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玲, 李春超
浅谈将“课堂意外”变成“课堂收获”的教学机智
——基于教学案例
郭晓玲, 李春超
教学机智是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然而现实中,有很多老师缺乏“机智”。本文阐述了教学机智的概念、重要性,列举案例分析教学机智的策略。
教学机智;重要性 ;策略;案例
教育教学活动瞬息万变,学生是有多样个性的人,在施教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情况,需要教师具备教学机智。
教学机智在《教育大辞典》中被定义为,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况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1]特指教师面对学生在学校教学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尤其是突发的意外情况和事件及时做出恰当合理反应,并采取措施解决的特殊能力。
(一)教学机智的必要性
2012年,某学校,上课后十分钟左右,两位学生突然打了起来。王老师说自己是科任老师,应找班主任解决,让他们到外面去打,但学生不动,王老师便去拉学生,学生就是不出去。王老师非常愤怒,说:“你不出去,我不上课!”双方陷入僵持状态。
2013年某日下午的一堂课上,学生詹某趴在桌子上,不认真听讲,上课的郝老师用尺子打其后脑,致使出现呕吐症状,第二天,依旧不舒服,被送医院治疗。警方处郝老师15日拘留并处罚金500元。詹某家长将老师及所在学校同时告上法庭。
2014年11月29日,湖南娄底卫校,20多位药剂专业的学生在上课期间嗑瓜子,班主任发现后很气愤,自掏腰包,买来100斤瓜子,让这些学生“嗑个够”。这件事被图文并茂地在贴吧等疯狂转发,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以上的真实事件,表明教师缺乏教学机智。众所周知,课堂教学会受到主客观环境的影响,随时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事情,这就需要教师以教学机智给予恰当处理,实现教学目标。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不论教育者怎样研究教育学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2]
(二)教学机智的重要性
1.可让课堂回归“正轨”。偶然的突发事件会打乱预设好的课堂导入,中断老师教学流程。这时候,教师如果能用教学机智将课堂拉回正轨,就会使教学继续正常进行,完成教学任务。
2.代表了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机智其实是一种专业能力,是专业水平的一个评价指标。换句话说,有教学机智不一定代表专业水平高,但是没有教学机智那么专业水平一定不高。
3.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有教学机智的教师能够把发生的意外事件转化成教学素材,把它作为教学内容呈现出来,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还能化解突发事件,更能为自己的教学增添新鲜的内容。
4.有利于提升人格魅力,融洽师生关系。教学机智看似是老师的一种“机智”,其实,教师如果能够幽默地处理突发事件,其人格魅力在学生心中瞬间会得到提升。
赫尔巴特曾说:“关于你究竟是一位优秀的教育者还是拙劣的教师这个问题非常简单:你是否发展了一种教学机智感呢?”[3]教学机智的策略有很多。
(一)处理教学失误的策略
1.弥补失误的策略。在教学中,老师虽认真备课,注意措辞,但也可能出现写错字、说错话、漏掉内容等情况。发现出错以后,老师应该怎么做才能让自己在学生面前不尴尬,不失魅力,这就需巧妙补救。
有位老师在写“德”字时,中间的一横忘写了,等发现自己的错误时,老师说,“同学们,我经常发现有人把德字写错,今天我写在黑板上,就想引起大家注意”,将自己的教学失误巧妙地化解了。
2.将错就错的策略。还可将错误转成教学素材,将自己做错的地方直接变成判断题,让学生辨别正误。
有位数学老师在讲例题时,不小心写错了步骤,当发现时,板书已经写了大片,直接擦掉已经不合适了,这时,他将这道题变成了判断题,让同学们判断是否正确,如有错如何来改正。
(二)处理学生突发事件的策略
1.问题转移的策略。当今社会科技高速发展,信息量大,学生接触面广,思维活跃独特,在课堂上会提出一些很特别的问题。对此,老师如果置之不理,会伤害学生的“自尊”,也有失老师的“颜面”。对一些一时难以回答的问题,我们可以利用转移法,将问题抛给学生,留出时间思考或者师生共同讨论。
如,学习鲁迅的《祝福》一文,讲到祥林嫂病危时,有个学生突然问:“老师,真的有神和鬼吗?”但这个问题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回答清楚的,这位老师很巧妙地把问题还给学生:“你们说有没有呢,大家都思考一下,课文结束后,我们对此进行讨论。”
2.化消极为积极的策略。可以将课堂中学生制造的“意外”转化成教学“素材”,将不利因素转成积极因素,推动教学正常有序进行。
一位教师在讲古诗“两个黄鹂鸣翠柳”时,突然靠窗的男生学黄鹂叫了两声,学生顿时哄堂大笑,乱成一片,这时老师淡然一笑说,“我们的同学情不自禁地叫了起来,这诗写得真好啊,这是受诗歌的影响啊,让我们继续感受这首诗的美好吧”。这位教师在教学中很聪明地将不利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3.禁止和惩罚的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破坏教学秩序的情况会让我们很尴尬。通常教师可用“低强度—隐蔽”的方式,将突发事件限定在局部范围之内,并设法尽快排除。但学生打架,教师就要果断地以“高强度—公开”的方式,告诉学生,如果继续这种行为将产生严重的后果。[4]对有些行为则可以直接采用禁止策略,告诉学生停止即可,对如打架斗殴、偷盗等行为,就要采用惩罚策略。
如前文王老师和学生在课堂僵持的案例,其实,面对学生打架的情况,即便是科任老师也应该制止。这种“不作为”态度是不可取的。
(三)处理因客观环境引起的意外的策略
当老师的教学活动受到客观环境的干扰时,有时可以置之不理,有时需要采取行动,因为有些“意外”可以变成教学“素材”。
1.转移注意的策略。当学生的注意力被外界的“意外”带走时,教师可以将此问题作为拉回学生注意力的支点,分散学生关注外界的注意力,使教学继续进行。
2.冷静处理的策略。对有些课堂突发事件只能冷静处理。如学生之间的矛盾,学生顶撞老师,学生不愿意学习(交头接耳、趴桌子睡觉、左顾右盼、搞小动作)等等,老师必须把握好情绪,冷静处理。
如前文教师郝某用尺子直接打詹某事件,娄底卫校的老师买瓜子罚学生“嗑个够”事件,都需要老师冷静思考,换个温和的方式解决。上述两种方式显然都是不够“机智”的表现。
教学机智是老师的必备技术,“技术”这个词不代表它是冷冰冰的。教学机智的前提条件是爱学生,其次是有良好心态,要开展教学反思,注意经验、知识的积累,培养自身敏锐的观察力,最重要的是要坚持适度的原则,把握好处理事情的“温度”。教学机智“贵在灵活,而无定法”,所以,需要教师灵活把握。如果能充分发挥教学机智,那么教师就会享受到“意外的收获”。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716.
[2][4]吴爱春.发挥教学机智处理突发事件[J].教育探索,2003(11):66,67.
[3](加)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李树英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69.
责任编辑:丁金荣
G642
:A
:167-6531(2015)22-0073-02
郭晓玲/长春师范大学在读硕士(吉林长春130032);李春超/长春师范大学教授(吉林长春13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