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伸词研究现状及其成因

2015-03-20 22:46白秀珍兰州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甘肃开放大学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蔡襄小令词作

白秀珍(兰州大学 文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蔡伸词研究现状及其成因

白秀珍
(兰州大学 文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蔡伸作为蔡氏家族中一个承上启下的人物,对蔡氏家族诗词创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其词集《友古词》一卷,收入词作175首,在《全宋词》(唐圭璋编)中排名第28。在现存的《闽词钞》中录入词作143首,排名第3。但是,显赫的家族地位和数量巨大的词作并没有引起后人的关注。现代以来相关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是词史研究上的一个空白点。究其原因,可以从词作、词人本身和当时所处的环境等来探讨。

《友古词》;研究现状; 成因

引言

蔡伸,字伸道,又作申道,号友古居士,莆田仙游人。生于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年),卒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祖蔡襄,字君谟,累官知谏院,谥忠惠。自宋代以来,蔡氏便是福建地区的名门望族,据残缺不全的资料统计,“宋朝任县教谕以上者凡68人,有四代侍从,登进士及第者23人之多”[1]。蔡伸作为蔡氏家族中上承祖父蔡襄,外祖父文彦博,下启儿子蔡湍,孙子蔡戡的关键性人物,蔡伸“议论文章有家法”。 但诗文已经不传于世,只留下《友古词》一卷。

一、研究现状

《友古词》产生以后,并没有得到词选家、词评家的认可。宋明清三代主要的词选收入词作几千首,而蔡伸的词作总共入选21首。专门论述蔡伸词的也就几十条词评,主要是在论及其他词人的时候,一笔带过。五四运动后到改革开放这半个多世纪,没有一篇研究蔡伸的文章。1980到2000年,只有相隆本《“风雨送春归”句最早见于蔡伸词》,探究“风雨送春归”的出处。除此,没有相关的论文。2000年以后,出现了李国庭《兴化蔡氏家族诗词小论》和郭珊珊、潘俊峰合作的《蔡伸词灵活多变的叙述艺术》2篇期刊论文。前者将《友古词》按照内容分类论述,对蔡伸词作的研究蜻蜓点水,不够全面和深刻;后者对《友古词》体现的叙述特征进行论述,但是过于狭窄,无法看到《友古词》的全貌。2007年,出现了硕士学位论文,湖北大学李珺《南渡词人蔡伸丛考》论文运用数据统计、定量分析的方法,内容侧重于考证方面,对于《友古词》没有论述。2012年,出现了2篇硕士毕业论文,苏州大学何抗《蔡伸及其词研究》和哈尔滨师范大学赵婷婷《蔡伸—友古词研究》。前者结合蔡伸的具体作品进行解读,探究尚停留在表面,有待深入挖掘;后者通过表格,呈现出蔡伸词不受词选家欢迎,不受学者关注的现状。

从上述的分析中,可以看到研究蔡伸《友古词》的现状不容乐观。这有待于我们去探究。

二、原因探讨

(一)词作存在的缺陷

1.单一集中的内容

题材多集中描写艳情、闺情、爱情等,显得比较单一。据许伯卿《宋词题材研究》统计:“蔡伸作为士大夫词人,在其175首作品中,艳情词76首,闺情词44首,总共120首,占据全部的69%。”[2]而在南渡时期17位词人的创作中,艳情词284,闺情词151。其中《友古词》的艳情词占到27℅,闺情词占到30℅。题材显得单调,而又处在“生不逢时”的时期。南渡时期,金人打入中原,北宋灭亡,南宋第一代皇帝迁都临安。大部分词人在半壁江山的处境下,将自身的国破家亡之感、草木兴衰之悲寄托在词中,为单纯的情词描写增加了时代变换、国家兴亡之感。蔡伸虽亲身经历时代的变迁,但他的词主要还是单纯描写相思离别、儿女之情,即使有些作品隐含着对国家、时代的感叹,由于数量太少和太隐晦,让人无法品味出儿女之情以外的家国、时代等厚重的情感。所以,蔡伸的爱情词创作并不符合时代发展的主流。再加上创作个性不鲜明,有名句无名篇,雷同的情况很普遍,也很难吸引后来词选家的目光。

