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璋
(玉林市卫生学校,广西玉林537000)
“鼻饲法”理实一体化教学说课设计与教学实施
陈璋
(玉林市卫生学校,广西玉林537000)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体现了职业教育特色,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说课指执教者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授课的教学设想及理论依据,通过听者评议与说者答辩,使教学设计趋于完善。现以“鼻饲法”章节为例,对课程设计原则、课程目标、说课设计、教学实施进行总结,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应用。
理实一体化教学;鼻饲法;说课设计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现了职业教育特色,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端,目前在许多中职学校开展较好。卫生职业教育的特殊性,要求护理内容一体化教学具有独特性。近年来,说课在中职教育中逐渐开展。说课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表达教学设想及理论依据,也就是授课教师在备课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1]。本文主要介绍护理技术中“鼻饲法”章节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说课设计与教学实施。
1.1 课程设计原则
鼻饲法是将胃管经一侧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注入流质饮食、药物及水的方法,是为不能经口进食者提供营养和治疗的理想方法,是护理工作中常用操作技能,也是护理教学的重点、难点。给患者插管时有时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甚至会误入气管或盘曲在口中而至插管失败,所以操作中患者的配合很重要。鼻饲法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沟通意识有重要意义。“鼻饲法”这一章节详细阐述了鼻饲法的概念、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是指学生学习本节内容必须具备的解剖学知识和医院饮食等护理知识;启下是要培养学生的沟通意识及把握好操作节奏,为之后的护理操作学习打好基础。
1.2 课程设计目标
该章节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说出鼻饲法的概念、适应证、禁忌证及注意事项。(2)能力目标:在教师指导下能完成鼻饲法操作。(3)德育目标:树立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的思想
学刊,2010(7):264.
[5]冯军,王静.法律职业教育实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17):167-168.理念,形成对护理对象同情、关怀、理解、宽容、仁爱的情感,表现出认真踏实、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2]。
2.1 说教材
教材选用张新平等主编的《护理技术》,参考钱晓璐主编的《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点精编》,使教学内容与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知识点相结合。
中职护理教育培养目标要求护生既要通过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又要适应临床护理需要,教学设计应灵活体现这些要求。为此,对教学大纲中有关鼻饲法的内容进行处理:(1)增加内容:增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和临床护理技术新进展等。在教学中添加历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与本章节相关的试题,让学生在学习完本节课后,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试题进行自测,为其顺利通过执业资格考试打下基础。在教学中添加临床护理技术新进展内容。传统的插管长度为鼻尖至耳垂再至剑突,或前额发迹至剑突,成人约为45~55 cm。而赵晓丽等认为[3],胃管插入此长度侧孔不能完全进入胃内,注入刺激性药液时可造成食管下段黏膜损伤;当插入长度为55~65 cm时,胃管侧孔全部进入胃内,降低了药物对人体的刺激,因此插管长度应在体表测量基础上延长10~15 cm。传统的昏迷患者插管法是将患者去枕,头向后仰,当胃管插入15 cm时,左手将患者头部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咽部通道的弧度,利于插管,但是昏迷患者难以配合,加大了插管难度。祝玉玲[4]等介绍双枕垫头快速插管法,将双枕置于患者头下,使下颌尽量贴近胸骨柄,双手交替快速插管至胃内,此法可节省人力,方便操作。(2)突破:对教材内容进行高度概括,以一个清醒患者病例和一个[6]李昱.借鉴国外大学教学特色,提高国内教学水平[J].医学教育探索,2006(3):193-194,197.昏迷患者病例为主线,基于工作过程设置情景,将鼻饲法的适应证、禁忌证和注意事项融入整个鼻饲过程中,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2.2 说教法
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应用学科,护理职业教育必须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中职生抽象思维较弱,而形象思维较强,因此,要让学生边学边做、边做边学。理实一体化教学实现了教师讲授与演示、学生讨论与完成任务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了边看、边听、边想、边做的个性化学习机会[5]。陆一春等[6]研究发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法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本章节在授课设计上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既以理论帮助学生掌握鼻饲法概念、适应证、禁忌证等,又以技能实践帮助学生形象理解鼻饲法操作流程。
