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
产品市场竞争与盈余管理的研究分析
李梦
摘要:本文基于公司外部治理的视角,从两个层面检验了产品市场竞争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研究可以发现以下两点:一是在行业层面,竞争越激烈的行业中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越强;二是在企业层面,市场力量较弱的企业会更多的进行盈余管理。理论分析结果可以引发投资者们对企业财务报告信息真实度和透明度的关注。
关键词:盈余管理;产品市场竞争;市场力量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者运用会计手段或者安排交易来改变财务报告,以误导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业绩的理解或者影响以报告盈余为基础的契约的结果。20世纪80年代以来,盈余管理就一直是会计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早期的国内外文献较多的研究了企业内部治理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Beasley(1995)研究了独立董事在公司董事会所占的比例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发现独立董事越多,盈余管理的发生率越低。DeFond等(1991)研究发现未设置审计委员会的企业会更容易进行盈余管理。而国内陈汉文等(1999)最早研究了公司内部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而形成了公司内部治理对盈余管理的主流研究。王生年、白俊(2009)从股权结构、管理层激励、董事会特征和监事会有效性四个方面对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进行了研究,发现上市公司不合理的股权结构会导致盈余管理的发生。王晓琳(2006)、李海涛(2008)、谢继蕴(2009)等人也都研究发现公司内部治理对盈余管理有着重大的影响。
然而,公司治理机制除了董事会结构、股权结构等内部治理外还包括产品市场竞争等外部治理机制。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执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使中国各行业面临的基本形势是市场竞争从国内竞争转向为国内、国际双重竞争的局势。以农业行业为例,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农业在就业、收入压力越来越大,而由此引起了万福生科、绿大地等多起农业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而引发的丑闻。大量事实证明市场管理机构或上市公司仅关注内部公司治理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是远远不够的,公司所处的外部产品市场的竞争状况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值得理论学者的研究和资本市场的关注。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离不开产品市场,产品的市场环境影响着企业的投资、融资、现金分配、公司治理和分析师的盈利预测(Akdogu和MacKay,2012;Datta,2011; Grullon和Michaely,2007)。产品市场竞争状况由行业竞争状况和企业的市场力量决定。国外有关产品市场竞争与盈余管理之间关系的结果体不尽相同:Markarian和Santalo(2010)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产品市场竞争与盈余管理呈正相关的关系;而Marciukaityle和Park(2009)认为竞争改善了公司信息的不对称性,同行业中竞争的企业越多会导致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越低,因此会降低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Dalia和Jung(2009)以美国制造业作为研究样本发现,充满竞争性的行业里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更低。国内研究产品市场竞争与盈余管理关系的文献较少,徐玉德(2011)以2000-200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论证了两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他认为主要原因是产品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加大了企业各契约方之间的代理问题。
本文的贡献主要在于,一方面通过理论分析行业的竞争程度与盈余管理程度之间的关系,为这方面的文章提供理论支持;另一方面,对企业的产品定价能力也就是企业的垄断力量与盈余管理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从而为今后国内学者在此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
企业所处的行业以及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是企业所面临的产品市场,因此,下文从企业所处的行业和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这两方面来分别进行分析。一是定位于行业层面,探析行业的竞争状况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二是定位于行业内的企业层面,探析行业内企业的市场力量与盈余管理程度之间的关系。
(一)行业的竞争状况与盈余管理
1.企业收益角度