2.小令为主的形式

历来有名气、有影响的词家都善于运用各种形式,驾驭各种题材。词产生之初,处于探索阶段,所以小令这种形式刚好能适应一种新文体产生时的不确定性。随着北宋的推进,出现了大量的慢词长调的创作。柳永首开其端,同时期的张先扬其波后。“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3]之后的苏轼创作出很多长调名篇,如《水调歌头》、《念奴娇》、《江城子》等,影响深远,此后的词人更是趋向创作长调。和蔡伸同时期的李清照尽管有著名的小令《如梦令》等,但更多的是中调和长调。所以,在小令和慢词平分秋色的情况下,蔡伸还固守着小令的天地,在形式的选择上就比较落后,再加上小令词内容单一,个性色彩单薄,许多词作在当时都没有产生很大的影响。

3.典故的运用和对前人的借鉴不够融通

第一,诗词的创作离不开对前人文学作品的借鉴。典故的运用能够在有限的字句里融入较多的内容,是诗词创作者普遍采用的方式。蔡伸的很多词都运用了典故。如“桃花人面”、“燕子楼空”、“弄玉吹箫”、“红叶题诗”、“巫山云雨”、“凤凰于飞”、“云英琼瑶”等。这些典故与缠绵的爱情相关,在词作中经常出现。这种既典型化又类型化的运用,配合了情词写作的需要,但显得单一,从而影响了词作整体的艺术水准,遭到后人的诟病。

第二,通观《友古词》可以发现,不仅引用了《诗经》《楚辞》中的诗句,还有沈约、白居易、杜牧、李商隐等人的诗句。如《苏武慢》中“望碧云空暮,佳人何处,梦魂俱远”出自沈约《休上人怨别》:“日暮碧云合,佳人疏未来” 。《蓦山溪(登历阳城楼)》中“山隐隐,水迢迢,满目江南景”出自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念奴娇》中“草草杯盘聊话旧,同剪西窗寒烛”,前半句引用了王安石的《示长安君》:“草草杯盘共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后半句引用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等等。有时引用前人诗词时只顾讲究押韵、对仗,或为造成新鲜感,而忽视了融入的整体效果。正如薛励若在《宋词通论》里说的那样:“他好融诗句而未能浑化。其作品全模仿贺方回。如《七娘子》(凭高目断桃溪路)以及《点绛唇》(水绕孤村)都是学方回而未变之作。”[4]

4.略失平衡的音律

略失平衡的音律平仄,押韵运用自如,有时候未免显得“不守音律”。蔡戡《大行父状》:“(蔡伸)喜为诗词,通音律”。《钦定词谱》卷十五下分析周邦彦《看花回》(惠初散轻暖)“此调唯周邦彦词及蔡伸词句读整齐,音韵谐婉,可以为法。若黄词之平仄独异,赵词之添字,皆变格也。”[5]可以看出蔡伸词格律严格,句读整齐,音律协调。但是,也有不协音律的词作如《念奴娇》(当年豪放),前后片各四仄韵(多用入声韵),也有用平韵者,词人多以此抒发豪放之情。本首词押的仄声韵。其中“杰、月、说、结、绝、节”,同属一个韵部,“杰,结,节”还是同一音节,读起来有重复感。从音律上看,《念奴娇》正体多是平仄相间,或是平平仄仄,但是蔡伸的这首《念奴娇》出现了5次平平平连用,读起来平仄韵略失衡。

