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互补作用探析——以iPhone 6产品介绍汉译本为例

2015-03-17 20:20李波阳王伦峰
关键词:交际翻译汉译

李波阳, 王伦峰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互补作用探析
——以iPhone 6产品介绍汉译本为例

李波阳, 王伦峰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摘要:一般说来,交际翻译理论比较广泛的应用于广告翻译研究,但在分析某些具体语料时,解释力不够强大。 因此,本文将语义翻译理论纳入研究视角,讨论和分析该理论在iPhone 6产品介绍的汉译本中与交际翻译理论的互补作用, 以期为广大受众提供一个更为满意的版本。

关键词:语义翻译;交际翻译;互补作用;苹果官网;iPhone;汉译

从“苹果电脑”至“苹果公司”的更名中,可以看出苹果要在新一轮的技术融合中,占据消费者的“口袋终端”[1]。除了苹果公司,鲜见其他产品研发生产企业敢于采用“This changes everything. Again.”如此盛气凌人的产品宣传语。在苹果公司大幅度发展的同时,中国的经济产值以及人均GDP也在迅速上升,随之而来的则是中国消费者对奢侈品购买能力的显著增长。至2014年,苹果产品在全球各国的市场份额中中国排名第三,对于苹果公司的销售业绩而言是不可或缺的顶梁柱。苹果产品之所以在全球享有如此之高的盛誉,除了其产品本身的优异性能与唯美外形之外,也离不开苹果官网精心打磨的产品介绍对消费者所起到的宣传作用。

但是,iPhone 6的产品介绍原文为英语,纵使苹果公司精心设计,其质量与效果仅仅可为原语读者所领略,对绝大多数中国消费者的购物习惯与文化水平而言,鲜有消费者特意访问苹果美国官网阅读原文,而是更倾向于选择较为便捷的中国官网。因此,中国官网的汉译本质量对产品介绍而言至关重要。而选择何种翻译理论为指导,也会对译本质量产生影响。例如:iPhone 6的产品宣传语“Bigger than bigger”,大陆官网第一时间给出的译本是“比更大还更大”,可见其采用了语义翻译,简单地将两个“bigger”译为字面意义,并保留了原文的语法结构,因此,相比于香港官网与台湾官网采用交际翻译所给出的译本:“岂止于大”,大陆官网的译本不仅句法结构几无美感,信息传递也存在偏差。

鉴于此,本文旨在运用Peter Newmark的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理论,从两者的互补作用出发,举例分析iPhone 6产品介绍汉译本中的互补现象及其为译本质量所能够带来的提升。相比之下,中国大陆消费者更关心国行与港版的苹果产品,这使大陆与香港官网的访问量远高于台湾官网,故本文不将台湾官网的译本纳入对比范畴。

一、 Peter Newmark的翻译理论与iPhone 6产品介绍的文本功能

Peter Newmark在其专著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中提到,在决定采用何种翻译策略之前,译者的首要任务是先理解文本、分析文本、归纳文本,并且应当充分考虑文本意图(the intention of a text)、译者意图(the intention of the translator)、读者及文本背景(the reader and the settings of the text)以及写作质量与文本权威性(the quality of the writing and the authority of the text)。在决定采用哪种翻译方法前,译者还应当将文本功能进行归类:以第一人称为主的表述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或是以第三人称为主的描述功能(Descriptive Function),或是以第二人称为主的呼唤功能(Vocative Function)[2]。

纵览iPhone 6产品介绍全文,三种文本功能均有体现。例如:To create a larger iPhone that’s extraordinarily light, we pioneered new display technologies.体现了表述功能;The cover glass curves down around the sides to meet the anodized aluminum enclosure in a remarkable, simplified design.体现了描述功能;And you can shoot HD video and then watch the stunning results on the large Retina HD display.则体现了呼唤功能。不难发现,产品介绍的文本意图在于“表述”苹果公司在新产品研发中的开拓进取与精益求精;“描述”新产品的独特优势与优异性能;最终“呼唤”读者购买产品进行体验。因此,iPhone 6的产品介绍并不是一篇简单的性能参数说明,而是精心设计的商业广告,旨在推广新品。

