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生态思想初探

2015-03-17 20:20:40周光迅
关键词:环境生态思想

周光迅,周 明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杭州310018)

任何一种科学理论思想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生长和发育的理论根基和现实土壤,都有其鲜明的时代特性,而不是凭空想象的意识产物。“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1],习近平生态思想正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习近平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战略高度出发,将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不断融入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中,并在社会发展实践中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保障美丽中国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习近平生态思想的缘起

在资本主义工业化早期,环境问题还未引起人们充分重视时,马克思、恩格斯就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进行深刻剖析,阐述了大量的生态思想,为我国生态建设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建国以来,我国面临严重的经济问题,甚至出现了不惜损害环境的行为,使得人与自然矛盾变得日趋紧张。因此,不同时期的领导人为了缓解环境压力都提出了保护环境的生态思想。正是在充分吸收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国际生态发展大环境和中国现有的生态理论,产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习近平生态思想。

(一)习近平生态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习近平生态思想的产生具有重要的社会背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达到了9%以上。然而,这种经济发展是建立在牺牲环境基础之上的,随着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累积效应的持续增大,社会环境风险也越来越接近临界点。一方面,每年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呈不断上升趋势,片面追求GDP 的高增长、长期忽视当地环境承载能力,后果就是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从而导致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持续下降。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环境有了新的认识,生态问题日益成为引发群体性事件重要诱因。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生态问题,社会发展在可预见的时期将有可能出现进退维谷的境地,社会“‘终极衰退’随时都有可能来临”[2]。正是这样的社会背景催生了习近平生态思想的形成。

(二)习近平生态思想的理论渊源

习近平生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突破和创新。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习近平生态思想最基本的理论来源。一方面,习近平生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社会制度学说。在马克思生态框架中,始终认为解决自然问题的终极钥匙应置于社会结构和社会形态中。因此,马克思在其著作中特别指出“要防止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单是依靠认识是不够的,还需要对我们现有的生产方式,以及同这种生产方式连在一起的整个社会进行变革”[3]。另一方面,习近平生态思想使马克思的环境生产力理论得到进一步升华。马克思认为自然界中的任何资源的再生都有其周期性,超过一定范围则有可能造成该资源的消失。因此,人类在使用自然力时一旦超过其应有的适用范围,大自然必然惩罚人类所做出的每一次行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造资本开始逐渐代替自然资本,并对自然资本的使用越来越“精工化”。但是,人类借助现代工具创造生产力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要实现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就必须保护那些无法被现有科技替代的自然资本。

习近平生态思想与毛泽东生态建设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中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理念是相辅相成的。建国初期,我国生产力水平和工业化程度比较低,环境问题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但随着“五年计划”逐步实施,伴随着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事件时常发生。因此,毛泽东清醒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改革措施。到了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针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主张通过用严格法律和完备的规章制度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并使人们逐渐从法治层面意识到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要性。而在江泽民主政时期则在完善法律体系的同时,主张把生态理念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不断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这表明环境保护已经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同时,江泽民更加注重国际合作,相继签署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教程》以及《京都议定书》等环保国际公约,这些公约的签署进一步加快我国生态建设的进度。胡锦涛提出了建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并对江泽民生态思想进一步细化。在社会发展模式上,提出建立“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两型社会”本质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形态,是建设和谐社会重要前提,更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在经济上,主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并把绿色产业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生态建设理念上,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习近平作为胡锦涛领导集体重要成员,他的生态思想无不体现着胡锦涛生态方针和生态理念。所以说,习近平生态思想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他是对中国已有生态思想进一步升华,从而形成符合当今需要的生态发展观。

二、习近平生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习近平生态思想的形成

关于习近平生态思想相关论述,早在习近平主政浙江时期就已初露端倪。2004年习近平就指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场关系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革命’。人类追求发展的需求和地球资源的供给是一对永恒的矛盾。古人‘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欲无极’的说法,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这一矛盾。”[4]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习近平强调指出:节约资源是保护环境的根本之策。2005年习近平在安吉考察时更是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并在《之江新语》文集中对“两山”之间的辩证关系做了充分的阐释,他认为“如果能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5]

