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建东,欧阳伟如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经济与管理
大学生考公务员热的经济动机分析
文建东,欧阳伟如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利用简单的递归方法和期望效用理论建立模型可以分析大学生求职时的职业选择行为。求职者在选择市场化职业和公务员职业时,既会比较两种职业的期望收入高低,也会考虑收入波动有多大,而且在做决策时还要考虑终身收入的贴现值。通过分析事例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公务员收入不仅相对稳定,而且普遍存在隐性收入和灰色收入,其退休后的保障也高于市场化职业。因此,公务员的终身期望收入的现值高于市场化职业所能得到收入的现值,这是公务员职业拥有吸引力的重要原因。
公务员;隐性收入;大学生就业
过去20年,大学毕业生就业意愿发生了极大变化,越来越倾向于报考公务员。20世纪90年代,大学生就业首选市场化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大量的政府机关公职人员也出现了“下海潮”。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干部与工人的工资存在着巨大差距。20世纪90年代初期,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公职人员工资大约为200~400元左右,而经营条件好的企业员工工资为1 000元以上。进入21世纪,随着公务员制度的建立以及国家其他方面的考虑,公务员和市场化从业人员的工资差距发生了逆转,普通公职人员收入高于大部分市场化从业人员收入。更为可观的是,公职人员的退休收入更是远远高于市场化从业人员。不仅如此,相对于20世纪90年代,新千年公务员的社会地位大幅提高,这不是因为其收入,而是因为其可以左右别人的收入——其掌握了资源配置的权利。[1]
但是,从正式途径得到的数据来看,似乎公务员与市场化从业人员的收入差距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大。那么,何以公务员职业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仍然持续走高?这就暗示着两点可能性:第一,公务员有一些隐性收入没有在数据中体现出来,因此揭示这些隐性收入对公务员职业吸引力的增加作用,是具有意义的;第二,虽然平均收入的吸引力不够,但是公务员中的高端收入对求职者形成了期望,因此需要考虑期望收入与风险偏好对求职者择业决策的影响。[2]
比较20世纪90年代的“下海潮”与21世纪迄今的“考公热”可以发现,似乎求职者在两个时期的决策行为不一致。在20世纪90年代,官员“下海潮”的起因是当时政府部门公职人员的收入低于企业职工以及其他单位从业人员,而进入21世纪后,公务员应考者看重的则是公务员退休后稳定而优越的收入。为什么20世纪90年代的下海者没有考虑到21世纪公务员待遇的优渥?为什么21世纪公务员应考者就那么肯定公务员优渥的待遇会终生相伴?尤其是考虑到20世纪国有企业的沉浮和21世纪国有企业的再度崛起,就会发现人们的择业决策看起来与其理性行为是不一致的。20世纪最后20年,人们一直相信全民所有的国营企业(国有企业的前称)是“铁饭碗”,直到20世纪最后几年,人们才发现很多国有企业在市场中被淘汰,“铁饭碗”变成“泥饭碗”。而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经历了“国进民退”之后,人们又开始青睐大型国有企业的职业。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在公务员职业、大型国有企业职业(也被看成是准机关)、市场化职业的选择上,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决策模式是什么样的?
上述两方面问题正是本文所要分析的内容。具体而言,本文将建立一个理论模型,分析大学生是如何进行择业决策,以此为理论基础分析公务员报考热潮兴起的可能原因、讨论导致大学生对公务员职业趋之若鹜的现实因素,并做进一步的展望。
大部分求职者都是风险回避的,偏好政府部门比较稳定的职业和收入,而不喜好其他部门(主要是企业)的收入波动和就业不稳定。因此,当企业部门的终身期望收入与政府部门相当时,求职者会选择政府部门;只有当企业部门的终身期望收入超过政府部门一定程度时,求职者才会选择企业部门。哪些因素影响着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的终身期望收入,从而影响求职者报考公务员的热潮呢?本文通过建立模型分析这个问题。
以V表示一个员工一生总效用的贴现值,根据上述假设可以看到,如果员工选择在企业部门工作,并且幸运地进入高收入企业H,那么其终身总效用贴现值为VH,而不幸进入低收入企业L的员工的终身贴现总效用为VL。根据递归的原理[4],可以得到如下公式:
δVH=u(WH)-α(VH-VL)
(1)
δVL=u(WL)-β(VL-VH)
(2)
(3)
(4)
上述公式中,(1)和(3)、(2)和(4)本质上是一样的。解上述公式可以得到:
(5)
(6)
(7)
(8)
(7)式和(8)式是典型的期望效用函数,且VHVL。
在什么情况下,求职者会倾向于选择公务员职业呢?显然,其条件是:
(9)