Peter Newmark所提出的语义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与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是翻译界中的两大重要理论。语义翻译理论以“作者”为中心,旨在使译文的语义与语法结构尽可能接近原文,准确再现原文的“意义”;而交际翻译理论以“读者”为中心,旨在使译文尽可能接近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准确传递原文的“信息”。交际翻译理论无疑更适用于商业广告的翻译[3]。该理论目的在于使译文对目的语读者的效果尽可能接近于原文对原语读者的效果。但Peter Newmark也在其专著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中指出,翻译一篇文本时不存在单独采用交际翻译策略、或单独采用语义翻译策略的情况,这两种翻译策略相互叠加,甚至可能同时应用于一个短句的翻译。换言之,两种理论可起到互补作用。下文则将具体举例,对比分析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互补之下能够为译本质量所带来的提升。

二、 对比分析

语义翻译法集逐字翻译、直译和忠实翻译的优势,交际翻译法集归化、意译和地道翻译的优势,它们具备各自的优势,也存在各自的不足,两者相结合则是较为理想的翻译方法[4]。究竟采用何种翻译策略,或者说得更准确些,是更倾向于采用交际翻译策略还是语义翻译策略则应根据具体语境来定夺,例如:

1. From the seamless transition of glass and metal to the streamlined profile, every detail was carefully considered to enhance your experience.

大陆官网:从金属与玻璃的精密结合,到光滑圆润的流线机身,每处细节都是深思熟虑的结晶,旨在带给你更为出众的使用体验。

香港官网:从玻璃与金属之间的无缝结合,以至简洁流丽的外形,每项细节都经过深思熟虑,好让你的体验更进一步提升。

根据Peter Newmark对文本功能的分类,这句话属于描述性文本,应采用交际翻译策略。但句中存在科技术语seamless transition与streamlined profile。而根据Peter Newmark对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各自所适用的文本的归纳,其中科学类与技术类应当采用语义翻译。那么这个句子的翻译便需要两种翻译方式的互补。第一个术语中seamless原意为“无缝的”; transition原义为“过渡、转换”。由此可见大陆官网的译本“精密结合”采用了交际翻译策略,而香港官网的译本“无缝结合”采用了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相结合的策略。首先,两者的一致之处在于将“过渡”替换为“结合”。显然,玻璃屏幕与金属外壳之间的关系采用“结合”一词更为妥当。其次,鉴于iPhone 6的设计理念——浑然一体,“无缝”一词显得比“精密”更达意。同时鉴于科技的普及以及高科技产品购买者的文化水平,“无缝”一词更能体现文化的特质。作者撰写产品介绍的意图之一在于展现产品的制造工艺,此处采用语义翻译不仅做到了忠于原文、忠于作者,文本的“意义(meaning)”与“信息(message)”更是同时得到了传递。对于舶来品,目的语读者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之下则会将其认可为民族语言,若一味地照顾读者,则会阻碍语言之间的借鉴与交流,不利于汉语词库的更新与发展。同样的观点适用于streamlined profile,译本中应当保留streamlined的原义“流线型的”,再采用超额翻译(overtranslation),根据译者自身对此款产品的了解,额外添加“光滑圆润”或“简洁流丽”起到进一步的修饰作用。因此,香港官网对streamlined一词漏译的做法有待商榷。

