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加快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步伐,在改革过程中进一步凝聚师生共识,深化校企合作以丰富课程内容,建立校企合作环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基地,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多元教学,让学生、教师、教学督导、家长和企业参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评价。
【关键词】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1C-0057-03
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改革是高职院校适应办学环境发展变化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学生与学校、教师(辅导员)的关系不再如以往那般紧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影响逐渐下降。立足于校企合作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应在新的师—生关系、新的生—校关系中重塑思想政治理论课品质,扩大其影响,促进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正确的政治观和法制观,进而为学生的实训与顶岗实习注入新的活力。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调查设计与目的
(一)调查设计。为了更好地了解校企合作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现状,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使之更好地适应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笔者设计了调查问卷在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四所高职院校展开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200份教师问卷和400份学生问卷,收回有效教师问卷200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收回有效学生问卷400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
(二)调查目的。通过本次调查,了解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现状及其改革,关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课程教学与课程评价,为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适应社会人才需求和大学生成长成才提出可操作性建议,推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出现新面貌和新气象。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调查分析
(一)思想意识层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取得共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职院校由来已久,并在很长一段时期里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正能量。随着经济社会的变迁,人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看法也在不断变化。通过调查发现,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对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着较大共识(见表1)。
从表1可以发现,高职院校教师(辅导员)和学生对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着共识,相比之下,学生群体更希望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调查中,笔者发现,那些不赞同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了解甚少,对学生学习需求的了解也甚少,而选择“不了解”的受访者大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这说明,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知和对学生学习需求的把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其改革的态度。经过分析,师生间之所以形成较大共识,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一是师生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更容易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方面达成共识;二是知识与信息量,知识和信息量越丰富越能在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达成共识;三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办学环境变迁的认知,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功能、特点、规律以及办学环境变化认识越全面、越深入,越能帮助他们在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方面形成一致看法;四是对发展高职院校和实现自身价值的认知,关心高职院校科学发展和关注自我价值的实现也是他们就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达成共识的重要因素。
(二)课程内容层面: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刻不容缓。一定的课程内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得以存在和形成影响力的核心要素。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相关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断丰富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但在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中,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刻不容缓(见表2)。
从表2可以发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比较丰富,涵盖了经典著作与观点、道德与法律以及热点焦点等,但就结构而言,却是经典著作与观点占了绝大部分,而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热点焦点则较少出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同时,道德与法律等体验性较强的内容也相对欠缺。而与校企合作相适应的企业文化、企业制度则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缺席”。经过分析,主要是受以下因素影响:一是视野,具有宽广视野的教师往往能摆脱教科书的束缚,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追求适当增加相关内容;二是知识结构,具有良好知识结构的教师,能有效整合不同的信息与知识并积极寻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契合点,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活力;三是对校企合作的理解与把握,对校企合作缺乏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的老师,往往把校企合作仅仅当作提高学生技术技能的平台,而非实现技能提高和品质提升的平台,因而把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等排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之外。
(三)课程教学实施层面:多元教学不可忽视。通过实施课程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相关内容为学生所认知、理解和体悟,并化为学生的日常行为。调查发现,为了更好地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高职院校采取了多种教学方式,但与校企合作这一人才培养方式并不适应(见表3)。
从表3可以发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要集中于课堂教学,非课堂教学只占了很少一部分,而学生在实训和顶岗实习期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停止。这主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开发滞后有着密切关系,也与顶岗实习企业缺乏相关师资分不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开发滞后,主要表现在囿于教材本身而不根据校企合作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整合信息、资源并在此基础上赋予教材新面貌。顶岗实习企业在本质上是追求利润的经济组织,而并非教育机构,缺乏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师资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在实训期间和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已基本完成思想政治相关课程的学习,而相当一部分教师(辅导员)和学生普遍认为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结束,事实上并非如此。
(四)课程教学评价层面:多主体评价必不可少。客观评价课程教学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高职院校已先后建立了评教系统,把学生、教师所在院(系)、教务部门、教学督导纳入其中,但是,与学生成长紧密相关的家长、社会公众并未成为评价主体,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见表4)。
由表4可以发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主体主要有学生、教师所属院(系)、教务部门和教学督导,其中,学生评价是课程评价的主要部分,但家长和社会公众在评价中“缺位”。出现这种情况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就客观方面而言,主要是家长和社会公众缺乏相应条件参与课程教学评价。就主观方面而言,则主要是缺乏开放性心态,不能全面认识课程教学评价的地位和作用。
三、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路径
(一)立足促进学校和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凝聚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共识。具体可从三方面着手:
