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辽阔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北京100091)
政治与法律
东北亚僵局及其破解之道探析
——基于地区合作机制的视角
孟辽阔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北京100091)
东北亚泛指亚洲东北部地区,包括中国东北地区、俄罗斯远东的滨海边疆区、蒙古国全境、朝鲜半岛和日本。东北亚现在存在着诸多僵局,如地区国家长期存在领土争端、地区多边安全对话停顿、地区一体化进程停滞、地区国家在历史问题上纠纷不断。东北亚僵局主要是安全僵局,原因在于东北亚地缘关系复杂,缺乏一个实力占绝对优势的大国,域外大国的插手,缺乏有效的地区多边合作机制。破解东北亚僵局需要成立东北亚地区安全合作机制、地区经济合作机制,并进而成立东北亚地区综合合作机制。
东北亚;僵局;地区合作
东北亚泛指亚洲东北部地区,包括中国东北地区、俄罗斯远东的滨海边疆区、蒙古国全境、朝鲜半岛和日本。东北亚是中、俄、美、日等大国利益的交汇地区,自近代以来就一直是大国势力角逐之地。东北亚的局势非常复杂,地区国家长期存在矛盾和争端,朝鲜半岛冲突、地区热点频发和域外大国的插手等使东北亚成了不稳定地带和可能出现大国冲突的地区。尤其是近年来东北亚一系列事件的爆发使东北亚国家关系出现倒退,东北亚陷入了多种僵局。
东北亚地区各国在历史上存在诸多恩怨,也是中、美、俄、日等大国的利益交汇之地。该地区存在着诸多僵局,主要表现在领土争端、地区多边安全对话停顿、地区一体化进程停滞和历史争端等四个方面。东北亚僵局的根源是安全僵局,领土争端等僵局都只是表象。
(一)地区国家长期存在领土争端
第一,中日领土争端。中日在钓鱼岛归属问题上和东海划界问题上长期存在争端。中日建交后日本和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长期保持默契,即维持钓鱼岛现状。但是2012年9月日本政府将钓鱼岛“国有化”,打破两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默契,引发中国强烈反弹。中国政府公布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海基线,中国政府的公务船也开始进入钓鱼岛海域巡航执法,中日两国的巡逻船经常在钓鱼岛海域进行对峙。中日在东海大陆架划界上也存在争端,中国主张大陆架自然延伸原则,以冲绳海槽作为中日东海的分界线。而日本主张“中间线”原则,主张以中间线作为中日东海分界线。日本长期对中国在东海上的正当油气开采活动进行监视和骚扰,并“抗议”中国在中间线中国一侧的开采“吸走”了日方一侧的油气资源。2014年11月APEC会议在中国北京举行前夕中日两国就钓鱼岛问题达成“四点共识”,但是日本内阁官房长官随后却声称“钓鱼岛主权不存在争端”。中日两国在钓鱼岛领土主权和东海划界问题上的争端在短期内得到解决的可能性很小。
第二,日俄领土争端。日俄两国在南千岛群岛归属问题上长期存在争端。南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快要结束时前苏联出兵占领的四个岛屿,分别是齿舞岛、色丹岛、择捉岛和国后岛。二战结束后日本多次和前苏联以及后来的俄罗斯交涉要求归还南千岛群岛,但是都没有达到目的。近年来俄罗斯对南千岛群岛日益重视并加大了对南千岛群岛的开发力度。2010年11月、2012年7月,梅德韦杰夫作为俄罗斯总统和总理两次登上南千岛群岛视察。梅德韦杰夫对南千岛群岛的视察都引起了日本方面的强烈抗议,也使日俄关系雪上加霜。在乌克兰危机爆发后,日本追随美国对俄罗斯进行制裁,俄罗斯则多次派遣战略轰炸机环日本列岛飞行进行示威。前苏联和后来的俄罗斯曾经提出过愿意归还南千岛群岛中的齿舞诸岛和色丹岛给日本,但日本都拒绝俄罗斯只归还两岛而要求俄罗斯归还全部南千岛群岛。二战后南千岛群岛已经被俄罗斯占领了近70年,俄日关于南千岛群岛的领土争端短时间内不会结束。
第三,日韩领土争端。日韩在独岛(日本称竹岛)归属上长期存在争端。独岛是位于日本海中央的一个火山岛,位于韩国郁陵岛以东90公里,由东、西两个小岛和数十块礁石构成。1956年4月韩国正式派警察进驻独岛,目前独岛由韩国实际控制。韩国和日本因为独岛多次发生争端,两国的巡逻船在独岛海域也多次发生对峙。2012年8月韩国时任总统李明博视察独岛后,日韩领土争端愈加激烈。“自从李明博总统2012年8月视察独岛后,韩日两国卷入了独岛的日益激烈的领土争端”。[1]日本内阁会议决定向国际法院就独岛问题起诉韩国,中止与韩国部长级高官的交流,推迟日韩财长会议,研究终止日本对韩外汇融资支援措施的延长计划。后来因为韩国的强硬反应,日本决定切断所有与韩国的对话渠道。由于韩国民间捍卫独岛主权的呼声非常强烈,韩国朝野在独岛问题上态度也高度一致,日本方面同样不肯放弃。因此韩国和日本的领土争端还将相持下去。
第四,韩朝领土争端。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韩朝双方在位于朝鲜西部的“西海五岛”延坪岛、隅岛、白翎岛、大青岛、小青岛及其附属海域的划界问题上一直存在争议。对于韩国单方面划定的海上边界线“北方界线”,朝鲜一直不予承认。韩朝双方的渔船和军舰在“北方界线”附近多次发生摩擦和冲突。韩朝双方舰艇在西部海域多次发生交火,两国在西部海域也多次互相炮击,每一次都引起地区局势骤然紧张。由于韩朝陆上边界线已经划定,双方在陆地上发生领土争端的可能性较小。但是韩朝双方在没有明确划定边界的西部海域发生冲突并导致局势升级的可能性则非常大。韩朝双方在西部海域的领土争端短期内不可能化解,并可能成为韩朝南北双方爆发冲突的潜在导火索。
