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艳
【关键词】 幼儿;分享意识;分享行为;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3—0041—01
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常常可以发现幼儿会出现任性、霸道等行为。幼儿园里常常能目睹这样的情景:两个幼儿为了同一件玩具发生争吵甚至打斗;或有的幼儿宁愿自己拿着玩具不玩,也不愿把它让给其他小朋友玩,幼儿之间缺少分享的意识和行为。
然而,分享行为可以帮助幼儿赢得玩伴,使幼儿在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中获得言语表达、人际交流等的技能;还可以帮助幼儿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发展。由此可见,培养幼儿学会与他人分享的品质,对于成长关键期的幼儿是多么得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与行为呢?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帮助幼儿树立分享意识,促进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
对于小班的幼儿而言,他们的思维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模仿是他们学习的特点。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表扬和奖励来强化他们的分享行为,比起过多地训斥效果要好得多。
教师在幼儿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如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分享行为(心情的分享、书刊的分享、教学技能的分享等)、教师与保育员之间的分享行为、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分享行为等,都会对幼儿产生影响,为幼儿树立好的榜样。当然,同伴也是幼儿学习的榜样。
因此,教师平时就要做有心人,在活动时要引导分享意识强的幼儿与分享意识弱的幼儿共同游戏,要对分享行为意识强的幼儿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帮助其在同伴中树立有分享行为的好典型,引导其他幼儿学习、模仿。同时,在活动中还要让幼儿在集体中有自信,从而加强幼儿的分享行为,帮助幼儿逐步内化为自身的分享意识。
二、利用集体教学活动,促进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
陈鹤琴先生说:“儿童教儿童,比成人教儿童效果更大,更能教学相长,为幼儿获得发展才能的机会。”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我们结合幼儿年龄和心理的特点,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如,“水果品尝会”、“快乐的分享”等,鼓励幼儿从家里带一些自己喜欢的零食、水果、玩具、碟片到幼儿园和同伴一起分享。通过教师的引导,幼儿能够自发地将自己的趣事与他人分享,使大家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分享经验。记得在一次吃点心时多了两瓣橘子,我顺手就给了旁边的青青,可是坐在旁边的静静也想吃。还没有等我开口,青青已经分了一瓣橘子给静静,两人高兴地吃了起来。看着他们自发的分享行为,我真为他们感到骄傲,我当时就在其他幼儿面前表杨了青青,青青可开心了。通过集体教育,有很多原先任性、霸道行为的幼儿渐渐地少了,而在合作中谦让、好好说话也变得常见了。
三、在游戏和晨间活动中,让幼儿体验分享的快乐
幼儿对游戏都是非常喜欢的。在游戏中,幼儿对老师的启发、诱导很乐意接受。如结构游戏、角色游戏、晨间游戏等创造性游戏具有群体性,是幼儿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再现,幼儿通过自己和同伴的共同游戏,把最感兴趣的事情反映出来,从游戏中学会分享。例如,在晨间游戏时,教师自制的抬轿子的器械只有两个,幼儿都要抢着玩,这时我问他们:“轿子只有两个,怎么办?给谁玩好呢?”幼儿的第一反应就是“我玩、我玩”。这时,我就乘机培养他们的分享行为:“你们想想有什么好办法能让每个小朋友都玩到呢?”幼儿说:“一起玩,排队玩,轮流玩……”
同样,在角色游戏中常常会发生因喜爱同一种玩具而发生争执的现象,这时教师就要在分析原因后再引导幼儿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分享共同游戏的快乐!
四、通过家园共育,营造分享氛围
幼儿分享品质的养成,不能只靠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也是很重要的。如今,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是家庭的中心,父母的迁就忍让养成了他们自私、不愿意与人分享的性格,这都会对幼儿的分享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幼儿园要把改进家教方式放在家教工作的首位,通过各种形式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重要性,让家长也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
当然,培养幼儿的分享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想让分享行为成为幼儿的习惯,变成幼儿自身的行为方式,就需要教师做大量的工作,同时还需要家庭、社会的配合,更需要幼儿的实践。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