2. A thinner profile made possible by our thinnest display yet.

大陆官网:我们以至薄的显示屏成就至为纤薄的机身。

香港官网:我们至今最薄的显示器,造就了更纤薄的机身外形。

这句话亦属于描述性文本,应采用交际翻译策略,但最终的译本只能如同Peter Newmark所言:more, or less, semantic-more, or less, communicative。如果译者可以迎合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与审美偏好,过度追求译本效果与读者反映,则易偏离原作者的心理轨迹与意图[5]。原文中的thinner之所以采用比较级,是由于作者的重点在于突出此款产品的profile与历代产品相比之下厚度的减小,寓意在制作工艺上对技术瓶颈的突破。而thinnest则在于强调当前的display的厚度是历代产品中最小的,彰显产品科技含量之高。大陆官网采用了交际翻译策略,将thinner译为“至为纤薄”,将thinnest译为“至薄”,从译本对目的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来看,译本言简意赅,并使读者充分感受到产品的先进之处,但是若将“至薄”回译(back translation)到英语,更接近extremely thin,最终没能使译本紧绕重点。另外,大陆官网的译本也忽略了yet所带来的语境意义(contextual meaning)。在这一点上,香港官网的译本则采用两种策略相结合的方式,以“至今最薄”与“更纤薄”准确地再生了原文的意义、韵味与作者意图。另外,配以“造就”一词,很好地对汉语读者产生了与原文对原语读者十分相近的效果。尽管大陆官网的译本在“力量”层面上略胜一筹,但以违背作者意图、过多损失原文意义为代价,则显得得不偿失。若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已经能够实现“信达雅”,在一些重要内容的翻译中采用语义翻译更为合适,既尊重作者,也照顾读者。

3. We introduced Metal-a new technology that lets developers create highly immersive console-style games on iPhone.

大陆官网:我们推出了 Metal 这项全新技术。利用这项技术,开发者可为iPhone制作出逼真度更高的主机风格游戏。

香港官网:我们引入全新的 Metal 技术,让开发者为 iPhone 创作媲美真实游戏机的刺激游戏。

全句的关键在于Metal与highly immersive console-style games。Metal原义为“金属”,但在该句中表示一项新技术的名称。根据Peter Newmark的观点,专有名词(Proper Names)在翻译中具有不可译性(untranslatability)。除非某个专有名词存在一个被广泛认可、并且频繁使用的译本,否则应当保留原文、不作翻译。因此,大陆官网与香港官网对Metal采用零翻译(zero translation)的策略是妥当的。接下来,试分析两个官网对highly immersive console-style games所给出的译本:第一,immersive原义为“沉浸式”,大陆官网的译本“逼真度”是针对画面本身而言,用于评判画面是否接近真实世界;而“沉浸式”是针对用户体验而言,即使画面完全真实,也未必能够带给用户身临其境的感受。另外,香港官网的译本“媲美”无法表明所媲美对象的特征,没有突出重点。纵使对该词采取交际翻译策略,也应尽可能传递完整信息。因此,本文认为,将highly immersive译为“极为身临其境”更加达意;第二,console-style是本句当中的另一个专有名词,该名词的译本“主机风格”已然被广泛接受并频繁使用,因此,此处应当采用语义翻译策略进行直译,相比之下,香港官网则显得过度考虑读者对专有名词的认知度,译为“真实游戏机”不仅失去了专业性,更带给读者歧义。最后,从全句来看,两个官网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均倾向于交际翻译,这一点从We introduced Metal-a new technology…的两个译本即可发现。大陆官网通过增译(supplementation),在译本中额外添加“利用这项技术”,则很好地实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然而,introduce一词直译为“引入”更为妥当。若将“推出”一词回译到英语是release,而作者想要表达的却是将Metal技术融入到iPhone中,显得不妥。这正如Peter Newmark所言,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策略甚至可能共存于一个句子的翻译中,发挥各自的优点、弥补对方的不足。

4. The breakthrough Touch ID technology lets you securely access your iPhone with the perfect password: your fingerprint. You can also use it to approve purchases from iTunes, iBooks, and the App Store without having to enter your password.

