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军(内蒙古商都县中医医院 内蒙古 商都 013450)
不同方法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疗效分析
张利军
(内蒙古商都县中医医院内蒙古商都013450)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方法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取自于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96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单纯接受西医内科治疗;观察组患者入院后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实验组患者入院后接受开颅去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结果:经治疗,三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三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对照组、观察组与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5. 6%、90. 6%和93. 8%,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结论: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效果理想,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显著优势,临床应根据患者个人病情合理选择治疗方法。
关键词大面积脑梗死;内科保守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
大面积脑梗死是由脑动脉主干阻塞所致,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致残致死率较高,及时、有效的临床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本文将我院收治的96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不同方法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取自于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96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其中共有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38例;患者年龄范围在51~83岁,平均年龄( 67. 0±5. 2)岁。其中,合并高血压者57例,合并糖尿病33例;合并冠心病者21例。随机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 32例)、观察组( 32例)与实验组( 32例),各组间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未发现存在显著差异( P>0. 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接受西医内科保守治疗。给予患者250ml20%甘露醇静脉滴注,间隔12h注射1次,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酌情使用利尿剂。发病时间在4h以内的患者给予溶栓治疗,口服100mg阿司匹林肠溶片,1 次/d;发病时间超过4h不进行溶栓治疗。治疗期间,患者均给予静脉滴注10g果糖二磷酸或0. 5g胞磷胆碱,1次/d。用药后注意监测患者肝功能、血常规、出凝血等情况[1]。积极防治并发症,并针对患者个人并且给予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另配合中医辅助治疗。药方: 10g水蛭、胆南星,12g赤芍、广地龙、白芍,15g川芎、石菖蒲、当归,18g山楂,20g首乌与丹参,30g黄芪,结合患者个人病情酌情增减用药剂量。加用血塞通注液、川芎嗪注射液等,后期服用华佗再造丸。取百会、风池穴等部位进行针灸,各穴位性针30min,1次/d。实验组患者入院后行去颅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取脑梗死部位作一手术切口,去除骨瓣减压,采用放射状的方式将硬脑膜剪开并将其悬吊。手术结束后,给予患者西医内科常规治疗。
1.3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估标准
全体患者治疗前后,均接受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IHSS)[2],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变化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40%以上;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20%~40%;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明显改变或升高,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或死亡。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6. 0软件对采集数据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对比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组间对比行卡方检验。P<0. 05表示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三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对照组、观察组与实验组三组分别为32人,治疗效果对比;[n ( %)],显效分别为: 9( 28. 1)、12( 37. 5)和14( 43. 8),有效分别为: 12 ( 37. 5)、17 ( 53. 1)和16 ( 50. 0),无效分别为: 11 ( 34. 4)、3 ( 9. 4)和2 ( 6. 2),总有效率分别为: 65. 6%、90. 6%和93. 8%,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观察组与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详情如表1所示。
2.2三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
治疗前,三组患者NIHSS评分无显著差异( P>0. 05)经治疗,三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三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其中,观察组与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明显比对照组更低,实验组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对照组32例,治疗前(分) : 21. 4±2. 2,治疗后(分) : 16. 7±1. 6△
观察组32例,治疗前(分) : 21. 6±2. 1,治疗后(分) : 11. 2±0. 4*△
实验组32例,治疗前(分) : 21. 2±2. 9,治疗后(分) : 13. 6±1. 7* #△
其中,"* "表示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 #"表示与观察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 "△"表示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脑梗死为临床常见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临床治疗,多以控制病情、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为主。由于该疾病致残致死率极高,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关系重大。在本组研究中,三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对照组、观察组与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 65. 6%、90. 6%和93. 8%,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研究结果提示,相较于西医内科保守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及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效果更为理想,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受损程度。该研究结论与王洪富等人报道内容基本吻合[3]。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疗法以及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效果显著,临床需结合患者个人病情,正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才能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蔡程,邱乃锡,刘俊辉,等.早期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36例临床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3,26( 06) : 441-442 +457.
[2]张晓峰.大面积脑梗死并发脑疝的手术治疗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23( 07) :78-79.
[3]王洪富.大骨瓣减压治疗大面积脑梗死20例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31( 06) :369-370.
【中图分类号】R743. 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019( 2015) 07-01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