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20世纪末,不少地方政府曾片面追求GDP,把GDP 增长的高低作为考核地方政府官员重要指标,对资源的开发是否超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时常被忽略。而当地政府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常常用牺牲绿水青山来换金山银山,导致有矿必采、有油必挖、有林必伐,长此以往必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第二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当经济发展与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之间新的矛盾日益严重时,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在“两山”关系上,如果片面的讲绿水青山而不注重金山银山,那环境污染有可能成为贫困污染,这从理论上就是生态原教旨主义回归原始社会的观点,在实践上会陷入“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怪圈。

第三个阶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们在实践中逐渐意识到,要想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处理好同环境保护的关系,当前现有绿水青山才能源源不断的带来金山银山。在全球普遍关注生态问题的今天,生态环境业已成为比拼综合国力和经济竞争的坐标参数。对于吸引全球人才来讲,他们不仅需要的是较高的工资条件,更需要的是良好的宜居环境。一个地区只有创造了舒适的生活环境,才能拥有较高的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绿水青山已越来越显现出金山银山的价值,空气清新,阳光明媚,水源优质已越来越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从而把生活优势变经济优势,常青树就变成了摇钱树。

因此,习近平带领浙江开拓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经济发展新思路,并把这种经济发展模式逐步推广到其它省份。

(二)习近平生态思想的完善

习近平生态思想的形成,标志着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不断深化,正如认识是不断深化和发展的道理一样,习近平生态思想也在不断发展。自十八大召开以后,习近平作为新一届领导核心,他对生态的保护更加系统化和理论化,具体体现为:

第一,把生态保护上升为一种全民意识。习近平多次强调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民福祉,关乎民族兴衰,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并从战略角度提出了两个清醒认识的重要论断,即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6]。着重展现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也表现了实现中国梦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

第二,理顺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并把发展生态思想作为发展经济的前提和基础。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一方面“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要大力节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7]这充分说明了在习近平思想中,生态保护从来不会阻碍经济发展。

第三,注重制度建设,强化生态发展。习近平始终把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作为解决生态问题的根本。近年来,他多次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制。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8]。并在《决定》中明确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这些论述具有很强的指向性,这将为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习近平生态思想的科学内涵

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习近平在不同的场合就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思路和要求,这就为建设美丽中国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习近平生态思想作为一种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大体上从四个层面加以论述。

(一)观念层面:牢固树立生态理念

习近平主要从三个部分加以论述。一是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观念。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9]这表明党中央开始逐渐意识到以牺牲人类生活质量和环境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是毫无意义的。近几年,我国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但总体形势依然不是很乐观。如果想要从根本扭转生态环境的恶化,首先要从“顶层设计”加以运筹,通盘考量各个要素,整合各类资源,从而实现生态环境发展的目标。二是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理念。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加快实施环境功能区划,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推进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是解决我国国土空间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的根本途径”[9]。三是要进一步深化资源节约理念。相比其它时期习近平所提倡的资源节约更具有广度和深度,并从不同的维度来推动资源节约。从国家的角度习近平强调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鼓励低碳产业、新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发展。从社会的角度习近平所提倡的“光盘行动”已经被大多数人所认可,并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习惯的一部分。

(二)经济层面:经济、生态协调发展

首先,要协调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习近平在中央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10]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人们对生产力的认识在不断的加深,“绿色生产力”作为新时期产生的生态概念开始不断被人们所认知。“绿色生产力”的产生改变了原有生态保护与发展生产力对立的局面,并开拓了如新能源发电、生态旅游、环保产业等产业,这些产业的兴起逐渐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其次,要因地制宜发展效能经济。习近平在参加贵州团审议时强调指出“小康建设是否全面,关键要看环境质量是否达标。”[11]这就要求各地在选择产业时要因地制宜,坚持思路的创新,要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环境效益,这就使人们认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创造和谐社会环境的前提和基础。从而达到“山美、水美、人更美”有机统一。同时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先导作用和倒逼机制,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生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制度建设层面:落实强化法治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阐述。首先,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习近平认为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犹如“指挥棒”,是检验现有生态措施是否执行到位的关键。因此,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不仅要关注GDP 的高低,更应该看到当地经济的发展是不是以资源的高消耗、环境的高污染为代价的,不应为了发展经济而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这种发展纯属本末倒置。只有把生态环境考核评价指标纳入到经济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当中,才能更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其次,要逐步完善生态法制。习近平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地保证。”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变革的顺利实施前提是拥有完善的制度体系和完备的法律体系,并从价值观念上培养人们底线思维,力争做到哪里出现生态问题哪里就有人管有人监督,充分调动人们保护环境的积极性,进而使人们认识到良好的宜居环境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最后,要建立健全资源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在管理资源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资源的稀缺性,除了建立常规的待机补偿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外,习近平更强调应建立生态修复制度。

