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2015-03-17 03:53黄开国
新课程·上旬 2014年12期
关键词:社会学科探究性品德

黄开国

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一书中指出:“处于伟大的变革时代,我们最需要创造力和创造精神。”传统教学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种应试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

素质教育将扬弃应试教育的弊端,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为创造性教育,它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培养动手动脑能力,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目标。这样的高创造性人才肯定是社会所需要的。“探究性学习”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教学形式之一。

所谓“探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从自身生活和社会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主动地获取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那么,在品德课的教学中,教师如何组织探究学习,进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呢?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做法。

一、学生的体验

信息环境具有直观形象、内容丰富的特点,将声、色、形结合于一体,动态呈现的方式更是为学生的理解提供了直观体验的平台。因此,如果在教学中能够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适时恰当地采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生成问题、探究问题,达到解决问题,将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品德课程中,信息环境的利用尤为重要,引导学生利用信息环境,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探究的方式和探究的深度,有力地促进了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学生的资源探究学习方式

品德与社会学科不同于别的学科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别的学科是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需要认真学习教材内容,而教师则更需要钻研教材,深挖教材的内涵。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材则不同,它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对话文本,在教学活动中起着导向作用。因为自身的基础性、工具性,教材内容呈现的大多是带有普遍意义的范例。形象的来说,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材只是为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社会生活的小窗。学生透过这扇窗,看到的将是更为广阔的天地。同时,在课程标准实施的建议中,明确提出了课外资源的重要意义。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学会透过一扇窗,去拓展视野。引导学生通过图书、报纸、电视、电话、网络等途径搜集资料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教师根据学习内容的要求、儿童的兴趣和水平进行组织与指导,确定搜集的目标和范围,将得到的资料按要求或以学生熟悉的方式进行整理、利用、交流。而后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学习探究,这样学生的世界更宽了,学习也更深入了。

三、学生的协作

网络协作学习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如同一张巨大的蜘蛛网,将你我他连在了一起。在网络化的当下,引导学生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工具、手段,用来获取、加工和交流信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现代教育的重要部分。教学中,抛出问题,组织学生利用网络环境协作探究,能有效地提高探究学习的实效性。

正如陶行知所言,我们把自主、探究进而创造作为教育的必然归宿。因此,教师必须能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嘴、时间和空间,使他们得到书本上没有而又比书本知识更丰富、更生动的知识。我们坚信品德与社会课能为儿童提供的广阔的创造天地,一定能种出教育的理想之果。

猜你喜欢
社会学科探究性品德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美国的社会学科教学实践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探究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如何实现开放性学习
品德
浅谈探究性阅读教学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