要保证(9)式成立,必须保证企业部门的期望工资高于政府部门的工资,且达到足够多的程度,这个程度与求职者的风险偏好程度σ有关。设效用函数为常风险弹性系数性质,即u(W)=W1-σ,那么(9)式会变成:
(10)
(11)
从(11)式可以看出:第一,在给定概率的条件下,如果h足够小或者l足够大,那么(11)式就成立;第二,在h和l既定的条件下,如果πH足够小,那么(11)式也成立;第三,对前面两个条件的要求程度取决于求职者的风险偏好程度σ,σ越小,人们越不在乎风险,则满足(11)式所要求的h可以越大,而l可以越小。
在极端情形下,求职者是风险中性的,即σ=0,从(11)式可以解出来:
πH(WG+h)+(1-πH)(WG-l) (12) 对(12)式进行调整,可以得到: πHh<(1-πH)l (13) 不等式(13)表明,与政府部门公务员的收入相比,企业部门员工的收入可能高,也可能低,如果增加的收入期望值低于减少的收入期望值,说明从政府部门进入企业部门是得不偿失的,因此求职者倾向于在政府部门工作。 上述分析了决定求职者是否考公务员的因素是:风险偏好程度σ;在企业部门工作的风险因素πH(其取决于失业的概率α和重新上岗的概率β,以及贴现因子δ);期望收入(期望收入的影响非常直观,不做另外分析)。下面本文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风险偏好程度与风险程度对求职者考公务员决策的影响。 图1 风险中性时求职者对公务员和市场化职业的选择 图3 风险偏好程度对求职者职业选择的影响 (一)风险中性时收入波动幅度与风险程度对公务员考试选择的影响 另一方面,若h和l既定,α与β的变化也会影响求职者的决策行为。因为α与β的值不同表现为πH不同,πH的高低反映了市场形势的好坏(市场形势很好,πH就比较高)。市场形势好坏对求职者职业选择的影响见图2。 (二)风险偏好程度对公务员考试选择的影响 图4 风险偏好程度对期望收入差值的影响 图5 市场化职业稳定性对求职者职业选择的影响 根据公式(10)还可以换一个角度分析风险偏好程度对公务员考试选择的影响。从(10)式可以计算出,如果σ越大,即求职者越希望回避风险,则只有当企业部门期望收入相对于政府部门期望收入越高,即期望收入差值πHWH+(1-πH)WL-WG越大时,求职者才会放弃公务员考试。图4显示了πHWH+(1-πH)WL-WG和σ之间的关系。 图5显示,当α不断升高时,阴影部分的面积越大,丢掉高薪工作的可能性增加;当β减少时,找到高薪工作的可能性降低,相对于给定的低薪工作导致的收入损失l*而言,只有当高薪工作获得的收入补偿h*越高,才能诱导求职者放弃公务员考试,寻求市场化职业。 前文通过模型解释了求职者对职业选择的决策方式,接下来本文应用实际案例的数据考察促成公务员应考热的三方面因素:市场化企业员工的收入是否确实存在波动;公务员的当期期望收入是否高于市场化企业员工;公务员的终身收入是否高于市场化企业员工。 首先,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考察不同单位平均收入的变动情况(见表1)。由于公务员工资数据无法获得,本文参考国有单位的工资水平(因为其中包含了公务员的工资)。从表1数据可以发现,国有单位工资水平的增长率与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的增长率保持同步,而其它类型企业平均工资水平的波动幅度比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的波动幅度大。这意味着公务员或者国有单位员工的收入相对保持稳定,而其它类型企业员工的收入存在更大的不稳定性。这也是很多求职者考虑在政府部门就业的缘由——为了回避风险,保持收入稳定。 其次,各种迹象表明,公务员的收入不只是稳定,而且比普通市场化企业员工的收入高。就单纯工资来看,政府部门相对于企业部门而言,并不占优势。但是考虑到公务员还有来自工资以外的收入,包括在职福利、各种灰色收入、退休金,公务员职业还是有吸引力的。因为公务员能够调配大量的资源,导致“跑部钱进”发生,从而滋生公务员的灰色收入。[5]1这些灰色收入很难直接观察其来源,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察。 第一个角度是考察政府机构可支配资源的增长情况(见表2)。 数据来源:根据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计算而得。 表2 2000~2012年政府机构可支配资源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计算而得。 由表2数据可以看出,一方面,政府公共财政支出的增长率在2008年到达顶峰之后逐年滑落,但是,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从2000年的16.01%上涨到2012年的24.27%,这意味着政府部门掌握的资金量越来越多,政府部门的地位也不断提高。政府部门的强势提高了其从业者的社会地位,同样会吸引更多的求职者前来竞争。另一方面,固定资产投资中公共管理、财政支出类部分可视为公务员福利的一种体现,除了2011年略有下降外,每年仍以较大的增长率增长,说明公共管理部门每年能获得相对稳定的固定资产投入,如福利房分配,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算作是隐性收入。整体来看,政府部门工作的优势就得以明显体现。 第二个角度是考察送礼带给实权部门官员的灰色收入。