在本章节授课设计中,以学生为主体,将案例教学法和情景模拟教学法融入其中。
2.3 说学法
本课教学对象为中职二年级学生,中职生普遍文化基础差,学习动机不强,因此需要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学生知识、能力体系上看,学生已具备局部解剖结构知识,已学习无菌技术等操作,具有一定的护理动手能力。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学习不是从无知到有知,而是在原有知识上生长出来新的知识[7]。为有效促进中职生对知识的感知,一方面,强化学生学习,教师于课前、课后布置各种思考题,并要求学生上交作为平时成绩;另一方面,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强调学生主动学习,采用参与式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1 课前准备
3.1.1 教师准备包括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操作示教用物等。
3.1.2 学生准备根据美国教育专家诺尔斯[8]提出的契约式学习理论,安排学生课前预习,在上一节课结束前以多媒体形式将下一节课的要求告知学生,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学习资料,上课前一天以书面形式上交。这种契约式学习可使教师准确把握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对于学生而言,可以使其由被动、接受、独立式学习变成自主、研究、合作性学习,促进学生智能开发,提高其自学能力[9]。同时,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提前播放鼻饲法教学光盘,以加强学生记忆,提高课堂效率。
3.2 课堂教学
本节教学内容共3学时。
3.2.1 导入新课用6张包括昏迷患者、危重症患者、口腔疾病患者、精神病患者以及早产儿图片给予学生视觉上的冲击,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思考:在上述患者无法经口进食的情况下如何满足其机体对营养的需要?提高学生对本次课程内容的重视程度。
3.2.2 讲授新课情景教学可将学生的认知、情感、思维、想象串联起来,同时注重直观、形象、生动的知识表现和丰富、深刻、具体的实践锻炼,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在理论知识掌握、临床分析能力、动手应变能力等方面得到显著提高[10]。本章节教学创设了两个情景:一个是清醒患者鼻饲法,另一个是昏迷患者鼻饲法。
情景1:一名部分舌切除手术患者,术后不能经口进食,医嘱给予插鼻饲管,鼻饲流质,维持正常营养需要。根据这种情景提出护理任务:如何正确完成该医嘱?对鼻饲法采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使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更加深刻;同时,合适的情境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准确地完成新知识的学习。由于目前中职护生班级人数较多,所以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演示和随机点名方式进行操作。
将鼻饲法操作流程分为5个步骤:评估—准备—实施—整理记录—评价。在鼻饲法概念讲解清楚后,将鼻饲法适应证和禁忌证放在评估示范操作中讲解。在准备示范操作中,教师强调鼻饲液的温度和量以及患者配合的方法,然后按“四准备”(护士、用物、环境、患者准备)进行操作示范。实施示范操作中,当教师操作至胃管插到预定长度后,引入情景2:昏迷患者不能经口进食,医嘱给予插鼻饲管,鼻饲流质。提出任务引导学生思考:当患者不能配合吞咽时,如何将胃管插入胃内?播放昏迷患者插胃管录像,让学生直观地学习。在整个实施示范操作过程中,融合鼻饲法的注意事项及临床护理新进展;整理记录,强调对医疗物品用后进行分类放置、消毒、处理,减少和杜绝医源性感染。教师示范结束后,随机抽取两名学生回示,每次学生回示后都由学生和教师共同点评。
通过对病例执行医嘱来完成整个教学内容的讲授,让学生对本章节内容有了整体、连贯的认识;学生通过回示和点评尽可能参与教学活动,强化其对每个细节的理解和掌握。
3.2.3 串联操作步骤,情景再现讲解完新课后播放鼻饲法操作光碟,把本次课学习内容串联起来,使学生对知识点有更清晰和连贯的认识。
3.2.4 归纳总结,布置习题教师布置课后练习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复习题,引领学生回顾重点知识,这样既可巩固新课,又可及时接受反馈,测试教学效果。此外,要求学生课后把鼻饲法操作过程归纳成简易流程,以提高课后强化操作练习效率。
[1]苟大霞.试论说课艺术[J].成才之路,2008(4):60-61.
[2]钱美娟.《护理学基础》的课程说课[J].科技信息,2011(36):99-100.
[3]赵晓丽,冯亚茹,张平平,等.脑卒中患者鼻饲管插入长度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6):13-14.
[4]祝玉玲,高爱萍.昏迷病人插胃管方法体会[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4,20(3):157.
[5]郭磊.理实一体化教学在高职成人护理(内)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研究,2013(1):20-24.
[6]陆一春,高静静,丁小红.“教学做合一”教学法在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1,8(9):398-399.
[7]张瑞芹,李荣.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护理专业英语情景教学探讨[J].临床护理杂志,2010,9(3):63-65.
[8]应碧待,王伟杰,王丽,等.契约学习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9,4(1):62-63.
[9]曹娅燕.青霉素过敏反应课程内容的说课设计与教学实施[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1):21-23.
[10]马可玲.高职高专急救护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J].中华护理教育,2011,8(9):426-427.
G424.2
B
1671-1246(2015)05-006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