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的编制∗

2015-03-16 09:29张大均苏志强
关键词:施测题项信度

张大均,苏志强

(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心理学部,重庆市400715)

小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的编制∗

张大均,苏志强

(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心理学部,重庆市400715)

小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的编制经历了初编、初修和再修三个阶段(历时15年):初编依据心理素质结构理论确立了二阶三个维度和一阶十四个因素的量表结构。初修阶段对二阶三个维度下的因素进行了剔除和增加,但保持心理素质二阶三个维度和一阶十四个因素的量表结构。再修阶段在以往探索的基础上,通过访谈和三次施测分析,确定了二阶三维度和一阶十一个因素的最终结构。最终所得的小学生心理素质量表包括认知、个性和适应三个分量表,十一个一阶因子,36个题项。总量表和认知、个性和适应性三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6,0.67,0.76,0.71;重测信度分别为0.83,0.65,0.79,0.76。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三个分量表的模型拟合指数均表现良好,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最终所得量表符合心理测量学的标准,可以作为测量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工具。

心理素质;小学生;信度;效度

一、引 言

小学阶段是个体开始系统接受教育、心智德能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学习开始成为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其社会关系开始趋于复杂多样。因此,小学儿童的认知能力、个性特点、社会适应等方面都在迅速发展。首先在认知方面,按照皮亚杰的观点,其思维开始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这是思维过程中的质变。其次在个性和社会性方面,由于自我发展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小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开始从对自己的表面行为的认识、评价转向对自己内部品质的评价,个性和社会性有了新的发展[1]。心理素质是人的内在心理品质、心理素质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历时过程,小学阶段是儿童心理素质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因而,编制科学的测量工具,有效测量小学儿童的心理素质,无论对客观揭示其心理素质发展特点,还是对培养小学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都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一)量表编制依据

小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的编制主要是依据心理素质的科学定义和对心理素质测量结构的剖析。

心理素质概念是中国素质教育背景下提出的本土化概念。关于心理素质的定义,中国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如钱含芬等人认为心理素质是由心理能力素质(智力素质)、心理动力素质(人格素质)、身心潜能素质三个亚系统交互作用的、动态同构的自组织系统[2];王极盛认为心理素质是多

类别、多要素、多品质系统的动态综合体[3];燕国材认为心理素质乃是一系列稳定心理特点的综合[4]。张大均等通过多年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5-8],将心理素质定义为以生理条件为基础的,将外在获得的刺激内化成稳定的、基本的、内隐的,并具有基础、衍生、发展和自组织功能的,并与人的适应-发展-创造行为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9]。认为心理素质结构包含认知、个性和适应性三个要素成份,其中认知要素表现在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活动中,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认知的具体操作,是心理素质的基本成份;个性要素表现在人对客观事物的对待活动中,虽不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的认知的具体操作,但是对认知操作具有动力和调节机能,是心理素质要素的动力成分;适应性要素指以一定的心理特质要素(认知要素和个性要素)为基础,通过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选择、适应和改变环境,使自身与环境和谐协调的适应能力[10]。

基于以上心理素质概念的理论阐释,张大均等对心理素质的测量结构进行了以下探讨:首先是心理素质测量结构的构建,通过质性研究和量化考察,初步建构学生心理素质的结构框架,并编制心理素质量表对其进行测量[11-12]。其次是对心理素质测量结构的“精细化”,即在前面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和细化心理素质各分量表的具体因子[13]。再次是探讨心理素质测量结构的“合理内核”,即是在保持认知、个性和适应性大体框架不变的情况下,探索心理素质各维度下的核心因子,精简其结构,从而使其达到“存杆去枝,简明实用”的目的。

