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梅
(陕西省西安市第一医院, 陕西 西安, 710002)
预见性护理对肺癌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赵红梅
(陕西省西安市第一医院, 陕西 西安, 710002)
摘要:目的探究在肺癌全肺切除术后患者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的效果及其对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接受肺癌全肺切除术治疗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对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机械通气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癌全肺切除术治疗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可显著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且可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肺癌; 预见性护理; 全肺切除术; 并发症
肺癌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病死率,对人类的健康与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1]。全肺切除手术仍是目前治疗肺癌的主要手段,但该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创伤较大,且可对患者心肺功能产生较大的负性影响,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了患者术后的预后状况及临床疗效[2]。因此,注重肺癌全肺切除术的护理,对提高患者的手术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等均有积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发现,对肺癌全肺切除术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4月—2015年1月于本院行全肺切除术治疗的80例肺癌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后确诊。本组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40~85岁,平均(60.07±2.09)岁;肿瘤病理类型:腺癌49例,腺鳞癌16例,鳞癌10例,小细胞肺癌5例;临床分期:Ⅰ~Ⅱ期30例,Ⅲ~Ⅳ期50例。纳入标准: ① 卡氏评分>60分; ② 具备开胸手术适应证; ③ 患者或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① 合并肝、肾、心、肺等器官疾病及血液系统疾病者; ② 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检查结果异常者; ③ 手术治疗无效而死亡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40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肿瘤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及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接受脉搏、血压、心电图、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监测及观察伤口是否有渗血、是否有痰液堵塞、气管位置等胸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各患者的责任护士对其进行全面性评估,积极寻找已经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问题,针对术后有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有预见性的护理,具体如下: ① 健康教育。护理人员主动在患者术后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相关知识的宣教,引导患者积极锻炼心肺功能,按时接受心肺功能检查、血气分析,并让患者知晓吸烟的危害性,尽可能戒掉吸烟习惯; ② 合并糖尿病并发症的护理。加强监测该类患者术后的血糖水平,对于肺部感染严重且血糖水平<11 mmol/L的患者,使用适量胰岛素对血糖进行控制,从而纠正患者的负氮平衡、促进细胞代谢功能的恢复,并达到降低感染风险的目的; ③ 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护理。接受全肺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常伴有肺炎、低氧血症、呼吸功能衰竭等呼吸系统并发症,医护人员应定期对病房环境、医疗器械等进行消毒,且保持病房通风,同时应在手术后加强对患者呼吸道的监测,除了对患者采取保暖措施外,还需要给予保持呼吸道通畅、供氧等护理,并及时予以止痛、保证有效咳嗽,同时为患者补充白蛋白、钾等,给予适量的抗生素、输血等,以降低术后肺水肿发生的风险。此外,适宜辅导患者进行爬楼梯、腹式呼吸等可显著增强肺活量的相关运动; ④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护理。由于全肺切除术后会引起心肌的自律性、应激性等增高,使心血管系统并发症风险加大,因此,对全肺切除术后患者需尽量使用面罩进行给氧,同时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改变情况,此外,还应对输液速度、输液剂量等进行控制,以降低心脏应激反应程度。
1.3指标观察与评定方法
对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机械通气时间等进行观察与记录。护理满意度的评定参照石娥[3]的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教育满意度进行评定,包括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护理技术水平、健康教育费用及住院环境等项目,每个项目包括满意、一般、不满意等选项,满意度=(满意例数+一般例数)/各组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2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2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机械通气时间比较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机械通气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2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对比[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3 2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机械通气时间比较±s)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随着空气污染不断加重,肺癌已经成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肺癌患者的预后状况较差,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的威胁极大,若未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方案,则患者的生存时间大多不超过3个月[4]。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类患者往往考虑采用手术治疗方案,尤其是对于癌细胞侵犯范围较广的患者,应优先考虑实施全肺切除手术治疗。但由于肺癌全肺切除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患者机体损伤较大,且可使患者在短时间内出现肺功能、肺容量等显著减少,加重患者的心脏负担[5],进而引起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相关并发症。有研究[6-7]已经表明,行全肺切除手术治疗后的患者,其并发症发生率可高达50.00%以上,因此,如何借助优质的护理手段对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进行有效控制,从而提高肺癌全肺切除手术的整体质量,已经成为临床外科护理领域探讨的热点。
