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内部审计绩效评价问题探析

2015-03-26 20:02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市分行浙江宁波315016
商业会计 2015年4期
关键词:内审绩效评价审计工作

□(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市分行 浙江宁波315016)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我国经济高增长速度、低通胀和资产价格上行的 “旧常态”根本特征和表现,提出了经济发展要适应“新常态”的论断,高度浓缩了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新特征、新思路、新做法。作为市场经济的细胞,企业的“新常态”是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基础。这就要求企业更积极主动地参与企业治理机制,打造公司治理的“新状态”,才能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作为公司治理四大基石之一的内部审计,在我国绝大多数企业中,发挥的作用总是修修补补,查出的问题屡审屡犯,得不到真正的解决。为进一步推动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工作的开展,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 《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办法》,自2014年9月1日起施行,彰显出内部审计对于补正公司治理的重要性和提高公司治理成功的可能性。本文针对我国企业面临的“新常态”背景,提出了关于我国公司治理中建立科学内部审计绩效体系的设想,希望对完善我国企业的管理有所裨益。

一、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定位

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都建立在委托代理和信息经济学等理论的基础之上,因而无论是实务界,还是理论界,都已经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在提高公司治理效率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2002年美国一系列财务丑闻发生之后,内部审计的作用更是倍受关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随着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断改进,正确认识并重视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不断完善我国的内部审计制度,以促进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良性互动,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保证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基础上,规范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工作,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让内部审计充分融入到公司治理中去,发挥其在公司治理机制中应有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二、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的必要性

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是对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评估,其实质是“谁来审计审计人员”的问题,无论对内审本身还是对公司治理而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内部审计必须具有自己的控制框架,用以提高内部审计管理的有效性,引导内部审计健康持续发展,进而提升组织的运行效率,全面实现组织的价值增值。尤其在“新常态”下,需要打造公司治理“新状态”时,基于传统内部审计角色与使命建立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内部审计部门需要有一个新的衡量自身绩效的框架体系,来引导内部审计部门努力的方向,从而将有限的审计资源投入到最有利于增加组织价值的领域。

因此,在“新常态”下,寻找一种符合我国企业实际情况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显得十分必要,也是内部审计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实践中,为落实《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办法》的要求,实现对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控制,必然要解决内部审计绩效评价问题。绩效评价的本质不只是对评价对象为企业组织所作贡献的一种相对客观的评定,更是一种为实现组织目标的有效管理手段,是组织内部的一种良好的沟通协调活动。

三、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的关键环节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增速换挡期,高速增长时代的结束,传统的依靠劳动力成本和资源投入获得 “暴利”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企业主要依靠信息、知识和技术这些新要素,依靠创新获得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来获取利润。在公司治理方面,应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治理机制的完善和规则规定,从原来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积极参与者。在内部审计方面,需要引入科学适用的内部审计绩效考核体系,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作用。该体系是能有效反映内审部门关键业绩驱动因素的衡量参数,而不是对所有操作过程的反映,即按照内部审计组织的层级,进行层层分解,逐层传递下去,形成逻辑严密且层次分明的系统。其中,内部审计的诸多特征导致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会面临一些关键环节:

(一)关于衡量的标准。内审部门的作用多具有间接性,很难用定量方法去计量,而用定性的方法又显得过于简单,缺乏说服力。因此内部审计所执行的内部工作很难估计其价值所在。

(二)关于评价的周期。绩效评价一般是以一年的时间段为周期,而内审部门的贡献一般都具有长期性,而考核评价时很难兼顾各周期之间的联系,无法全面评估长期性业绩,通常需要很多判断来确定何时及如何完成。

(三)关于质量的评价。内审部门提供咨询服务,如在改善风险管理程序方面,内审部门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但具体操作在各业务部门,内审部门建议的作用发挥,一定程度上也依赖于领导的重视和作业单位采取的具体行动,因此很难客观地评价这些咨询服务的质量。

(四)关于个人的考核。内部审计是整个团队的劳动,整个团队要对结果负责而很难量化到个人。如果把审计往一个方向偏,可能导致审计取向有问题,不但不会提高审计的工作能力,还会导致出现许多矛盾。

(五)关于指标的多维度。建立内审部门绩效评价体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实现多种构建方法。结合新实行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办法》,建议综合反映六个方面的信息:(1)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的遵循情况;(2)组织结构及运行机制的合理性、健全性;(3)人员配置及专业胜任能力;(4)业务开展及项目管理的规范程度;(5)各利益相关方的认可程度和满意程度;(6)增加组织价值、改善组织运营的情况。

由此可见,绩效评价体系应遵循定量和定性指标相结合、长期与短期指标相结合、内部与外部评价相结合、部门整体与个人评价相结合、总量与比率指标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偏重于对结果的评价,也要考虑评价客体在投入方面做出的努力,且评价体系需随着内部审计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至于具体选择哪些指标,需要根据不同的组织或者组织的不同发展阶段来决定。建议总体把握指标的数量和权重,指标不宜太多,按照科学适合的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四、内部审计绩效评价实施的建议

在经济“新常态”下,企业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公司治理机制,增强企业的内在发展动力。其中,内部审计作为组织控制和公司治理框架的组成部分,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面临多方面的挑战。通过建立科学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系统地对内部审计的业绩量化,使内部审计人员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工作成绩,并以此作为制定奖励制度的参照标准,达到对员工的激励作用。不仅有利于明确员工共同努力的方向,推动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更有助于发现和解决组织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的问题,因此在实施过程中有以下两点建议:

(一)合理使用评价指标。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最终是为组织增加价值,评价和改进公司治理过程。评价不是最终目的,关键是要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因此要合理使用评价体系,防止机械套用。若过分追求满足指标,不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长期发展。在实践操作中,需要对评价体系的运行情况不断跟踪改进,查验评价结果的真实度以及由此体现的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实现的经济性,并根据评价的结果不断改进。

(二)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和客观。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应有利于激励内部审计小组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其业绩可部分地通过被审计对象对审计人员的评价来确定,正如上文提到的,需考虑到各利益相关方的认可程度和满意程度,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审后调查或类似的方法可能会引发审计人员与被审计人员之间的利益冲突,审计人员为了从被审计者处得到更好的调查结果,可能会改变他们的建议或意见。因此,在制定一个能够诱导其期望行为的绩效评价体系时应慎重考虑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是至关重要的,否则就偏离了审计的本质属性。

综上所述,规范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建立科学适用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对于强化内部控制,完善公司治理,实现组织增值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由于各个企业的文化氛围、管理理念和工作目标不同,企业会根据自身经营性质和业务复杂程度来设计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并适时调整评价体系。但是,无论企业怎样设置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内部审计参与公司治理的基本职责和核心作用在于增加组织价值、改善组织运营、实现组织目标,是公司治理结构中形成权力制衡机制并促使其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是公司治理中非常重要的监督防线。

猜你喜欢
内审绩效评价审计工作
基于分级审核模式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研究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企业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的优化建议
《新预算法》改革背景下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研究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审计工作思考
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浅析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