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广山
成人高等教育资源市场化的策略与保障机制研究
陈广山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转型期,成人高等教育应该以企业人力资源建设为核心,主动适应社会的需求,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践性是应用型人才的主要特点,也就是说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需要大量的实践资源的,但是目前我国大多开展成人教育的高校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教育资源配置市场化是解决实践教育资源不足的有效策略,而市场化机制只有与相应的法律、政策等保障措施相得益彰方具有可行性。
成人;教育资源;市场化;应用型人才;保障机制
[作 者]陈广山,硕士,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教授。
实施成人教育的最初目的是为那些社会贫困阶层或因其他原因失去受教育机会的人提供第二次机会,以实现社会的公正和教育机会的均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及对人素质要求的提高,“将教育实施于人生的始终”的理论逐渐为世界各国所认知、所接受,实施终身教育成了成人教育的根本目的。
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转型期”,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标志着高等教育也进入了现代职业教育的“转型期”。高等成人教育也应该转变教育理念,主动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为就业、择业、职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一)成人教育资源市场化的必要性
成人教育按其功能划分为补偿教育、继续教育、成人职业教育、社会文化生活教育。无论是从补偿教育、继续教育、成人职业教育,还是从社会文化生活教育来看,每一类成人教育都需要大量的教育资源,尤其是实践资源。特别是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目前大多成人教育中的师资队伍、实验设备、实践项目等均无法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虽然通过增加投入可缓解或改变这种尴尬的局面,但为了避免盲目投资、重复建设,为了成人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充分利用全社会的资源并进行市场化管理则是一种务实的策略。
(二)成人教育资源市场化的可行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中强调要“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意味着成人教育要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服务于企业、产业生产的需求,在学历教育的基础上,特别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是需要大量实践资源支撑的,因此《纲要》强调要“健全继续教育激励机制,鼓励个人多种形式接受继续教育,支持用人单位为从业人员提供继续教育”;“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大力发展教育培训服务,统筹扩大继续教育资源”。因此,成人教育通过市场化机制充分利用全社会的资源是可行的。
(三)教育资源市场化的策略
1.生源市场化。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成人高等教育正在面临着生源危机。而危机解决的最佳途径就是与企业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接轨,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
目前,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的技术技能根本无法满足企业生产经营一线岗位的现实需求,而这种供求矛盾为高等成人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成人教育可以很好地起到校企间的“桥梁”作用,在弥合校企人才“口径”差异上体现自己的新价值。一方面,以就业为导向从普通高校中获得继续教育的生源;另一方面,与企业教育机制融合,从企业中获得生源,为择业、职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2.“双师”型师资配置市场化。目前,虽然大多数高校具有博士、教授等高级研究型人才,但因为缺乏生产一线的实践经验,所以他们并不能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许多高校都注意从企业引进人才来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来自企业的人才一旦脱离生产岗位而专事教学,则其“双师”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也就是说,真正的“双师”只能来自于生产一线。所以,高校应该建立动态“专家库”,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通过市场化机制进行评聘。
3.实践资源配置市场化。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是非常重视实验室建设、教学设备的更新的。但从应用型人才实践技能的培养需求来看,高校实践资源的更新速度是远远跟不上企业生产实际的需要的。学生的所谓技能不是来自于企业生产过程的积累,而是教科书里的纸上谈兵,虽然实践项目可以精心设计,生产流程、手段、方法也可以搬到实验室,但职业岗位的压力情境、心理动机、职业态度的体验却是无法在“象牙塔”中模拟的。只有把企业的一切都作为教育资源,才能实现应用型人才技术技能的与时俱进。
(一)高校教学组织的保障机制
成人高校实践教学的条件落后于企业是可以理解的,而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离开企业的支持是行不通的。如果高校实践资源有限,在学生应用能力培养方面确实无能为力,那么建立“实践教学外包机制”不失为一种务实的选择。也就是说,成人高校要树立有偿使用企业资源的意识,用过市场化机制从企业中购买实践资源。成人高校能够因此大大节省教学资源配置的负担;企业也可以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并能够获得生产之外的效益。这种机制不但能够促进企业参与成人教育的积极性,而且不能够切实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企业教育的保障机制
《纲要》中强调了企业教育的责任,但目前大多企业的人力资源建设只重视人才的猎取,却缺乏企业内部的职工教育机制,特别是缺乏对新入职人员的教育。有的企业虽然有职业教育制度,但也只是应一时之需的短视行为,缺乏完善的体系和保障机制,职工未来职业的可持续发展则更是无从谈起。
当然,对中小企业来讲,因为企业教育要消耗相当部分的成本,所以在企业教育方面确实无能为力,只能奢求高校能够培养出直接上岗的人才。实际上,再优秀的高校也是无法培养出企业标准级的人才的,企业教育机制则是必需的。企业无能为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企业教育意识,但需要改变企业教育的理念,需要创新企业教育模式,把企业教育外包给“第三方”,包括成人高校等也是不错的策略。
(三)政府政策的保障机制
1.教育经费使用。通过细化教育经费拨款制度促进各类成人教育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一是在现有教育经费的基础上增加实践教育专项经费,按比例“奖”给校企双方,数目的多少需要根据其人才培养的效果评估核算;二是从原有的教育经费中拿出一部分作为实践教育经费,以“罚”的方式下拨,即不做不得,不好少得。当然,最好的方法是把教育经费“法定”增长的部分作为实践教育经费,每个高校增长多少需要根据其实践教学开展的效果计算,避免“大锅饭”机制,以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2.企业参与激励。成人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也是企业的事。政府作为校企合作中杠杆的支点,可以平衡校企双方的责、权、利。因此,教育行政机构要依法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教学过程,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等教育资源。同时,健全政府补贴、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成人教育办学、管理和评价等。
3.准入资质认定。《纲要》中强调健全企业参与制度,但目前的政策、法规并不适应教育资源市场化管理的需要,因此,各级地方政府需要完善和建立相应的教育法规,对参与成人教育的社会力量进行资质的认定。明确其法律地位,依法所享受相关政策,做到有法可依。
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教师法》明确规定,凡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必须具备相应教师资格,没有相应教师资格的人员不能聘为教师。目前,参与到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双师”实际上并不具备法定的教师资格,只是由高校自己认定。所以,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制定企业人才参与成人教育的法规,对企业人员的参与成人教育的资格进行认定。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形成,高等成人学历教育正面临“无米下炊”尴尬。因此,成人教育需要自觉转变观念和发展方式,改变自己的管理方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组织形式、教师聘用机制,主动适应人们就业和职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重视高级技术技能的培训。在“转型期”无法获得理想的教育资源的情况下,理性地选择教育资源市场化机制。然而,教育毕竟是一项公益事业,教育资源大部分来自于公共投资,教育资源市场化意味着公共教育资源不仅要投资高校,而且要投入社会机构,这需要相应的制度和政策的保障和支持。[本文系2014辽宁省成人教育学会科研项目(课题编号:LNCJ1411)、2014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JG14DB178)研究成果]
[1]马金虎,李景春.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欠缺与对策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39-43.
[2]朱士中.美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本科教育的启示[J].江苏高教,2010(5):153-155.
[3]罗莉.湖北省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对策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0.
[4]刘文清.构建利益驱动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5):10-12.
[5]和震.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问题与促进政策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3(1):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