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荣
【关键词】 数学教学;问题情境;策略;思
维能力;时机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3—0059—01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预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激活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为问题的解决形成一个合适的思维意向,从而收到最佳的教学效益。本文就谈谈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设置问题情境的策略
1. 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设置问题情境。知识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连续性,新知的产生往往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已有知识的前提下,适当地增加或减弱条件,让学生展开思维想象,引导学生思考、判断,从中得出新的结论或发现新的规律。教师先引导学生研究已有的知识,通过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创设类比发现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得以同化与构建。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 利用游戏,设置问题情境。游戏的趣味性容易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一些数学问题转变为有趣的游戏,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兴趣盎然,感觉到数学知识是无处不在的,同时也使他们获得了有效的学习数学途径,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3. 让学生动手,设置问题情景。在数学课堂上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亲自操作实验或通过现代技术手段演示及自己操作,让学生从中感悟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既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创造能力,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4. 利用数学典故或故事,设置问题情境。用典故或故事来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了解数学史,提高数学素养。在数学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讲一段故事给学生听,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持续的问题情境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意识。
5. 联系实际生活,设置问题情境。学生的学习并不是被动地接受新知识,而应该是在自身已有的知识与新知识作用过程中完成的。例如,在教学“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时,我指定一位同学的坐标,并规定坐标的方向,让其他的同学画出自己的坐标位置,这时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学生对点与坐标之间的关系有了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原来坐标就在自己的身上或身边,他们也很轻松地掌握了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的方法。
6. 巧用现代化多媒体,设置问题情境。多媒体设备能提供文本、图形、动画、视频图像、声音等大容量信息。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用生动逼真的影像来加强教学效果,其灵活、便捷、生动形象的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
二、设置问题情境时应注意的问题
1. 提问应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基础上。在数学教学方面,教师提问最忌讳问:“是不是?”“对不对?”这样的提问只能是将课堂形式搞的热热闹闹,但效果全无。问题的设计要有铺垫、有程序、有轻有重。提问要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在层层设问的过程中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得到相应的知识。
2. 提问要把握时机。(1)在关键处点拨。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在学习中,对一个问题进行全身心投入思考时,遇到困难之处,非常渴望指点,这时教师应及时提问,切中要害。问题一经点拨,学生就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在精神上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激起学生更进一步地学习欲望。 (2)在模糊处巧问。在学习中,最容易令学生感到模糊的是概念性的问题。因此当遇到学生模糊,似懂非懂时,教师应及时给予提问,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回答,对概念性的知识有所了解。 (3)在重点难点处追问。在教学重点和难点时,学生可能对知识点的理解有困难。因此,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全面了解学生,结合可能出现的问题,把握好提问的时机,有层次、有步骤地提出问题。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创设情境时应本着有效性的原则,只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出发点,以数学问题的本质、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的问题情境,才能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提高教学质量。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