产品市场竞争的加剧,一方面会加强企业收益的波动性,从而增加了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这样的情况会引起企业债权人以及投资者们的关注。为了保证自身的利益,债权人可能会要求更高的利息率,投资者们则可能会要求更高的报酬率,事务所要求更高的审计费用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自身成本升高从而导致企业业绩并不“好看”。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企业管理者就会进行盈余管理,来“创造”企业收益的稳定性。另一方面,竞争越激烈的行业,产品均衡定价就越低,企业的收益就越低,企业管理者为了自身利益,就越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
2.信息披露角度
企业的财务报告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以及现金流情况,所以企业可以从披露的财务报告中了解许多竞争对手的信息。因而处于竞争越激烈行业中的企业,就越会通过盈余管理手段来减少信息含量或是操纵所披露的信息来迷惑竞争对手,以限制企业自身信息流向竞争对手,从而使自己站在相对于竞争对手更加有力的位置。就像Verrecchia(1983)研究发现的,因为信息披露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产品市场竞争激烈的行业中的企业会更倾向于低信息披露政策来减少由竞争者带来的掠夺性的威胁。
3.管理者行为
Shleifer(2004)指出来自激烈竞争市场的压力会导致管理者有更大的动机去操纵利润以影响股票价格。行业竞争程度越大,企业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冲突可能会更大,一方面因为产品竞争市场的破产风险会使管理者有动机提高经营效率,避免因业绩不佳而受到处罚;另一方面,在竞争性行业上市公司中,管理者的行为都是市场化行为,其职位的晋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以会计契约为基础的业绩(何威风,2012),因此管理者只有获得更好的业绩才有可能晋升到更高职位,而且竞争越激烈,企业管理者就越有强烈的愿望去表现自己,去提升自己的声誉,而为达到上述目的最简单省力的方法就是运用盈余管理手段。理论研究表明,当盈余管理成本更低且不易被外部利益相关者发现时,它将成为扭曲经营业绩的一种工具(Bagnoli和Watts,2000)。所以行业竞争程度越大,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管理者越有可能进行盈余管理。
从以上三个角度进行理论分析,可以发现产品市场竞争可以影响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且竞争越激烈的行业,盈余管理的程度更严重。
(二)企业市场力量与盈余管理
1.风险转嫁
当产品市场的需求波动给整个行业带来经营风险时,行业中产品定价能力越强的企业,就越可以通过提高产品价格将这种风险转嫁到该企业的下游企业或者是消费者,让他们来承担风险,从而减轻了企业现金流的波动,维持企业收益的稳定。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越没有必要进行盈余管理。相反,对于定价能力弱的企业,就只有自己承担风险,收益不稳定,因而就越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
2.资产流动性
Schmidt(1997)指出高强度的竞争会增加企业的流动性风险,从而使管理者有更强的动机去努力工作以维持自己的职位。所以针对行业中定价能力差的企业,面对市场力量较强的企业给他们施加的竞争压力,就更有动机去操纵盈余来掩饰自身资产流动性的风险。而对于在行业中具有垄断力量的企业,因其在市场上的主导权,存货周期短,资产变现能力强,并不受流动性风险的困扰,也就没有必要为此进行盈余管理。
3.股票流动性
Peress(2010)指出,在行业中定价能力强的企业,其股票价格更具信息含量。同时Kale和Loon(2010)指出企业股票的流动性随着企业市场力量的增强而增强。所以在行业中定价能力越强的企业,它们的股票会更受投资者的青睐。而对于行业中基本没有定价能力的企业来说,进行盈余管理可以帮助他们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所以更有动机去进行盈余管理。
企业产品市场力量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和盈余管理是一对替补品(Datta和Singh,2013)。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在行业中市场力量越强的企业,盈余管理程度越低。
企业盈余管理程度一直是财务报告信息的使用者关注的问题,如何获得企业最真实的业绩报告以维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通过理论分析研究了产品市场竞争与盈余管理程度之间的关系,得出以下两个结论:一是产品市场竞争程度影响着行业的盈余管理程度,且在竞争越激烈的行业,企业的平均盈余管理程度越高。二是在行业中市场力量越强的企业,盈余管理程度越低。
本文为获取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的信息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工具,拓展了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的领域,从外部治理——产品市场竞争的角度来展开研究,并为后续学者研究市场力量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奠定基础。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投资者们应对竞争激烈行业中的企业或是市场力量较弱的企业应当给予相对的更多的警惕,对相应的财务报表应当予以更加批判的角度去进行阅读分析。本文所得出的结论为评估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提供了一种新的工具,从而帮助金融市场监管者、财务分析师和广大投资者们做出更明智的立法、监管、资源分配和投资决策。
参考文献:
[1]刘志彪,姜付秀,卢二坡.2003,资本结构与产品市场竞争强度.经济研究,7.
[2]伊志宏,姜付秀,秦义虎.2010,产品市场竞争、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质量.管理世界.1.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