(四)社会层面:强调生态是最大的民生

习近平生态思想尤其注重从民生角度考察。他在海南考察时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12],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使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尤其使广大农村地区基本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但随之而来的生态问题逐渐显现出来,一些基层政府为了发展本地区经济,大量引进高污染高耗能企业。这虽然暂时解决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问题,也拉动了就业,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问题,清澈的溪水早已变成浑浊的黑水、蓝天白云常年被黑烟所笼罩,这种生态环境的改变也带来了各种环境疾病的产生,一个个“癌症村”的出现警醒着人们生态问题的改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因此,解决这一根本问题首先要从思想认识上扭转有发展就有污染、无污染就无发展错误思想,要深刻认识到良好的生态是民生重要组成部分。广大人民群众不仅要“金山银山”,他们更需要碧水蓝天。在践行美丽中国的道路上必须破除将生态与民生对立起来的陈旧思路。其次,良好的生态即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政府是创造和保护公共产品主要承担者,他们对公共产品内涵的界定直接决定着人民群众受益程度。当人们生存需求基本得到满足时,对建设良好宜居环境越来越迫切,这就需要地方职能部门将生态治理纳入政府的公共服务体系。

四、习近平生态思想的时代意义

作为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必须以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为指导,否则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而习近平生态思想正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与提升,更是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指南。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其基本要求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为基础。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复杂而多变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没有现成的答案,这就需要结合中国实际情况不断进行理论探索与创新。而习近平生态思想正是基于当前中国的具体国情所提出的,并不断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良好的宜居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已然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保障。换言之,就是一方面通过不断保护生态环境以此来更好地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同时又要求保护生态环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人类社会的美好愿景,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习近平生态思想是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认识的不断深入,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二)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指南

“美丽中国”伟大思想的提出,需要一个良好适宜的生态环境作为根本前提。在这样一种生态环境下,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也是必不可缺的物质基础。同时,民主制度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成为建设美丽中国强有力的制度保障,而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建构出的科学系统的生态思想也正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精神支柱。因此,习近平生态思想的产生则为美丽中国的实现注入了新的活力。总之,美丽中国体现了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有机统一的整体美,是“时代之美、社会之美、生活之美、百姓之美、环境之美的总和”[13]。

习近平生态思想实质是人与自然的一种和解,并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文明状态。实现“美丽中国”这一伟大理想,必须使人们从思想上清醒地认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建设宜居城市的基础,习近平生态思想是提升全民生态情怀、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指南。

(三)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

“中国梦”承载着亿万中国人的伟大期许,并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指明了光辉的前途;它是整个中华民族不断追求的梦想,每个中国人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与缔造者。真正的“中国梦”不应只有梦中的景象,更需要国人掌握实现梦的能力。就是着眼于中国的美好未来,子孙后代优美的人居环境。习近平生态思想正是“生态梦”的具体体现,“生态梦”则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梦”就其本质来说是要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有机统一。人与自然和谐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障。优美的生态环境是实现梦的前提,只有人们先有尊严的活着才能获得真实而美好的梦,并期许梦想的实现。只有先圆了生态梦,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21.

[2](美)莱斯特·R·布朗.崩溃边缘的世界—如何拯救我们的生态和经济系统[M].林自新,胡晓梅,李康民,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1:10.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19.

[4]习近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193.

[5]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53.

[6]李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科学指南[N].人民日报,2014-04-23(07).

[7]李维.习近平重要论述学习笔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50.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104.

[9]习近平.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N].人民日报,2013-05-25(01).

[10]习近平.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EB/OL].[2013-09-18].http://www.farmer.com.cn.

[11]习近平.要真正使贫困地区群众不断得到实惠[2014-03-07].http://news.xinhuanet.com.

[12]习近平.加快国际旅游岛建设 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N].人民日报,2013-04-11(01).

[1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3-11-22].http://www.sqlgbj.com.

猜你喜欢
环境生态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生态养生”娱晚年
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8:02
思想与“剑”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住进呆萌生态房
学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 03:12:30
生态之旅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