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锋
(山东省莱州市人民医院 261400)
创伤性膈疝多见于严重的胸腹联合伤,部分腹腔内脏器经横膈缺损进入胸腔,不同程度地压迫心肺,重者引起呼吸循环功能障碍,乃至休克,危及生命。创伤性膈疝一经确诊或高度怀疑,应立即手术,及时修补膈肌缺口。由于此类患者伤情复杂,生理紊乱严重,给麻醉处理带来一定难度。近两年来我们共对6例创伤性膈疝患者成功地实施了膈肌修补术,现将围麻醉期处理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6组患者中,男5例,女1例,年龄21~65岁。膈疝伴胃破裂2例。6例患者中1例有多发性肋骨骨折,1例有单侧血气胸,疝入胸腔脏器有结肠、胃、大网膜、脾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
1.2 麻醉方法6例患者均采用全麻气管内插管。术前常规建立静脉通道,监测血压(BP)、心率(HR)、呼吸频率(RR)、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常规置胃管行胃肠减压,有血气胸的患者麻醉前先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麻醉诱导过程中取头高20°—30°足低位,以依托咪酯0.15 ~0.3mg/kg,芬太尼 0.1 ~0.2mg,阿曲库铵 0.4 ~0.5mg/kg静脉诱导插管,诱导开始至开胸前作低压低潮气量正压控制呼吸,气道压<15cmH2O,潮气量6ml/kg,术中麻醉维持应用丙泊酚,卡肌宁泵入,术毕6例患者均在自主呼吸恢复后拔除气管导管,安返病房。
本组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缺氧,SpO260%~90%,气管插管后均回升至98% ~100%。术中随着打开胸腔、还纳疝内容物,患侧肺充分膨胀,患者的生命体征均逐渐平稳。手术时间平均3h,手术过程顺利。6例患者均康复出院。
创伤性膈疝多见于第4前肋平面以下的胸部穿透伤及下胸部和上腹部严重闭合伤,此类患者大多数为多发伤并有不同程度的休克[1]。膈疝患者临床表现复杂,除一般胸腹部创伤的表现外,主要有呼吸、循环功能障碍。由于胸腔为负压,腹腔为正压,两者间的压力差在用力吸气时可达100cmH2O,因此腹腔脏器极易疝入胸腔,不同程度地影响呼吸循环功能,主要取决于 (1)横膈活动功能障碍,患者出现反常呼吸;(2)腹腔脏器疝入胸腔,压迫患侧肺使气体交换面积减少,造成通气/血流失调和低氧血症及二氧化碳蓄积;(3)纵隔向健侧移位,心脏受压,使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2]。创伤性膈疝不能自愈,一经确诊或高度怀疑,应立即手术,及时修补膈肌裂口,如果延迟处理,除呼吸循环功能紊乱无法纠正而致命外,还极易引起消化道梗阻、绞窄及坏死,而致严重后果。
腹腔内容物疝入胸腔后,压迫肺、心脏引起患侧或双侧肺塌陷。造成通气受限,同时由于纵隔移位,心脏受压,回心血量减少,心排血量下降,造成机体缺血缺氧。因此,麻醉处理的关键是要维持循环的稳定和保证充分的供氧,我们的体会有以下几点 (1)术前要对病情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进行认真的评估,要了解患者有无合并伤,程度如何,呼吸、循环情况如何,还要了解是疝在左侧还是右侧,因为左侧可能对心脏的影响更直接,特别是改为侧卧位时。(2)麻醉前充分胃肠减压及头高20°~30°足低位,麻醉诱导时,面罩给氧不宜加压,因为加压可使部分氧气进入胃内,使胸腔脏器受压进一步加重;对于肌松剂的使用,有学者认为:肌松剂可能导致膈肌松驰,使进入胸腔的脏器增加[3]。我们认为此种影响很小,司可林有增加胃压之忌,而我们以静脉快速诱导配合充分非去极化肌松剂,施行快速气管内插管,采用低压低潮气量正压控制呼吸,保证高浓度供氧,既可以避免清醒插管时患者出现的强烈的心血管反应、呛咳(可引起腹压急剧增高)等现象,又能够保证充分的供氧,改善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完善的肌松作用还能降低腹内压,减少腹腔内脏器进一步疝入胸腔的可能性,对于减轻对心、肺的压迫有着积极的作用。(3)体位改变时会加重对心脏的压迫,严重的可导致心跳骤停。一旦发生,不要作胸外按压,可将手术台向背侧倾斜10~15°,果断、快速地开胸,还纳内容物,直接心脏挤压,一般都能很快地恢复心跳。(4)术中监测:术中要常规监测血压(BP)、心率(HR)、呼吸频率(RR)、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必要时做中心静脉监测。要及时发现问题,迅速进行有效的处理。
[1]国斌,余生林,赵硕.创伤性膈疝的诊治.上海医学,2000,23:240 -241.
[2]周民强,石异辉.创伤性膈肌破裂89例诊治体会.中国医刊,2003,38:53.
[3]胡祖荣,曹铭辉.先天性膈疝修补的麻醉处理.临床麻醉学杂志,2003,12: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