(二)地区多边安全对话停顿
为了解决朝鲜核问题,中国政府2003年出面邀请美国、俄罗斯、日本、朝鲜、韩国在北京参加六方会谈。自2003年至2007年六方共进行了六轮会谈,在会谈中参加六方会谈的国家也达成多项共识,发表了诸如《2.13共同文件》《9.19共同声明》等多项共同声明文件。但是朝鲜和美国对彼此高度的不信任使会谈一波三折,朝鲜要求美国放弃对朝鲜的敌对政策和解除对朝鲜的制裁,而美国要求朝鲜先放弃制造核武器计划。因为朝鲜进行核试验和发射远程火箭,国际社会对朝鲜进行了强烈的谴责并进行了愈加严厉的制裁。2009年4月14日朝鲜外务省发表声明宣布退出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并将按照原状恢复已去功能化的核设施。自2009年至今,六方会谈已经中断将近六年。近期,遭受国际社会孤立和制裁的朝鲜又向外发出信号,愿意无条件重返“六方会谈”。但是鉴于朝鲜曾经的表现,美国表示朝鲜必须首先采取实际行动消除自己的核威胁,中国近期也没有主动召集六方会谈的表示和意愿。本来旨在解决朝鲜核问题的六方会谈是东北亚地区唯一的地区多边安全对话机制,但是由于朝鲜的退出和现在六方会谈的重启困难,东北亚的地区多边安全对话陷入了停顿。
(三)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停滞
东北亚地区经济一体化是东北亚地区一体化的重要前提和必经阶段。东北亚地区经济一体化是指作为东北亚三大经济体的中日韩三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在中日韩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推进东北亚地区经济一体化。2002年底,中国领导人在中日韩首脑会议上率先提出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2012年5月13日,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在北京举行的第五次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上一致同意年内启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在这次会议上,中日韩三国还正式签署投资协定。但是,2012年9月由日本右翼势力和日本政府导演的钓鱼岛“购岛”闹剧造成中日两国关系急剧恶化,原定于2012年9月27日启动的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协定谈判的最后务实谈判搁浅。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虽然已经进行了六轮,但是日本和中韩仍在自由化标准上存在着很大分歧。日本在拒绝中韩两国提案致使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无法达成一致的同时,却积极参加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合作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中日韩三国紧密合作、早日建成中日韩自贸区是东北亚走向一体化的重要前提和必经之路。现在中日韩关系起色不大,三国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上除了就建成自贸区达成共识以外并无进展,东北亚地区的一体化进程也陷入停滞。
(四)地区国家在历史问题上纠纷不断
近代以来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和朝鲜以及东亚国家的侵略给这些国家带了深重灾难。1931年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中国东北三省在很短时间内全部沦陷。随后日本以中国东北三省为基地,步步向关内紧逼,直至全面侵略中国。日本在对朝鲜半岛进行殖民统治和侵略中国期间,对中朝两国的反抗力量进行残酷镇压,大肆屠杀中国和朝鲜半岛人民。日军掳掠大批中国和朝鲜妇女充当性奴隶,大量掠夺中国和朝鲜半岛的自然资源。日本对中国和朝鲜半岛的侵略使中朝两国遭受了巨大损失,也让中朝两国人民遭受了重大民族牺牲。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实现经济腾飞,日本国内的右翼势力开始抬头。日本政界的首相和国会议员不顾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强烈反对,多次参拜供奉有多名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部分日本政客美化殖民侵略,否认对中国人民进行了大屠杀,替二战期间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和日本的殖民侵略行径辩护。此外,日本政府和右翼政客还在篡改历史教科书、性奴隶等历史问题上持冥顽不化的态度,这一切都严重伤害了中国和周边国家人民的感情。小泉担任日本首相期间曾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安倍晋三第二次上台以后不顾中韩等国的反对,悍然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严重伤害了中韩等国人民的感情,引起中韩和周边国家的强烈反对。日本和中韩等国在历史问题上纠纷不断,日本和周边国家在历史问题上陷入了僵局。