(二)量表编制历程

小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的编制历时15年,是一个逐渐完成的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初编阶段,刘衍玲、张大均于2000年完成了《小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的初步编制,该量表二阶包括认知、个性和适应性三个维度,一阶包括智力(用瑞文智力测验)、元认知、抱负、独立性、坚持性、求知欲、自制力、自信心、责任感、创造性、情绪适应、学习适应、人际适应、挫折耐受力等十四个因子,共计69道题项,采用三级计分方式,三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57~0.79之间,且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12]。该量表初步满足了小学生心理素质测量的需要,但使用中也发现,该量表存在侧重测量与学业能力相关的小学生心理素质,同时因该量表题项多,不利于对小学生施测。因此,易雯静,郭成以刘衍玲、张大均初编的《小学生心理素质量表》为蓝本进行了初步修订。第一次修订主要对原来的二阶三个维度下的因素进行了整合和增删,即原认知维度下的元认知,拆分为元认知计划和元认知监控;个性维度保留原结构的独立性、自信心、创造力因子,并将自制力和坚持性整合为意志力,将抱负和求知欲整合为进取心;适应性维度增加了身心适应性和生活适应性两个因素。但总体保持心理素质二阶三个维度和一阶十四个因素的量表结构,共54题项,采用五点计分方式,认知、个性和适应性三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78~0.82之间,结构效度良好[14]。初修后的量表虽然在一阶结构、测量内容和测量方式上有所完善,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原量表偏重学业心理素质的不足,使量表题项与心理素质测量结构更吻合,但仍存在不够简练、某些题项内容效度不高和不利于对小学生施测等问题。

针对初编量表和第一次修订后量表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小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的第二次修订。本文下面将重点报告此次修订及正式量表的心理测量学评定。

二、第二次修订及正式量表的评定

(一)修订目的

量表的发展完善是艺术和科学相结合的过程[15],为了使小学生心理素质量表达到艺术和科学结合之目的,我们在初编和初修小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第二次修订。此次修订旨在完善测量结构、探索核心要素、简化题项,为小学生心理素质研究提供信效度较高的测量工具。

(二)修订方法

1.修订工具

此次修订以小学生心理素质量表(刘衍玲、张大均版)为蓝本,适当参考易雯静、郭成第一次修订的《小学生心理素量表》。

2.修订思路

首先运用刘衍玲、张大均编制的《小学生心理素质量表》对成都市某小学生进行施测,并进行了项目分析、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并在原始量表的基础上,形成了预测问卷;其次依据第二次施测分析所获得的结果,对部分题项的表达和内容进行了调整,初步形成了正式量表;再次以正式量表为测量工具,对广州中山市某小学进行了第三次施测,根据测量结果,对因子载荷值较低的题项进行了删减或调整,最终形成了正式的《小学生心理素质量表》,并对量表的信效度进行了评定。