首先,积极扩大高职院校领导班子与教师群体的共识。一方面,高职院校领导班子,尤其是主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干部,要广泛深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深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为与教师群体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共识提供条件。另一方面,教师群体要在立足教学一线的同时,深入钻研教材,深入现实,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提供依据。同时,无论是高职院校领导班子还是教师群体,都应全面理解和把握高等教育改革的思路、精神、目标和工作部署,并把其与高职院校办学特点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共识的形成。
其次,积极扩大教师群体与学生群体的共识。通常情况下,教师群体与学生群体容易就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达成共识,但要注意的双方出发点的差异。就教师群体而言,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无疑是为了减轻学生负担,赋予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活力,并使之有助于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而对学生群体来说,则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逃避上课与考试,他们表达的是厌学情绪。因而,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不能为了迎合学生的厌学情绪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脱离教育教学价值目标。
最后,积极扩大高职院校与社会的共识。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相关信息的传播,简单地说,可以发挥包括高职院校官方微博在内的校园媒介的作用,扩大高职院校与社会的联系。另一方面,社会不能要求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一步到位,而应当为其出谋划策,提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为其营造舆论氛围。同时,还要注意企业行业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看法和态度,需要认真听取企业行业的意见和建议,吸收企业行业的智慧。虽然笔者并未在校企合作企业行业进行相关调查,但在关于“您认为除了学校和教师(辅导员)外,还有哪些方面赞同或不赞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回答中,并没有受访者提及企业行业。而实际上,企业行业的发展也离不开相关从业人员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因而,在积极扩大高职院校与社会的共识的同时,尤其要注意扩大高职院校与企业行业的相关共识。
(二)立足时代发展,进一步丰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具体可从四方面着手:
首先,维护和加强经典著作地位。经典著作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重要基础。推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只能维护和加强经典著作的地位而不能削弱之。应当保持一定的量和质,使之能满足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需要。虽然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与普通本科院校的有所不同,但应当通过不同的途径引导学生接触、阅读、学习和理解经典著作,并使其中观点在广大师生中得以广泛传播、
其次,注意吸纳优秀传统文化。要注意把儒家的相关内容,尤其是格物致知、修齐治平等方面内容纳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同时,仁义礼智信等美好品格也应渗透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当然,中国传统文化并不局限于儒家,因而,还应注意挖掘佛教、道教等方面与人的思想品格养成紧密相关的内容。但在此过程中,要以严肃的态度对待之,不能为了实现所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目标而对优良传统文化加以歪曲,更不能让传统文化的糟粕随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而进入高职校园。
再次,积极融合企业文化。要紧紧依靠校企合作平台,把企业文化、企业制度、企业精神等进行整合,使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联系起来,渗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具体而言,可以邀请企业行业相关人士来校做讲座,可以组织学生前往相关企业参观,可以观看相关企业行业的视频资料,甚至可以邀请企业相关人员进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应当使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联系起来,而不能在校企合作的办学过程中忽视企业文化的存在及其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影响。
最后,整合社会焦点和时政热点资源。发达的现代媒介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时政信息,而这些时政信息并非全部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因而,应当甄选、整合时政信息资源,并使之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校本教材开发联系起来。在此过程中,不能忽视学生的作用与参与,应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他们引导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备课、资料整合等环节中来。
(三)立足思想道德素养的提高,推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元教学。具体可从三方面着手:
首先,扎实做好课堂教学。课堂讲授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形式,必须在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上,扎实做好课堂教学。一方面,要充分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长处,为学生带去给更为鲜活、更具震撼力、更具影响力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要营造民主课堂,让学生参与教学设计,鼓励学生课堂互动与质疑,扎实做好课堂教学。
其次,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能停留于理论层面,而应当在进行理论学习和教育的基础上,开展相应的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体悟课程相关观点,进而逐渐认同课程价值。一方面,应当利用高职院校的办学资源建立思政教育基地,这样的思政教育基地既可以是基于校企合作的,可以是基于校政合作的,也可以是基于高职之间合作的,或高职与普通本科院校合作的。另一方面,教师(辅导员)可以组织学生走向社会生活,让他们认识社会及其变迁,让他们在具体的道德实践、政治活动实践和法律实践中得到锻炼。
最后,加强实训与顶岗实习期间的思政教育。基于思政教师在学生实训和顶岗实习期间的“空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由实训部门和顶岗实习企业组织开展。一方面,实训部门和顶岗实习企业的思政师资应当加强与高职院校思政教师的沟通,了解学生和把握学生的思想、情感、行为取向等,以便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另一方面,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实训部门和顶岗实习企业的思政师资力量进行培训,以帮助他们顺利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四)立足全面、客观、理性,吸纳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元评价主体。具体可从三方面着手:
首先,巩固教学督导、教师(辅导员)和学生的评价主体地位。一方面,学生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最为主要的评价主体,必须巩固而不能降低学生的评价主体地位,要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参与对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考核等环节在内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的评价。另一方面,要通过互相听课、评课和集体备课等方式进一步巩固教师(辅导员)的评价主体地位。另外,不能忽视教学督导的相关评价。
其次,吸纳家长群体和企业成为评价主体。学生成长成才不仅是价值的期待,也是企业的期待,因而,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评价就不能局限于教师(辅导员)、学生和教学督导,而应当把家长和企业纳入评价主体。一方面,要组织家长围绕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另一方面,要引导企业围绕职业道德与企业规章制度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在此过程中,家长群体、学生群体、教师(辅导员)群体和企业都应加强沟通与互动。只有这样,才能使家长群体和企业真正发挥评价作用。
最后,始终关注社会舆论的评价。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学生的精神面貌与思想道德品质直接反映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质量。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都始终与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为社会舆论所关注,因而,无论是高职院校本身,还是教师(辅导员),或者学生本身,必须始终关注社会舆论的评价,并从中发现自身的缺点与不足。
【参考文献】
[1]任茵.协同创新的高职思政课“校企合作”模式改革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4(18)
[2]刘延隆.校企合作对高职院系内涵建设的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4(5)
[3]黄树斌.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评价体系的重构——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J].教育探索,2013(5)
[4]赵扬.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1(12)
【作者简介】黄宦霖(1982- ),男,广西南宁人,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会计系讲师,硕士。
(责编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