东北亚僵局原因有很多,主要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分别是东北亚地缘关系复杂,缺乏一个实力占绝对优势的大国,域外大国的插手,缺乏有效的地区多边合作机制。
(一)东北亚地缘关系复杂
从历史上看,东北亚地区地缘关系异常复杂。从近代以来算起,东北亚地区历史变迁的剧烈程度是世界罕见的。17世纪以来俄国不断向东扩张,先后割占了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大片领土。朝鲜半岛原来是中国的藩属国,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成为“完全独立”的国家,实际上成了日本的殖民地。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后,日本攫取了在中国东北的很多权益,并割占了库页岛南部。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在中国东北扶植伪满洲国傀儡政权。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苏两国以北纬38线为界分别进驻朝鲜半岛,苏联迅速占领了日本北部的四个岛屿并一直占领至今。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出兵朝鲜抗美援朝。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签订以后,朝鲜半岛分裂成南北两个国家。东北亚地区国家之间在近代历史上的恩恩怨怨,是东北亚地缘关系复杂的一个重要原因。从地理上看,东北亚地缘关系的复杂程度也是世界上少有的。东北亚是大国利益交汇之地,仅区域内就有中、俄、美、日四个大国,而中、俄、美又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朝鲜战争结束以后,美国并没有撤离朝鲜半岛,而选择在朝鲜半岛南部驻军,朝韩两国沿军事分界线部署重兵并进行武装对峙。冷战期间,美国以韩国、日本为依托,东北亚成了美国监视、遏制中国、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前哨基地。冷战结束后,欧洲的军事对峙结束,但是东北亚地区的对峙并没有结束,东北亚尤其是朝鲜半岛成了“冷战”的遗留并一直延续到今天。
(二)缺乏一个实力占绝对优势的地区大国
这里的实力倾向于指军事实力、经济实力等“硬实力”。一个地区如果有一个实力占绝对优势的大国,这个地区则相对比较稳定,即使出现地区问题也容易在这个大国的主导或者影响下使问题得到解决。东北亚地区则没有一个实力占绝对优势的大国。美国虽然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是美国本土与东北亚隔着太平洋,距离遥远。美国在东北亚的韩国、日本驻军共有十万人左右,与东北亚地区几个国家的数百万军队相比显得微不足道。俄罗斯是核武器大国,中国是拥有核武器的军事大国,日本是常规军事力量强国,韩国和朝鲜在朝鲜半岛沿军事分界线部署有190万军队。根据英国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发布的《2015年军事平衡》报告统计,全世界军费开支排前15位的国家中,东北亚占了5位。[2]美国在东北亚的日本和韩国的驻军只是美国庞大海外军事力量的一部分,虽然美国军费最多,但是投入到东北亚地区的军事力量和军费只占美国总体军事力量和军费的一小部分。因此从军事力量上看,东北亚地区没有一个国家占绝对优势(见表1)。
数据来源: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
从经济力量上来看,中国和日本分别是世界第二大和第三大经济体。虽然中国是东北亚地区最大的经济体,但是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远远低于日本、韩国和俄罗斯,中国说不上是东北亚地区经济上占绝对优势的国家(见表2)。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三)域外大国的插手
美国虽然在地理上不属于东北亚国家,但是美国却在东北亚扮演着一个活跃的角色并频繁插手东北亚事务。美国插手东北亚事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维持朝鲜半岛的分裂状态。虽然美国在公开场合声称支持朝鲜半岛的和平统一,但是实际上美国并不愿意看到朝鲜半岛真的走向统一。如果朝鲜半岛真的统一,美军就失去了在朝鲜半岛继续驻军的理由。维持朝鲜半岛的分裂状态,美国就能够在朝鲜半岛和日本继续驻军,这可以为美国插手东北亚事务提供立足点,并可以遏制传统竞争对手俄罗斯和正在崛起的中国。第二,保持朝鲜半岛适度紧张状态。保持朝鲜半岛适度紧张而又不爆发热战,美国就可以加强与韩国和日本的军事同盟关系,又可以吸引东北亚国家尤其是中国、俄罗斯参与解决朝鲜半岛问题。如在朝鲜核问题上美国一方面在公开场合都宣称要和平解决朝鲜核问题,另一方面又不肯做出实质性的让步,致使东北亚局势长期因为朝鲜核问题而处于紧张状态。第三,阻止中国获得东亚的主导权。正在崛起的中国是美国长期防范和警惕的对象,美国对于中国加强与作为美国盟国的日本和韩国的合作十分警惕。美国担心中日韩自贸区会将自己排除在外,逐渐崛起的中国会取代自己获得东亚的主导权。美国防止中国获得东亚主导权的态度很明确,总统奥巴马指出,“如果我们不为亚洲确立游戏规则,中国就会”。
(四)缺乏有效的地区多边合作机制
