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黄骅市吕桥镇下堡学校 马玉彬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已经紧迫地摆在了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如何在知识经济来临之际,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已经成为教育战线的当务之急。实践表明,创新并不是某些特殊人的专利,只要是一个智力正常的人,都具有潜在的创新能力,但这种能力能否发挥出来,主要还在于后天的培养与引导。这里,就小学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一些认识。
对小学生来说,创新能力的习得,通过说教,灌输等途径是不可行的,而必须依附一定的载体,在一定的具体可感的情境中进行渗透。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让每个学生拿出自备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等纸板学具,启发学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们已经会求了,那么,我们能否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来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呢?随后,让学生分组实验,这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就被激发出来,各小组都投入到紧张的“创造”活动之中,一种又一种推导方法在他们的动手、动脑中诞生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等。
求异是创新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求异,实际上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通常把圆转化为近似长方形,由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有的学生提出“能不能用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来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呢?”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学生们经过分割、拼摆,用圆的16等分块,拼成了一个近似的三角形,从中也可导出圆的面积,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体会到了创新的快乐,从而卓有成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再创造而获得的知识才能被真正掌握并利用,数学是人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创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可以创设以下几种教学活动。
比如,在《面积的意义和面积单位》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摸一摸、摆一摆、比一比,直观感知面积的意义和面积单位的大小。
小学生大都争强好胜,表现欲强,我们可以根据儿童这一特点,提出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增强信息的交互度,激活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创新思维火花的迸发。如妈妈买了相同价格的几盒糖,付了四十元钱,售货员找给她四元钱,你知道她买了几盒吗?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新《大纲》的修订重点之一。如学习了百分数应用题之后,可以开展“算利息、选储种”的活动;学习了统计初步知识后,可以开展“小小统计员”活动。
学贵有疑,华罗庚对大数学家苏家驹《代数五次方程式的解法》的疑,产生了震惊数学界的《苏家驹代数五次方程式的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从此使他走进了清华园,最终攀登了数学科学的高峰。
教师在数学中要多提倡质疑问难,鼓励奇思异想,允许出错越轨,对学生不正确的观点,不要轻易批评,甚至挖苦嘲笑,因为灵感和创新常常孕育在异想天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