这些灰色收入仍然不能直接观察到,更不可能收集到其数据,但是可以通过判断奢侈品的价格变化推测实权部门公职人员的灰色收入情况。这是因为办事送礼的需要催生了对高端奢侈品的需求,当这个需求增加时,奢侈品的价格就会不断上涨。如果奢侈品价格的上涨主要来自对实权部门公职人员送礼需求的增加,那么就可以通过观察高端奢侈品的价格变化推测实权部门公职人员的部分灰色收入情况。但是因为数据的可得性差,本文只能利用得到较为完整的白酒类价格走势,包括茅台酒价格走势变化(见图6)传递的信息反过来推理送礼带来的灰色收入的变化。送礼是中国文化的普遍现象,因此需要将其中对实权部门公职人员的送礼剥离出来。显然,茅台酒的送礼对象主要是实权部门的公职人员。 图6 2001~2014年53度“飞天”茅台酒的价格走势图*根据互联网数据整理获得。参见:茅台飞天茅台53度(带杯)500ml在亚马逊的历史价格数据[EB/OL].(2015-01-19).http://www.boxz.com/products/amazon-b0062tyfke.shtml. 图7 三种白酒的价格指数(以2001为基准年)*同上 图8 2001~2014年茅台酒与剑南春酒相对价格指数*同上 从图6可以看到,茅台酒系列产品中为人们广为接受的“飞天”系列500ml装白酒在2008~2012年的短短四年内,销售价格翻了3倍。即便是2010年底茅台酒销售价被厂家限定为959元/瓶,但到2012年底,茅台酒销售价仍一路狂涨至2 000元/瓶。2012年12月,中央军委下发“禁酒令”后,53度“飞天茅台”从最高的2 000元/瓶,一路下跌到最低的1 000元/瓶,逐步回归出厂价。 本文利用茅台酒价格相对于普通白酒价格的变化(见图7和图8)排除人们因收入水平提高而增加对茅台酒一般需求所带来的影响。如果说普通酒水价格的涨幅反映了人们白酒自用需求随着收入增加而增加的话,那么,茅台酒价格涨幅超过普通白酒价格涨幅的部分就反映了送礼需求的增加,即实权部门公职人员灰色收入的增加。 图7显示,自2006年以来,茅台酒价格指数的上涨幅度遥遥领先于五粮液酒和剑南春酒;图8显示,2006~2012年茅台酒价格与剑南春酒价格之比始终处于上升状态。从表2可以看出,政府公共财政支出也是自2006年开始急剧增加的。结合图8和表2来看,这两个数据同向变化并不是巧合,而是表明支撑茅台酒消费的公款购买力和送礼需求急剧上升。从图8还可以看到,茅台酒与剑南春酒的相对价格从2012年开始回落。高端白酒市场逐渐回归理性从侧面说明,政府部门的公职人员除了正常收入之外,还存在着“高档消费”这一类隐性福利。一方面,对普通人而言,茅台酒需求仍然是奢侈品,需求不会增加太多;另一方面,对极高收入的人而言,其对茅台酒的需求相对稳定。正是因为这个逻辑,茅台酒的需求增长远远超过普通白酒的需求增长,从而导致茅台酒价格涨幅大大高于普通酒水。政府部门以及军队的“禁酒令”影响不了平民百姓的正常消费。以“飞天茅台”为代表的高档酒价格偏离正常水平的背后正是各级公务接待或者宴会的巨大需求。这恰恰代表了政府部门工作的巨大“隐性福利”,虽然难以具体丈量,但是可见一斑。[5]2 第三个角度是考察公务员当期收入的另一个组成部分——医保福利和医疗补助。在这一方面,公务员获得的福利远远大于企业员工。以门诊缴费为例,公务员普通门诊的医疗费用先从其本人当年账户中支付,个人当年账户资金不足支付的部分,再由个人现金支付。现金支付累计达到1 000元以上部分,由公务员医疗补助经费和公务员个人按比例分担,公务员医疗补助经费支付80%,个人负担20%。[6] 与公务员的医疗补助不同,城镇在职职工年度内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规定范围的门诊、急诊医疗费用累计达到2 000元以上部分,给予报销;而合同期内派遣人员的报销比例是:2 000元以上部分报销50%,个人自付50%,并且在一个年度内累计支付派遣人员的门诊、急诊报销最高数额为2万元。 以退休金、医保为代表的“五险一金”是整个社会福利的体现,人们在生活工作中如果出现任何意外都有保障,国家都会给予相应比例的报销。“五险一金”普遍是由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缴费。但是在这些保障的分享中公务员和一般企业员工存在区别,公务员享受的退休金更多、医疗保险报销比例更多,等等。这些隐性福利和更多保障大大提高了公务员职业的稳定性。 最后,从退休养老的角度看,公务员的退休金收入也高于企业员工的退休收入。我国退休金执行“双轨制”,即企业职工实行由企业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的“缴费型”统筹制度,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退休金由国家财政统一发放。[7]按照现行的制度,公务员退休后能拿到在职工资90%的退休金;企业职工在职期间由企业缴纳工资总额的20%,职工缴纳个人工资的8%,退休后,企业职工养老金的多少就与个人和单位的缴费额直接相关。一般来说,按正常工作年龄和相应的缴费比例,企业职工退休后每月拿到的养老金约为在职工资的60%。公务员的养老金标准远远高于企业退休职工,差距大概是3~5倍,最高的相差50倍。 研究表明,求职者择业时会从其一生期望收入的现值出发,选择从事公务员职业还是市场化职业。除两种职业的终身期望收入现值的差距之外,求职者考虑的风险因素还有收入的波动性。显然,尽管公务员的期望收入比市场化从业人员的期望收入略低,公务员职业仍然能吸引大量的求职者。因为相对而言,公务员职业的收入与福利更加稳定。研究还表明,一方面,求职者选择职业是理性的,而且是前瞻的——不仅考虑今天的收入,也考虑今后一生的收入;另一方面,求职者在展望未来时存在短视特性——不能正确预测未来经济形势的变化。