东北亚地区存在着诸多矛盾和问题,但是东北亚地区缺乏有效的地区多边合作机制以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美国著名战略家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政治战略》一书中指出:“亚洲缺乏欧洲已有的合作性多边结构。这种结构在欧洲的政治形势中占着主导地位,并对欧洲那些较为传统的领土、种族和民族冲突加以淡化、缓解和遏制。亚洲没有类似欧盟或北约的组织。”[3]布热津斯基在他的另一本著作《大抉择——美国站在十字路口》中也指出:“这一地区(东亚)缺少任何起抑制作用的地区性安全合作机构。相邻的国家之间相互强烈的怨恨存在于敏感的民族病态感的环境里,这种环境由于它们各自在战略上的易遭攻击性更充满了不祥之兆。今天的亚洲大国在一种不稳定的和基本上仍无组织的地区环境中运行,在那里缺乏人们目前在欧洲、甚至在拉美都能看到的多边政治、经济和安全合作框架。[4]204东北亚地区虽然有六方会谈为解决朝鲜核问题提供了一个对话平台,但是六方会谈只是一个临时性多边合作机制。此外由于美国和朝鲜两国之间的高度不信任,致使六方会谈经过六轮会谈仍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自2009年朝鲜退出六方会谈以来,六方会谈已经五年多没有再举行。2011年中日韩三国成立的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为中日韩三国磋商机制的运行和管理提供支持,为探讨和实施合作项目提供便利。但是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只是中日韩三国之间的合作机制,并没有覆盖东北亚的所有国家。外加日本和中国、韩国存在着领土争端、历史纠纷等问题,中日韩三国合作很容易受这些问题的冲击和影响。
东北亚存在着诸多矛盾和问题,但是东北亚却缺乏有效的地区多边合作机制,尤其是地区安全合作机制。成立东北亚地区多边合作机制,为东北亚国家提供有效沟通、促进合作、化解争端的平台,可以促进东北亚国家在地区多边合作机制框架下进行密切合作,缓解地区紧张气氛,进而破解东北亚僵局。
(一)成立东北亚地区安全合作机制
成立东北亚地区安全合作机制十分必要。第一,成立东北亚地区安全合作机制,可以为东北亚国家提供一个在安全领域进行合作的平台。东北亚国家可以在东北亚地区安全合作机制框架下进行充分对话、交流和合作,最大程度地消除彼此的疑虑、敌对心理,建立相互信任关系并进而确保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第二,成立东北亚地区安全合作机制也是东北亚国家的普遍愿望。成立东北亚地区安全合作机制这一倡议很早就先后被前苏联、韩国和蒙古等国提出,但是美国担心成立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会给苏联提出削减美国在这一地区的海上优势制造借口。“美国和其他地区国家对于此种建议采用不同的论调。他们强调,对加拿大人和澳大利亚人,亚太区域与欧洲根本不同,这些区别意味着欧洲安全合作会议模式结构在亚洲不适用”[5]23-24。但是,现在维护东北亚的和平与稳定几乎成了东北亚国家的共同愿望和现实需求。第三,成立东北亚地区安全合作机制符合当下美国的利益。美国在东北亚是举足轻重的国家,“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存在被这一地区几乎所有的国家重视是因为美国被当做一个塑造性力量”[5]30。冷战结束后,苏联的崩溃使美国成为全球霸主。美国对于维护自己的霸权地位、防止其他国家挑战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十分重视,美国的这一态度在朝鲜核问题上表现尤其明显。近年来东北亚国家关系因为领土争端、历史问题等原因趋于恶化,东亚甚至有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的危险。成立东北亚地区安全合作机制,防止地区冲突上升为更大范围的冲突并将美国卷入其中,这符合当下美国的利益。美国对此应该是支持的,至少不会反对。
鉴于东北亚地区复杂的局势,成立东北亚地区安全合作机制可以采用分步走的方法。第一步,东北亚地区安全合作机制可以从中日建立防务、外交部门定期磋商机制开始。中日防务外交部门可以先建立海上联络机制,防止中国和日本军机和巡逻船在东海上擦枪走火并引发两国之间的战争。中日防务、外交部门进一步可以就中日存在的领土争端问题、军机舰艇海上相遇应对方案进行定期磋商。第二步,中日防务外交部门定期磋商可以发展为中、日、俄、美定期防务外交磋商机制,中、日、俄、美四方就东北亚地区安全议题进行定期磋商,最大程度地消减各方的疑虑,为维护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制定指导性规则。第三步,中、日、俄、美四方定期防务外交磋商机制可以吸收其他东北亚国家参与安全对话和军事磋商,最后发展为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合作机制。布热津斯基在《大抉择——美国站在十字路口》一书中对建立东北亚地区安全合作机制进行了规划:“除了加强偶尔进行的比较适度而且主要是非正式的美、日、中三方安全对话讨论之外,这三个国家还应该建立一种定期的三方正式军事磋商机制。由于各方都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焦虑并询问他方的战略思想,这样一种机制就会使相互之间开始产生些许信任。最终,这一机制可以扩展到处理更大范围的地区安全问题,还可以把其他亚洲国家也包括进来”。[4]133本文认为应在布热津斯基建议的基础上加上俄罗斯是因为俄罗斯同样是东北亚地区大国,东北亚事务没有俄罗斯的参与效果会大打折扣。此外,日美是盟国,中俄则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如果把俄罗斯拉进来则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维持“均势”。