(三)修订过程

1.预测问卷的编制

本次修订过程,首先对刘衍玲、张大均所编制的《小学生心理素质量表》进行测试评定。本次施测共得到有效样本302份,其中男生122,女生180;年龄在7~13岁之间(9.75±1.16);3~6年级的人数分别为86,105,94,17。测试结果分析表明,有6个题项不具备区分效度;13个分维度的内部一致性效度中,超半数低于0.5,且题项的编制更多的倾向于学业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需要对《小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的具体内容题项进行调整和补充。因此,我们以刘衍玲、张大均量表的维度为框架,编制了小学生心理素质访谈问卷(分为教师版和小学生版),分别对6位3~6年级的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6位老师全部为3~6年级的班主任,对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较为详细的了解;对8名3~6年级的小学生进行了深度访谈,每个年级男女学生各1名。通过对访谈材料的整理分析,对原始《小学生心理素质量》表进行了两方面的调整,一是对《小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的原有结构,主要是针对一阶结构的调整,各分量表下具体维度的调整如下:对于认知品质分量表,保留元认知维度,在刘衍玲、张大均和易雯静、郭成的量表中创造力归属于个性维度,但是考察其具体题项,其测量的内容偏重于创造性思维,有研究者认为,创造力是一种综合素养,它包括创造性思维、创造性倾向和创造性表现能力三种要素。这三种要素具有不同的性质,其中创造性思维属认知范畴[16],因而本研究中将创造性纳入到认知品质当中。此外鉴于智力和创造性之间的关系,即创造性高的个体必须具有较高的智力水平,因而认知品质下的创造性,也可作为反映个体智力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最终认知品质分量表包括元认知和创造性二个分维度。其中元认知指个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知晓和监控过程,创造性指个人的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对于个性品质,根据访谈内容,保留原有的抱负、独立性、自信心、自制力维度,同时增加乐观性维度,小学生的坚持性和责任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身的自制能力,因而将两者纳入到自制力中;小学生求知欲的表现更多的体现在抱负维度上,因而将求知欲纳入抱负。其中,抱负指个体具体的生活目标、学习目标和奋斗目标;独立性指个体在生活、学习中独立思考;自信心指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信心;自制力指个体对自己行为的监督和调节使之达到自我目标;乐观性指个体经常表现情绪稳定和成熟,充满安全的情绪体验。对于适应性品质,保留学习适应性、人际适应性和情绪适应性。访谈发现,小学阶段学生遭遇困境时更多的得到父母和教师的帮助,对挫折的耐受性更多体现在对班级和学校环境的适应上,因而将其改为社会适应。其中学习适应指个体根据学习环境内容与教师的教学方式而随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人际适应指个体具有和谐、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情绪适应指个体调整负性情绪的能力;社会适应主要指个体对学校和班级环境的适应能力。在计分方式上,测量的对象为小学3~6年级学生,其心理分化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因而采纳易雯静、郭成所编量表的计分方式,进行5点计分,从“完全不像我”到“完全就是我”。二是根据访谈结果,同时参照现有相关的测量量表,本研究对各维度下的题项进行了逐条修改,从而确保题项的内容尽量能反映其所类属的维度,并确保题项

的表述符合小学生的语言理解水平和表达习惯。通过上述修订最后形成了一个一阶11因子,共计64个题项的《小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第二次修订的预测问卷。

2.形成正式量表初稿

采用整群抽样法,以64题项的《小学生心理素质量表》进行第二次施测,共取得有效数据529份,其中男生281人,女生248人,3~6年级学生分别为123,94,150,162。年龄范围在9~13之间(9.92±1.194);采用集体施测的方式进行。采用SPSS17.0和AMOS18.0对量表进行结果统计分析。项目分析的结果表明,第24题区分度不够,予以删除。将剩余的题项分别做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首先对认知分维度量表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剔除因子载荷小于0.40和因子载荷较为紊乱的题项7,10,15。得到元认知和创造性两个因子,总解释率为39.80%,前者包括7 (1,2,3,4,5,7,8)个题项,后者包括5(6,11,12,13,14)个题项,所有题项在所属维度上的因子载荷值均大于0.50;对个性分维度的题项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剔除因子载荷小于0.40和因子载荷较为紊乱的题项16,17,21,21,28,31,34,39,元认知中的第九题“在学习上我有适合自己的目标和计划”,更多反映的是目的性,因而纳入到目的性维度。探索性因素分析共得到6个因子,总解释率为56.51%,其中目的性4个题项(9,18,19,20);自信心3个题项(32,33,35);独立性3个题项(22,23, 29);乐观性(36,37,38)3个题项;自制力4个题项(25,26,27,30)分成了两个因子,但四个题项均反映了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自制水平,因此还将两个因子合并到一个维度内。心理素质适应性分量表,剔除因子载荷小于0.35和因子载荷较为紊乱的题项46,49,50,51,57,58,59,62,64,探索性因素分析共得到4个因子,总解释率为51.31%,其中人际适应5个题项(44,45,47,52,53);社会适应四个题项(60,61,42,63);情绪适应三个题项(48,54,55,56);学习适应三个题项(40,41,43)。

至此该量表共包含45个题项,采用五点计分方式,个别题项采用反向计分的方式,以避免小学生的反应偏向。共包含三个分量表,其中认知分量表包括元认知(7)和创造性(5);个性分量表包括抱负(4)、自信心(3)、自制力(4)、乐观性(3)和独立性(3);适应性分量表包括学习适应(3)、人际适应(5)、情绪适应(4)和社会适应(4)。

