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检验实践教学探讨

2015-03-19 03:01陈园园薛苗邓安梅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18期
关键词:免疫学仪器岗位

陈园园,薛苗,邓安梅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上海200433)

免疫学检验实践教学探讨

陈园园,薛苗,邓安梅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上海200433)

免疫学检验作为检验医学的一个主要分支学科,在检验实践教学中承担着重要的任务,对其实践教学的探讨有助于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从免疫学检验实际工作的基本特点出发,根据其操作方法及学生的学习进程进行分类阐述,总结实践教学的关键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学相长的带教模式,有利于学生学习成果的巩固。最后强调免疫学检验的临床医学特性,树立学生的医学思维理念,从而为促进检验医学实践教学的进步提供参考。

免疫学检验;实践教学;教学相长

医学检验学简称检验医学,是一门涉及多专业、多学科的边缘性学科,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也是涉及临床医学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和预防等方面的实用性学科[1]。免疫学检验则是检验医学的一个主要分支,是一门发展极为迅速的亚类学科。免疫学检验是利用免疫学基础理论和免疫技术,对与免疫反应有关的各种免疫物质进行检测并应用于临床的一门学科[2]。随着免疫学基础及应用的快速发展,利用其方法可开展的检测项目逐年增多,这一特点使免疫学检验得到快速发展,相关检测涉及领域日趋广泛,涵盖临床所有科室,成为检验医学很重要的分支学科。

随着医学专业设置的不断改革,检验医学专业的设置也越来越明确化,从10年前鲜有该专业的本科设置,到目前几乎遍布全国各类院校的检验医学本科设置,显示出该亚类学科的系统性、复杂性与重要性,而这正是根据社会及学科的需要应运而生的。据中国检验医学教育网的统计,2013年我国各大院校招收的检验医学专业本科生达3 246名,专科生130名,生源来自全国各级别的医科院校。检验医学专业设立的目标是培养适应临床需要的合格的检验人才,是应兼具临床与技能的检验人才。检验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阶段一般分为基础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两大部分。检验医学本身的实践学科特点也要求检验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中重要的一部分是通过临床实践来完成的。我们的实习生培养应该基于此基本原则展开,我们的教育目标也应始终贯彻应用检验方法解决临床问题这一中心理念。

作为医学院校附属“三甲”医院的检验科,我科每年承担了来自全国各地检验医学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工作任务,以2014年为例,共承担了37名本科生及5名专科生的实习带教任务。实习生主要在大三下学期进入实习医院,之前已基本完成了医学及检验相关基础理论的学习。实习时间1年半左右,期间会轮转临床检验的各个科室,按各所医院设置的不同有所区别,主要包括临床检验、生化、免疫、微生物、分子以及门急诊的实习工作。临床实习起到了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作用,使实习生能够直接接触到患者、样本以及检测仪器,以便对检验工作有个直观的认识,掌握基本操作,有利于其毕业后快速开展临床工作。

1 明确的培训目标是确保检验医学专业学生实习成功的前提,也是应贯穿整个实习阶段的主旨

检验医学专业学生的实习目标是成长为兼具咨询、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检验医生。国外医院常常把检验与病理合并,归于病理科下。在这里,我们借鉴了美国临床病理医师的培养要求,为我们的实习生制订详细的轮转计划、培训内容和考核方法,从而具体化我们的培训目标[3]。在本科生的轮转教学中,咨询、教学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应贯穿始终。对于这3种能力,结合检验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做如下阐释。

咨询:作为检验医生,为临床医师提供与检验专业相关的帮助,协助其诊疗工作的开展。具体包括:(1)开展和推广临床所需要的新的检验项目;(2)协助临床医师正确选择检验项目,同时选择最合理、最经济的项目组合;(3)检验报告单的合理解释及相关建议,使单纯的实验数据变为协助临床诊疗的信息;(4)为患者和其他临床医师提供相关咨询服务。

教学:检验医生通过专题演讲、参与医师查房及临床的专题讨论会、实验室亲自带教等多种形式,将检验医学专业知识传授给医学院校的医学生、低年资检验医生、其他临床医学专业的医生等。

