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民族萨满教本源概念诠释与翻译

2015-03-17 17:52梁艳君马慧芳
关键词:萨满教本源语境

梁艳君,刘 莹,马慧芳

(1.大连民族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116600;2.大连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 ,辽宁 大连116034)

本源概念是指某一语言社团自己的历史、文化、社会和思维方式在发展过程中孕育的特有概念,它对于另外一个语言社团是外来的[1]。萨满教是北方民族的原始信仰,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形成了血缘传承、地域特色鲜明、萨满教形态丰富多样等特征。本源概念作为各民族文化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在萨满教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代表了北方民族萨满教的地域特征和本质特点。将北方民族萨满教文化有效地传递给异域读者,本源概念的正确理解和翻译是译文文本的质量保证,也是北方民族萨满教文化异域有效传播的前提。然而,针对北方民族萨满教中本源概念翻译的认识论、对策论、方法论问题的研究甚少。本文针对北方民族萨满教本源概念以境译意的原则、深度翻译策略以及翻译方法进行分析,其目的是探讨如何将“获得的意义”落实到具体目的语文本中,从而保证具有民族特色的文本在跨语境中有效传播。

一、本源概念以境译意的原则

翻译即译意。“意”是作者本意和思想的核心部分,在翻译的过程中,将一种文字转化成另一种文字,其首要的任务是准确传递作者之“意”,文字转变了,但作者的思想没有变,作者所要传递的主观意志的东西没有变。然而由于意义是语言实际运用中观念化了的指称,其场界远比指称宽泛,有将意义确定在非语言因素的语境框架内,才能正确理解和传递本源概念所蕴含的社会和文化意义。奎因指出“意义取决于语境”,意义由观察而获得的经验产生,而“经验意义的单位是整个科学”,因此,应该将意义单位从词语推进到语句,而且还应该再推一步,将意义单位提升到科学理论的整体,以科学理论的整体为框架和依据[2]。科学理论实际上强调的是宏观语境的重要性,只有确定语境的整体意义,作为组成部分的语句才有具体意义。

萨满教本源概念译意,首先需要了解其本源概念与作品之间、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理解整体语境所赋予本源概念的超指称意义的外延与内涵。北方民族萨满教中的本源概念具有极强的专业性性,许多看似平常的词及其有关的概念,蕴含着非常独特的社会文化意义。如:“闯坛”,是萨满教专业术语,指萨满非自主性附体(uninvited possession by a god or spirit),而不是按字面意理解的“run into the altar”。再如:“烧香”,是指满族和汉军的祭祀仪式(sacrificial ritual),而不是常人所理解的上香(to offer/to burn the incenses)[3]。可见,双语转换时首先注意本源概念指号的误导性问题,避免“望文生义”,只有将原语文本定格在特定的时空坐标中,才能“视可而识,察而见意”。

北方民族萨满教中的本源概念与地理、历史和社会文化密切相关。如,在萨满女神世界中,萨满女神二元背反现象是区别其他神系的本质特征之一。女萨满是女英雄、女首领、女酋长,在代表氏族意志行使权威时,她们是威严不可侵犯的;同时,她们又是普通的族员,她们勤奋劳作,与族人情同手足,平等互助[4]。如:对“mama妈妈”的理解,首先是对其宏观与微观语境的解构和释义。“mama妈妈”并不是大家所理解的常态意义,在满语中是祖母grandmother意思,在萨满教语境下,本源意义的内涵是指充满智慧的人,有女神之意。因此,在翻译“佛多妈妈”这一本源概念时,有了宏观语境对意义提示,微观语境下,佛多与妈妈的搭配意义释义为:Manchu Goddess of Fertility满族生育女神。而“乌布西奔妈妈Umesiben Mama”中的umesiben是满语,意为最聪明、最有本领的人,mama则是女首领和女萨满的意思。

由此可见,北方民族萨满教中本源概念译意受制于语境,对其理解、诠释与翻译不仅仅受到社会、文化、历史等非语言因素的支配,同时也受到词组搭配、句段、篇章和题材等微观语境的影响。译者对本源概念的释义不能停留在语言的表层结构,必须将其放置到语言整体情景中加以考察,做到“以实定象,以境定义”。

二、本源概念深度翻译的策略

翻译原则是经验整理出来的合理化现象,是语际转换规律的揭示。这种揭示不是对局部的解释,而是对无数规则的共识剖析,是一种整体的审视,具有普遍的指导性。翻译原则决定翻译对策和翻译方法。中外翻译名家根据自己的翻译体会提出的翻译思想,都是翻译实践的体与悟。东汉末译经“因循本旨,不加文饰”、东晋“五失本三不易”等方法论主旨,力求译笔矜慎质直。严复的“信达雅”、汪榕培的“传神达意”等都是将翻译原则和主张落到实处的具体例证。