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气候安全、金融安全、恐怖主义、粮食安全、核安全等安全议题是东北亚国家乃至全球大多数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参加东北地区亚安全合作机制的国家在非传统安全领域进行合作,会更容易达成协定和建立相互信任。美日韩三国在这方面已经走在前列,“美日韩三国之间进行人道主义救援和消减灾难方面的合作、搜寻和救援任务、强化网络安全合作”。[6]参与东北亚地区安全合作机制的国家可以先在非传统安全领域进行密切合作,待参与国家建立相互信任关系后进一步在领土争端、军事协定、地区安全等传统安全领域进行协商合作。这样由易到难,从外围到核心,可以使东北亚国家在地区安全合作机制框架下进行更加密切的合作,“进步应该从部分到整体,从双边到多边,从初级形式到高级形式进行”[5]28。
(二)成立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机制
一切问题都能找到经济根源,同样一切问题都可以从经济上找到解决方案。成立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机制,能够推动东北亚国家经济合作并进而增强东北亚国家经济上的相互依赖,这对破解东北亚僵局能起到“釜底抽薪”的功效。
2013年中日韩三国经济总量合计达154 643.87亿美元,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20.46%。[7]如果中日韩建成自贸区,中日韩自贸区的规模在全球将仅次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2013年中日韩三国的贸易总额约为6.79万亿美元,约占全球贸易总量的20.22%(见表3)。[8]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东北亚的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都是经济总量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东北亚地区内的中、日、韩、俄等国的贸易往来亦十分频繁。因此在东北亚范围内完全可以成立地区经济合作机制,进一步促进东北亚地区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在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化同时进行。区域国家之间成立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在该合作组织内互相消减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大大促进了区域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和区域一体化进程。全球各个大的区域几乎都有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比较出名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有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南亚国家联盟、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安第斯集团、海湾合作委员会、西非经济共同体、澳新自由贸易区等。
2012年9月中日韩自贸区在将要进行实质性谈判之际突然因为中日钓鱼岛争端而出现波折,这其中美国的因素不容忽视。美国担心中日韩三国建成自贸区后,中国与美国在东亚的两个军事同盟国日本和韩国的密切合作会削弱美国在东亚的主导地位。因此成立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机制不可忽视美国的重要作用,“很明显的是东亚的经济一体化被外部力量塑造和约束,这其中美国的影响极端重要”。[9]58成立东北亚经济合作机制需要邀请美国参加,这一方面可以防止美国破坏东北亚经济合作机制建设,也可以抵消美国在东亚范围内力推“跨太平洋战略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协定”(TPP)排斥中国的影响。成立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机制,当前需要做的是中日韩三国拿出最大的诚意继续就建成中日韩自贸区进行谈判。目前虽然日本和中韩两国在东亚自贸区谈判上存在分歧,但是中国和韩国的自由贸易区谈判则取得重大突破。中国已经与韩国草签了自贸协定,这是我国覆盖领域最多、涉及国别贸易额最大的自贸协定。中韩自贸区的建成必将进一步促进中韩两国的贸易往来,对中韩两国都将产生重大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在东北亚地区也将产生重大示范效应。成立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机制不仅可以产生经济效益,也可以产生政治效益并能有效推进东北亚地区一体化进程。“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不仅有经济功能,也具有政治功能”[9]57。待中韩自贸区建设成后可以考虑邀请日本、美国、俄罗斯、蒙古国、朝鲜等国参加扩大版的中韩自由贸易区即东北亚自由自贸区。2014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APEC会议上,中国提出建设亚太自贸区(FTAAP),东北亚自贸区完全可以成为亚太自贸区的试验田和早期收获计划。