科研:检验医生积极开展与临床相结合的科研项目,提高学术水平。

以上是一名初级检验医生应具备的能力,我们从实习生抓起,希望尽早地培养其相关技能。下面对免疫学检验实践教学的探讨也正是基于以上目标而进行的。

2 免疫学检验的实践教学按教学主体可分为带教教师和实习学生两大方面

免疫学检验通常根据检测方法和检测内容分为不同岗位或小组,实习生通过分组轮转完成免疫学检验的实习工作。在带教初期,教师应给学生树立“多动眼、多动脑、多动嘴、多动手”的观念,这是实习生在整个实习期间应时刻牢记的主要原则,唯有这4个方面做全,才能保证实习效果。对于教师,这也是在每位实习生到本岗位轮转时应首先强调的宗旨。带教教师在完成带教任务的同时,还需完成日常的临床检验工作,不能厚此薄彼。根据学生的参与程度,带教教师可将实践教学分为以下3个阶段。

第一阶段:动脑、动眼。学生应跟随带教教师工作,初步了解该岗位的工作内容及职责,确认自己熟悉的知识点和不熟悉的知识点,在工作之余带着工作内容与疑问,复习之前所学的基础理论,一方面可巩固之前所学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便于通过实践工作对基础理论形成更高层次的认识,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标。免疫学检验各岗位常涉及不同的检测内容、不同的临床疾病、不同的检测方法及仪器,可通过“项目、疾病、方法、仪器”4个方面将实践教学贯穿起来。

第二阶段:动脑、动眼、动嘴。快速度过第一阶段后,学生应进入与带教教师的交流阶段,根据自己掌握的内容,进一步提出问题。学生基础不同,带教教师也不可能从基础到操作面面俱到地给学生讲授,这需要实习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多提问,仍旧从“项目、疾病、方法、仪器”这4个方面入手,解决自己的问题。

第三阶段:动脑、动眼、动嘴、动手。如果说前两个阶段还集中于理论教学,这一阶段则是真正的操作阶段,但是不可逾越前两个阶段。动手应该在理论掌握、问题解决的基础上进行,而不应成为简单的操作。无论学生的基础如何,教师都应保证其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再接触标本、试剂及仪器。无论学生的掌握程度如何,都应在教师的监督下完成工作,这便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更是对检测标本及患者的尊重。

第一、第二阶段可长可短,可根据每个岗位的轮转时间安排,但不能跳过,实践操作正是基于对理论的扎实掌握之上。此时的理论来源已不局限于大学课本,可以是仪器的操作手册、试剂的说明书、实验室的SOP文件,甚至是检测结果的报告单以及可以接触到的各类培训材料等。这必然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知识,使基础理论生动起来,为学以致用提供桥梁。第三阶段为实习的主体阶段,根据每个岗位的具体要求,带教教师可灵活掌握放手的程度,在保证实际工作质量的基础上,让学生积极参与。

3 免疫学检验的实践教学按操作方法可分为手工操作和仪器操作

免疫学检验是在免疫学基础理论和免疫技术的基础上形成与发展的,在实际工作中,甚至并存着100多年前的检测方法与近几年的新技术,从而形成免疫学检验内容丰富、种类繁杂、涉及方法多样的特点。免疫学检验是对与免疫反应有关的各种免疫物质进行检测,免疫反应是其主线,在实际的岗位工作中,都应贯穿这一主线。实践教学之初,应给学生确立这一主线,使其迅速把握要点;在每一岗位的具体学习中又可根据这一要点进行引申,同样需强调操作与书本理论的结合。

目前免疫学检验的实际操作主要分为手工和仪器两大类,对某一特定的检测项目,市场上通常两种方法并存,但在某一特定医院,则会根据医院及科室特点,对两种方法进行取舍。某一岗位往往会以其中一种方法为主,在实践教学中带教教师应强调每一种方法的优缺点。

手工操作的检验项目通常指需要手工加样的检测,对于人员的操作技能要求相对较高。对实习生而言,动脑、动眼、动嘴的阶段可能更长,教师需更加严格地把控对学生的放手程度,强调基础操作的规范化,如加样枪的规范化操作、试剂配制的基本原则,在掌握规范化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渐让其参与部分工作。目前免疫学检验的手工操作以ELISA为主,学生应重点掌握ELISA的基本原理、步骤以及由此扩展出的其他方法。