此外,为了进一步确保45个题项均具备较高的内容效度,我们再次邀请了三位心理学博士研究生和四位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对量表的内容效度进行了审定,并对一些题项进行了表述上的修改。至此,初步完成《小学生心理素质量表》。但该量表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个性分量表下的自制力维度4个题项,分为了两个因子,需对题项进行一定的调整;二是45个题项的量表,数量仍偏多,若与其他量表结合使用,仍会造成小学生较大的答题负担,因而还需要对题项精简。三是参照心理测量学要求,需要更换样本,以检验量表的信效度。

3.正式量表的形成及检验

采用整群抽样法,从广东省中山市某小学抽取了3~6年级学生进行施测,最终得到有效数据776份,其中男生409人,女生367人;3~6年级学生分别为215,161,238,162人,年龄在7~13之间(9.93±1.19)。为了增加题项对所对应潜变量的解释率,作者仅保留各因子下载荷值较高的题项。首先对认知分量表各题项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删除因子载荷低于0.40和因子载荷较为紊乱的题项后,得到两个因子,总解释率为47.77%。包括元认知(4)、创造性(4),各题项的因子载荷值见下表;个性分量表的题项经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共得到5个因子,总解释率为57.26%,包括抱负(4)、自信心(3)、自制力(3)、独立性(3)、乐观性(3),各题项的因子载荷见下表;适应性分量表的题项经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后,共得到4个因子,总解释率为59.52%,其中题项40在因子8和10上的载荷值均大于0.40,但该题项表述“我常积极参加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更多反映的是对班级环境的适应,因而将其纳入到社会适应因子。最终社会适应分量表包括人际适应(3)、情绪适应(3)、社会适应(3)、学习适应(3)。至此,我们完成了《小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的第二修订,形成了正式量表。各题项的因子载荷见表1。

表1 小学生心理素质量表各题项因子载荷值一览表

(四)信效度分析

1.信度分析

依据第三次施测的结果,本研究分析了总量表、各分量表,以及各因子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对于量表的重测信度,本研究在成都市某小学3~4年级学生进行了两次施测,样本量为220,其中男生114,女生106;年龄范围在8~11(9.39±0.70)之间,重测的间隔时间为三个月。所得结果见表2。从中可见,三个分量表和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67~0.86之间,重测信度在0.65~0.83之间。各分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46~0.75之间,重测信度在0.46~0.79之间。

表2 小学生心理素质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和重测信度

2.效度分析

从第三次施测所得的776份有效数据中,随机抽取了506份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来考察小学生心理素质三个分量表的结构效度。模型评价主要采用常用指标,包括卡方、GFI和CFI等拟合参数,各模型的具体拟合指数见表3。

表3 小学生心理素质量表各分量表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拟合指数表(N=506)

三、讨 论

本文主要报告了在《小学生心理素质量表》初编、初修的基础上,以刘衍玲、张大均编制的《小学生心理素质量表》为蓝本对该量表进行第二次修订、完善的情况。此次修订我们对量表从维度到题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精简,以期寻找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核心要素,并为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大样本施测提供简便且信效度较高的测量工具。本次修订以现有的关于《小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的相关研究为基础,并进行了初步施测,以此作为评定原量表的基础,同时编制了小学生心理素质访谈量表(分为教师版和学生版),以此作为调整量表结构和编制新题项的基础,从而完成了小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的第一次修订,初步修订的量表包括一阶11因子,共计64个题项;以初步修订的量表为测量工具,进行了第二施测,剔除项目区分度较低,以及因子载荷较低的题项,最后得到一阶11因子,共计45个题项,此外为保证题项的内容效度,本研究重新邀请心理学专业三位博士研究生,对题项进行了评定,并进行了一定的修改,以此完成第二次修订;以二次修订的量表为测量工具,进行了第三次施测,本次施测的目的是为进一步削减题项,以达到精简题项的目的,并通过本次施测评价量表的信效度,至此形成了最终版本的《小学生心理素质量表》。