大陆官网:突破性的Touch ID技术让你安全访问自己的iPhone有了独一无二的密码:你的指纹。并且,这一方式还能用来确认你在iTunes, iBooks和App Store中的下载或购买,从而无需再输入密码。

香港官网:突破性的Touch ID技术,让你以个人最完美的密码保护你的iPhone,那就是你的指纹。你也可以利用它在iTunes,iBooks及App Store确认购买或下载,而不用输入密码。

首先,Touch ID与Metal相同,均属于新技术名称,可采用零翻译策略,大陆官网与香港官网均做到了这一点。由于Touch ID技术的原理是通过用户指纹进行身份识别,“指纹识别”便也成了中国用户广为认可的译本,由此可见交际翻译策略更有助于译者发挥创造力。

其次,对于原文第一句的翻译,从句法结构的角度来看,大陆官网的译本在整体上显然倾向于语义翻译策略,在句法结构上保留了原文的特征,而香港官网的译本则采取了交际翻译策略,译者重新调整了逻辑关系,并将标点符号“:”替换为“那就是”,通过自己的语言建立了可读性更强的语句。但是,在追求译本效果的同时,也应尽可能保留原作者的行文特色,使译本再现源文的韵味。在汉语亦或英语中,冒号均起到强调作用[6],比“那就是”更能突出重点,同时亦使语句更为简洁,因此此处采用语义翻译更为妥当。但冒号之前的语句若采用语义翻译则显得语句冗长,逻辑不清。当形式阻碍意义的传达,就要进行灵活变通,这也是翻译的真谛所在。香港官网的译本将with the perfect password提到前面,使全句更为通顺。另外,从措辞的角度来看,大陆官网对securely access your iPhone采用语义翻译策略,直译为“安全访问”,显然,“访问手机”这样的动宾组合并不为大多数汉语读者所接受,而是更习惯于采用“解锁手机”这样的说法。香港官网则采取交际翻译策略,将原文译为“保护”,非常符合密码对手机所起到的安全作用。相反,对于perfect一词,大陆官网则采取交际翻译策略,创造性改写(creative rewriting)为“独一无二”,比香港官网直译为“完美”更胜一筹。这是因为对于传统的字母、数字组成的密码,无法完全排除其他人使用相同密码组合的可能性,而每个人的指纹却真正不存在重复的可能性,所以,译为“独一无二”更能反映出这项技术的创新之处与安全系数。

原文第二句是对Touch ID功能的进行补充说明,因此在句子前添加一个衔接词更为妥当,例如大陆官网所增译的“并且”。但You can also use it中的it所指代的是Touch ID,译为“技术”或“功能”更为确切。另外,两个官网对without having to enter your password的所给出的译本在表义上没有错误,但均未能突出原文通过having to所产生的语气(tone)。英语have to表示“不得不”,蕴含不情愿之意,符合用户在输入密码时感到繁琐的心态。若译为“无需繁琐地输入密码”,则更能传递原作者的思维过程(thought-process),做到神形兼备,使原文所包含的信息在翻译过程中的损失最小化。

5. It called for narrowing when the natural inclination was to expand.

大陆官网:当人们顺理成章地认为 "大" 就是放大时,我们的理念是:缩小。

香港官网:一般认为這只代表将一切扩大,但实际所讲求的,却是将一切力求精简。

该句中的It指代上文中的Designing a larger iPhone without making it feel bigger。由此可见,expand指的是Designing a larger iPhone,而narrowing指的是为了达到without making it feel bigger这个目的而采取的手段。具体采取何种手段,下文中则有提到:making chips smaller and batteries thinner。而如何才能使芯片与电池体积缩小,下文中也有提及:It meant condensing powerful technologies。香港官网的译本采用交际翻译策略,将narrowing译为“力求精简”。然而,精简包含简化(simplified)之意,这与condensing powerful technologies中所包含的复杂化的(complicated)科技浓缩手段相违背,因此,该译本没能再现原文语境意义。大陆官网的译本采用语义翻译策略,将narrowing直译为“缩小”,该译本不仅与下文的making chips smaller and batteries thinner相呼应,同时与expand的译本“放大”或“扩大”构成一对反义词,由此使读者自然而然产生好奇心理:为何(why)以及如何(how)通过“缩小”来“扩大”?因此,本文认为此处采用语义翻译更为妥当。另外,对于原文中的It called for与natural inclination,两个官网均采取交际翻译策略。将原意“自然倾向(natrual inclination)”灵活变通译为“人们顺理成章地认为”或“一般认为”,体现出了交际翻译在造就通顺的语法结构与易懂的行文措辞方面的优势。但“顺理成章”一词易对汉语读者造成冒犯,而“一般认为”比“人们认为”更符合书面用语的习惯与要求[7]。It called for原意为“需要”,这种“需要”潜在的含义并不是一个“理念(idea)”,而是一个摆在面前“事实(fact)”,一个为了达到目的而不得不(have to)采取的措施,因此,香港官网的译本“但实际所讲求的”更符合原文的写作背景,而译者所要做的,便是使译本所传递的信息符合上下文环境[8]。因此,两个译本所采取的策略有所差异但各有所长,取长补短便是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策略互补的意义所在。

