业税和增值税两大流转税种,对于国内公平税负,以及调整各个生产经营结构的合理化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流转税的制度设计已经成为我国深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瓶颈,减弱了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鉴于此,扩大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完善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和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就成为了当前税制改革的重点。经国务院批准,自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试点,并于2013年8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试行,从2014年1月1日起,铁路运输和邮政业也纳入了“营改增”的试点范围。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必将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营业税和增值税都属于间接税,但其在征税范围、方法和对经济的影响方面都不一样。
营业税是以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所得的营业额为课税对象而征收的一种商品劳务税,计税依据为营业额全额,税额不受成本费用高低影响。同一应税商品劳务只要进行流转,都必须以本环节营业额全额乘以相应的税率计算缴纳营业税,没有抵扣问题。无论是增值税纳税人还是营业税纳税人,其外购商品劳务所负担的营业税由于不能抵扣,于是就会产生重复征税的问题,流转环节越多,重复征税问题就越严重,这样就会导致企业实际税负比较高。营业税是构成企业营业成本的一项内容,成本费用的增加将不利于企业发展壮大;另一方面增值税纳税人购入的营业税商品劳务若不能抵扣,将大大减弱其购买此项商品劳务的积极性,从而不利于整个行业的精细化发展。同时,营业税属于价内税,应税商品服务出口时就不能像增值税一样实行零税率,无法享受出口退税的优惠,含税的商品服务参与国际竞争时就会处于不利地位,其国际竞争能力受到消弱,这不仅阻碍了企业发展也损害了国家的利益。
增值税是对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货物销售或提供劳务的增值额和货物进口金额为计税依据而课征的一种流转税。其中增值额是指企业或者其他经营者从事生产经营或者提供劳务,在购入的商品或者取得劳务的价值基础上新增加的价值额。增值税只对商品或劳务流转过程中的增值额进行征税,使得企业税收负担具有公平性,能够有效地避免重复征税问题,合理地平衡了税负。增值税同营业税一样是一种流转税,税金的计算具有连续性,每一次流转增值税就等于:销售时从购货方收取的销项税减购买时向销货方支付的进项税。这种税款抵扣制度,使企业税负环节向前推移,在最终销售环节由消费者买单,实现了企业税负转嫁。增值税保持了税收中性,对于同一商品而言,无论流转环节的多与少,只要增值额相同,税负就相等,这种内在合理性使得增值税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企业间的公平竞争。
增值税实行的进项税额抵扣政策实质上就是要求:增值税的抵扣与返还链必须是不中断的,从而保证增值税的负担会落到最终消费品上去。然而,增值税和营业税并行征收的税制导致了增值税抵扣链条的中断。随着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各个产业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与频繁,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外购的生产性服务所包含的营业税不能抵扣,考虑到税负问题,这些企业只能选择企业内部自我提供服务。这不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降低了整个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导致了市场经济的无效。因此,在“结构性减税”背景下,我国进行了增值税扩围改革,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试点。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是我国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减轻企业负担的一项重要的税制改革,有利于消除营业税存在的重复征税问题,能有效地促进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那么,“营改增”对试点企业财务管理会产生哪些影响,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增值税的会计核算比营业税要复杂,“营改增”后,试点企业税费的会计核算方法也将随之改变,尤其是实行会计信息化的企业,有可能还需要“会计科目”等方面的重新初始化设置。
营业税是构成企业成本费用的一项内容,一般是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账户,最终参与利润计算;而增值税采用的是抵扣进项税额,需要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下设置“进项税额”、“销项税额”、“已交税金”等多个三级明细账户来进行核算,其也不是构成企业成本费用的内容。除此之外,会计核算还应注意以下四个问题:(1)由于行业之间的融合,“营改增”前计算营业税和增值税时,经常遇到一些“混合销售行为”和“兼营非增值税/营业税应税劳务”复杂的计税情况,“营改增”后,这些情况将不复存在,也一定程度上简化了会计核算;(2)增值税纳税人有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区分,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以及一般纳税人从小规模纳税处取得普通发票,增值税会计核算方法均不相同;(3)在“减税”背景下,“营改增”后有可能会导致一些企业税负增加,这类企业主要是进项税额抵扣不足的企业,比如人力成本比重大的知识密集型企业,价格调整受限的企业,刚刚完成固定资产更新的企业,取得增值税发票困难的企业等,这时能够取得有关部门的政府补助;(4)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初次购买税控系统专用设备和支付技术维护费的会计处理。
“营改增”前,试点企业只能将购买货物、经营用固定资产负担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计入相关资产成本,不能抵扣;“营改增”后,由于我国增值税实行的是消费型增值税,企业购入的货物、经营用固定资产所包含的增值税进项税额都可以抵扣,企业资产成本和实际税负都会明显降低。下面重点说明一下经营用固定资产对“营改增”企业的影响。
