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银龙
微型课,顾名思义,就是比正常课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的课。要想上好一节微型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就要把微型课的特点和课题的内容紧密结合起来。
一、 精选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阅读教学内容包括作者的介绍、背景的呈现,字词的品析,朗读和背诵的指导,思想感情的体验和写法的体悟与迁移等等。在微型课教学中,如果面面俱到,教学时间肯定不允许,教学效果也不会理想。所以,这就需要根据教学重点和文本特色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取舍。
例如,我执教《船长》一文时,觉得课文中哈尔威人物形象描写突出,最后一个自然段起到总结全文,深化中心的作用。为集中展现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舍己救人、忠于职守、以身殉职的伟大品格,我选择了课文第6~8自然段作为教学内容。这样,既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同样解决教学重点,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微型课的课堂教学效率,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二、 优化教学环节,关注学生主体
1. 导入激趣要迅速。由于微型课教学时间短而少,因此,必须遵循切入题目的方法、途径引人注目,力求新颖,与题目的关联紧凑,迅速切题的原则。可以从复习引入课题;可以从日常生活现象、实际问题引入课题;也可以开门见山直入课题;或设置一个疑问、悬念等进入课题。
如教学《海底世界》一课前,我提问:“同学们,地球有没有什么地方的面积比陆地面积更大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课题《海底世界》,并紧扣课题提出疑点:“海底到底有多大呢?海底世界又是怎样的呢?”抓住课文重点造成悬念,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动机,激起了学生急于从课文中寻找答案的迫切心情,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2. 讲授线索要明晰。在微型课的讲授中,要求用一条主线贯穿整个课堂。在这一条线索上突出重点内容,显露出来的是内容的主干,次要的部分可以删掉。为了讲授重点内容,往往需要教师设计学习主题,这就要求在问题设计上精简而准确,同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加上创设情境,巧妙启发,或积极引导,激励性评价,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圆满完成课题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九寨沟》这节微型课中,我选取的是课文第3~4自然段,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九寨沟的风景优美、珍稀动物的特点,我围绕这个主题设计了“为什么说九寨沟是人间仙境”的主问题,然后与学生深入课文,逐步品析,由“整体——部分——整体”的形式,在课文中完整走一回。
三、 做精教学细节,力争扎实有效
1. 总结要提纲挈领。好的总结不仅加深学生的记忆,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人回味无穷。因此,微型课的小结不在于长,而在于精,必须是在完全总结内容的同时,注重方法的总结,表现为干脆利落,使微型课的课堂结构趋于完整。
2. 作业要实用有效。作业不在于多而在于实,真正做到是课堂的拓展与延伸。作业的内容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还应以能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为目的,做到实用、有效,并减轻学生负担。内容上可分选做和必做,数量上一般不多于3项。要有综合性的作业,尤其是侧重于教材资源的开发。
如《木兰从军》一文,可以设计为“展开想象,说说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沉香救母》一课可以设计为:“‘沉香一头扑进了妈妈的怀抱,想象一下,这时他们会说些什么?”此类作业具有迁移性、开放性,甚至不确定性,学生驰骋想象,进行再创造。教师不必去刻意追求统一的“标准答案”,而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既提高了读写实践能力,也培养了主动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3. 板书要简洁清晰。微型课的板书要以精炼、完整、美观,且使得要点突出,线索清晰为原则。板书不宜太多,太多会冲淡板书对内容要点的提示作用;也不宜太少,太少往往会使板书表达不清。
4. 语言要准确简明。在微型课中,由于受时间的限制,语言的准确简明显得更为突出重要。而它并不是语速的快捷;相反,它应表现为抑扬顿挫,口齿清晰,干净利落,简单明了。教师导入语要生动激趣,提问语要准确,小结语和总结语要逻辑性强,过渡语要自然流畅,评价语要具有激励作用。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把课堂教学语言以及将要采用的表达方式、体态语言考虑好,特别要注意关键字、关键词的应用。
四、 优化教学设计,力求亮点突出
教学如果平铺直叙,就显得没有亮点,不容易给听课者留下深刻印象,所以,微型课教学要有自己独特的亮点,这样才能提升微型课的水准。这个亮点可以是深入浅出的讲授,可以是细致入微的剖析,可以是激情四溢的朗诵,也可以是精妙完美的课堂结构,更可以是准确生动的教学语言等等。所以,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思考教学的亮点是什么。
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要上好阅读教学的微型课,还要注意课堂教学时出现的两个问题。
1. 合理分配时间,处理好“快”与“慢”的矛盾。要准确把握教学节奏,快慢适当。教学的重点和关键部分,要慢、稳而准。非重点的部分,可以一带而过。要将每个教学环节进行时间上的预设,在教学时,尽可能地按预设时间进行。
2. 善于因势利导,调控好现场教学的生成。对于现场教学的生成,教师应尽可能地把预设之外的问题,转化为课堂的教学资源,使之与讲授内容快速合理地契合,并借题发挥做“文章”。如果生成的问题与后面学习联系不紧密,并且由于时间缘故,教师可以简洁地告诉学生,我们课后继续讨论。
(作者单位:盐城市滨海县滨淮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