通过正式施测,最终所得的《小学生心理素质量表》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大于0.80,其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也接近或超过0.70,最终所得量表达到了团体施测所要求的标准,这表明本量

表具有一定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同时,间隔三个月后,总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3,分量表的重测信度介于0.65~0.69,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但也可以看出,某些分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重测信度偏低,但考虑到11个维度中有8个维度所包含的题项仅为三个,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因而认为可以接受。

根据温忠麟和侯杰泰等人的标准[17],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三个分量表的CFI、GFI等指数均表现出较为出色的拟合,三个分量表的RMSEA均小于0.08。这表明三个分量表的结构较为合理,某些拟合指数不理想的原因可能是,量表中大多数维度的题项只有3个,大体上是三个观测变量反映一个潜变量。但总体而言,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小学生心理素质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最终所得《小学生心理素质量表》包括3个分量表,11个一阶因子,36个题项,为了避免小学生的反应倾向,题项的编制上设置了反向题目,在反应上采用5点计分的方式,从“完全不像我”到“完全就是我”。

当然,本次修订的《小学生心理素质量表》,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之处,如为了追求量表的简化,每个维度的题项保持在3~4个,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量表的信度,这也要求作者需要进一步的提高题项的质量。但总体而言,通过对该量表的三次施测和修订,最终所得量表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适用于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测量。

特别致谢:感谢郭成教授、刘衍玲副教授在小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编制上的学术积累和指导,感谢武丽丽、郝萍、杨春潇和李悦等同门在本研究中给予的帮助和支持;感谢杨圆圆老师、张鑫和王立新等人在数据收集中所提供的帮助!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钱含芬,张履祥,谢雍道.心理教育课与学生心理素质结构优化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1997,20:363-364.

[3]王极盛,赫尔实,李焰.中国中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的编制及其标准化[J].社会心理科学,1997,4:21-25.

[4]燕国材.论心理素质及其教育[J].云梦学刊(岳阳),2000(3):71-75.

[5]张大均,冯正直,郭成,陈旭.关于心理素质研究的几个问题[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26(3):56-62.

[6]张大均.论人的心理素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1(2):143-146.

[7]冯正直,张大均,范华泉.中学生心理素质特点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4,27(4):890-895.

[8]王滔,张大均,陈建文.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的编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4(1):122-127.

[9]Zhang D J,Wang J L,Yu L.Methods and Implementary Strategies on Cultivating Students's Psychological Suzhi[M].New York: Nova Science Publishers,2011:1-15.

[10]张大均,王鑫强.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的关系:内涵结构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8(3):69-74.

[11]冯正直,张大均.中学生心理素质概念和成分的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7(6):56-62.

[12]刘衍玲.小学生心理素质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1.

[13]王滔.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及其发展特点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2.

[14]易雯静.小学生心理素质问卷的修编及其特点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15]Hinkin T R.A Brief tutorial on the Development of Measures for Use in Surveyquestionaires[J].Organizational Research Methods,1998,1(1):104-121.

[16]王纬虹,段继扬.小学生智力、创造性思维、创造性倾向与其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19(1):70-72.

[17]温忠麟,候杰泰,马什赫伯特.结构方程模型检验:拟合指数与卡方准则[J].心理学报,2004,36(2):186-194.

责任编辑 曹 莉

B848

A

1673-9841(2015)03-0089-07

10.13718/j.cnki.xdsk.2015.03.012

2015-02-12

张大均,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1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项目“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测评工具开发与发展诊断研究”(20500401),项目负责人:张大均。

猜你喜欢
施测题项信度
《广东地区儿童中医体质辨识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欺凌参与者角色行为量表中国初中生版的修订
国产 RIV ADCP 长江流量测验适应性测试
平衡损失函数下具有时间效应和通胀因子的信度估计
高职学生价值观调查的研究变量的项目分析
耳鸣残疾问卷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检验及其临床应用
心理测量使用量表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中文版脑性瘫痪儿童生活质量问卷的信度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自我辨识筛查方案临床验证研究
社会体育需求自编问卷的项目分析及信效度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