“深度翻译”思想是阿皮亚基于美国人类学家福德·吉尔兹(Liffoord Geertz)的“深度描写”概念提出,注重表现他者文化的差异性,保留原语文化特征,使目的语读者对他者文化给予更充分的理解和尊重。“深度翻译”迎合涵纳丰富文化信息的文化典籍,学术作品和少数民族文学作品[5]。在具体表现形式上以加注、评注、脚注和释义等方法得以体现。许德金将脚注、评注和释义等深度翻译形式列为文本内副文本,而将目录、附录、插图、参考文献等归为副文本。《中国北方民族萨满教研究》是一部专业性极强的跨学科性论著,内容由萨满教学术史、萨满教田野调查及其问题研究和萨满教学术研究三方面构成,涉及满族、蒙古族、锡伯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等民族和萨满教医疗、氏族教育、血缘组织、文学艺术等诸多方面。其中专有名词、术语、少数民族语词等本源概念近千条。大量本源概念体现了民族宗教类文本特征的普遍性、特殊性和复杂性。本源概念为源语社团与文化独享独有,要把本源概念传递至译语文化,使译语读者(听者)能够理解和接受,是一件大难事[1]。笔者认为,对非语言因素的“深度”解读是副文本“深度”释义的前提。只有深度解析、解构文本深厚社会文化背景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才能准确建构某一群体文化的本源概念。

因此,北方民族萨满教的深度翻译是将隐形在宏观语境中的意义、意向、意蕴显形在副文本中,其目的是为目的语读者提供深度描写的文化语境。萨满教语义的透彻考析和诠释是翻译的重中之重。为保留原语文化特征,让译入语读者充分了解中国北方族萨满教文化的异质性特征,笔者梳理了文本中萨满教神灵、神职人员、神器、祭祀仪式等本源概念187条;其中涉及神灵56条,如:按巴瞒尼,超哈占爷,宝木勒;神职称谓如标浑萨满、栽立、达巴师等24条;参神、烧官香、柳祭等宗教仪式的本源概念75条;旗像、哥莫粒、好日高等神器22条。将本源概念分类可以使庞杂无序的词条系统化,从而达到认知本源概念语义真值的目的。副文本中释义的本源概念共计465条。在465条本源概念中,专有名词的语义解析所占比例最大,为120条;内容包括历史人物、地名、朝代、语系、职官称谓、历史事件、考古遗址以及古代和现代组织机构。书中提供疏解的历史人物18位:有古代帝王,也有高贤志士和著名萨满,如王完颜阿骨打、阔阔出、豁儿赤等。从参考文献中引出《竹叶亭杂记》、《道咸以来朝野杂记》、《三朝北盟会编》等的中国典籍34部:和萨满文化有渊源的地域名称白雪山、贺兰山等11处:职官称谓7条:总达:三等侍卫、打牲丁等;古代和现代组织机构22条:满洲八旗、佛满洲、苏木等;其他萨满教相关术语和民族部落称谓132条。这些概念内延和外延意义丰富,涉及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以及少数民族知、情、志所寄寓的意向审美。

许多概念对于今天的本国语读者来说相当陌生,如果没有语义的深度翻译,西方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语义误读以及理解障碍将苦不堪言。如在正文中将“打牲乌拉总管衙门”这一概念以“Zongguan Yamen of Dasheng Wula”转译后,不做任何注解,读者将不知所云。(注:Qing government agency in Wula,Jilin responsible for administration of clans in their offering of honey,ginseng,pearl and other specialty items of the region to the palace.)

本源概念是北方民族在萨满教形成、衍变、发展过程中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知的共性思维单位,在原语社会文化中已得到认可和诠释,以释义和深度注解的方式重构、编码进入目的语文化语境,将为本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丰富的信息和语料资源。

三、本源概念的异化翻译观

文本的类型和读者决定了翻译的对策和方法。《中国北方民族萨满教研究》是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把中国民族文化推向世界,建构平等的学术话语权利是翻译传播的首要目的。异化翻译作为一种策略在传播民族文化的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德国神学家施莱尔马赫在1813年的演讲中指出:“异化的翻译有助于建设民族文化,吸收外国语言的表达方式,有助于丰富祖国语言”[6]。韦努蒂是解构主义异化翻译的代表人物,他在《译者的隐身》中主张翻译就是表现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把差异放在异国文化之中,突出源语文本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从而体现文化的多样性。