预见性护理是目前护理领域应用范围较广的一种护理模式,其要求护理人员依靠自身思维,在对患者心理、身体以及情感等一般性资料有正确认知的基础上,为患者制定、实施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目前预见性护理已经开始应用于肺癌术后,以期进一步降低术后发生各类并发症状的风险、消除潜在医疗纠纷、提高手术治疗质量[8]。
本研究对40例需接受肺癌全肺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在胸外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了预见性护理模式,首先对各例患者进行全面性评估,积极寻找已经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问题,根据该类患者术后有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状,实施一系列有预见性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合并糖尿病并发症的护理、呼吸系统并发症护理、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护理4个方面,结果发现,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相关研究[9-10]报道的结果相似,说明在肺癌全肺切除术后患者中进行预见性护理,可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降低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均有积极的作用。此外,本研究通过实施全方位的预见性护理措施,结果发现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且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机械通气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关研究报道一致,充分说明对肺癌全肺切除术后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可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并有利于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原因在于本研究所采取的预见性护理中,积极引导患者锻炼心肺功能,按时进行心肺功能检查、血气分析,并让患者知晓吸烟的危害性,尽可能戒掉吸烟习惯;此外,与同类研究不同,本研究还辅导患者进行爬楼梯、腹式呼吸等可显著增强肺活量的相关运动,可增强肺癌全肺切除术后患者的呼吸系统功能,同时密切观察患者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改变情况,对生命体征的异常改变能够及时进行处理,此外还对输液速度、输液剂量等进行控制,以降低心脏应激反应程度,以上这些措施均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杨丹, 杨波. 体外循环下局部晚期中心型肺癌切除术的手术配合[J]. 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8(17): 1598.
[2]周芹. 全肺切除术后1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14, 10(10): 98.
[3]石娥. 老年肺癌全肺切除术围术期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19): 159.
[4]马丽琴, 章跃文. 全肺切除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导刊, 2013, 12(1): 268.
[5]肖开阳, 古群英, 洪滔, 等. 围术期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对肺癌术后恢复的影响[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11(5): 72.
[6]武平. 老年患者全肺切除术后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4, 13(9): 2381.
[7]胡杭, 刘鸿芹, 姚英燕, 等. 30例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后并发胸腔内出血的护理[J]. 护理学报, 2012, 19(15): 40.
[8]吴敏, 李朝霞.左侧全肺切除术后的护理体会[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 9(15): 1928.
[9]李学昌, 王伟, 尚立群, 等.高龄患者全肺切除术后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分析及围术期处理[J].山东医药, 2013, 53(6): 83.
[10]刘娟. 一侧全肺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J].临床肺科杂志, 2012, 17(8): 1550.
Influence of predictive nursing on complications of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after total pneumonectomy
ZHAO Hongmei
(Xi′anFirstHospital,Xi′an,Shaanxi, 710002)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predictive nursing on complications of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after total pneumonectomy. MethodsEighty lung cancer patients with total pneumonectom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he foreseeable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Complications, nursing satisfaction, hospital stay and durati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Nursing satisfa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hospitalization time, expense and time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and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Implementation of foreseeable nursing for lung cancer patients with total pneumonectomy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fter operation, improve 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promote the rehabilitations of patients.
KEYWORDS:lung cancer; predictive nursing; total pneumonectomy; complications
收稿日期:2015-05-11
中图分类号:R 473.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5)20-070-03
DOI:10.7619/jcmp.201520022