三、 结语

本文以iPhone 6产品介绍大陆官网与香港官网的译本为语料,举例说明了两者各自所采取的翻译策略,由此可见,大陆官网与香港官网的译本各有千秋,也各有瑕疵,造成该现象的原因之一,便是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策略在翻译不同文本时存在各自的优势与不足。事实上,没有任何一种完美的理论能够主导一切文本的翻译过程[9]。任何理论均有其适用的范围,译者应当根据文本意图、译者意图、读者及文本背景以及写作质量与文本权威性以及文本功能,灵活选择更为适合的翻译策略[10]。正如在广泛应用交际翻译的广告翻译研究中,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结合便体现出了两者的互补作用,体现出两者之结合为译本质量所带来的提升。在翻译活动中,译者属于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中介,也将永远处于尊重作者与照顾读者的两难境地[11],正确的理论指导则能为译者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负担,创造出更为优秀的译本。

参考文献

[1]黄继刚, 黄海英. iPhone时尚文化符号的消费营销[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31(12):70-72.

[2]Peter Newmark.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38-69.

[3]顾荣荣. 从交际翻译理论看广告英语翻译[J]. 科技信息, 2009,20(33): 254-255.

[4]原虹. 论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J]. 中国科技翻译, 2003,12(3):1-2.

[5]弋睿仙. 彼得·纽马克交际翻译观在景点门票英译中的应用——以西藏景点门票为例[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9(5): 23-25.

[6]Peter Newmark.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39-43.

[7]张小云. 从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的角度看中医学中“脏腑”术语的英译[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6(6):148-150.

[8]张新民, 杨国燕. 汉英商标词之交际翻译[J].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37(4):113-117.

[9]Edwin Gentzler.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Revised Second Edition)[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71-76.

[10]杨萌. 交际翻译法在深度报道翻译中的应用[D]. 广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4.

[11]李波阳, 王伦峰. 从交际翻译视角看汉语网络语言的英译[J].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10(3):57-62.

On Complementation of Semantic &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s: A Case Study on Chinese Translations of iPhone 6 Product Introduction

LI Bo-yang, WANG Lun-feng

(SchoolofInternationalStudies,HangzhouDianzi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310018,China)

Abstract:Generally speaking,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is widely applied to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 However, this paper additionally adopts semantic translation to its research perspective by analyzing and discussing the function of complementation between semantic and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s with the translated Chinese texts of iPhone 6 product introduction.

Key words:semantic translation;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complementation; Apple official website; iPhone; translation into Chinese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9146(2015)04-0058-05

作者简介:李波阳(1955-),女,天津人,教授,翻译学,语言学.

基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3NDJC142YB)

收稿日期:2015-05-20

DOI:10.13954/j.cnki.hduss.2015.04.010

猜你喜欢
交际翻译汉译
《李尔王》汉译的序跋研究
再论汉译“突厥”名称之起源
再论汉译“突厥”名称之起源
公示语翻译探究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区别及应用
论言语行为意义理论指导下的交际翻译
西方译学术语的汉译现状与思考
论iPhone 6产品页面的汉译
谈谈柯尔克孜语中“bay”、“-bay”和“bek”、“-bek”的汉译
浅谈棕榈科术语cirrus、flagellum和prophyll的汉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