为忠实表达文本的“信”,最大限度地将文本内外的信息提供给目的语读者,在翻译本源概念时,笔者以异化翻译策略为参照,以符合科学原理和范畴为标准,做到简单明确直达要旨,同时辅以脚注、评述和释义等翻译方法,在翻译技术上主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在原著中,作者对满族石氏家族的萨满祭祀仪式进行了田野调查,对所调查的内容进行了深度描写,其中涉及诸多概念属于本氏族文化独有。在目标语中,对这类文化缺省的本源概念,在翻译处理时,为消除读者的语义真空,译者采取了最接近两种语言艺术效果的方式,同时兼顾源语语言文化内涵和目标语语源,采用汉语拼音和英语合译的方式,以期准确地传达原著所蕴含的语义文化信息:如“家神”,不能简单的按字面组合意思理解为家里的神,而是满族供奉在家的神灵体系,如果以词对词地对等方式,译成family god,这个文化意象就会引起读者的误读。因此在翻译时,以拼音、英语合译方式处理为jia god,以注解方式再现文本外的信息。

jia god,jiashen 家神:deity system refers to ancestor god in which Manchu clans generally believe.

这类概念词笔者称之为半缺省。少数民族拉丁转写与英语合二为一的词,笔者也归类为半缺省语词。翻译时,为表现对少数族裔文化的最大尊重,笔者将少数民族本源概念进行拉丁转写后,再采取合译方式,如标浑萨满。

boikūn shaman,biaohun saman标浑萨满:Manchu clan shaman,senior zaili栽立 (shaman assistant)appointed temporarily to preside over the clan ritual after the great shaman of the Shi clan passed away

white böge,baibo 白博:Mongolian white shaman,shaman that succumbed to Lamaism when it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Mongolian region in the 17thcentury,böge referring“shaman”in Mongolian.

玄奘译佛经时遵循“五不翻”原则,其中一条是对于“此无”之事物不做翻译,即中国没有的事物,不做翻译,而是使用音译,为的就是保留佛经的微言大义。“此无”即是完全缺省的概念。完全缺省语词也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以音译形式处理,如:

liaogua料卦:divination in the Han Army rite with a deer chest bone or boar tusk used as shamanic utensils.Liao料 means“prediction”or“foretelling,”and gua 卦 means“divination tool.”

第二种完全缺省的本源概念是少数民族语境中语词,为符合国际规范,全部做了拉丁转写,如:

Jayaγaǒi吉雅其:Deity Protecting Livestock worshipped by Mongolians,Daur,Hezhe,Oroqen and Ewenki peoples.

意义是多维的也是游离的。概念的语言形式是词或词组。社会文化可以赋予一个词、一个词组和句子超指称意义。概念意义的诠释既要辨识语义的精微性,又要透彻意义的意向性。如“长白山”,文本中的长白山不是我们常人认知的旅游胜地。在萨满教语境中,它隐含的意义是满族先人的诞生地,在清朝时,满族汉军称其为圣山。而白雪山,是蒙古族传说中萨满与喇嘛斗智时的地点,

Changbai Mountain,changbaishan长白山:mountain in Jilin Province,source of the Tumen,Yalu,and Sungari(Songhua)Rivers,legendary birthplace of the Manchu People,regarded as a holy mountain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ĉas ĉaγan 白雪山:legendary Mongolian shaman mountain,in which the ancestral shaman Haub Gert lost as contest of wisdom against a lama.

民族宗教研究属于敏感类文本,针对的读者是西方本领域学者、研究人员和对宗教教感兴趣的读者。“五四”时期的文学翻译多以异化为主,并没有产生预期的社会效应,穷其原因是因为异化这种语言表述超出了当时普通读者的阅读思维定势和认知能力。但是,在世界趋向大同的今天,如果读者的阅读背景与译本的思想具有相同的认知基础,那么异化翻译并不会给读者带来更多的阅读障碍,相反,对提高读者的精神审美,突破读者的期待视野将起到推陈出新的作用。

[1]何元见.论本源概念的翻译模式[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3):211-217.

[2]刘宓庆.翻译与语言哲学[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323.

[3]梁艳君.民族学学术著作外译模式——基于《北方民族萨满教》英译实践[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2):30-33.

[4]王宏刚.北方民族女神崇拜的历史、文化意义[J].社会科学战线,2000(3):188-196.

[5]王雪明,扬子.典籍英译中深度翻译的类型与功能[J].中国翻译,2012(3):103-108.

[6]朱安博.归化与异化——中国文学翻译研究的百年流变[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7.

猜你喜欢
萨满教本源语境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探本源,再生长:基于“一题一课”的生成式专题复习课的探索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保函回归本源
追溯本源,自然生成*——《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教学设计
析错因找方法 溯本源寻对策
《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萨满文化研究
关于麻扎文化形式的研究综述
清宫信仰与盛京宫殿
跟踪导练(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