除了建设东北亚自贸区,东北亚国家也可以在已有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框架下进行合作,如积极参与建设东北亚地区国家倡导的环渤海经济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出的图们江次区域合作圈、环太平洋经济圈、东北亚经济圈等经济合作机制。中日韩还应该积极在“东盟10+3”、“RCEP”框架下进行合作,中日韩三国建立自贸区之前可以各自和东盟先建成自贸区,为中日韩三国建立自贸区积累经验和做好准备。
(三)成立东北亚地区综合合作机制
东北亚地区安全合作机制和经济合作机制的参与国家除了唯一的域外大国美国外都是东北亚国家,所要解决的问题也都是东北亚地区问题。因此待东北亚地区安全合作机制、经济合作机制运行成熟之后,可以对东北亚地区的既有合作机制进行整合,成立东北亚地区综合合作机制。就像欧盟的前身欧洲共同体是由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煤钢共同体合并而成的一样。东北亚地区综合合作机制可以参照上海合作组织的架构模式,设立元首理事会、秘书处等机构,并设立安全、经济、环境合作委员会。东北亚地区综合合作机制可以命名为北京合作组织,其秘书处及各个委员会可以设在北京。这样旨在促进东北亚地区国家合作、破解东北亚僵局的北京合作组织可以与上海合作组织遥相呼应,相互配合,共同促进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和平发展。中国借助北京合作组织和上海合作组织能有效解决打击“三股势力”、加强和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发展经济、保护环境、维护周边地区和平稳定等问题。
东北亚地区安全合作机制是北京合作组织的核心和基石,也是北京合作组织能否有效运行的关键所在,因此应该得到格外重视和强化。中国作为东北亚举足轻重的大国,应该在新成立的北京合作组织中发挥积极作用,尤其是在破解地区安全僵局上应该继续有所作为。中国要加大与地区国家在东北亚安全问题上的合作力度,这对于加强东北亚国家之间的相互信任、使北京合作组织更加有效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在解决朝鲜核危机的六方会谈中积极扮演中间人的角色,使韩国人普遍对中国产生积极看法。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即在处理安全问题上的地区合作对于寻求对地区一体化的支持十分重要,尤其是在东北亚地区。”[10]中国已经成功倡导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也可以倡导成立东北亚版的上海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由中俄两个大国主导,成员国包括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六国。上海合作组织的观察员国有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蒙古和印度等国,对话伙伴国有斯里兰卡、白俄罗斯和土耳其等国,此外还有东盟、土库曼斯坦、独联体作为参会客人。北京合作组织作为东北亚地区综合合作机制,也可以成为东北亚版的上海合作组织。中国和俄罗斯作为东北亚两个大国也同样可以成为北京合作组织的主导国,吸纳东北亚的朝鲜、韩国、蒙古、日本为成员国,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吸纳为观察员国,并积极开展与东盟、北约等地区组织的各领域对话合作。作为东北亚版的上海合作组织,北京合作组织在破解东北亚僵局、维护东北亚地区和平发展、加强东北亚国家的合作和对话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前景十分美好,并可以大有作为。
在这个求合作、谋发展的时代,东北亚地区长期存在僵局是不正常的。破解东北亚僵局,谋求东北亚地区的和平、发展、繁荣和稳定,不仅是东北亚国家的呼声,也是世界人民的期待。成立东北亚地区安全合作机制、经济合作机制乃至综合合作机制,顺应了和平和发展的时代潮流,代表了繁荣和稳定的地区意志,其光明前景是可以预期的。
[1] Kan Kimura.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Regional Rivalries and Order in East Asia[J].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 the Asia-Pacific , 2014(1):1-2.