(二)词人自身的原因

1.名门家族后难继

蔡伸的祖父蔡襄为官三十余年,不仅政绩显著,而且在科学文化方面也作出重大贡献,曾撰《荔枝谱》和《茶录》。蔡襄精于书法,学虞世南、颜真卿,并取法晋人,为“宋四家”之一。《宋史·蔡襄传》称:“襄工于手书,为当世第一,仁宗尤爱之。”许将《蔡襄传》说:“公于书画颇自惜,不妄为人,其断章残稿人悉珍藏,仁宗尤爱称之。”著作丰富,诗词370首,奏议64篇,杂文584篇,收入《蔡忠惠公文集》。蔡襄在当时的名气就很大,很多人从各方面评价蔡襄。作为孙子辈的蔡伸,虽也有政绩、词作传世,但和祖父比起来,官做得没有祖父大,政绩没有祖父的显著,文学创作体裁没有祖父的多种多样,书法没有提及,但从蔡襄号称“宋四家”来看,蔡伸应该不会超过祖父。虽然出身名门,但蔡襄的光芒太大,掩盖住了蔡伸。

2.战争时期叙幽情

两宋之际的战争惊醒了大批词人,他们充满了对国事的关注,流露出爱国热情。夏承焘先生说过:“面临着南宋大时代的矛盾,南宋词坛上成就了许多好作品。它的内容、思想冲破了士大夫阶层和市民阶层的局限。在反抗异族压迫的激烈斗争中,起到鼓舞作用。花间、樽前‘浅斟低唱’的词,到此一变而和大时代的脉搏一同跳动,这是宋词的最高成就。”[6]词人或是直接参与了这场战争,或是以词来表达慷慨悲歌,或是归隐山林。据史料和文献记载,蔡伸能武,参加过战争,还一路护送高宗,封为顿递官,得到高宗的赞赏。但是,战争并没有进入蔡伸的词作中,纵观175首词作,写到战争的寥寥无几,而且笔法隐晦。战争之际,蔡伸依旧用小令来畅叙幽情,与当时的实际情况形成巨大反差。南渡词人群体以实际的创作参与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战争,而蔡伸有意无意间选择了回避。所以,后来研究南渡词坛的文章里,对于蔡伸很少论及。

3.大家、名家占上风

12世纪上半叶,社会动荡不安,战争一触即发,整个格局由和平转向战乱。这一时期,大家、名家辈出。既有专业的词人,如李清照、陈与义,朱敦儒,向子湮;也有文武双全,以武出名,如以岳飞为代表的“南宋四大名臣”等。这一时期可以说是名家、大家辈出,写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在和平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词人,在绮罗丛中吟风弄月,歌颂爱情,但靖康之难,改变了他们的生存环境。这一时期的创作日益贴近社会现实,深刻地表现战乱时代民族的苦难忧患和个体理想失落的压抑苦闷,受到当时和后来人的关注。大家、名家的存在,盖住了蔡伸的光芒。

蔡伸《友古词》词作数量多,但对其研究的现状惨淡。蔡伸词作缺乏个性,词人生不逢时的处境,历来重视大家名家是其原因。但是邹祗谟在《远志斋词衷》说:“草堂不选竹斋,金谷词,花庵不选姑溪,友古词,古来名作散佚,或其佳处而不传,或传者而未必佳,正贺黄公所谓文之所在,不必名之所在也。”[7]认为蔡伸的词作也并不是没有研究的价值。

[1]蔡金发.从蔡宅忠惠祠到东沙蔡襄纪念馆——莆阳蔡氏家族八百年史略[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5):6.

[2]许伯卿.宋词题材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 2007:56.

[3]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三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9.

[4]薛励若.宋词通论 [M].上海:上海书店,1985:195.

[5]王奕清.钦定词谱 [M].北京:中国书店,1983:1024.

[6]夏承焘.唐宋词叙说[C]//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词学研究论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56-166.

[7]唐圭璋.词语丛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6:654.

[责任编辑 张亚君]

2015-07-13

白秀珍(1989-),女,河南商丘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I206.2

A

1008-4630(2015)06-0033-03

猜你喜欢
蔡襄小令词作
胡子怎么放
闲吟小令
掉坑
掉坑
元代散曲中的小令和套数
蔡襄拒为皇后写碑文
蔡襄之母:被皇帝奉为“君谟”
更 正
凭词寄意 柔情似水——近代词作名家韦瀚章
论帝王词作与尊体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