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得目前检验医学手工操作的比重逐渐减小,有些人认为可以放弃手工操作,但实际并非如此。出于成本的考虑和各项目之间的调配,目前免疫学检验领域还不能完全摒弃手工操作。另外,在常规操作之余,越来越多的检验医生从事着基础研究工作,动手能力是基础研究的基本前提,适当保留手工操作项目也是对这一技能较好的维持手段。

仪器操作的检验项目正逐渐成为免疫学检验的主体。在综合性“三甲”医院,往往并存各类厂商的仪器,相应开展的检测项目也遍布临床各科室、各病种。在仪器教学方面,教会学生自主阅读各仪器的操作说明,结合日常工作,根据仪器特点,从标本的分选方法、进样方法开始,掌握工作流程,熟悉仪器检测原理、操作界面、操作方法、各种性能指标、常见故障的排除、检验报告的基本原则,初步了解仪器的优缺点、质控原则的应用及基本的实验室管理等。常规操作之余,可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教会其利用网络资源,了解各类厂商的仪器生产线、覆盖项目及相关技术特点及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如何对新仪器进行分析及选择。由于目前检验医学专业的学生有一部分将来会从事与检验相关的研发或市场工作,仪器教学无疑可帮助他们建立这方面最初的概念框架,使其更好地与后续工作衔接,有助于其将来的发展。

4 免疫学检验岗位的复杂性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难以均衡,需要充分调动其互相学习的能力

大型医院的免疫学检验往往分布范围广、岗位多,在岗的工作人员能力有高低,学生的轮转次序有先后、时间有差异,这难以避免地造成每位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同。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对每位学生的最终教学目标是一致的。实践教学造成的差别可通过互相交流得以弥补。学生应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形成互相交流、互相帮助的学习模式;带教教师与学生也应积极交流。这种教学相长的模式可增强教学效果。我们将此应用于实践教学中,并初步取得成效。

具体而言,在日常工作之余,带教教师应根据各岗位细化教学目标,定期检查,可于日常工作中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重点强化知识点。同时,定期组织实习学生沙龙,这有别于真正的学术沙龙,其主旨是展示学生对免疫学检验的实践心得,强调实践而非单纯书本知识,不对交流深度设限,可简单至日常的标本分类,深至某一理论的学术及应用进展,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特长,从而达到对已有知识进行巩固、未有知识加以了解的目的。每次指定一位学生进行演讲,让其自主选题并向参会者提前预告。演讲学生的带教教师应积极参与这样的交流活动,对学生进行指导与答疑,同时有针对性地对日常实践教学中学生的常见问题进行解析。

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造性是无限的,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可加深已轮转过该岗位学生对实践工作的认识,对未轮转过该岗位的学生也能起到预热的作用。交流可以产生问题,实习生也随之复习强化了基础理论,便于及时发现问题。有些问题是带教教师一时无法解决的,这也促进了教师的进一步学习,对其日后的工作及教学也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一模式通过反复强化达到教学目的,真正成为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在教学的同时,对本专业的发展也起到了极好的促进作用。

最后还需强调的是,无论技术如何进步,检验医学都是辅助于临床医学的一门学科,检验技师同时也应是一名医生。检验技师应对所从事的检验项目有全局观念,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日常的加样、仪器的操作,不应把自己看作一名操作工,而应努力成为一名真正可以辅助临床医生做出选择、进行诊断,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合理解释的医学工作者。

本文从免疫学检验的特点出发,依据实际工作方法及不同阶段,总结出各个环节的注意点,最后提出教学相长的实践教学模式,并通过实际运用初步证实了其有效性,为免疫学检验的实践教学提供了参考。

[1]刘成玉,罗春丽.临床检验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王兰兰,许化溪.临床免疫学检验[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3]毕波,吕元.美国临床病理医师的培养与启示[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0,30(2):311-313.

G420

A

1671-1246(2015)18-0074-03

猜你喜欢
免疫学仪器岗位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猪流行性腹泻的免疫学机理与临床应用
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
《中国免疫学杂志》第八届编委会名单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