短期内,在消费型增值税政策下,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允许当期一次性全部扣除,这样相对降低了企业的实际税收负担,“营改增”减税效果明显;固定资产投资有一定的周期性,但从长期来看,“营改增”还可以促进固定资产更新换代,达到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促进经济长远发展的目的。“营改增”前,由于不缴纳增值税,所以企业外购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不允许抵扣,固定资产的原值既包括进项税额(购买时支付的),又包括购进的固定资产价款;“营改增”后,固定资产的原值仅包括购进的固定资产价款。在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因为资产折旧费用的不同,“营改增”还会影响企业所得税。
“营改增”前,试点企业购入的货物、经营用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包括购买价值和相关的增值税额,而“营改增”后,由于增值税进项税额可以抵扣,则其入账价值不包括增值税额,所以,货物、经营用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比“营改增”前减少,其降低额在数值上就是其在购入过程中包含的增值税额。因而,“营改增”后,若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首先货物在使用后转化为成本费用,成本费用降低了,企业利润就会增加;其次,在固定资产使用期内,固定资产折旧总额比“营改增”前折旧总额减少,同时应交流转税额减少导致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也减少,折旧额减少和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减少都会导致企业利润总额增加。另一方面,利润总额的增加又会使得企业的所得税增加,进而导致企业净利润的减少,但综合各项因素,“营改增”会导致企业净利润的增加。
从现金流的角度看,应纳增值税的减少发生在固定资产购买当期,而折旧引起所得税的增加发生在资产后期的使用过程中,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营改增”对企业来说也是有利的。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通过改变企业现金流和折旧,以及向外部利益相关者传递利好信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融资约束,这对企业长期发展、强化核心竞争力是有利的,其政策效应呈逐年显现的状态。企业若想及时抓住“营改增”税制改革契机,务必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增值税的处理过程远比营业税复杂,涉及到企业内部成本管理和控制的各个部门,由于其他部门人员对增值税知识知之甚少,因此,企业内部要做好增值税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尤其是专用发票的使用和管理。增值税有严格的票据管理制度,只有取得合理合规的增值税发票,才能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企业在专用发票的使用和管理上要高度重视,财务部门要加强对其他部门和相关人员的业务指导,严格管理、谨防出错。增值税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只有一般纳税人在提供服务时才可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小规模纳税人要加强自身的会计管理水平和增值税的知识,充分利用好相关政策,早日成为一般纳税人或让税务部门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充分享用“营改增”带来的发展契机。
增值税采用进项税额抵扣模式,有专门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增值税还涉及到出口退税问题,因而增值税的会计核算工作比营业税复杂很多。“营改增”后,企业应做好增值税的核算工作:(1)设置增值税明细核算账簿,注意“营改增”给企业带来的变化,完善企业记账流程;(2)掌握增值税会计核算的业务操作,根据增值税会计处理特点,将会计核算方法从营业税向增值税转变。
增值税在会计核算、征收管理方面与营业税差别较大,试点企业在完善会计核算的同时一定要做好纳税筹划工作。企业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筹划工作:(1)关注并利用好过渡期税收优惠政策,如部分免税政策、即征即退政策、因“营改增”导致税负增加而给予的税收优惠政策等;(2)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相比,其相关的管理成本比较大,在纳税人身份选择的筹划中,务必要把管理成本、降低税负和企业未来发展一起综合考虑,以获得最大的节税效益;(3)从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考虑,尽量选择一般纳税人进行交易从而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同时企业的可抵扣和不可抵扣进项税项目务必分开核算,有效控制企业纳税风险。
从财务管理角度看,企业较为注重当期现金流或者当期利润,从前文分析可以看出,“营改增”为企业决策者提供了直观视角,当期现金支出减少的正效应较为显著,同时也应该对由于资产计价基础的减少使得所得税增加的现金流支出的负效应高度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对企业的融资约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给现代服务业发展带来了契机,企业的融资约束得以缓解,但是企业要注意不应盲目投资,应根据“营改增”的具体内容,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根据服务产品的市场需求、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财务费用的高低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选择最优的投资方案。既要能够充分把握好的投资机会,实现服务技术的更新换代和产品升级,又要加强日常的经营管理,做到管理精细化,避免造成企业效率低下,加重企业负担。企业务必将投资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发展方向联系起来,避免低效的规模扩张和重复建设的出现。企业应避免盲目跟从,利用好政策,提高对市场的掌控能力,将企业发展与技术创新及产业结构调整有机地结合起来。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是一项重要的财税改革举措,对于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从试点企业来看,大部分企业税负降低,实现了结构性减税。“营改增”对试点企业的会计核算、企业税负、企业净利润的影响很大,虽然公共政策效应的发挥存在时滞现象,但企业在日常运营过程中应该保持合理的财务柔性和管理柔性,以便在政策发生改变时有足够的空间可以应对,加快新政策发挥作用的速度。企业需要充分的认识到“营改增”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学习和普及增值税知识,做好增值税会计核算和纳税筹划工作,为企业未来投资和发展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