[2]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IISS).The Military Balance 2015:Press Launch[EB/OL] .[2015-02-11].http://www.iiss.org/en/events/events-s-calendar?page=1.
[3] [美]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政治战略[M].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4] [美]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大抉择——美国站在十字路口[M].王振西,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5] Andrew Mack.Security Cooperation in Northeast Asia: Problems and Prospects[J].Journal of Northeast Asian Studies,1992(summer).
[6] Brad Glosserman,Julia Cunico.Trilateral Cooperation in Northeast Asia:Expectations and Limitations [N].Pacific Forum CSIS,2015-01-21(6).
[7] Word Bank.GDP ranking [EB/OL].[2015-02-27].http://data.worldbank.org/data-catalog/GDP-ranking-table.
[8] Word Bank.Word Integrated Trade Solution[EB/OL].[2015-02-28].http://wits.worldbank.org/countrysnapshot/WLD.
[9] Zhao Hong.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Sub Regional Economy Cooperation in East Asia[J].The Japanese Economy, 2004(2).
[10] Byong-kuen JHEE.Public Support for Regional Integration in Northeast Asia: An Empirical Test of Affective and Utilitarian Models[J].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2009(1):61.
[责任编辑:郑继汤]
Deadlocks in Northeast Asia and Ways to Break Them:On a Regional Cooperation Mechanism Perspective
MENG Liao-kuo
(Graduate college, School of CPC Central Committee, Beijing 100091,China)
Northeast Asia refers to the northeastern part of Asia, including Northeast China, far east of Russia, Mongolia, the Korean Peninsula and Japan. There are many deadlocks in Northeast Asia at present. For example, there are long existing territorial deadlocks between the regional countries, the pause of dialogues on multilateral securities, the stagnation of regional integration, the disputes on historical issues. Northeast Asia deadlocks, mainly the security ones, result from the complex geopolitical relations, the lack of a dominant power, the interference of the extraterritorial powers, lacking effective multilateral cooperative mechanisms. To break the deadlocks in Northeast Asia, there are needs to set up regional security cooperation mechanisms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mechanisms and then to set up a comprehensive cooperation mechanism in Northeast Asia.
Northeast Asia; deadlock; regional cooperation
2015-03-12
孟辽阔(1987-),男,河南泌阳人,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研究生。
D518
A
1674-3199(2015)02-007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