当今大学生的考公务员热,源于他们考虑的不仅是今天收入的可观性,更考虑到公务员职业未来收入的保障性。而20世纪90年代初期,当全民所有的国营企业被视为“铁饭碗”时,人们并没有预料到90年代后期的国企改革是以大量企业员工下岗为代价。这说明,虽然人们的决策是前瞻和理性的,但是视界信息非常有局限性,因此很多决策从事前看符合理性原理,但是从事后的结果看则并非最优。 实际数据表明,公务员收入不仅稳定,而且各种收入加在一起总体上高于企业部门员工。企业部门员工收入相对单一,由基本工资和奖金(其实就是浮动工资)构成,因此工资取决于企业经营状况,波动很大。而公务员除了固定工资收入外,还包括很多隐性收入,包括单位福利、灰色收入、医保补助、在职消费以及退休后优渥的养老保障。 在现实中,不仅存在大学生考公务员热,还有很多大学毕业生选择了市场化职业。这是因为他们适应市场的能力不同:具有较强人力资本的大学毕业生群体愿意承担风险,为了获取更高的收入,选择公务员职业的人数比例小一些;而人力资本相对较弱的大学毕业生群体,考虑到自身能力,选择市场化职业的人数比例小一些。通过不同类型高等院校毕业生对不同职业偏好程度的调研可以验证以上结论。但由于数据难以获取,目前研究未能充分揭示这个规律,这也是本文今后研究的方向之一。 [1] 樊娟.公共资源配置腐败及其防治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1. [2] 刘宗英.高校毕业生参加公务员考试的社会学分析[D].四川: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8. [3] 张琼.我国公务员工资与收入差异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0. [4] 龚六堂.动态经济学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 王小鲁.灰色收入与政府改革[J].上海经济,2011(5). [6] 公务员医疗补助[EB/OL].(2014-09-26).http://www.cnpension.net/sbzn/yilbx/2010-07-17/1157425.html. [7] 马晓鸣.建立与完善中国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5. [责任编辑:郭艳云] Analysis of Economic Motive behind Phenomenon of Public Servant Examination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WEN Jian-dong, OUYANG Wei-ru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Hubei, China) By establishing a model with reference to recursion method and expected utility , the undergraduates’ preference when hunting for jobs can be analyzed. When placed in a dilemma of whether to work in market enterprises or be a public servant, not only will the applicant compare the level and fluctuation of expected income of these two kinds of jobs, but also they will consider the discount value of life-long income at the decision-making moment. It can be included, via analyzing cases and data, the reasons why public servants are so popular are that the job in the civil service allows people stay eternally employed with invisible income or gray income and they boast superior security service after retirement, all of which are conducive to a higher life-long expected income than normal jobs. civilservice;invisible income;employment of undergraduate 2015-03-21 文建东(1964-),男,湖北随州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欧阳伟如(1989-),男,湖北十堰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D630.3;F224.3 A 1674-3199(2015)02-0085-09二、模型的推论:导致公务员热的可能因素
三、影响求职者选择公务员职业的现实因素
四、结论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